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考试有用的.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5304916 上传时间:2020-03-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6.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考试有用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考试有用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考试有用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考试有用的.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考试有用的.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考试有用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考试有用的.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总论)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没有语言,人们就无法交流,社会就无法发展和进步,语言间接地为经济发展服务。统一的社会必须要有统一的语言,统一的语言才能使人们的交往得以顺利进行,从而间接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普通话是我国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因此,推广普通话是我们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任何一个工业化国家所必须完成的社会历史任务。一、 国家有关推广普通话的方针政策;关于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有关规定。 1955年,教育部发出了关于在中学、小学和各级师范学校大力推广普通话的指示;1956年,国务院向全国发出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文化大革命期间,推广普通话工作停顿,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推

2、广普通话工作才得以恢复。1982年11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9条明确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正是从法律上确定了普通话的国语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12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进行教学,应当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字。”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4条规定:“学校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20世纪50年代,我国政府确定了语言文字工作的三大任务:促进汉字改革、推广普通话、实现汉语规范化,并制定了“大力提倡,重点推行,逐步普及”的推广普通话工作的方针。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下,经过多年的努力,普通话已经有了相当深厚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

3、。1992年,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纲要明确指出:“推广普通话是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首要任务,必须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1986年1月,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提出了推广普通话的4项任务:1) 各级各类学校使用普通话进行教学,使普通话成为教学语言;2) 各级各类机关进行工作时一般使用普通话,使普通话成为工作语言;3) 广播、电视(县级以上)、电影、话剧使用普通话,使普通话成为宣传语言;4) 不同方言区的人在公共场合交往时,基本使用普通话,使普通话成为通用语言。 1994年,国家语委制定了普通话水平测试标准和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对普通话进行量化测试。同年,国家语委、国家教委

4、、广播电影电视部下发了关于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决定,指出:“普通话水平测试是推广普通话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推广普通话工作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重要举措。”“有必要在一定范围内对某些岗位的人员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并逐步实行普通话等级制度。”“现阶段的主要测试对象和他们应达到的普通话等级要求是:中小学教师、师范院校的教师和毕业生应达到一级或二级水平,专门教授普通话语音的教师应达到一级水平。”“逐步实行持普通话等级证书上岗制度。”二、 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性质、目的、意义及进展的情况。 1) 普通话水平测试是应试人的母语标准语水平测试,不是外语测试。2) 普通话水平测试是语言运用能力的

5、测试,而且主要侧重在语言形式规范程度的测试,不是语言知识测试,也不是表达技巧的测试,更不是文化考试,尽管这种测试根知识、表达技巧、文化水平都有一定的关系。3) 应试人都是有一定文化的成年人,一般都已经掌握全国统一的普通话书面语。因此,所要测试的语言能力主要是指从方言转到标准语的口语运用能力,及应试人按照普通话语音、语汇、语法规范说话的能力,而不是指通常所说的包括听说读写全部内容的语文能力。4) 掌握知识或培养能力的过程是一个从极端生疏到完全熟练的连续体,一个人的成就水平总是落在这个连续体的某一点上,并显示在他完成某种测试的行为中。为了评定他的成就水平,我们只有通过测试来确定他的成就与所期望的目

6、标之间的接近程度。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直接目的,就是以我们所期望的普通话语音、语汇、语法规范(及普通话水平等级标准的一级甲等)为参照标准,通过测试评定应试人普通话口语水平接近这一标准的程度,及评定他所达到的水平等级,为逐步实行持证上岗制度服务。所以,普通话水平测试实际上也是一种资格证书考试。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普通话水平测试是对应试人掌握和运用普通话所达到的规范程度的检测。它的着眼点是要确定应试人中谁已经达到普通话等级的哪一级哪一等,从而确定他是否达到工作岗位所要求的最低标准;而不是要从应试人中选拔出若干优秀者,淘汰若干水平差的,也就是说,并不是要通过测试分清应试人相互之间水平等级差别。 为什

7、么要对教师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1992年国务院63号文件指出:“实现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是普及文化教育、发展科学技术、提高工作效率的一项基础工程,”幼儿园、小学、中学的教学对象是祖国的花朵,是我们的下一代,要求这些学校的教师把普通话作为教学用语固然必要,高等院校的学生通常来自全国五湖四海,如果他们的普通话不标准,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三、 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具体内容 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等级标准(手册3页)一级是高级,播音员、解说员、演员和教授普通话的教师必须达到这一级。高级也允许有失误,单失误应属于普通话的范畴。如异读词、连读音变等,原则上不能有方言性质的失误。误差较少的是甲等,较多的是乙等

8、。二级是中级。存在不同范围、不同数量的方言性质失误,如z-zh、n-l、n-ng混淆等。失误范围较小、失误数量较少的是甲等;失误范围较大、失误数量较多的是乙等。在声调调值方面,二甲只能有个别的失误,二乙则存在系统性失误。三级是初级。语音失误范围大,方言语调明显。三甲的难点音超出常见范围。如明显保留入声,t-h(台山“糖”)、d-j、zh-j不分,等等;三乙方音特征突出,使用方言词、方言语法的情况较多,外地人听其谈话有时听不懂。注:北方一些方言,说纯方言一般也能与外地人交际,几乎没有语言障碍。评定普通话等级不能以说话有没有障碍为标准,完全讲方言就不是普通话,讲纯方言的北方人不论语言有没有障碍,均

