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初三物理总复习力学一测量力运动和力声现象.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5286651 上传时间:2020-03-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初三物理总复习力学一测量力运动和力声现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北师大版初三物理总复习力学一测量力运动和力声现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北师大版初三物理总复习力学一测量力运动和力声现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北师大版初三物理总复习力学一测量力运动和力声现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北师大版初三物理总复习力学一测量力运动和力声现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初三物理总复习力学一测量力运动和力声现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初三物理总复习力学一测量力运动和力声现象.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三物理总复习 力学一 测量 力 运动和力 声现象一. 本周教学内容: (总复习)力学一:测量、力、运动和力、声现象知识梳理 1. 测量 2. 力 3. 运动和力 4. 声现象二. 重点、难点: 1. 正确使用刻度尺、托盘天平和弹簧测力计进行测量。 2. 会用力的图示法、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3. 会用图像法描述物体的运动。 4. 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典型例题】 例1. (2004年苏州市中考题) 在“用托盘天平称物体的质量”的实验中,下列哪项操作不是必要的?( ) A. 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的工作台面上 B. 调节横梁平衡时,应先将游码移

2、至横梁标尺左端“0”点上 C. 称量时左盘应放置待称量的物体,右盘放置砝码 D. 判断天平横梁是否平衡,一定要等指针完全静止下来 解题思路:天平的使用前要进行两步调节,即水平调节和横梁平衡调节。但判断天平横梁是否平衡,不一定要等指针完全静止下来,只要看左右摆动幅度是否相等即可。 解:D 例2. (2004年陕西省中考题) 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课桌与我们朝夕相处。那么,你是否知道课桌所用材料的体积有多大呢?某中学木工房新做了一批简易木制课桌,请你运用所学物理知识,选择恰当的工具或器材,设计一个方案来测定一张这种简易课桌所用木料的体积。(方案应该科学合理,不能损坏课桌) 解题思路:课桌的形状是不规

3、则的,但课桌的质量易测,设法测出这种材质的密度,就可用密度公式求出体积;课桌的整体形状是不规则的,但每个部分(如腿)形状还是规则的。故也可考虑化整体为数个规则小部分,分别测出其体积,累计出课桌体积。 解:方法一: (1)到木工房找一块和课桌材质相同的小木块作样本,用天平测出小木块的质量,用量筒(或直尺)测出小木块的体积,利用,算出小木块的密度; (2)用台秤称出课桌的质量m; (3)由,算出课桌所用木材的体积。 方法二: (1)用直尺(或皮尺)测出课桌不同部分的长、宽、高(或厚); (2)利用体积公式,算出各部分的体积; (3)最后把各部分的体积相加就是课桌所用木材的体积。 例3. (2004

4、年扬州市中考题) 我国古书上记载有“人在大舟中闭牖(牖指门窗),舟行而人不觉动”,这是对运动和静止_的生动描述,其中“人不觉”是以_为参照物的。 解题思路:机械运动是相对于参照物的运动,在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首先要选择参照物。而参照物的选择必须是研究对象以外的物体。人在关闭了门窗的大船中,由于看不到船以外的物体,所以就无法选择船外物体做为参照物,来判断船的运动与静止。人以船内物体做参照物,当然无法察觉船是否运动,故“舟行而人不觉”。 解:相对性;船(或船内物体) 例4. (2004年烟台市中考题) 小白兔能分辨出门外不是自己的外婆(如图所示)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 A. 响度B. 音色C.

5、 音调D. 频率 解题思路:音调、响度、音色是声音的三要素。人说话时,很容易改变自己的音调(如唱歌时,就要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也可以大声说或小声说话(改变响度),惟有音色很难改变。所以在区分声源时,常用各人的音色进行判断。 解:B 例5. (2004年河北省中考题) 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中,摩擦有时是有益的,有时是有害的。请你举一个增大有益摩擦的实例:_。 如果没有摩擦,我们的生活又会变成什么样子?请你写出一个相关的情景: _。 解题思路:本题是一个开放与想像题,答案很多。增大有益的摩擦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使接触面变得更加粗糙,如鞋底、自行车车把上刻有花纹;二是增大压力。如皮带轮、自行车的车闸

