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人教版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5281350 上传时间:2020-03-1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0.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人教版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初二人教版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初二人教版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二人教版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人教版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一基础知识积累运用(23分)1、选择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2分) A畸形(q) 诘责(j) 文绉绉(zhu) 眼翳(y) B胡髭(z) 黝黑(yu) 一绺绺(li ) 颔首(hn) C直戳(chu) 解剖(pu) 诱惑(yu) 摹画(m) D滞留(zh) 桀然(cn) 庶祖母(sh) 脊背(j)2、选出下列词语字形有误的一项()(2分)e侏儒质问诚惶诚恐期期艾艾%h酒肆缤纷黯然失色抑扬顿挫S0愚钝犀利无可置疑鹤立鸡群k F迁徙凄惨冥思暇想藏污钠后3、选择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 ( ) (2分) A归宿 星宿 一宿 B暖和 和平 附和 C模仿 模型

2、模范 D解数 解放 解剖4、为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义项(3分)(1)油光可鉴( )A镜子 B当镜子照 C仔细看 D引为教训的事(2)深恶痛疾()A很坏的行为B凶恶 C憎恨,讨厌D恶劣(3)不逊()A谦虚、谦恭B让出C比不上,差5、下列作品、作家及内容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 (2分) A藤野先生鲁迅藤野先生 B我的第一本书胡适父亲 C再塑生命海伦凯勒莎莉文老师D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列夫托尔斯泰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2 分)R:A、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漂亮,赞美之辞))3!B、我母亲二十三岁做了寡

3、妇,又是当家的后母。这种生活的痛苦,我的笨笔写不出一万分之一二。(其实作者的写作水平应该不低,这样说是突出母亲在“当家”的艰难处境中表现出难以置信的宽容隐忍、仁慈温和的性格品质。)J#C、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年的诗。人不能忘本。(既指课本,那一本国语教材,也指人生道路上最初的、最有价值的的奠基性东西。)p|D、托尔斯泰这对眼睛有一百只眼珠。(夸张,突出托尔斯泰那种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7、下面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中的人物与情节,其中搭配与其他三项不一致的一项是( )(2分)e.2A、鲁智深倒拔垂杨柳( B、孙悟空大闹天宫wC、诸葛

4、亮三顾茅庐*( D、刘姥姥进大观园。8、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yIE-beA、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v8H|B、增加质量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5LC、能否刻苦钻研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2(tEgD、当外国友人来长沙时,受到了长沙人民的热烈欢迎9、人民日报曾举办过征集“献给母亲的一句话”活动,请欣赏下面两则获奖作品,并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3分) 例1:母亲是月台,儿子是那挂长长的列车。 X 例2:慈母手中那根为游子缝补衣衫的线,是世界上最长的线。请你也参与这项活动,为母亲献上一句话: 10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表达方式(3分) (1)老师安妮.莎莉文来到我家的这

5、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那是1887年3月3日,当日我才六岁零九个月。( )(2)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避。( )(3)世间最可厌恶的事莫如一张生气的脸:世间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气的脸摆给旁人看。二阅读理解(47分)(一)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12分)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中国留学生会馆

6、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1.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选段的主要内容。(2分)2.“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中“无非”理解为_,表达出作者_的情感。“这样”指代_,这一句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4分)3.“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这儿的“确”和“但”在语气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2分)4.“实在标致极了。”“标致”你怎么理解?(2分)5.你认为作者写这一

7、部分内容与写藤野先生有什么联系?发表一下你的看法。(2分)(二)比较阅读(19分)(一)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全是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万岁!”他们(A)都拍掌欢呼起来。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B)

8、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二)这一学年没有完业,我已经到了东京了,因为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着,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摘自呐喊自序X kb1. com1、(一)段中第句话“所以”连接的两个分句之间有因果关系吗?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呢?(2分)2、指出(一)段中运用叙述、议论、抒情的部分。叙述从到,议论从 到 抒情 (2分)3、文中两个“他们”各指

