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考前适应性试题四

上传人:tang****xu2 文档编号:125286725 上传时间:2020-03-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考前适应性试题四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考前适应性试题四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考前适应性试题四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考前适应性试题四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考前适应性试题四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考前适应性试题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考前适应性试题四(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届高考考前适应性试卷历 史(四)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卷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卷(选择题)本卷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4楚国都城郢集中反映了楚文化的精华,与中原列国都城相比有其独特性,但楚国郢都又是最能体现周代都城建制之礼的

2、最典型的都城之一。这一现象反映当时( )A确立了天子至高无上的意识B形成了共同的文化心理认同C中原文化征服了长江中下游D儒家文化主导各国都城修建25古罗马曾设置专门法官处理民事纠纷,罗马法学家的著述和活动也着重于私法方面,罗马法关于经济交往中的契约,如商业贸易、借贷、租赁、财产转让、遗嘱继承等,强调以双方意思一致为契约基础。这说明,罗马法( )A在法官学者的推动下不断革新B特别重视个人的权利义务C与商品经济的发展状况相适应D继承了古希腊的人文主义26美国在内战后的“南方重建”过程中,国会曾一度取得压倒总统的优势地位,但克利夫兰在第一次任总统期间(1885-1889年)就否决国会法案314项,而

3、在1789-1885年的近100年间,总统一共才行使否决权131次。这说明( )A总统的权势呈增强趋势B三权分立体制不断完善C工业革命推动政治变革D政府行政效率日趋低下27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写到:“(共产党人)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1895年,恩格斯却指出:“1848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陈旧了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这表明( )A恩格斯主张放弃暴力斗争的形式B资产阶级的政治民主化逐步完善C19世纪末社会主义运动走向低潮D议会斗争得到各国工人政党赞同281954年10月,在会见日本议员访华团时,周恩来即明确提

4、出:“五项原则不应只限于处理中印和中缅关系,它也可适用于全亚洲,甚至全世界各国。”“美国如果愿意和平共处,我们也欢迎。”这反映了中国( )A开始步入世界外交舞台B从革命外交转向国家外交C突破美国包围封锁政策D将谋求与美日关系正常化29清朝,在江苏、浙江、直隶、奉天等地的农村中出现了自由雇工制。雇工“无资充個而佣力自活”,“计岁而受直者曰长工,计时而受直者曰短工,计日而受直者曰忙工”。雇工与田主没有主仆卑幼名分,只单纯出卖劳动力。这一现象表明( )A农村中雇佣关系普遍存在B农业的经营方式发生了根本改变C南方农业比北方更具优势D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削弱30阅读下表:19271936年中国轻工业

5、与重工业部门的相对比重。数据的变化可以说明( )A中国产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改变B国民政府对反侵略有所准备C官僚资本掌控了国家经济命脉D内战政策对经济造成严重破坏31下图是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反映西方经济社会的一幅漫画,说明( )A世界各国完全抛弃了新自由主义B西方原有发展模式面临重大挑战C美国金融危机引发了各国的“逆全球化”D只有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才能根除危机32农民在新经济政策初期日益好转的情绪,很快被1922年秋工业品涨价的损失抵消了;由于广大农民不参加1924年秋冬的苏维埃乡村选举导致40%的选举无效;1925年上半年创办农会的思想广泛流传,1928年初国家出现了粮食收购危机。由此

6、可以推知( )A新政妨碍国家工业化B斯大林体制符合苏联国情C集体农庄的弊端显现D苏联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33产生于战国时期的游侠,继承了儒、墨两家的一些特点,形成了其独特的侠义精神。西汉初期,游侠对乡里秩序的稳定亦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且受到平民的欢迎。汉武帝之后,游侠精神逐渐衰弱。游侠精神衰弱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B小农经济的稳定C儒墨思想的没落D大一统政府体制的影响34诗的首篇关雌属于“周南之歌”,是描述男女爱情的民歌。后世儒家认为,雎鸠是一种“生有定偶而不相乱”“偶常并游而不相狎”的水鸟,孔子之所以列其为首篇,是为了表明夫妻关系应专一和严肃。这种解读( )A维护了民间文学的正统

7、地位B反映出周代宗族规则的内涵C体现了浓厚的道德教化色彩D具有浪漫主义文学的符号性351960年伊拉克、伊朗、科威特、委内瑞拉、沙特阿拉伯等第三世界产油国,为维护本国石油利益,成立了石油输出国组织。1974年,美英德法等石油消费国组建国际能源机构,展开能源合作,降低石油依赖,分享石油消费。这表明20世纪后期( )A经济领域出现“冷战”状态B区域集团化有利于利益维护C经济全球化推动国家间合作D生产与消费的矛盾日益尖锐第卷(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41题第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5题第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

8、一 我国古代自大一统专制统治形成以后,历朝都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古代思想家一般都认为,发展商业将会动摇“农本”,因为商业不生产物质财富,反而会导致财政收入的流失。再者,商业发展也可能破坏小农经济的稳定性,威胁国本。与之同时,商业发达也可能使道德倒退,因为工商之民善于欺诈,形成社会上的重利风气和拜金风尚。史家王家范认为,以上未见得是朝廷“抑商”的真实动机。在列国纷争的先秦,商人也曾风光无限,出现了范蠡、计然、白圭等大商人。但到秦汉以后,史书上难再找到有名有姓的大商人。这种思想形成的深层原因,主要是为了防止任何有可能构成对专制集权统治具威胁的集团性社会势力形成。材料二 在中世纪的欧洲也有重农抑商

