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人教版“语句赏析题”总结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5297571 上传时间:2020-03-1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复习人教版“语句赏析题”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考复习人教版“语句赏析题”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考复习人教版“语句赏析题”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考复习人教版“语句赏析题”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考复习人教版“语句赏析题”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复习人教版“语句赏析题”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复习人教版“语句赏析题”总结(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语句赏析题”总结 语句赏析题目是中考阅读的一个热点题型,认真学习分析课文中的典型范例,一定会对该题型形成正确的解读思路。7上1、在山的那边二 联系上下文,品味下边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括号里的问题可做参考)。1. 我常伏在窗口痴想(这个词在这里是什么意思?)“痴想”原意是发呆地想,这里的意思是,总是神往于大山外面的世界,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说明“我”从小就不愿困居于狭小的天地,追求新的天地。2. 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这是写山的颜色吗?)“铁青着脸”,是“我”心情沮丧时的主观感觉。本希望看见大海,结果望见的依然是山,大失所望,沮丧极了,好像山在那里责备我痴心妄想,脸色铁青。7上4 紫藤

2、萝瀑布二 揣摩下列语句,体会写景的妙处。(揣摩景物描写,主要是揣摩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效果,以达到增强语感、领悟写景技巧的目的。把握句意的基础上,细心地感受比喻、拟人的表达效果。)1.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将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比作瀑布,显得气势非凡,灿烂辉煌。2.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细腻地写出了每一朵花不同部位的深浅,显得亮丽可爱,玲珑透剔,既富有动感,又富有情趣。3.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白帆,帆下带着尖底的

3、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用帆与船舱的比喻,细致地描写了紫藤萝花盛开的状态,显得生机勃勃。比作笑容,更显得美好可爱,也抒发了喜悦的心情。4.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物我交融,既写出一树繁花的壮丽,又抒发了愉悦欢畅的心情。7上11 春二 课文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仔细揣摩下列语句(品味语言所表现的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感情。)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偷偷地”和“钻”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写出了不经意之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同时,这样写使无意识、无情感的小草也似乎有了

4、意识,有了情感。“嫩嫩的,绿绿的”放在句末,强调突出小草嫩绿的特点;使句子变得生动活泼,富有生气。7上12 济南的冬天二 (题略)设题意图:这是一道了解和运用知识,又揣摩语言的题目,引导学生借助题干的知识,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与审美鉴赏力。1.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睡着”“唤醒”都是拟人的写法,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表现了冬天的济南“暖和安适”的特点。2.山坡上卧着些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卧”字用来写村庄,写雪,写它们的状样、情态,仿佛是写活物,活

5、灵活现。3.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不忍得”将水人格化,使水富有了灵气;而这样写的目的,更是为了写“绿”,写“绿的精神”之珍贵、可爱、美丽。7下16 社戏三、揣摩下列词语,品味语言的深层含义。回答括号中的问题。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轻松”和“舒展”与前文因看不成戏而沮丧形成鲜明对比,表现“我”欢喜轻快的心情。2.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以动词“踊跃”写山,把静物写活了。这个词的含义与现在不一样,作者在这里是创造性地赋予了这个词以新的含义。3.回望戏台

6、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回望”两字,表现“我”依依的心情。“罩”通过视觉表现戏台如梦如幻的情景,与来时呼应。4.不料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起来,将大拇指一翘,得意的说道(被人偷了豆,六一公公为什么还要“感激”?)因为城里读过书的“我”对他的豆子的夸奖。表现了六一公公淳朴厚道的性格。7下17 安塞腰鼓二、联系上下文,品味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1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劲”要打破人们身上层层坚硬的外壳,让生命宣泄在天地间,让人“遗落了一切冗杂”,“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像力”,使人明白人之

7、所以为人,生命之所以为生命。2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他们有着自然、健康的生命,是原始的、未经人工雕饰的、没有半点污染的、不掺杂任何杂质的完完全全的生命。这是他们力量的源泉。3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江南流水更多地表现柔媚的风格,而安塞腰鼓需要承载这样原始、粗犷的生命力量的“厚土”。4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当鼓声停止后,人们仍沉浸在激情中,好像炽热后的沉寂,这时以“鸡啼”反衬寂静(也可认为这是实写)。8上3 蜡烛二、揣摩下列语句,学生怎样抓住关键词语,怎样在假设、比较中品味。细细领会语句的深层

8、含义。1做好了坟堆后,老妇人就从她那黑色的大围巾底下,摸出她离开地窖的时候揣在怀里的东西,这是一支大蜡烛,是45年前她结婚的喜烛,她一直舍不得用,珍藏到今天。(为什么要对这支蜡烛的来历做补充说明?)补充说明这支蜡烛非同寻常的意义,表现了老妇人给红军烈士献出的是一份最珍贵的感情。2老妇人对着这烛光,坐在坟边,一动也不动,两臂交叉抱在胸前,披着那黑色的大围巾。(这里又提到围巾的颜色,有什么特殊的意味?)黑色,表沉痛哀悼的庄重情感,这一着色,渲染了肃穆气氛,表达了老妇人的哀悼之情。3在炮火烧焦了的土地上,在炸弯了的铁器和烧死了的树木中间,那位南斯拉夫母亲的惟一珍爱的东西她的结婚的花烛还是明晃晃地点在

