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汇编.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5275553 上传时间:2020-03-1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汇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汇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汇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汇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汇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汇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汇编.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汇编-刘麒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策略题文对应(圈点勾画)根据题意,从原材料中找出与各个选项相对应的句段,并从这些句段中提炼有效信息,找准已知条件,作为解题的依据。这是答题的关键。 做客观题筛选时一定要注意题干和选项所涉及信息与原文所存在的“变”与“不变”。如果选项在原文基础上出现了修饰、限制、补充成分,那么就要特别小心是否出现了范围的扩大或缩小,程度的加深或减轻,数量的减少,是否改变了原有的因果关系、先后顺序、主次关系,是否将或然性变成了必然性,预见性变成现实性,将来时变成了完成时等等。 对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必须做出客观周全的判断,不可以偏概全,不可主次颠倒,不可主观臆断

2、。文言文阅读 1、文言实词题。要对考核的实词进行字形和字义的分析。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联系上下文,推导出词义,然后将选项中给出的词义带进原文,倘若发现语言通顺合理,这说明解释的正确无异议。一般来说,从没听说过的实词释义往往是对的,这是题目设置的干扰项。 2、性格表现题。首先应该先找出来的是不能表现题干中要求的人物性格的选项,先要排除干扰选项。做这道题时经常出现的问题就是张冠李戴,把别人的性格或与之无关的性格硬加到主角头上,要尽可能避免这种错误的发生。 3、内容归纳题。首先要找出文段当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然后认真阅读并精确掌握原文想要表达的意思。需要注意的是,错误选项中的错误往往很细节,

3、主要从顺序颠倒、无中生有、人物事迹错乱等角度去分析。4、翻译题。应从“留”“换”“补”“删”“调”“贯”六个方面进行。“留”,凡指朝代、年号、人名、地名、官职等专有名词,皆保留不动。“换”,将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双音词,将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将通假字换成本字凡该换的,一律换之。“补”,即补出古代简练说法省略或隐含的内容,特别是对省略句。“删”,指删去那些无意义或没有必要译出的虚词。“调”,指把文言句中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要求调整过来。“贯”,指文言句中带修辞方法的说法,用典用事的地方,根据上下文灵活、贯通地译出。诗词鉴赏一、主旨类提炼 考查方式常见的考查方式有:“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

4、情”,“该诗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等。 对策指导根据题目的不同,有两种不同的答题方式,分两步完成: 第一种:抒发了什么情感内容分析(先提炼情感,后结合事实分析)。 第二种:描写什么表达或寄寓或揭露什么(先分析事实,后提炼情感)。 答题阐释1、提炼情感的常用套语:该诗抒发了作者的情感;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的志向;这首诗说明了道理等。 2、分析事实的方法: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句,阐述支持自己观点的理由。 除此之外,考生需要熟记一些常见的诗歌情感主旨:忧国忧民、建功报国、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恬淡闲适、登高览胜、惜春悲秋、思乡怀人、长亭送别

5、、相知相思、别恨离愁等。 3、鉴赏主旨内容的步骤:描写了什么形象构成了什么意境抒发了什么情感表现了什么人格。二、 分析意象、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 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并准确概括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

6、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三、 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附: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表现手法: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

7、大、开门见山。 修辞: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引用、反语、反复。四、分析语言特色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附:诗歌语言常用的术语有: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新奇、优美、绚丽、含蓄、质朴、自然等。五、 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

8、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名言名句填空重点是大纲要求背诵的初高中共64篇诗文。文本类、实用类文本阅读按照分值,分条作答。一、 文章段落语句的主要作用有: (必须从内容、结构两个方面来进行做答) 1、结构上: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2、内容上:开篇点题、抒发情感、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画龙点睛 3、写法上:气氛渲染 、托物言志、以小

9、见大、设置悬念、埋下伏笔、为后文作铺垫、欲扬先抑、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三、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

10、?为什么?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人物描写的方法:1、肖像(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活动描写 2、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七、环境描写的作用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1、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11、2、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 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2、推动情节发展; 3、渲染气氛; 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八、有关鉴赏人物形象的题型: 提问方式:请简要分析文中的主人公的形象 答题模式:按总分(分总)来回答。先用一句话从整体上对该人物作出一个定性分析,然后再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也可以先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然后再用一句话作定性式的总括。 九、评价感悟类评价:“是不是”、“同意不同意”、“好不好”?感悟:结合主旨、个人生活体验,提出对问题的看法。启

12、示从原文引出;评价表明态度及理由。特别注意是否让举例或结合实际,把题目中所要求的全部答出。十、非主人公在文中的作用:线索,对比烘托,使主人公性格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十一、标题作用题应从对内容、人物形象的塑造、主题,结构各面分析。十二、人称类 提问方式: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 答题模式: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进行抒情,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十三、归纳人物经历事件的方法1、 时间变化;2、地点变化;3、职务变化;4、注意过渡段十四、传主成功的原因题依据文章从出身,胸怀、理想的远大

13、,对事业的热爱执着,机会,别人的帮助,性格等方面考虑原因。 语言运用:一 、成语应用题高考成语运用题的九大雷区1、望文生义 如:“瓜田李下”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 “不刊之论”这一成语意为“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2、褒贬不当 如:“弹冠相庆”这一成语是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 它是一个贬义成语。“巧舌如簧”这一成语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含有贬义。3、对象误用 如:“不胫而走”指没有腿却能跑。形容传布迅速(胫:小腿),可见其使用对象是“消息、新闻、事件”等,不能用以指物品。 “豆蔻年华” 专指十三四岁的少女。把“豆蔻年华”用在十八九岁的青年小伙子身上就闹

14、出了笑话。 4 、语意重复 (1)张成同志在狱中虽然全身被敌人打得遍体鳞伤,但仍然坚守党的秘密。(2)你看他双眉紧锁、沉默不语,恐怕真是有什么难言之隐的苦衷。 5、自相矛盾 如:(1)这两位进城打工的农民遭到保安人员的非法拘押和刑讯逼供,他们在被毒打后忍无可忍,不得不承认偷了商场的物品。(2004年全国卷)(2)几年前,我们在清华园相识;今天,我们又在异地萍水相逢。“忍无可忍”意为“要忍受也没有法儿忍受”,后面要跟表示反抗、斗争的话语,可(1)句中该成语的后面却跟了“不得不承认偷了商场的物品”这句话,显然前后不搭配,前后矛盾。(2)句中“萍水相逢”这一成语出自滕王阁序“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意思是:像水里浮萍,随水漂泊,聚散无定。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此成语用在句中,明显与前面的“几年前,我们在清华园相识”相矛盾。6、轻重失度有些成语词义较轻,有些成语词义较重,这就要求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选用词义轻重适度的成语,以避免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如:(1)李老师身兼班主任、年级组长二职,又担任三个班的数学课,真是日理万机。(2)辽沈战役中,我军打得敌人头破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