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第5周周测试题(清北组)

上传人:tang****xu5 文档编号:125257125 上传时间:2020-03-16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3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第5周周测试题(清北组)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第5周周测试题(清北组)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第5周周测试题(清北组)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第5周周测试题(清北组)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第5周周测试题(清北组)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第5周周测试题(清北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第5周周测试题(清北组)(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单选题(每题2分)1据礼记王制记载:“殷人养国老于右学,养庶老于左学;周人养国老于东胶,养庶老于虞庠。”唐宋以后,有由皇帝宴请老人的习俗,称为“观酺”,如康熙时,举办“干叟宴”,并在全社会旌表高寿老人。这种现象A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B是道德教化和政治宣传的需要C具有鲜明的等级差别D是宗法观念在生活方面的体现2有学者认为,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有事皆申尚书省取裁闻奏,不能径奏君相;诏令制敕亦必先下尚书省详定,然后下百司。”由此可见,尚书省A剥夺中书与门下省的权力B拥有起草诏令制敕的职权C阻隔皇帝与各州府的联系D成为全国行政运行的枢纽3有学者指出,战国

2、时期,各国的政治变革围绕“国君通过对官员的任免和监督以加强权力的统一和集中”“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来加强中央集权”“国君掌握兵权和军权以保障国君的权力和地位”等方面进行。这说明战国时期的政治变革A使君主专制集权制度在全国建立起来B以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体制C为建立专制集权体制进行了多方准备D导致贵族分封体制开始走向崩溃4福建民居土楼结构的特点是中轴对称、有强烈的向心意识,高低尊卑、主次分明等。一楼之内一般居住着一个家族,房舍根据“长幼有序”“男尊女卑”的原则安排。这种建筑布局A深受宗法影响B突出皇权至上C体现宗教色彩D利于邻里和睦5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表中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朝代曹魏西

3、晋东晋隋唐北宋比例2615417.224.546.1A社会主流思想的变更B制度的变革与创新C小农经济的不断发展D文化下移趋势增强6(题文)有学者在研究中国早期国家时注意到:周“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这表明A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B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C以分封制构架国家垂直管理地方形式D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7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A君主专制被颠覆

4、 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C君权至上的后果 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8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 )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 B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C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 D用泥制陶的事实9元朝的大一统超迈前代,其疆域“北踰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为实施有效管理,在全国分设十个行省。行省的设立旨在A独立民政事务,调动地方政治自主性B加强中央集权,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C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D防范宰相擅权,提高中央政府行政效率10阎毗精于建筑、雕刻,在隋“以丹青知名”,

5、“领将作少监”。其子阎立德、阎立本“俱传家业”。入唐,立德“为将作大匠,造翠微、玉华宫称旨(符合上意),官至工部尚书”。至立本以将作大匠代兄为工部尚书,后任右相。结合所学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阎氏父子技艺相传职任相袭B阎立本绘制反映唐蕃关系的步辇图C阎氏家族的升迁受惠于举贤荐能的察举制D阎氏父子所擅颇类于文艺复兴时期的米开朗琪罗11金史记载:“赞曰:章宗在位二十年,承世宗治平日久,宇内小康,乃正礼乐,修刑法,定官制,典章文物粲然成一代治规亦可谓有志于治者矣。”这表明金章宗A完善了金朝典章制度B开始推行内阁制度C治国理政不如金世宗D照搬金世宗时的律令12历史发展既有传承又有创新。下表所列信息,

6、按朝代(唐、宋、元、明)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通政司、复社、都察院、风力水车政事堂、北门学士、内作使绫匠、高转筒车枢密院、土司、木活字、监察御史中书门下、三司使、武经总要、草市A BC D13某朝官员王锷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皇帝同意了王锷的请求,并下诏“锷可兼宰相”。时任给事中的李藩行使职权,驳回诏书。由此推断,给事中隶属于( )A唐朝的门下省 B宋朝的枢密院C明朝的内阁 D清朝的军机处14表中为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 )唐宋明清河南151621江苏781749表中呈现的变化反映了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 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15

7、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远至今中亚阿姆河流域,受到渴望与汉通使往来的大宛等国的欢迎。其间,汉设置河西四郡,打通了与西域的直接交通。张骞在出使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对打开丝绸之路和建立中国与西方的联系起到了关键作用。据此可知,张骞出使西域的功绩是A开辟了沟通中西的丝绸之路 B建立了汉朝与西方的联系C确立了汉朝对西域的管辖权 D开启了中国与中亚的交往16唐代否定了按门第选官的九品中正制及等额推荐的察举制,实行分科考试、差额录取的科举制,这反映出唐代A官员特权受到否定 B君主集权得到强化C选才注重知识水平 D选官重视思想品德17下列是宋、元、民国、当代编纂的浙江地方志及其部分目录,这些地方志按先后排列是山

