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南京市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tang****xu5 文档编号:125250168 上传时间:2020-03-16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盐城市、南京市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江苏省盐城市、南京市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江苏省盐城市、南京市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江苏省盐城市、南京市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江苏省盐城市、南京市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盐城市、南京市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盐城市、南京市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试题(含解析)(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盐城市、南京市2019届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 试题2019.01.14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尚书里的尧、舜等英雄人物通常是半人半神,庄严崇高,。他们的语言通常是自上而下的训话,不容置疑,因此上古历史表现出以崇高为主的美学风格,很少幽黙,很少轻松,总给人一种紧张的感觉。A. 不动声色 高屋建瓴 肃静B. 不苟言笑 高屋建瓴 肃静C. 不动声色 高瞻远瞩 肃穆D. 不苟言笑 高瞻远瞩 肃静【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近义词辨析的能力。这是一道考核近义成语辨析的题目,首先明确近义成语的区别,然后分析句意找到所给的句子中的重点词语,看

2、哪个成语和它吻合,不动声色,在紧急情况下,说话、神态仍跟平时一样没有变化。形容非常镇静。不苟言笑,不随便说笑。形容态度庄重严肃。根据语境庄严崇高,所以用“不苟言笑”;高屋建瓴,把瓶子里的水从高层顶上倾倒。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高瞻远瞩,站得高,看得远。比喻眼光远大。根据语境是自上而下的讲话,所以用“高屋建瓴”较为合适;肃静,严肃而安静。肃穆,严肃而安静,庄严肃穆。根据语境是给人的感觉,所以用“肃静”较为合适。故答案选B。【点睛】正确使用词语的题目,有成语和熟语,有时还考核虚词。实词注意从词语的含义、感情色彩、固定搭配、程度的轻重、运用的范围等角度区分,成语注意从望文生义、对象错配、褒贬误用、

3、语法搭配、似是而非的角度分析,虚词注意分析连接的句子之间的关系和虚词的用法和意义是否相符。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记得数年前第一次踏上徽州这块土地,但见烟树葱茏,掩映着栉比而立的黛瓦粉墙,将州民居村托在山光水色之中,。,。,。勾勒出疏树寒村的山水胜境犹如丹青妙于在用枯笔淡墨强烈地吸引着我深入画境寻幽探胜而陶然忘返呈现出一派清新野逸的田园风光那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牵人情思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语句的衔接能力。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有时选用关联词语,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

4、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选用关联词语注意分析前后语句之间的关系,此题属于排序的形式,答题时首先从上述的角度找到12组紧密衔接的句子,据此初步得到答案,然后把答案带回原文进行进一步的检验。此题注意根据文意的理解先看出之前语段内容是介绍景物的,所以不难发现是呈现出一派清新野逸的田园风光,为领起句。所以可以排除AB选项。根据对文意的理解,中间总结句应该是,对以上景物进行总结,所以不能紧接着是,所以可以排除选项D。故答案选C。3.下列诗句中

5、的加点词,表示“成年”意思的一项是( )A. 常思剑浦越清尘,豆蔻花红十二春。(唐陈陶)B. 丈人博陵王名家,怜我总角称才华。(唐李商隐)C. 束发名场历百艰,荷恩早许出清班。(宋曹勋)D. 富家生女才及笄,阿官门前筑新堤。(宋林光朝)【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这类题目一般错误都比较明显,如此题选项A,豆蔻:指少女十三、四岁,代指少女的青春年华。选项B,总角:古时少儿男未冠,女未笄时的发型。头

6、发梳成两个发髻,如头顶两角。后代称儿童时代。选项C,束发:指青少年。清朝以前汉族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用为指代成童。束发常指男子十五岁。选项D,及笄:古代女子满15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岁为及笄。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故答案选D。【点睛】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4.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 今天是小女婷

7、婷的十岁生日,借此机会,聊备薄酒,感谢各位亲友多年来对我全家的关怀和帮助,请大家开怀畅饮!B. 俗话说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你送我的笔筒虽不贵重,但盛满浓浓的友情,我就笑纳了,一定好自珍藏!C. 这么多年来承蒙你的关怀照顾,我是受益匪浅。现在你家里遇到了难处,我自然也应该鼎力相助,竭诚回报。D. 杨总率先发言,抛砖引玉,提出不少建设性的建议。接下来,请未发言的同志不吝才智,献计献策,畅所欲言【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运用的得体能力。语言得体一般有两种,一是文体得体,即文章或话语要符合文体的要求,主要表现为要符合文体的特殊格式和语言要求,比如口语中一般不要用文言词语等。一是语体

8、得体注意说话人的身份、场合,主要表现为用语的褒贬、谦敬词语运用的的当等。选项B,笑纳:套语,用于请人收下自己的礼物。此处是自己接受别人礼物。选项C,鼎力相助:鼎力:大力。大力相助。指对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敬词,多用于求人相助时的客气话。常误用为表示自己对他人的帮助。此处语境是我帮助别人。选项D,抛砖引玉:意思是抛出砖去,引回玉来。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此处用词不符合语境中的身份。故答案选A。二、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平山堂记(清)全祖望乾隆二年冬,子以大雪留滞扬州,同人约为平山堂之游。时方浚运河,小秦淮一带,半为河水所注,又益以雪。红桥

