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7周.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5231754 上传时间:2020-03-1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7.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7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7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7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7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7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7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7周.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备课周次:第17周备课内容:25课27课备课教师:袁全清 赵翠娥25.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理解“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的意思。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异域风情,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过程与方法: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学习重难点:1.理解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有感情朗读。2.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课时安排:1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理解“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的意思。教学过程一、课外引入

2、,揭题质疑1.出示一张德国哥廷根的照片:这是德国的城市哥廷根。这个城市因一座大学而成名,那就是著名的哥廷根大学。这个大学已经孕育了三十位诺贝尔奖的得主。早在职1935年,我们中国也有两位有志青年带着祖国的期望和自己的宏志求学于歌廷根大学。其中一位就是我们今天所学课文的作者季羡林当时他才二十五岁,满怀雄心壮志在哥廷根大学留学十载,1945年才回归祖国。1980年,三十五年后,当他再次踏上故第二故乡,感慨万千。后来,季老先生写下了今天我们所学的这篇课文。2.读课题,质疑问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什么意思?季先生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课文?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3、。2.指名读通课文,对学生读得不准,或没有读通的地方进行指导。3.想一想:作者在德国看到了一种怎样的景色?4.联系第二、三两段句子进行交流。三、细读课文,感悟“美丽”1.1980年,当季老先生在阔别哥廷根三十五年后,迎接我们的主人问他:“你离开德国这样久,有什么变化没有?”季老先生是怎么回答的?2.出示季老先生说的话:“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3.自由读,季老先生说的“美丽”并没有改变指什么?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花之美?4.读第二自然段。从哪里看出德国人爱花?他们爱花的独特之处是什么?请读这一段,好好体味体味。5.交流指导:“真切”、“脊梁”是什么意思?哪些行为说明德国人爱花之“真切

4、”?当你和季老先生一样看到这奇异的异国风情时,会怎么说?会怎么想?引出描写女房东的话:“莞尔一笑”是怎么样一种笑?6.补充材料:当时,季老先生在哥廷根租住的房子,房东姓欧朴尔。女主人欧朴尔太太大约五十多岁,是一个典型的德国家庭主妇,善良得像慈母一样。他们只有一个儿子,在外地上大学。季先生就住在他们儿子的房间,就像一位家庭成员一样,一住就是十年。听了这个介绍,你觉得女房东是怎么一个人?简简单单的“正是这样”说明了什么?德国人爱花,爱花就把花的美丽全部展示给大家一起享用,他们内敛而不张扬,淳朴简单的人生境界,就像花儿一样美丽。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8.读了这一段,你觉得哥廷根之美,还美在什么?第二

5、课时课时目标感受异域风情,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教学过程一、复习课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2.说说哥廷根的美丽指什么?二、品读课文,再感“美丽”1.引出第三自然段:出示:正是这样,也确实不错。这句话前后半句都指什么?这样反复写的目的是为什么?请用肯定的语气读一读。2.让我们真真切切地到哥廷根去感受德国人爱花之“真切”吧!再读第三自然段: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体会花之多,花之美。3.每天沐浴在“花的海洋”里,闻着花香,看着花语。身处异国他乡的青年季先生,会有怎样的感受?(怀念祖国和故乡,思念亲人)4.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读出花之美。5.仅仅是花美吗?出

6、示句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6.理解:耐人寻味。这种境界指什么?你怎么理解这句话?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当我为别人付出的时候,别人也在为我付出;互帮互利,互相赠予,共同享受生活的美丽。这就是一种人生境界。花,使季羡林想到如何做人,这本身也是一种境界。花很美,人也美。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背诵这一段。三、前后呼应,三感“美丽”:1.再出示第四自然段中“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一句。读了第二、三自然段后,你对这句话又有怎样的理解?2.当作者再一次踏上他生活了十年的哥廷根,踏上他曾经留下生活的痕迹和情感的哥廷根,他会想起什么呢?3.补充阅读季羡林先生

