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个性化.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5254167 上传时间:2020-03-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个性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二历史个性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二历史个性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二历史个性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二历史个性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个性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个性化.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修三第五单元基础知识目的:培养学生解题能力 ,加强实战演练课时:2课时(一)考查再认再现能力1-121“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发的直接原因是()A封建统治危机日益加深B鸦片战争促使一些知识分子觉醒C魏源撰写出海国图志一书D林则徐、魏源迈出了“师夷长技”的第一步2(2014沈阳高二期末测试)阅读以下当时的人对某一著述的评论。评论一:“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评论二:“欲制夷患,必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据上述评论推断此书应该是()A海国图志B资政新篇 C天演论 D变法通议3(2014云南昆明一中月考)1839年澳门新闻报报道:“中国官府完全不晓得外国的政事,又不询问考求,至今仍不

2、知西洋。只有林(则徐)总督行事与其他官员相反。”材料中“林(则徐)总督行事”指的是()A主持虎门销烟 B抗击英国侵略者C编译四洲志 D学习西方政治制度4中国人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A明末清初提出的“工商皆本”思想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C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D义和团的“扶清灭洋”主张5“夫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机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这种言论应属于()A西学东渐 B西学中源 C“中体西用” D西体中用6(2014皖南八校联考)“中体西用”是晚清

3、时期流行一时的思想,它主要阐述如何处理中西文化关系,也涉及政治领域。下面哪一主张不能明确体现这一思想()A“器物取诸西国,道则备自当躬”B“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D“取西人器数之学,以卫吾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之道”7“旧者不知通,新者不知本。不知通,则无应敌制变之术;不知本,则有菲薄名教之心。”以上言论应出自()A魏源 B林则徐 C张之洞 D康有为8近代中国有人提出:“议院者,公议政事之院也使昏庸之君无所施其虐,跋扈之君无所擅其权”从中可以看出此人主张在中国实行()A君主专制制度 B君主立宪制度 C议

4、会内阁制度 D民主共和制度9(改编题)郑观应主张:“欲富华民,必兴商务;欲兴商务,必开会场;欲筹赛会之区,必自上海始。上海为中西总汇,江海要冲”在郑观应看来,上海首办“赛会”(世博会)的有利条件是()A思想开放,是改良思想的实践地B商贸较为发达,日益成为国际大都市C物产丰富,是民族工业的发源地10(2014山东滨州模拟)被誉为洋务派第一流人才的郭嵩焘认为:“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自强。”这表明他()A主张“中体西用”B未超越洋务派对西学的一般认识C认为造船、制器不重要D认识到西方强盛之本在政治制度D生活水准较高,有比较大的观众群体11某思想家在192

5、5年提到世人对他的评价:“自戊戌以来,旧则攻吾太新;新则攻吾太旧。”该思想家是()A康有为 B李鸿章 C严复 D胡适12有人说:“康有为不是一个政治家,实是光绪皇帝以及全中国的不幸。假如康氏的谨慎能像他的热情那样,他也许能在十三年前展开维新,早就带来了未来的中国。”这段话主要说明了()A只有政治家才能带来“未来的中国”B康有为性格对维新运动的重要影响C康有为性格中的弱点与优点D改革家应兼具谨慎与热情的性格(二)考查知识运用能力13-1813(2013天津学业水平检测)19世纪末,康有为、梁启超宣传变法维新,他们的主要贡献是()A倡导学习西方科学技术B阐明“中体西用”思想C提出进行政治体制改革D

6、宣传西方民主共和思想14对近代中国部分著作和报刊中“民主”“共和”两个关键词出现的频率进行统计发现,18931898年,“民主”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共和”出现的频率。这一现象反映了()A同盟会忽视了在国内的思想宣传B民主、自由、平等的思想已深入人心C维新思想成为新思潮的主流D顽固保守势力阻碍新思想的传播15“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这说明()A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B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要性C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D君主立宪制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16近代有学者呼吁,青年人应该摆脱是非荣辱听命他人的奴隶地位,脱离无常识

7、之思、无理由之信仰的蒙昧时代。由此他主张()A求强求富 B变法维新 C共和革命 D民主科学17新文化运动倡导的“民主”和“科学”反映了()A资产阶级思想在中国的继续传播B民族资产阶级已经掌握国家政权C思想界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实质性的一步D中国已经进入近代社会18(2014浙江金华十校高三期末测试)民国七年,刘大白在他的诗作红色的新年中写道:“拿锤儿的说:世间底表面的,是谁造成的?你瞧!世间人住的、著的、使的,哪一件不是锤儿下面的工程?拿锄儿的说:世间的生命,是谁养活的?你瞧!世间人吃的、喝的、抽的,哪一件不是锄儿下面的结果?”,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A南京国民政府统治黑暗B俄国建成社会主义社会

