小学语文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建议.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5311226 上传时间:2020-03-1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8.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建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小学语文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建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小学语文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建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建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建议.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几条建议龙山县湾塘小学 马宏辉 湖南省正在进行的课程教材改革旨在使“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那么,小学语文学科如何实施素质教 育呢?我结合湖南省的实际提以下几条建议。 第一,加大改革课堂教学的力度,切实加强语文课堂教学。 课堂一直是学校教育全过程的主体,它同样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主要的教育空间,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 的基本途径与主要方式。据统计,学生在校90以上的时间是在课堂中度过的。而语文是大学科,占的课时最 多,所以课堂教学的研究更具有现实意义。但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虽非一无是处,终属 小修小改较多,总体突破不大。表现在: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繁

2、琐,跳不出“分析”的框架,局限于“理 解”这一层面,缺乏“运用”性质的训练;教学媒体、手段单一;教学节奏拖沓;教学效率不高。 所以,实施素质教育一定要加大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切实加强语文课堂教学。这就需要更新教学观念。 如,课堂中的主人究竟是谁?从理性上谁都不怀疑学生的主体作用。但实际中,究竟谁围着谁转?教师手捧教 案,当然绝不否认认真备课的重要。但教师究竟是目中有“人”,教书育“人”,还是像节目主持人那样,让 学生按照教师设计的框架,按部就班,一问一答?40分钟看来颇热闹,其实学生无半点“自由”。相反,课上 得不理想,责任还在学生“配合”得不好。怪学生“启而不发”。又如,教师强调教学进度紧,

3、时间来不及, 上课时提问、谈话、训练反馈等总让好学生承包。有人听课更是如此。教“好学生”,还是“教好”学生,是 个绝然不同的概念。而素质教育强调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大面积提高的同时,发展学生的个性。又如,教师的 很多课堂用语、指令式表扬,一些形式主义的做法等等,都说明教学观念还需要更新。 具体如何操作,我个人认为,当前要强调把课堂还给学生,还给每一个学生。 1.把时间还给学生 课堂教学中,保证充分的时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认真地读书、识字、交流、写作(包括写字、造句、写文 章等练习)。把现在课堂教学中化在“多余的情节分析,琐碎的谈话,没有思维价值的提问”等活动中的大量 时间省下来;而学生懂的,教师则

4、坚决不讲;把握教学的节奏与容量,使教学时间安排得科学、合理,保证学 生在课堂里,在教师点拨下,能主动积极地学习。能认认真真读书,主动积极地思维,实实在在地训练,学会 动手操作等,扎扎实实地掌握好语文这门工具学科,循序渐进地提高语文素质。 2.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教师在教学中常常为了落实教学目标,而直奔“教学结果”,忽视了教学过程,使学生陷入被动局面。反 之,教师遵循教学规律,重视过程教学,在过程中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懂得主动学习。 如阅读课应该引导学生自己真正读懂,要让学生有一个“读悟回”的学习过程。但目前学生往往 是被动接受教师的提问,自己不主动质疑。而“质疑”是学生阅读能力、思

5、维方式、学习态度等方面的反馈, 也是教师教学的起点。现在教师怕学生提问没质量,“浪费”教学时间,又怕自己无法驾驭,就忽视了学生的 学习权利。实质上,指导学生能从字里行间找出矛盾,新旧知识之间发现矛盾,能换一个角度提出自己的不同 见解,把自己的疑问提出来,那么,语文的学习就会变得积极、主动、有效。 如中彩那天,父亲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奔驰汽车,却“神情严肃,没有一丝一毫的喜悦”,还“咆哮着 叫儿子滚开”,这不是很矛盾吗?当汽车还掉以后,“这是贫穷的家最富有的时刻”这一对反义词又是一个矛 盾。又如天窗一文,描述透过天窗看到了一个“美丽的神奇的夜”,而以往学到的知识都是“寂静的夜晚 ”,这又是为什么?要

6、让学生自己发现这些看似矛盾、实质是问题的症结所在,当通过读书、领悟,解决了这 些疑问,就获得了相应的阅读能力。所以阅读教学的过程可以是:“自学质疑导读释疑悟读 练习(应用)存疑。”这样周而复始,螺旋上升,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逐渐形成能力。具体教 法可以多样,但模式、规律相通,而核心则是学生的主动参与,掌握学习语文的主动权,这是提高语文素质的 前提。 3.使课堂形成最佳学习氛围。 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激励学生对学习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引起学习的动机,使每个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 课堂教学,营造最佳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最佳精神状态,使每个学生通过语文课堂教学有所收获,有所发 展,为其个性、人格的形

