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三专题第11课渔父讲义苏教版必修5

上传人:tang****xu2 文档编号:125284416 上传时间:2020-03-1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第三专题第11课渔父讲义苏教版必修5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第三专题第11课渔父讲义苏教版必修5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第三专题第11课渔父讲义苏教版必修5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第三专题第11课渔父讲义苏教版必修5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第三专题第11课渔父讲义苏教版必修5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第三专题第11课渔父讲义苏教版必修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第三专题第11课渔父讲义苏教版必修5(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作者简介生平经历屈原,渔父的作者,历来说法不一。现代研究者一般都认为,此文并非屈原所作,郭沫若认为“可能是深知屈原生活和思想的楚人的作品”。然而无论作者是谁,本文均不失为一篇展现屈原伟大人格的力作。屈原(公元前340年前278年),名平,字原;又自称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楚国人。出身于楚国贵族,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知识渊博,有政治和外交才能。起初颇受楚怀王的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主张改良内政,联齐抗秦。后遭旧贵族谗言攻击,被迫去官。楚顷襄王时,被放逐沅湘流域,终因理想无从实现,投汨罗江自杀。作品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共23篇。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政

2、治抒情诗。评价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开创者,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20世纪,曾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而受到广泛纪念。(二)人物轶事屈原:洞中苦读屈原自幼聪明好学,在学堂里深得老师的赏识。可有一段时间,他放学后经常迟迟不回家。家人探访后才知道,放学后屈原来到村后的山洞里,读起书来。家人虽多次劝阻,他仍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终于成为一位伟大诗人。(一)背景链接屈原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他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因此早年深受楚怀

3、王的信任,做过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国富兵强的局面。后来,由于在内政外交上与楚国腐朽集团产生了尖锐的矛盾,屈原遭到了子兰、靳尚等反动贵族以及亲秦派奸人的诬陷,于是被楚怀王疏远流放。至楚顷襄王时他又被流放到江南,辗转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消,遂自沉汨罗江而死。(二)常识整理1骚体诗骚体诗,亦称“楚辞体”,古代诗歌体裁之一。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因为这种形式的诗歌以屈原所作的离骚为代表,到了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与萧统的文选等作品中,就用“骚”来指称具有楚辞特点的诗歌,后人便称之为

4、“骚体诗”。骚体诗在形式上打破了诗经那种以四言为主的体制,在民歌的基础上又继承了散文的笔法,句式长短参差,形式比较自由,多用“兮”字以助语势,富有抒情成分和浪漫色彩。骚体诗的形成,是诗歌形式的一大革新,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2楚辞楚辞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由于诗歌的形式是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加工形成的,篇中大量引用了楚地的风土物产和方言词汇,所以叫楚辞。楚辞的内容主要是屈原的作品,其中以离骚为典型代表。西汉末年,刘向搜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辑录成集。楚辞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不仅开启了后来的赋体,而且影响了历代散文创作。1理解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现象。2认识屈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5、”的伟大人格。3体会屈原和渔父在表达各自的人生哲学时所运用的方法及其好处。 一、诵读课文第1段,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环节一:突破词句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1)屈原既放既:副词,已经放:动词,被流放(2)游于江潭游:动词,行走,游荡 于:介词,在(3)颜色憔悴,形容枯槁颜色:古今异义词,古义,脸色。今义,面貌,容貌,脸上的表情,显示给人看的厉害的脸色或行动。形容:古今异义词,古义,形体容貌。今义,对事物的形象或性质加以描述。(4)渔父见而问之父:通假字,同“甫”,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称而:连词,表承接(5)何故至于斯于:介词,引出动作对象 斯:代词,这(6)举世皆浊我独清举:全,整个(7

6、)是以见放是:代词,这以:介词,因为见:被2翻译下列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1)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被动句,无标志词;状语后置句,状语“于江潭”放在“游”后面;省略句,“行吟”后省略介词“于”)译文:屈原被流放之后,在湘江一带游荡,沿着水边边走边唱。(2)是以见放。(宾语前置,宾语“是”放在介词“以”前面;被动句,“见”表示被动)译文:因此被流放。环节二:分析文理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众人皆醉我独醒”一句中的“众人皆醉”比喻世道的黑暗和世人的昏聩,“独醒”比喻屈原对个人命运认识的清醒。B文中并未对渔父进行外貌描写,而是直接写他心中的两个疑问:一是问

7、屈原的身份,二是问屈原为何落魄到这地步。C文章开头对屈原的外貌描写,刻画出屈原英雄末路、心力交瘁、心事重重、形销骨立的外在形象。D文章明写屈原的外貌,暗写屈原所处的黑暗环境和他所遭受的挫折,为下文写屈原的守节不渝、清白终生做铺垫。解析:选A“独醒”比喻屈原对国家命运认识的清醒。二、诵读课文第2、3段,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环节一:突破词句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1)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圣人:聪明通达的人凝滞:执着,拘泥于:介词,表被动 而:连词,表转折(2)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淈:搅浑 而:连词,表承接(3)何不其糟而歠其醨:吃而:连词,表承接歠:饮醨:薄酒(4)何故深思高举,自令

8、放为高举:古今异义词,古义,行为高出于世俗。今义,高高地举起自令:令自,让自己为:句末语气词,表疑问(5)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新:刚刚沐:洗头浴:洗身(6)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安:哪里,怎么以:介词,用之: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察察:皎洁的样子汶汶:玷辱(7)安能以皓皓之白皓皓:皎洁的样子白:形容词作名词,纯洁的品质5翻译下列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1)圣人不凝滞于物。(被动句,“于”表被动)译文:通达事理的人对客观时势不拘泥执着。(2)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定语后置句,“之”,定语后置的标志,应为“察察之身”“汶汶之物”)译文:哪里能让洁白的身体,去接触污浊的外物呢