8、C工农运动勃然兴起D胡适等人提倡文学革命题组三:概念对比延伸题1925191917年,李大钊撰文指出:“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宪法者,现代国民自由之证券也;专制不能容于自由,即孔子不当存于宪法。今以专制护符之孔子,入于自由证券之宪法,则其宪法将为萌芽专制之宪法,非为孕育自由之宪法也。”李大钊在此强调的是()A批判封建皇权 B反对尊孔复古 C捍卫临时约法 D倡导科学精神20新文化运动与维新运动相比,不同之处在于()A深化了民主、科学意识B促进了中国社会的思想解放C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D有利于近代思想文化的传播21胡适在一封信中说,“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是创造了三个时代:一是时务

9、报;一是民报;一是新青年”。这三个时代的共同主题是()A宣传西学 B维新变法 C救亡图存 D民主共和22以五四运动为标志,新世纪的思想启蒙进入一个新阶段,这主要是指()A爱国主义救亡运动成为主题B以新三民主义为指导C马克思主义传播成为主流D以民权、平等思想为指导23迄今所知,在中国出版的书刊中,最早介绍马克思的是1899年上海广学会编译的大同学,其中称:“其以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克思也。”由此可见()新兴的中国工人阶级找到了自己的领袖当时介绍到中国的马克思身份是“工人领袖”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当时的介绍者连马克思是哪国人都没搞清楚A B C D24(2014湖南常德模拟)在近代

10、中国,改名成为一种时尚,如胡适(18911962)原学名胡洪骍,他在上海因听人讲解达尔文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进化论原理,而改名为胡适;诗人柳亚子(18871958)初名慰高,号安如,因仰慕法国思想家卢梭,改字人权,号亚卢,意为亚洲之卢梭,后觉不够谦逊,改为亚子。上述材料反映了()A西方启蒙思想深入人心B改名已趋向政治化C追求民主与进步成为时代潮流D新文化运动的兴起25从鸦片战争前后到19世纪90年代,中国思想界的发展历程是()A“中体西用”“开眼看世界”维新变法B“开眼看世界”维新变法“中体西用”C“开眼看世界”追求民主共和维新变法D“开眼看世界”“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材料一是

11、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欲制外夷者,必先悉夷情始;欲悉夷情者,必先立译馆,翻夷书始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海国图志材料二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如今日中国不变法,则必亡是矣。材料三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材料四我们的社会运动,一方面固然要研究实际的问题,一方面也要宣传理想的主义。不论高揭什么主义,只要你肯竭力向实际运动的方面努力去做,都是对的,都是有效果的。必须有一个根本解决,才有把一个一个的具体问题都解决了

12、的希望。李大钊再论问题与主义(1)材料一的作者是谁?他提出了什么思想?(2)材料二应是哪一派别提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哪些?他们的政治实践在社会上所起的主要作用是什么(3)材料三中提到的“两位先生”指的是什么?它们在救治中国的黑暗方面起到了怎样的作用?(4)材料四宣扬的是什么?起到了什么作用?(5)通过上述材料,归纳中国近代前期思想领域发展变化的主要趋势材料一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材料二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

13、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是以立宪政治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多数国民之自动,惟日仰望善良政府,贤人政治,其卑屈陋劣,与奴隶之希冀主恩,小民之希冀圣君贤相施行仁政,无以异也。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材料三这个文化运动,当时还没有可能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它提出了“平民文学”口号,但是当时的所谓“平民”,实际上还只能限于城市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即所谓市民阶级的知识分子乃是这个运动未能全竟其功的原因。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1)材料一认为实现国家富强的关键是什么?其主张引发了什么重大历史活动?(2)材料二认为实现国家富强的关键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实践自己的认识的?根据材料三分析其“未能全竟其功”的主要原因。材料一某民意测验机构在北京大学学生中进行调查,要求每个学生选出一位在五四运动时期贡献最大的人物,结果,下列人物得票相近。材料二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四位人物,你认为哪一位应排在首位?为什么?(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有何影响?(3)以上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思想界发展演变的什么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