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四部分区域可持发展第四讲区域经济发展第2课时共性归纳实践应用学案含析

上传人:tang****xu5 文档编号:125274369 上传时间:2020-03-1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用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四部分区域可持发展第四讲区域经济发展第2课时共性归纳实践应用学案含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通用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四部分区域可持发展第四讲区域经济发展第2课时共性归纳实践应用学案含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通用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四部分区域可持发展第四讲区域经济发展第2课时共性归纳实践应用学案含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通用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四部分区域可持发展第四讲区域经济发展第2课时共性归纳实践应用学案含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通用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四部分区域可持发展第四讲区域经济发展第2课时共性归纳实践应用学案含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用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四部分区域可持发展第四讲区域经济发展第2课时共性归纳实践应用学案含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用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四部分区域可持发展第四讲区域经济发展第2课时共性归纳实践应用学案含析(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课时共性归纳实践应用命题点一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典题示例例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目前,东北地区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稻米主产区,其中辽宁省在工厂化育苗、自动化生产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不仅促进了规模化经营、提高了单产,而且提高了稻米的品质。材料二如图为辽河流域示意图和工厂化育苗、机械化插秧景观图。(1)说明辽宁省的地形特征及相应的农业类型。(2)简析辽河流域稻米品质优良的自然条件。(3)简析工厂化育苗对改善当地水稻种植不利条件的主要影响。(4)旱涝灾害是对辽河流域水稻种植危害较大的自然灾害。分析干旱对水稻生长的影响。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看出,辽宁省东南部和西部以低山丘陵为主,

2、中部为平原地形。丘陵山地不适宜发展种植业,但适宜发展林果业;平原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沿海滩涂适宜发展水产养殖业。第(2)题,农作物品质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光照、昼夜温差、作物生长期、病虫害等,分析时可从这几个方面入手。第(3)题,从图中可看出,工厂化育苗是在温室大棚里进行的,因此能减少育苗期的秧苗受低温冻害的影响;采取立体的方式进行育苗,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从材料中可得出,工厂化育苗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规模化经营。第(4)题,水是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植物的生命活动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分析时,需要从缺水对水稻水分平衡、光合作用的影响入手。答案(1)东南部、西部以低山丘陵为主,适宜发展林业和果业;

3、中部以平原为主,适宜发展种植业;沿海滩涂适宜发展水产养殖业。(2)水稻生长期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水稻的生长期长;纬度高,气温低,病虫害较少。(3)节约了土地资源;减少了育苗期秧苗受低温冻害的影响;促进了规模化经营。(4)土壤缺水,根系吸收的水分少;叶片蒸腾的水分多,水稻体内的水分收支失去平衡,发生水分亏缺,叶片出现萎蔫;造成水稻的光合作用降低,呼吸作用加强,水稻逐渐脱水、衰老,甚至死亡。师说技法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分析思路1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分析(1)从自然(地形、气候、土壤和水源等)和社会经济方面(区位、交通、市场等)分析农业类型和作物类型,选取单位产值最高且对当地生态环境无害的类型。科学技

4、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科学技术的发展可改造农业生产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具体分析如下:(2)在众多影响因素中,要注意区分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限制性因素。比如,我国西北干旱区种植作物的限制性因素是水,但在部分绿洲地区,水则成了主导因素。在一些偏远地区,农业自然区位优势比较明显,特别是某些特色农产品更是优质产品,其限制性因素往往是社会经济因素,例如交通不便、信息不通畅等。2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及措施针对限制性因素或人地关系矛盾,找出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遵循“人地协调、因地制宜、趋利避害”的原则提出发展建议和措施,主要措施如下表分析:发展方向具体措施调整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因地制宜,合

5、理安排农、林、牧、副、渔业的比重,合理布局农业生产;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强以农畜产品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建设,延长产业链,提高农畜产品附加值;健全和完善农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改良不利于农业耕作的土地,治理易受旱涝、盐碱威胁的土地,改善水源灌溉条件,创造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依靠科技,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增加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治理土地污染、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盐碱化以及林木的乱砍滥伐等现象,创造优良的生态环境