9、主张,这种思想主要来自基督教会。他们宣扬物质财富将危害精神幸福,因此竭力反对以盈利为本的商业行为。基督教的重农抑商思想,除了精神层面的因素,再有,就是商人以末致富,甚至达到权倾王侯、富可敌国的地步,显然威胁到了教会权威。教皇具有超越一切世俗政权的权力,但欧洲大大小小的封建政权却常面临内外双重威胁。由于特殊地理环境,欧洲长期小国林立,相互征伐,教皇与世俗封建主之间明争暗斗,大小君主必须通过发展工商业壮大力量。一些日常用品、奢侈品及战略物资须借助于国际贸易才能互通有无。各个王国内部的封建贵族也得仰赖商业发展壮大自身力量。看看中世纪以来各类集市在领主们保护下遍布欧洲大陆,就可知世俗政权对待商业的态度

10、。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丁骋骋重农抑商:何以东西方结局大不同?(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西方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目的的异同点。(12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16世纪以来重农抑商政策在东西方的不同走向及其原因。(13分)4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 史学界对17、18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状况有着不同的看法。一些学者认为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几乎陷于停滞状态。早在18世纪,亚当斯密就认为中国社会似乎“停滞于静止状态”了。德国哲学家赫尔德在1787年出版的关于人类历史哲学的思想中,也对当时中国社会的状态持同样的看法,认为这个帝国的“体内血液循环已经停止,犹如冬眠的动物

11、一般”。而早期近代化研究者认为,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状况具有双重特点,一方面它标志着中国传统社会达到了繁荣昌盛的顶峰;另一方面,它将明朝中后期中国社会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型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摘编自罗文兴被误读的中国历史结合材料与中国古代史相关知识,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评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46(20世纪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 1941年底,在莫斯科保卫战中苏联红军取得了伟大胜利,彻底破坏了希特勒的闪电战。同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对英、美、荷在东南亚的属地发起进攻。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对美英共同作战协定在德、意、日三国之间签订,被迫之下英美开始对日宣战,德美也互相宣战,从此美国正式

12、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1941年12月22日,美英两国首脑对两国整个作战计划进行商讨,会议期间美国倡议由所有对轴心国作战的同盟国家签署一项共同宣言,英国和苏联政府对美国提出的宣言草案进行磋商并加以修改后,用急电发给各同盟国政府。联合国家宣言的签订,表明反法西斯同盟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它标志着该组织的进一步壮大,同时也为联合国的建立奠定了初步基础。对于这个宣言的发表,美国国务卿热烈欢呼,他说,联合国家宣言把代表六大洲绝大多数居民的26个自由国家的决心和意志充分联合起来了,说明遵守法律、爱好和平的国家能够在必要的时候团结起来,使用武力去维护自由正义和人类的基本准则。摘编自二战全史等(1)根据材料并

1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联合国家宣言能够签署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联合国家宣言的历史作用。(7分)45(历史上重大改革的回眸)(15分)材料:中国探索建立排污许可制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老一辈的环保人努力推动将实施排污许可制度的要求写进了环境保护法中。自80年代末以来,各地开展了试点工作。2015年,大面积的雾霾牵动着人们的神经,9月11日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要求“完善污染物排放许可制”。随后,改革领导小组成立,并达成了建立统一环境管理平台的基本共识。2016年11月,国务院发布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施方案,排污许可制度改革全面启

14、动,到2020年,就要完成所有行业的排污许可证发放。2018年1月,排污许可管理办法规定了排污许可证核发程序等内容,细化了环保部门、排污单位和第三方机构的法律责任。目前,多个地方试点已经从立法、监督、实施、流域治理、行业改革等角度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建立排污许可制度的中国特色道路。摘编自中国排污许可制度改革:历史、现实和未来(1)根据材料,指出中国排污许可制度建立的背景,并概括该制度改革的特点。(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排污许可制度改革的意义。(7分)4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一 管子是战国中期在中国出现的一部伟大经典著作。其经济思想代表着贵族和新兴商人利益,

15、认为“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禀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用人类的自利观念去解释人们的社会经济活动,他说:善于把握利益之所在,人民必然赞美而安定,不用指挥就会去,不用招引就会来,既不烦劳也不干扰,而人民自然富裕,就像鸟雀孵卵无形无声,只见其成功。管仲这一思想,与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有什么差别吗?在消费问题上,管仲主张崇俭却又鼓励奢侈,这是针对不同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并不是一种矛盾,两者应用的场合和所要达到的目的迥然不同。奢侈是在特殊情况下为了达到一定目的所采用的手段。摘编自李琳、杨柳与的经济思想比较材料二 关于消费,阔绰和鄙吝是两个应当避免的过失,认为害怕失去金钱而不敢使用金钱的守财奴,对经济发展没有什么贡献。在市场经济的社会中,财富是人们关注的中心,发展贸易自由,生产力就会发展,财富才能增加。社会富裕水平不同,取决于农业和工业的兴盛情况,特别是工业的兴盛情况。罗马帝国的没落和经济的衰退,起因于它的土地制度,而城市经济的兴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