8、阴志选举、书院、学堂、新军、警察临安志宫阙、宗庙、三省、台阁、禁军、科举、坊市四明志职官考(府州官员)、学校考(本路蒙古学、本路儒学)绍兴志科学技术、报刊、文物古迹、名家学术思想A B C D 18在历史学科的研究学习中经常出现的错误是,使用单一或不充分的论据得出普遍性的结论。下列选项中没有这类错误的是A授时历的颁行比现行公历早300年,所以中国古代科技水平领先世界B西游记是明代的一部优秀小说,所以明代文学蓬勃发展C唐代369位宰相中有83%来自北方,所以唐代宰相的来源存在地域差异D南宋扬州的城市人口占扬州总人口的81.83%,所以南宋的城市化水平很高19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后来内阁首辅“俨然

9、汉唐宰辅”。明代内阁与唐代宰相的相同之处是A均能独立处理政务 B均辅助皇帝处理政务C都拥有官吏任免权 D都直接管理地方政务20元代加强了对疆域的有效管理,其中管辖琉球的机构是A江浙行省 B宣政院C中书省 D澎湖巡检司21某学者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这里所谓“违制”的论断,主要指皇帝背离了A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 B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C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 D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22下图中的斜线部分是中国古代某王朝的直接统治区域。该王朝A西周B秦朝C西汉D唐朝23表所列

10、内容为中国某朝代具有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该朝代是A汉朝 B唐朝C宋朝 D元朝24据南台备要记载:“江浙省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物,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视及创动管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代的江浙行省 ( )A与中央权利之争难以调和 B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C行政长官不在由朝廷任命 D权利不再受到中央节制25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编纂的文学总集文选在唐代备受青睐,宋初仍有“文选烂,秀才半”之说。这一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A儒学丧失了独尊地位 B进士科主考诗赋策论C社会上书籍极为匮乏 D唐朝人喜爱南朝文化26诗人左思在其咏史中浓郁悲歌:

11、“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造成这一社会状况的制度原因是A征辟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27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类官员,他们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利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属于这类官员的有A秦朝御史大夫 B汉朝丞相C唐朝六部尚书 D明朝内阁大学士28根据如图示及所学知识,军机处是A辅助皇帝行使权力的机构B囊括内阁、六部权力的机构C隶属于皇帝的最高权力机构D总揽全国军政要务的机构29光绪大清会典载:“谕军机大臣行者,既述,则封寄焉。凡有旨存记者,皆书于册而藏之,届时则提奏。议大政,谳(审)大狱,得旨则与。”材料说明军机处A地处内廷,专管军务 B参与政务,秉旨办事C设有

12、官衙,机构完备 D专理刑狱,职能单一30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惟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这反映出当时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 B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C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 D皇帝个人独裁官员惟命是从31明代内阁大学士叶向高曾说:“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臣备员六年,百凡皆奉圣断,分毫不敢欺负。部务尽听主者,分毫不敢与闻。”据此可以看出明代内阁大臣地位始终低下内阁始终不是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君主专制的

13、强化司礼监制约并控制内阁ABCD32明代设置锦衣卫、东厂、西厂和内行厂,负责侦察监视吏民,可以不通过司法程序任意逮捕。厂卫的设置反映了A官僚政治模式的异化B传统司法体系的崩溃C明代朝局民政的混乱D君主专制制度的完善331754年,乾隆皇帝在改建承德避暑山庄丽正门时,以满、蒙、汉、维、藏五种民族文字题写门额。后来,又下令将清朝祖陵的石碑亦用上述五种民族文字镌刻。其意在表达A民族主义的思想B国家一统的理念C民族平等的愿望D孝亲敬祖的情感34五代十国时期,战争不断。军队在国家中的地位大增,枢密院演变为辅政机关。北宋时,为了适应战争的需要,增设管理财政的“三司”,雍正年间,为削弱诸王权力,保密军机,设

14、立军机处。这表明政治制度A演变有其政治经济军事因素B在中国古代史上越来越完善C深刻影响了国家前途与命运D发展使皇权与相权矛盾消失35明代皇帝废丞相后遭遇了政事繁多无力处置的困境,为此欲寻求一种既可以防止大臣专权,又足以充分辅弼皇权的丞相的替代机构。据此可知,明代A内阁是皇权强化的产物B丞相制度的存在仍具有合理性C内阁与决策呈现出合法化D内阁实际上是丞相制度的复活36史学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