6、命题点二我国的农业问题与粮食安全典题示例例2(2017江苏高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我国粮食供需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图1为2012年中国粮食供需空间分布示意图。材料二区域粮食供需状况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变化。图2为20052013年江苏省人口变化与粮食增产关系图。(1)与全国高余粮区相比,简述高缺粮省市的主要分布区域及其形成原因_,_。保障高缺粮地区粮食供给的主要措施有_。(2)据图2,简述江苏省人口变化粮食增产关系的主要区域差异_。(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粮食的品质。江苏不少农业示范区推广种植有机大米,试分析种植有机大米的有利条件_。解析第(1)题,从图1中可以直

7、接看出高缺粮省市主要分布在京津地区及长江以南沿海地区,其缺粮原因可以从人均耕地少、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等方面分析,解决措施主要有粮食跨区域调配、发展农业科技等。第(2)题,从图2中可以看出苏南和苏北人口变化及粮食增产变化。苏南人口增长快,粮食增产慢;苏北人口负增长,而粮食增产快。第(3)题,江苏农业示范区推广有机大米的有利条件主要从市场、技术、生态环境、政策等方面分析。答案(1)长江以南沿海地区;京津地区人均耕地少;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粮食的跨区域调配;发展农业科技,提高单产(2)苏南人口增长快,粮食增产慢;苏北人口负增长,粮食增产快(3)市场需求大;技术水平高;生态环境好;政策支持(任答三点)师

8、说技法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分析思路1我国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1)人均农产品占有量还比较低。(2)“靠天收粮”“靠天养畜”的局面尚没有根本扭转,农业综合生产力比较低,抗灾能力、机械化水平、农业科技水平还不高,农业生产波动较大。(3)农业结构不合理,种植业比重太大,林、牧、渔业比重太小。(4)农业的“新、特、优”产品还比较少,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民收入水平低。(5)农业生态环境脆弱,生态破坏严重,如耕地减少,土壤退化、沙化、盐碱化,草场退化、沙化,森林面积减少等,使我国农业自然灾害日趋频繁。(6)我国耕地减少的因素:自然因素主要是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和沙漠化等导致耕地退化人为因素城镇建设用地;生态

9、退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2解决我国粮食安全的途径(1)“藏粮于地”:稳定面积:坚守18亿亩(1亩约为666.7 m2)耕地红线,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提高地力: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大幅度提升耕地质量。(2)“藏粮于技”:依靠科技提高单产和提升品质。加快新品种繁育,力争在种业等关键领域取得突破;大规模开展高产创建和绿色增产模式攻关;集成推广应用综合技术。(3)“藏粮于民”:调动农民种粮储粮积极性和提升农民素质,完善粮食生产支持保护政策体系,保证农民种粮合理收益。3我国某些区域的特色农业成因分析区域特色农业形成条件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珠江三角洲出口创汇农业水热充足,自然条件优越邻近港、澳

10、、台地区,港口、铁路和航空等交通发达,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高南疆我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光照充足,土地资源丰富,山麓地带有高山冰雪融水可供灌溉当地种植长绒棉历史悠久,市场对长绒棉需求量大海南岛我国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地处热带,热量和降水条件可满足热带经济作物的生长市场尤其是国内市场对橡胶等热带作物的需求量大昆明花卉种植业四季如春国内市场对花卉的需求量大命题点三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典题示例例3(2018江苏高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城市群一般是以经济比较发达、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核心城市为中心,由若干个空间邻近、联系密切、功能互补和等级有序的周边城市共同组成。城市群的发展可在大范围内实现

11、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强互联互通,促进城市群内部各城市及城乡区域协同发展。材料二成渝城市群地处我国西南腹地,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优势。图1为成渝城市群空间结构规划略图。图1材料三下表为长江流域三大城市2016年GDP及产业结构统计表;图2为2000年、2010年和2016年成渝城市群部分城市的城镇人口统计图。城市地区生产总值(GDP)/亿元产业结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重庆市17 558.87.444.248.4成都市12 170.23.943.053.1南京市10 503.02.439.258.4图2(1)根据成渝地区的区位特点,列出成渝城市群参与的重大国家发展战略(倡议)。_。(2)目前成渝地区在城市体系建设方面已具备的基础是_;与南京相比,成都和重庆经济发展的特点是_。(3)根据成渝地区城市发展现状及城市群发展的目标和要求,指出成渝城市群建设中应解决的主要问题。_。(4)为顺利推进成渝城市群建设,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_。解析第(1)题,根据成渝城市群的地理位置可以判断,该地区参与了我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和西部大开发等。第(2)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