9、不得入级。 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形式和程序口试 测试试卷的构成和评分读单音节字词100个(10);读双音节词语50个(20);朗读一篇400字材料(30);说话34分钟(40)。四、 普通话语音常识 什么叫普通话(语音、词汇、语法标准)普通话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既是汉民族的共同语,也是中国的国语。汉民族共同语,台湾称作“国语”,在海外的华人社区又叫做“华语”;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尊重少数民族,避免“国语”引起的误解,才改叫做普通话。三者虽然名称不同,但本质是一样的。n 语音标准普通话在语音方面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自元朝以

10、来,北京一直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明清时期,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官话”传播到中国各地;“五四”运动后,掀起了“国语运动”。这些都极大地促进了北京语音的传播,使北京语音最终成为“国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并不包括北京语音中的土音,必须以北京语音中普遍的读音为标准音。n 词汇标准普通话在词汇方面以北方话词汇为标准词汇。北方话用在北方方言区,使用人口最多(占汉族总人口的73以上,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南、西北等地),具有广泛性和普遍性。普通话是以北方方言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北方话的词汇是构成普通话词汇的基础。北方话词汇并不等于普通话词汇,以北方话词汇为标准词汇并不包括北方话中的土语,必

11、须以北方话中普遍通行的词汇为标准词汇。例如,“堂客”一词在四川话里比较盛行,但是在其他北方方言区并不通行,不能作为普通话词汇推广。另外,普通话也可以吸收其他方言中有很大影响的富有表现力的词汇。n 语法标准普通话在语法方面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标准。“典范的现代白话文”包括有四层意思:区别与文言文,区别于“五四”以前的早期白话文,区别与不典范的现代白话文,区别于用方言写的作品。 声调n 汉语的声调可以用调值来描写。调值是音节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形式,也就是声调的实际读法。调值一般用五度标记法表示(如图)。n 对方言区的人而言,发四声时的问题主要有:阴平相对音高不够高,不够平。如客家话的

12、阴平调值是44,潮州话阴平调值是33,广州话的阴平调值虽然是55,但是,发音时有时不太稳定,不是平调。阳平上升的高度不够。如广州话阳平调值是21和11,客家话阳平调值是11,发音时常发得低而平,上升的高度不够。上升降升不明显。如广州话上声调值是35和13,客家话上声调值是31,潮州话上声调值是53,发音时要么不能降下来,要么就升不上去。去声降幅不够大。如广州话去声的调值是33和22,潮州话是21和22,发音时,要么没有降,要么降幅不够大。相对而言,普通话四声中去声容易发好,其次是阴平,而阳平、上声不太容易发好。另外,全上声和半上声的区别;方言中的入声在普通话中已经消失(八、笔、出、发、力)。n

13、 轻声 声母n 平舌音和翘舌音(z、c、s和zh、ch、sh、r)n n和ln f和hn 声母类推代表字 韵母n 前鼻音鼻韵母和后鼻音鼻韵母n 齐齿呼韵母和撮口呼韵母(i和)n 韵头i和un ern 儿化韵 音变n 上声的变调不变调的情况:单独念的时候,如“马、走、狗”;单独念读多音节词时末尾的上声字,如“友好、固守”。上声上声阳平上声,如“美好、洗澡、表演、讲解”。上声非上声半上声(21)如“火车、果实、榜样”。上声轻声:轻声音节由上声字构成阳平,如“等等、讲讲、想起”半上,如“嫂子、我们、姐姐”。轻声音节由非上声字构成半上,如“打听、本钱、脑袋”。多个上声根据词语的含义适当地分成2个上声一

14、组,也可以最后一个字读上声,如“展览馆、蒙古马、马组长、厂长领导、理想美好、打井饮水”。n “不”的变调不变调的情况:单独念的时候;处在词语末尾,如“偏不、要不、何不”;在非去声的前面,如“不吃、不来、不管”。“不”去声阳平,如“不对、不会、不愿、不妙、不够”。“不”嵌在重叠动词中间和在动词后的补语中轻声,如“听不听、来不来、看不看、拿不动”。n “一”的变调不变调的情况:单独念的时候;处在词语末尾,如“统一、万一、第一、初一”;处在词语前表示序数的时候,如“一班、一排”。“一”去声阳平,如“一面、一定、一向、一样”。“一”非去声去声,如“一般、一时、一览”。“一”嵌在重叠动词中间轻声,如“拖一拖、读一读、想一想”。n “七、八”的变调在去声前阳平,如“七岁、七月、八路、八月”。目前趋向于不变。 多音字n 异读词(手册208页)钻研钻石n 不标准的:质量、因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