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雪》教案设计.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5284415 上传时间:2020-03-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语文《雪》教案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初二语文《雪》教案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初二语文《雪》教案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初二语文《雪》教案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二语文《雪》教案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语文《雪》教案设计.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雪教案设计一、 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 中学 小学 2,学科:语文2,课时:13,学生课前准备:一、 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二、 完成课后习题二、 教学课题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1、了解江南的雪与朔方的雪各自的特点。 2、品析文中的两幅雪景图。 (二)能力目标:学习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 (三)情感目标:理解作者索表达的独立张扬的个性,体会作品中闪现的理想光芒。三、 教材分析雪是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集野草中色彩极为明丽的篇章之一。文中景物描写细致生动,语言凝练形象极富诗意。文章描写了江南与北方的雪景,并在对比中体现出作者的倾向。但由于它是一篇散文诗

2、,表现手法艺术性强,而且作者的思想博大丰富,所以对初中生而言,能准确透彻地解读文本是一项极富挑战性的任务。教学这类文章应追求诗的灵性飘逸与思的深邃宽广的融合,要既有字词句篇的感知品味,又有互文阅读、自主探究的深思熟虑。同时,还要致力于多向性的对话:与文本对话,品味语言的诗意;与作者对话,把握思想情感;与评论家对话,提高鉴赏水准;与自我对话,敞亮精神视野。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品析文中的两幅雪景图,通过文中的两幅图景的对比,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1、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2、文章开头为什么写雨。 四、 教学方法教法指导:情境设置法、合作探究法、引导发现法。以上是依据新课标理念与我所教的学生的

3、实际情况来设计的。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设置情境,提炼信息,参与活动设计。培养了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中主动获取知识和实践能力。学法指导:1、朗读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从中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2、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3、探究法:在探究中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五、 教学过程 一、预习环节:1、指导学生了解作者、熟悉作者:鲁迅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主要作品(散文集、小说、杂文等),我们学过的他的文章?鲁迅介绍【百度百科】http:/ 宗璞的紫藤萝瀑布【百度搜索】http:/ 张抗抗的地下森林断想【百度搜索】http:/ 教学

4、反思本课的教读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朔方雪的孤独的抗争精神,从而去感受作者的人生奋斗的意义。品味抒情性语言,学习抒情的技巧。教学中,注重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深入文本,激情探究。鲁迅以异常热烈而深情的笔调来描写江南落雪的景象,山花烂漫,生机昂然,使人感到了春天的温暖和生活懂得快乐,又绘声绘色的再现了江南孩子们塑雪罗汉的欢乐情景,这一部分我指导学生用深情欢乐优美和缓的语调来读,反复读,读出童年的欢乐,读出作者对故乡的怀念,读出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美好理想的炽热追求。文章的后半部分写朔方旋转飞腾的雪,孤独而倔强,包含了对寒冷环境的反抗,对不屈的斗争的品格的赞颂,语言含蓄,理解起来难度很大,我

5、采用结合背景朗读的方法,先讲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再引导学生揣摩课文。作者用粗犷的笔调,磅礴的语言抒发自己同凛冽的严冬一样的社会勇猛奋战的激情,感情炽烈,气势雄浑,因此我先示范朗读,调动学生激情,然后指导学生反复读,读出气势,在读中领会作者压抑不住的战斗激情。学生个个兴奋异常,慷慨激昂,小脸涨的通红,眼睛里射出勇士的战斗豪情。我觉得这节课上的既轻松,又有力的调动了学生激情,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不象以前学鲁迅的文章枯燥难懂,学生兴味寡然,教师筋疲力尽,学生无动于衷。不足之处在于时间把握上不够合理,对于文章的象征意义、语言的简练隽永、对比手法的恰当运用、情感的婉转表达(融情入景)、行文思路的清晰分明,还需要进一步引领学生去细细品味。七、 教师个人介绍省份: 山东 学校: 青州市五里初级中学 姓名: 石家信 职称: 中学二级教师 电话: 05363702856 电子邮件: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州市五里初级中学自1995年参加工作以来,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所撰写的论文多次在市、省获奖,积极参加课题研究,获得青州市教学能手和潍坊市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