7、成与发展奠定基础。这就要求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渠道,以素质教育为战略目标,加大 改革的力度,使语文教学有更大的突破。 第二,扩大阅读量,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 语文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形成,有一个积累内化的过程,而阅读是最好的积累。何况,多读多写就是学好 语文的传统经验。但目前小学生没有课外阅读的兴趣与习惯,而课内的阅读量又偏少。为了减轻学生过重的课 业负担,教材的篇目减少,识字量减少,作文的次数更少。然而,减轻应是过重的课业负担,其前提则是为了 提高质量,所以对为了应试而进行的立竿见影式的大运动量训练应该彻底摒弃,而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引 导学生积极地进行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有着不可估

8、量的作用。因为课外阅读的功能很大,可以丰 富词汇,提高读写能力;开拓视野,扩大知识面;吸收信息,储存信息;丰富精神生活,陶冶情操,提高语文 素质。如果能在课内得到阅读方法的指导,课外扩大阅读面和阅读量,逐步养成自觉进行课外阅读的习惯,学 生将大大得益。 如在低年级可以开发学生的早期阅读。低年级应保证让学生具有一定的识字量,应让学生多读注音的读物 和儿童书报等。可以在课内加强指导,因为低年级的课文结构相似,往往是通过举一反三来说明一个道理,学 生容易理解接受。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要低估学生的思维能力,而去搞一些形式化的“训练”。如果能扩大一 些容量,加快一些教学节奏,腾出一些教学时间,在教师的指导

9、下,进行扩展阅读,效果将会更好。反之,将 “阅览与自习”“语文活动课”都用作补课,恐怕就会得不偿失。 而中、高年级则要进一步对学生加以阅读指导,以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提示阅读方法,培养阅读习惯。 所谓真正的阅读兴趣,表现为:喜欢读,集中注意地读,持久地读,有效地读,而阅读的方法可以有精读、略 读、泛读在阅读过程中作些读书笔记等。 第三,作文教学要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还其“童心”“童真”“童趣”。 作文教学历来流派众多,研究与争鸣一向十分活跃。笔者认为:作文教学应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结合实 际,讲究实效,从素质教育的视角来改进作文教学。 作文主要是运用书面语言来记叙自己的所见所闻,表达自己的真

10、情实感。所以小学生应以“记真人,叙真 事,写实景,抒实情”为宜。 但作文教学有一定的难度,它是一项综合训练,有着双重转化的过程:现实生活、客观事物转化为小作者 的认识,再转化为语言文字。因此,即使有了生活与思想,但找不到相应的语言文字,也是难以表达的。同时 ,写作技巧的指导也是语文教育的基本要求。“写什么”与“怎么写”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 但目前的作文教学又确实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是没有正确处理好阅读与写作,“积累”与“倾吐”的关 系。不重视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使学生奉命作文,害怕作文。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所以在作文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思想、情感与个性,还其“童心” “童真”与

11、“童趣”。 如一位二年级的男孩子,每天由妈妈骑着自行车送他上学,看到妈妈很累很忙,他就很动感情地写了一篇 假如我是一头大象的短文。概述于下:瘦弱的妈妈每天急急忙忙地骑着老坦克送我去上学。我长得很胖, 背上还背着个大书包。看妈妈累得直喘气,我真想变成一头大象,那该多好啊!让妈妈坐在我的背上,她的包 挂在象鼻子上,我送她去上班 另一位一年级的小朋友写了一段话:“妈妈每天下班回家,累得直喊腰酸背痛。我很难过,可是又帮不上 忙。后来我想,还是给妈妈敲敲背吧。我用力敲呀敲,妈妈笑了,说:舒服多了。” 这两件小事都来自孩子的生活,却抒发了真情实感。不乏童趣,又体现了一片赤子之心。这给我们一个启 示:作文教

12、学要贴近孩子的生活,激发写作动机,产生习作欲望,教师在作文过程中加以指导,使作文成为学 生自我表现的一种需要。 第四,严而有格,持之以恒地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学习语文的目的在于运用,就是要养成运用语文的好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更要从小 奠定基础,教师进行严而有格、持之以恒的训练,使学生养成一种自觉的、主动的、持久的学习习惯。良好的 学习习惯将使一个人终身受用,是一个有教养的表现,是一个人素质良好的表现。 对小学生学习语文的习惯的培养与训练,首先要严而有格,操作目标要十分明确。 明确目标后,要持之以恒地加以训练,这样循序渐进,就可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五,净化、美化语言环境。 社会上的大环境且不说,校园里、教室内都应该营造一种积极的良好的语言环境。尤其是语文教师,在讲 台上的课堂用语,在与学生交谈中的生活语言,在批改作业中的书面语言等都应该规范化,有一定的文采,不 能随心所欲,教师的书写更应做到规范。 让我们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而共同努力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