9、左右园亭半入水中,括木怪石,浮动水面。予不过平山已六年,堂前万松皆成荫。徘徊第五泉上,旋酌酒堂东之平楼。松风吹雪,沁我心脾。因与坐客言斯堂古迹累迁,而志乘不详。明陆俨山集云:“扬州平山胡安定祠乃旧司徒庙改作。其东别作庙未成。”元李五峰过平山堂故址诗云:“蜀山有堂今改作,骑马出门西北行,自注:“今为司徒庙。”以两公之言合之,元已改平山堂为司徒庙,明又改司徒庙为安定祠,是今之安定祠,乃前此之平山堂。吾闻扬州故城,跨蜀冈以连雷塘,则平山在城内。及柴周改作,始为今城。但故城亦不能尽包蜀冈,故杨行密攻毕师铎,并西山以逼城,西山即蜀冈也。陆孟俊攻韩令坤,亦屯兵焉。胡身之曰:“扬之东南北皆平地,惟蜀冈诸山,

10、西接庐、滁,改扬者率循山而来,据高为垒以临之。”则故城特逾冈而已。及城既徙,则山竟在城外。故李丞相庭芝为间使,鉴前此有据堂瞰城以施攻具者,乃逾山为城以捍之。即今山后所称堡城者是也。史亦言李全之攻扬,日坐堂上,俯临州治,以今之堂址、庙址、祠址按之,地势甚坪,安能远暾?岂宋时山址尚高,其后岁久,渐夷而渐下欤?或有鉴于兵祸,故夷而下之欤?否则别有飞楼之属欤?是皆未可知也。乃若司徒庙中,到祀五神,相传以为茅姓。考之南北二史,王琳之死寿春,传首秣陵,茅智胜等五人突并其首,颇与庙神数合。但是时南朝之扬州在秣陵,北朝之扬州在寿春,皆非江都,抑亦讹而置之欤?或五人者,曾有宿留于此,而得祠欤?抑别有五神者欤?又

11、皆未可知也酒罢,拟踏雪访山后城址,顾风色甚寒,山路又为雪阻,乃归,同人即令予诠次席间语为是堂记。嗟乎!春风几度,陈迹何常,于之叨叨,得毋为山灵所笑邪?(选自全祖望鲒墙亭集,有删节)5.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时方浚运河 浚:疏通B. 以今之堂址、庙址、祠址按之 按:考察C. 曾有宿留于此,而得祠欤 祠:祠堂D. 同人即令予诠次席间语为是堂记 诠:选择6.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和友人饮酒时,谈及平山堂在元已改成司徒庙,到明改作胡安定祠,并在其东面新建了座司徒庙。B. 旧扬州城只是跨过蜀冈,但并未将蜀冈全围在城里。等到旧城迁徙后,蜀冈即西

12、山就全在扬州城外了。C. 李庭芝任军职时,吸取以前有人占据平山堂居高临下攻打扬州城的教训,越过西山修了堡城守卫扬州。D. 作者原本计划踏雪寻访山后扬州城的旧址,但因为天气非常寒冷,山路又被雪封住了,最终未能成行。7.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岂宋时山址尚高,其后岁久,渐夷而渐下欤?或有鉴于兵祸,故夷而下之欤? (2)春风几度,陈迹何常,予之叨叨,得毋为山灵所笑邪?8. 作者对平山堂的哪些方面进行了考证?请根据全文加以概括。【答案】5. C 6. A 7. (1)难道宋朝时这里的山势还挺高,以后天长日久,变得越来越平越来越低吗?或许是吸取兵祸的教训,所以铲平它使它的高度降下来吗?(

13、2)岁月流逝,古迹怎可永在,我的絮絮叨叨的话,恐怕会被山神取笑吧? 8. 改建情况,与扬州城位置关系,地势变化,“五神”身份。【解析】【5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考生要注意结合文段内容理解文言实词,可以运用代入法和组词法理解选项中的实词的意义,将选项中的词义代入看是否通顺,选项C,祠:祭祀。故答案选C。【6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综合近些年来的高考设题情况来看,此类题目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语、强加

14、因果(或因果倒置)、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解题时考生应审准题干,依文索义,正确分析。选项A,“到明改作胡安定祠”理解有误。原文说的是:以两公之言合之,元已改平山堂为司徒庙,明又改司徒庙为安定祠,是今之安定祠,乃前此之平山堂。故答案选A。【7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1)“岂”难道“岁久”天长日久“或”或许“故”所以。(2)“陈迹”古迹“何常”怎可

15、永在“叨叨”絮絮叨叨“为”被。【8题详解】简答题的信息筛选基本也是人物的某种品质,事情的原因的分析,物象的特征等,注意找到对应的文中的相应的句子,然后翻译,注意题干的要求是:作者对平山堂的哪些方面进行了考证?请根据全文加以概括。根据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可以有如下的筛选:因与坐客言斯堂古迹累迁,而志乘不详。明陆俨山集云:“扬州平山胡安定祠乃旧司徒庙改作。其东别作庙未成。”元李五峰过平山堂故址诗云:“蜀山有堂今改作,骑马出门西北行,自注:“今为司徒庙。吾闻扬州故城,跨蜀冈以连雷塘,则平山在城内。但故城亦不能尽包蜀冈,故杨行密攻毕师铎,并西山以逼城,西山即蜀冈也。陆孟俊攻韩令坤,亦屯兵焉。乃若司徒庙中,到祀五神,相传以为茅姓。考之南北二史,王琳之死寿春,传首秣陵,茅智胜等五人突并其首,颇与庙神数合。【点睛】翻译句子的具体方法是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变单音词为双音词,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