9、?(3)自令放为?(被动句,无表示被动的词)译文:使自己被放逐呢?环节二:分析文理6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屈原志行高洁和认识清醒的一组是()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众人皆醉,何不其糟而歠其醨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ABC D解析:选B是渔父的话,是渔父对屈原的规劝语。只有是极力表现屈原品行高洁、不同流合污的句子。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渔父所述种种,意在劝说屈原放弃坚守,随波逐流,同时也表现了渔父对社会的深刻认识。B.其糟而歠其醨:比喻迎合邪恶势力,随波逐流,与其

10、同流合污,以求苟安。C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比喻品德高尚者不愿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而欲保持高尚节操。D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这是以身体的清爽洁白比喻精神道德的高尚,以污垢比喻世事世人的昏暗蒙昧,借以彰明屈原绝不同流合污的高尚品德。解析:选A属曲解文意。渔父所述种种,对屈原来说都是反衬,目的是为了表现屈原的高尚志行和坚贞品德。三、诵读课文第4段,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环节一:突破词句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1)渔父莞尔而笑而:连词,表修饰(2)鼓枻而去,乃歌曰鼓:名词作动词,敲打去:动词,离开歌:名词作动词,唱歌。(3)可以濯吾缨可以:古今异义词,古义,可以用来。今义,表示

11、可能或能够;表示许可;表示值得;好,不坏;过得去;厉害。9翻译下列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遂去,不复与言。(省略句,省略主语“渔父”)译文:(渔父)便离开了,不再和他说话。环节二:分析文理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沧浪”两句表现出渔父随俗而变,与世推移的人生态度。水清可以洗我帽缨,水浊可以洗我双足,是渔父处世哲学的诗意说法。B渔父看透了尘世的纷纷扰扰,但绝不回避,而是恬然自安,将自我的情操寄托于无尽的大自然中,在随性自适中保持自我人格的节操。C结尾一段用比喻的手法,以“水清”与“水浊”比喻世道的清明与黑暗。D结尾一段,渔父离去,不复与言的形象给人留下了想象空间,丰

12、富了渔父形象的高大,德行的高洁。解析:选D“丰富了渔父形象的高大,德行的高洁”错。渔父的明哲保身的处世态度,是一种灵活的生活方式。应是“衬托了屈原形象的高大,德行的高洁”。一、积累妙用素材让文笔更鲜活(一)这样积累素材话题专辑1从教材中积累两千年前的湘江水畔,屈原踽踽独行,憔悴的脸上写满孤独和悲愤。面对渔父的诘问,他坚定地说:“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铿锵的话语之中,表明的是为坚守理想,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的倔强;展现的是洁身自好,绝不同流合污的高贵;铸就的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傲岸。那种坚守信念、百折不回、以身殉志的人生

13、选择,在历史的滚滚红尘中伫立成一座不朽的丰碑。2从历史中积累持旌节,奔走于大漠之中,忘却了荣华富贵,他挥一挥长鞭,与那锦衣富贵告别,来到茫茫大漠上,怀着汉匈和睦的夙愿,他与大雪为朋,与孤冢为友。他苏武,坚守着正气,坚守着拒绝折节,坚守着富贵的诱惑。奇迹出现了,公元前81年,他回到了长安,是他的坚守为自己创造了机会。苏武因为坚守气节与操守成了历史星空中最耀眼的明星,引领着后来者在暗夜里找寻生命的坐标,勇往直前而不迷失。3从现实中积累30年守护山林的“大山卫士”刘真茂他是一个老兵,坚持做雷锋那样的人,用30年时间守护一座大山。他与孤独、误解以及人性的贪婪对抗,成为人们眼中的“山神”,他就是被誉为“

14、大山卫士”的刘真茂。刘真茂从1983年开始,带领民兵护林队进驻狮子口大山,守护着35万亩森林和7万亩草山,并带领当地群众植树造林1.5万亩。1993年,护林队因故解散后,他拿出自己积蓄的3.6万元,在海拔1 600米的山上重新建起湘粤赣三省第九联防区狮子口瞭望所,从此过上了没有节假日的生活,一个人坚守在远离家人、条件艰苦的高山上。自1993年以来,他没在家过一个春节,没拿过一分钱补助,没向领导说过半个苦字。他用善心、诚心和恒心,感动、感染和感召当地几十个村庄的村民积极投入爱林护林行列中来,形成强大的群防群护力量。30年来,这座大山没有发生过一次火灾,成为湘粤赣三省结合部生态保护完好、引人瞩目的一片美丽绿洲。几十年来,他扎根在乡村,坚守在深山,尽心竭力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热心为群众做好事,始终保持着劳动人民的本色和革命军人的高尚情操,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大山卫士”。他守望大山,也守望自己的灵魂,守望一座精神的大山!4从名言中积累(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2)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宋)郑思肖(3)不要失去信心,只要坚持不懈,就终会有成果的。钱学森(4)告诉你使我达到目标的奥秘吧,我唯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巴斯德(5)要在这个世界上获得成功,就必须坚持到底:至死都不能放手。伏尔泰(6)一个人只要强烈地坚持不懈地追求,他就能达到目的。司汤达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