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专题四第10课管仲列传学案(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上传人:tang****xu5 文档编号:125283969 上传时间:2020-03-1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0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专题四第10课管仲列传学案(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专题四第10课管仲列传学案(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专题四第10课管仲列传学案(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专题四第10课管仲列传学案(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专题四第10课管仲列传学案(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专题四第10课管仲列传学案(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专题四第10课管仲列传学案(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春秋第一相核心素养目标1.语言:掌握文中涉及的重要文言知识,重点是意动用法和使动用法。2.思维:理解管鲍的知遇之交及管仲从政成功的原因,进一步体会司马迁理想中的成功人士特点和内心隐求。3.审美:管仲对鲍叔牙真情告白文字的赏读。学法点拨史记管晏列传是春秋时代齐国政治家管仲、晏婴两人的合传。本文节选了管仲部分。它与其他传记相比较,较为奇特。它不是全面系统地记述管仲一生中的主要政绩,而是写了他一生的两件事,一是与鲍叔牙的交往,二是治齐的政绩。材料集中,篇幅较小,结构严谨。学习本文,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理解文中两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不仅要读懂管仲,更要读出管仲背后的鲍叔牙,从而认识二人之间相知相亲的

2、真挚友谊。认识到鲍叔牙知贤、荐贤、让贤的美德。要读出司马迁在管仲这个成功人士身上寄托的感情。2.语言学习既要注意丰富的句式,又要翻译重要语句。3.文章第2段是重点,文字感人,最好熟读成诵。诗美晨读无题遇明君一箭恩仇泯注,交挚友宏图大业展。合诸侯霸业顶峰成,匡天下百家文化传。注这句说的是“一箭之仇”的故事。管仲与鲍叔牙分别辅佐齐国公子纠和小白(纠的弟弟)。管仲曾射中小白带钩。后来小白做了齐国国君,即齐桓公,齐桓公因鲍叔牙的劝告没有杀掉被俘的管仲,反而任以大用。赏析该诗四句分别概括了管仲人生中四个重要事件及其取得的成就。注意前两句及后两句内在的因果关系。语言积累与梳理一、基础梳理1.一词多义(1)

3、称(2)实答案(1)称量,权衡/称言,主张/赞许,称道(2)充实/实际上2.古今异义词(1)鲍叔不以我为不肖古义:_今义:_(2)通货积财,富国强兵古义:_今义:_(3)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古义:_今义:_(4)以区区之齐在海滨古义:_今义:_答案(1)古义:不贤,没有才能。今义:品行不好(多用于子弟)。(2)古义:交换货物。今义: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3)古义:困窘,不得志。今义:生活贫穷,经济困难。(4)古义:小。今义:(数量)少;(人或事物)不重要。3.将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加以归类(只填序号)九合诸侯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管仲既任政相齐富国强兵贵轻重管

4、仲因而信之然孔子小之将顺其美,匡救其恶答:_答案(1)使动用法:(2)意动用法:(3)名词作动词:(4)形容词作名词:必备知识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是比较容易混淆的两种词类活用现象,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加以区分:(1)看动作的施动者。如果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不是由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发出,而是在主语的影响下使宾语发出的,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干什么(怎么样)”的意思,那就是使动用法;如果谓语动词具有“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或者“把宾语当作什么”的意思,总之,动作是主语意念上发出的,那就是意动用法。(2)看动作与事实的关系。当动作已成为事实或即将成为事实时,便构成使动用法;当其为内心

5、感受、规划想法等主观认识,并没有形成客观事实时,便为意动用法。如鸿门宴“项伯杀人,臣活之”中的“活”是已成为事实的动作,所以它是使动用法;廉颇蔺相如列传“且庸人尚羞之”中的“羞”是一种心理活动,所以它是意动用法。4.虚词归纳(1)与(2)岂答案(1)给予/跟,同/结交,亲附/和/语气助词,吗(2)难道/大概5.判断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1)公子纠死,管仲囚焉:_(2)管仲既用:_(3)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_(4)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_(5)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_(6)任政于齐:_(7)岂管仲之谓乎:_(8)分财利多自与:_(9)不以为言:_(10)齐桓公以霸:_答案(1)(3)被动句(4

