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专题六第17课赵世家学案(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上传人:tang****xu5 文档编号:125283966 上传时间:2020-03-1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专题六第17课赵世家学案(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专题六第17课赵世家学案(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专题六第17课赵世家学案(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专题六第17课赵世家学案(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专题六第17课赵世家学案(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专题六第17课赵世家学案(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专题六第17课赵世家学案(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赵氏孤儿与胡服骑射核心素养目标1.语言:掌握文中涉及的重要文言知识。2.思维:理解“赵氏孤儿”故事背后的价值态度,探讨“胡服骑射”的意义,以及这两个故事蕴含的人文精神。3.审美:领会生动、曲折的叙事艺术赏析。学法点拨赵世家在史记三十世家中颇具特色,全文洋洋万言,如长河大海,波澜起伏,精彩片段时有所现,其叙事之生动,人物之逼真,章法之多变,剪裁之精妙,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本文节选的是全书中的两件大事,一是“赵氏孤儿”的故事,一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节选的这两部分在内容上无多大联系,各有特点。“赵氏孤儿”的故事,文字浅显,情节曲折,重点是理解故事的曲折和公孙杵臼、程婴两个人的性格。赵武灵王“胡服

2、骑射”,文字艰深,内容深刻。宜抓住赵武灵王与叔父激烈交锋的语言,去认识赵武灵王改革的睿智、魅力和智慧。诗美晨读登大青山访赵长城遗址翦伯赞骑射胡服捍北疆,英雄不愧武灵王。邯郸歌舞终消歇,河曲风光仍莽莽。望断云中无鹄起,飞来天外有鹰扬。两千几百年前事,只剩蓬蒿伴土墙。赏析作者翦伯赞是当代著名历史学家,在开头以史家眼光高度评价赵武灵王。接着用文学笔法描写“遗址”苍莽、辽阔的风光。最后借“蓬蒿”“土墙”两个意象抒发世事沧桑、物是人非的思古情怀。语言积累与梳理一、基础梳理1.通假字(1)释其適子而更求君:_(2)赵宗灭乎,若号:_(3)韩厥告赵朔趣亡:_(4)衣以文葆:_(5)故见龟策:_(6)却冠秫绌

3、:_(7)而怫学者:_(8)蛮夷之所义行也:_答案(1)同“嫡”,嫡子,正妻所生之子(2)同“嚎”,嚎哭(3)同“促”,急速,赶快(4)“文”同“纹”,花纹;“葆”同“褓”,襁褓(5)同“现”,显现(6)同“”,长针(7)同“悖”,背离,违背(8)同“仪”,榜样2.一词多义(1)致(2)适(3)矫答案(1)动词,涉及,牵连/动词,到达/动词,表达,传达/动词,得到/名词,情趣(2)动词,到,往/动词,适应,顺应(3)动词,诈称,假托/形容词,假托的,诈称的/动词,举3.虚词归纳(1)微(2)即答案(1)连词,如果不是/形容词,卑贱,地位低下/副词,略微,稍微/形容词,含蓄(2)连词,假如,如果

4、/副词,立即,马上/介词,当/连词,就4.古今异义词(1)是非先君之意而今妄诛古义:_今义:_(2)臣闻中国者古义:_今义:_(3)于是肥义侍古义:_今义:_(4)明日,服而朝古义:_今义:_答案(1)古义:这不是。今义:事理的正确和错误;因说话而引起的误会或纠纷。(2)古义:中原地区。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3)古义:这时,当时。今义: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4)古义:第二天。今义:时间词,明天。5.说说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情况,并解释一下(1)衣以文葆:_(2)赵武服齐衰三年:_(3)春秋祠之:_(4)以长南藩之地:_(5)吾欲胡服:_(6)及赵武冠:_(7)王

5、北略中山之地:_(8)子必不绝赵祀:_(9)赵氏孤儿何罪?请活之:_(10)景公因韩厥之众以胁诸将而见赵孤:_(11)非以养欲而乐志也:_(12)今吾君独灭赵宗,国人哀之:_(13)恶变服之名以忘鄗事之丑:_(14)武愿苦筋骨以报子至死:_(15)所以利其民而厚其国也:_(16)先王丑之,而怨未能报也:_答案(1)名词作动词,穿(2)名词作动词,穿(3)名词作动词,祭祀(4)名词作动词,称雄(5)名词作动词,穿胡服(6)名词作动词,行冠礼(7)名词作状语,向北(8)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断绝(9)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活下去(10)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出来(11)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愉悦(12)动词的为动

6、用法,为哀伤(13)形容词作名词,羞耻(14)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苦(15)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有利;使强大(16)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辱6.判断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1)臣有大事而君不闻,是无君也:_(2)发兵距所迎襄公弟于秦者:_(3)小人哉程婴:_(4)衣以文葆,匿山中:_答案(1)判断句(2)状语后置句(3)主谓倒装句(4)省略句7.翻译下面的句子(1)此梦甚恶,非君之身,乃君之子。译文:_(2)衣以文葆。译文:_(3)子孙在朝,何以惩罪?译文:_(4)与楚庄王战河上。译文:_(5)屠岸贾者,始有宠于灵公。译文:_答案(1)这个梦很凶,不是应验在您的身上,而是在您儿子身上。(2)给

7、他包上绣花的襁褓。(3)(他的)子孙却还在朝(为官),这还怎么能惩治罪人呢?(4)与楚庄王(在)黄河边交战。(5)屠岸贾这个人,起初受灵公的宠信。二、常识识记古代的“占卜”中国自古就有“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认为人事的兴衰可以通过自然的变化表现出来,并可以被捕捉到,因此,占卜就应运而生了。古人占卜时,先在龟甲或兽骨上钻穴不使穿孔,然后烧灼出裂纹以判断吉凶福祸,这种裂纹称为“兆”。“占”是“观察”的意思,占卜分“卜”和“筮”两种,“卜”用龟甲,“筮”用蓍草,“龟策”就是分别指用来占卜的龟甲和蓍草。不过,卜、筮并不能完全代替人为的判断分析,只是一种辅助决策的手段。占卜文化是中国神秘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殷商时代已形成一种制度,设有专门的卜民,几乎凡事必卜,甲骨文实际上都是卜辞。说明:赵世家文白对译见附录思维发展与审美鉴赏下面是本文的结构导图,请根据课文在空白处填出相应的概括内容。答案公孙杵臼程婴救孤赵氏孤儿写信,程婴以死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