9、一个苏联青年的坟头。(这段文字如果写成“在方场上,老妇人的蜡烛还是明晃晃地点在契柯拉耶夫的坟头”,同原句比较一下,说说原句好在哪里?)原句勾画了经战争破坏后的环境,勾画了烛光的背景,“炮火烧焦了的土地”,“炸弯了的铁器”,“烧死了的树木”,控诉着法西斯强盗对人类文明的践踏。原句再次点出这支蜡烛是结婚的花烛,是老妇人惟一珍爱的东西,点出非同寻常的意义,足以表现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至高无上的感情。原句不写老妇人和烈士的名字,而说“南斯拉夫母亲”和“一个苏联青年”,揭示这种感情的意义,是两国军民感情的集中表现,这种感情达到了母子情深的境界。8上5 亲爱的爸爸妈妈二、课文中有不少意味深长的描写和议论

10、,请仔细体味其中的含义,回答括号里的问题。凄风。苦雨。天昏。地暗。(这里连用四个句号,起到了什么表达效果?这里仅仅是在描写天气吗?)这里不仅是描写天气,而且在渲染气氛,“天地亦与人同哀”。连用四个句号,成为四个短句,使每个字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表意功能。读者的阅读速度自然放慢,读两个字,停顿一下,想像一个画面。这样开头让读者一上来就感受到无限悲哀的氛围。“他们杀孩子、老师,也杀牧师、工人、木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纯朴勤劳的普通市民。”(“全是”一词强调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全是”一词包含了作者对被残杀者的深切同情,对屠杀无辜平民的法西斯强盗的愤怒控诉。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

11、、真实而荒谬的画面。(你怎样理解这看似矛盾的议论?)看似矛盾,其实并不矛盾。成千上万的人来纪念当年被残杀的人,特别是两位生还者来到这里,半个世纪前残酷的历史呈现在人们眼前,在凄风苦雨的悲哀气氛中,历史和现实融合了。残酷的历史令人悲哀;南斯拉夫人民没有忘记历史,成千上万人来到这里纪念死者,这又是美丽的。这一切都是真实的;47年前纳粹竟然认为种族有优劣,要消灭劣等种族,这又是何等荒谬。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联系上下文,说说这几句话的内涵。)作者想强调不能忘记历史,只有记住历史,吸取历史教训,才能保证世间永远不再有战争和屠杀。明赫白仍然双手撑着头流泪。我和安格尔走过去和他握手

12、。许多人走过去和他握手。(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明赫白能得到众人的宽恕和尊重。)明赫白反省本国的侵略罪行,认识非常深刻,感情非常真挚,态度非常诚恳。半个世纪前的罪行是纳粹强盗犯下的,明赫白是没有责任的,他却代上一代人受过,所以人们宽恕他,尊重他。8上11 中国石拱桥(说明文)二、为了准确地说明事物,说明文用语很讲究分寸。想一想,如果把下边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去掉,表达的意思有什么变化?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周密的特点。1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比较早”程度较轻,这样表达比较稳妥。2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大约”“可能”都表示不确定

13、,只是推测的情况。“有记载的”使发言的根据增加可靠性。3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几乎”强调了石拱桥分布范围很广,但并不排除有的地方没有石拱桥的可能。4(赵州桥)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桥。“当时”是从时间上限定,“可算”是从程度上限定。这样才更符合实际情况。8下1藤野先生二、朗读课文第一段和倒数第二段,重点体味下面几句话,回答括号中的问题。1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这表明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怎样的情感与态度?从句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表明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和嘲讽。这帮清国留学

14、生留着辫子,以示是大清国的臣民,而且“盘得平”,“油光可鉴”,表明他们精心打扮,“扭几扭”写出他们招摇过市、自我陶醉的丑态,“实在标致极了”,作者用反语表达了强烈的愤懑、讽刺之情。2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藤野先生只是个普通人,作者为什么说他“伟大”,请结合具体事例谈谈你的看法。)他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治学严谨,教学认真,能以公正之心对待来自弱国的学生,而且给予了极大的关心、鼓励和真诚的帮助,等等,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能够做到这些尤其难能可贵。所以,他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8下2我的母亲二、结合上下文,品味下面语句中划线词语的分寸感。(通过

15、关键词语的品味,来进一步把握自传的语体特点。)1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看文章)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用“不能不”双重否定,表达了作者对“打了一点底子”的肯定,但“不能不”这一能愿动词的双重否定表达一种主观上的肯定,因而有主观认为之意,这样既表明了态度,又不显得断然和绝对。2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说自己“混”了二十多年,表现了作者谦逊的态度。尽管作者当时已是文化名人,而且这一“混”字与下句“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有暗接之妙。“我”在人海里“混”,应该有人来管束“我”,但却没有,表达了作者远离母亲之后对母亲的怀想;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我”还能在人海里“混”了二十多年,说明了母亲给“我”的教益是多么大。3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事实上,作者的“好脾气”“待人接物的和气”“宽恕人”“体谅人”的性格品德是有口皆碑的,但是在说到这些美德时,前面都加了“如果”这一表假设的词语,意在表明只是一种假设,而不是自己已经具备了这些美德,表现了作者不溢美、不自夸的品格,同时也非常符合自传的语体特点。8下6 雪二、结合全文理解下列语句,探究括号里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