6、。如果没有摩擦,从有益摩擦思考,就会得出人不能行走,无法用皮带带动轮子转动等相当情景。 解:汽车轮胎上做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汽车将无法行驶。 例6. (2004年广州市中考题) 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失与伤害跟惯性有关,为了减少事故的发生或减小事故造成的伤害,根据你所学过的物理知识提出三条防范措施。 解题思路:所有的交通事故的发生都与惯性有关,故需要想一想造成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如:汽车急刹车时,人向前倾倒;载货多,速度快的车,遇有紧急情况时,刹车也很难立即停下等),就能顺利回答。 解:(1)小型客车的驾驶员和前排乘客必须系上安全带 (2)严禁超载 (3)限制车速 (4)保持车距 (5)公交车乘客要扶

7、好或坐稳 例7. (2003年龙岩市中考题) 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国动用了巨型航母、坦克、阿帕奇直升机、精确制导导弹等先进武器。交战期间,巴格达等城市的夜晚常常火光冲天,爆炸声震耳欲聋,给伊拉克生态环境、平民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危害。请你根据上述文字提供的信息,提出两个与物理知识有关的不同问题。(只要求提出问题,不要求解答问题。每个问题的文字不超过20个。) 解题思路:本题中通过一段文字给出信息,要特别注意其中的名词和形容词,如“巨型航母”,可提出问题,“象巨型航母这样笨重的舰艇在水中为何不沉?”;导弹可提出问题,“导弹在空中是利用惯性飞行的吗?”爆炸声震耳欲聋可提出问题,“声音也是能量的一种存在形

8、式吗?”等。 解:(1)阿帕奇直升机是利用空气浮力升空的吗? (2)坦克是如何减小对地面压强的? 例8. (2004年宁波市中考题) 如图所示,水平面上有一实心正方体,边长a为10cm,质量m为5kg。在大小为10N的水平拉力F作用下,在时间t为5s内,匀速向右移动路程s为6m。请你利用上述数据,结合示例格式,任意选择四个未知量,完成下表。()待求未知量计算公式计算过程与结果示例物体的重力G1234 解题思路:考生可以根据题给条件,运用自己学到的物理知识从不同的角度设计出一系列自问自答的题目来。可求量有:与木块本身有关的几何未知量有底面积、表面积、体积。 受力未知量有:摩擦阻力、支持力 木块静

9、态物理量有:密度、压强 与运动有关的物理量有:速度、功、功率。 在这些物理量中任求三个即可,建议一般不要求几何未知量,因为这三个量与物理关联度要小一些,有的阅卷老师认为不符题目的要求。 解:下列任选四项即可。待求未知量计算公式计算过程与结果1正方体的运动速度2拉力做的功3拉力的功率4正方体的底面积5正方体的表面积6正方体的体积7水平面受到的压强8正方体的密度9正方体受到的摩擦力10正方体受到的支持力11水平面受到的压力 例9. (2004年北京市海淀区中考题) 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规律时,首先将弹簧的B端固定,再用两个测力计沿相反方向拉A端,使A到达某一点O并记录下该点的

10、位置,然后在表格中记录下两个拉力的大小与方向。再用一个测力计拉弹簧A端,仍将A端拉伸到O点,记录下此时拉力的大小和方向。 (1)从下表记录中你能得到的关于同一直线上合力与分力的大小关系是_(用字母表示)。施力情况大小方向用两个测力计向右向左用一个测力计向右 (2)实验用一个测力计拉弹簧时,为什么仍要将弹簧A端拉伸到O点再读数? 解题思路:本题是通过实验的方法,来研究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所用的研究方法叫等效法。因为力的作用效果在此就是使弹簧发生了形变。仍要将弹簧A端拉伸到O点再读数,就保证了两次形变程度相同,也就是说一个力F与两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解:(1) (2)保证力F的作用效果与力共同作用

11、的效果相同。 例10. (2004,安徽省) 人们常用推理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在研究物体运动状态与力的关系时,伽利略通过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和对实验结果的推理得到如下结论:运动着的物体,如果不受外力作用,它的速度将保持不变,并且一直运动下去。 推理的方法同样可以用在“研究声音的传播”实验中。如图(乙)所示的实验中,现有的抽气设备总是很难将玻璃罩内抽成真空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你是怎样通过实验现象推理得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这一结论的? 解题思路:伽利略通过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发现当阻力越小时,小车速度减小得就越慢,由此推理出,如果阻力为零,小车的速度将不减小,即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图乙这个实验中,虽不能把玻璃罩内抽成真空状态,但随着玻璃罩内空气的减少,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由此可推理得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解:随着罩内空气的不断抽出,听到铃声越来越弱,可以推理:如果罩内被抽成真空,将听不到铃声,由此可以推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