6、)(5)判断句(6)介宾短语后置句(7)(8)宾语前置句(9)(10)省略句6.翻译下面的句子(1)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译文:_(2)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译文:_答案(1)人们家里粮食充足了就会讲究礼义道德,丰衣足食后就会关注荣辱的取舍。(2)这可能是孔子认为在周王朝衰败的年代,桓公如此贤明,(管仲)却不能鼓励和辅助他建立新朝代,而只是满足于称霸吧?二、名句默写1.生我者父母,_。答案知我者鲍子也2._,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牧民篇)答案仓廪实而知礼节3._,政之宝也。答案知与之为取说明:管仲列传文白对译见附录思维发展与审美鉴赏下面是本文的结构导图,请

7、根据课文在空白处填出相应的概括内容。答案管仲感激、赞美处理君臣、国与国关系推断管仲成功的原因微任务活动一体会管鲍之交和管仲从政成功的原因,以及本文的写作意图1.课文1、2两段用了大量篇幅写鲍叔牙。“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之知人也。”这其中写出了鲍叔牙的哪些“贤”?司马迁写此人的真正意图是什么?答:_答案(1)鲍叔牙之贤,知人之明,容人之量,举人之贤。(2)写鲍叔牙之贤,表面上看是衬托管仲之贤,实则另有深意。写此传,司马迁想到自己的不幸,痛彻心扉,撕心裂肺。清代李晓芳在其读史管记中写道:“太史遭刑,不能自赎,交游莫救,故作此传,寄意独深,使当时有知管仲之鲍子知之,或可劝君解免。多(赞美)鲍叔之

8、知人,情见乎辞矣。故落笔时,有不胜望古遥集之悲,反复抑扬,又有笔欲住而意不住之妙。”从中,我们可体会出司马迁渴觅知音之意。司马迁生活在一个没有知己、无人救援的冷酷世界里,他多么希望身边有鲍叔牙那样的知音!无人知己的寂寞,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个人感喟,使得司马迁为管仲立传时,对于齐桓公任人唯贤,不觉神往。2.“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管仲之“谋”,具体说说有哪些。答:_答案(1)有“富国强兵”“顺民心”“上下相亲”的指导思想;有“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的施政才能。(2)管仲是先秦诸子中最早提出民本思想的思想家,“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

9、”,顺民富民是强本之策,他以“与俗同好恶”为指导思想,围绕“顺民因俗”而展开改革。(3)在管仲的政治实践中,社会治理、国家富裕、军队强盛、君主称霸,都系于民。因为人民是社会财富的生产者、创造者和积累者,要使他们承担起富国强兵的责任,必须使他们先富起来;富民的根本要义是“顺民心”,顺民心的根基所在是顺民欲、足民欲。欲望之于民,是根本的,满足民的根本性欲望,是顺从民的本性与意愿;只有顺从了民的本性与意愿,人民才可能脚踏实地地生产、劳动,创造财富和积累财富,才会心甘情愿地听从号令,遵守法律,拥戴君主,服从统治,服务国家。所以,民乃国之本,欲乃民之本。以民为本,即是以欲为本。顺民欲、足民欲,则民富,民

10、富则国富兵强。要顺民心,就得推行“与俗同好恶”,必须实施“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3.从这篇传记看,管仲取得从政的极大成功,其原因有哪些?答:_答案(1)主观因素:“上下相亲”“顺民心”的施政理念;“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的施政才能。(2)客观因素:鲍叔牙知己、荐己、让己,君主的知遇之恩。4.课文最后一段是作者对管仲的直接评述,它至少包含了几层意思?作者的观点是什么?是怎样表达的?答:_答案两层意思:一层写自己对孔子小视管仲之意的揣摩,另一层写自己对管仲取得成功的原因的推断。作者对管仲的执政水平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这是他自己观点的体现。但是,司马迁不是直接评价,而是巧借他人的话委婉道出,其表达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