9、的是什么人?(2分)4、(一)段中的第句“那时那地”指的是,“我的意见却变化了”指的是。(2分)5、作者为什么感到“这一声特别听得刺耳”?选择正确的解释( )(2分)A民族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 B对噪音特别反感。C听不惯日本学生的疯狂欢呼。D认为课堂上不应该大声吹呼。6、“何尝”是哪类词?对表达句意起什么作用?(2分)7、“呜呼,无法可想!”的含义是什么?(2分)新 课 标 第一 网8、(二)段中“那一回”指的是(2分)9、从(二)中看“我的意见都变化了”的原因是什么?(2分)10、从表达方式看(一)段以 为主,(二)段以 为主。(1分)(三)课外阅读(16分) 我的母亲(节选) 老舍可是,母

10、亲并不软弱。父亲死在庚子闹“拳”的那一年。联军入城,挨家搜索财物鸡鸭,我们被搜两次。母亲拉着哥哥与姐姐坐在墙根,等着“鬼子”进门,街门是开着的。“鬼子”进门,一刺刀先把老黄狗刺死,而后入室搜索。他们走后,母亲把破衣箱搬起,才发现了我。假若箱子不空,我早就被压死了。皇上跑了,丈夫死了,鬼子来了,满城是血光火焰,可是母亲不怕,她要在刺刀下,饥荒中,保护着儿女。北平有多少变乱啊,有时候兵变了,街市整条地烧起,火团落在我们院中。有时候内战了,城门紧闭,铺店关门,昼夜响着枪炮。这惊恐,这紧张,再加上一家饮食的筹划,儿女安全的顾虑,岂是一个软弱的老寡妇所能受得起的?可是,在这种时候,母亲的心横起来,她不慌

11、不哭,要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她的眼泪会往心中落!这软而硬的个性,也传给了我。我对一切人与事,都取和平的态度,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画好的界限。我怕见生人,怕办杂事,怕出头露面:但是到了非我去不可的时候,我便不敢不去,正像我的母亲。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二十位教师吧,其中有给我很大影响的,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我的真正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当我在小学毕业了的时候,亲友一致地愿意我去学手艺,好帮助母亲。我晓得我应当去找饭吃,以减轻母亲的勤劳困苦,可是,我也愿意升学的话。我偷偷地考入师范学校制服,饮食,书籍,宿处,都由学校供给。

12、只有这样,我才敢对母亲说升学的话。入学,要交十元的保证金。这是一笔巨款!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到出门去。她不辞劳苦,只要儿子有出息。当我由师范毕业,而被派为小学校校长,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我只说了句:“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我入学之后,三姐结了婚。母亲对儿女是都一样疼爱的,但是假若她也有点偏爱三姐,因为自父亲死后,家中一切的事情都是母亲和三姐共同撑持的。三姐是母亲的右手。但是母亲知道这右手必须割去,她不能为自己的便利而耽误了女儿的青春。当花轿来到我们的破门外的时候,母亲的手就和冰一样地凉,脸上没有血色那是阴历四月,天气很暖。大家都怕她晕

13、过去。可是,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地走去。不久,姑母死了。三姐已出嫁,哥哥不在家,我又住学校,家中只剩下母亲自己。她还须自晓至晚的操作,可是终日没人和她说一句话。新年到了,正赶上政府倡用阳历,不许过旧年。除夕,我请了两个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楞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到我该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去吧,小子!”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今天,泪又遮住了我的眼,又想起当日孤独地过那凄惨的除夕的慈母。可是慈母不会再候盼着我了,她已入土。1 选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4分) 2 作者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3 读了本文,你觉得母亲“这点软而硬的个性”指什么?(2分)4 你怎么理解“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2分)5 结尾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6 文中还有哪些作者的肺腑之言让你感动?摘录一处下来,并说说让你感动的原因。(2分)7 你知道古今中外有哪些杰出人物,他们在幼年曾深受母亲的教育和影响?请举出一个例子概括地叙述一下。(2分)三写作(50分) &0生活是七色板,其中蕴含着追梦的艰辛,成功的喜悦,挫折的苦痛,孤独的寂寞此时,你需要看看周围甜蜜的微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