7、一书中再返哥廷根一文。4.你从文中了解了什么?正是这样的情绪,使得季羡林在文中这样写道:“多么奇异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5.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话。四、总结全文,激发阅读兴趣1.配乐朗读全文,说说读了文章的感受。板书设计:25.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 奇丽的景色 奇特的民族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 课后反思:26威尼斯的小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46自然段。领会抓住事物特点写的表达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美,提高审美情趣。过程与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威尼斯独特的地理风貌、小艇的特点及它

8、同威尼斯水城的关系。课前准备1.预习课文,收集有关威尼斯小艇的图片、资料。2.教师制作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46自然段。领会抓住事物特点写的表达方法。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1.出示课题:“威尼斯的小艇”。2.请同学介绍一下自己课外搜集到的有关威尼斯的资料。3.观看课前收集的图片(有条件的可以放录像):威尼斯是意大利北部的一座古城,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威尼斯以她的美丽和恬静迎接着世界各国的友人,让我们也随着作者一起去浏览风光旖旎的威尼斯吧!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新词。2.读了课文,你感受到威尼斯

9、美在哪里?3.根据问题,再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对学生读得不对的地方及时指正。4.全班交流:威尼斯城市风光美;威尼斯小艇的美。请学生读读描写威尼斯风光的句子。自由交流感悟。(河道纵横交叉,精巧灵活的小艇来回穿梭,形式不同的石桥,耸立于两岸的古建筑,夜色中的威尼斯。)三、深入课文,感受小艇“形之美”:1.出示描写威尼斯小艇样子的句子。2.自由读这一段话,威尼斯的小艇美在哪里?3.交流指导:“二三十英尺”大概有多少长?为什么把小艇比作“新月”和“水蛇”?4.威尼斯的小艇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引出课文第一自然段。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河道纵横交叉,城市建筑都是依水而建,所以,威尼斯成了以船代车的城市

10、,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等于大街上的汽车。要想在窄小的河道中自由穿梭,小艇只能是又窄又长。5.读出小艇的美。四、再读课文,体会小艇“坐之舒”:1.小小的一轮“新月”引起了我们的无限遐想。这弯“新月”飘进了清清了河里,也飘到了我们的身边,同学们想不想坐坐这种小艇呢?引出第三自然段:坐在小巧玲珑的威尼斯小艇里,舒服吗?为什么?2.学生自由交流感悟。3.坐着舒适的小艇,穿梭于古老的水城威尼斯之中,你还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说些什么?想些什么?4.小结:这真是“说不完的情趣”!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课时课时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威尼斯独特的地理风貌、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水城的关系。教学过程一、读写结合

11、,复习引入1.听写“小艇、操纵自如”等重点词语。2.你喜欢威尼斯的小艇吗?读读描写小艇外形之美和坐着舒适的句子。二、读、说、想、演,感受船夫“驾驶技术之美”1.读:自由读第四自然段,找出描写船夫驾驶技术的句子。2.说:交流哪里写出了船夫驾驶技术之高超。3.想象这些句子所描写的情景。“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船夫在行驶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怎样的拥挤场面,船夫会怎么做呢?4、演:造型独特的小艇带领我们浏览威尼斯风光,小艇随着浪花时起时伏,我们的心也随之忐忑不安,真怕一不小心坠入水中。如果此时你就是我所坐的小艇的船夫,你会怎样来帮我?(介绍自己的驾驶技术;唱歌助胆;介绍威尼斯风光;播

12、放威尼斯地方的音乐)5.有感情的朗读第四自然段,进一步感受船夫“驾驶技术之美”。三、感悟朗读,品味小艇与人们之间“和谐之美”1.读第五自然段。从这一段你感受到了什么?2.自由想象:人们还用威尼斯的小艇做什么?用上“可以可以可以”说话。3.威尼斯人是海洋的儿女,懂得欣赏威尼斯水城之美的人,应是在月夜中,招手叫一只“冈多拉”,沿着运河曲折的水道,让自己迷失在迷蒙的夜色中,领略这座水上古城永恒的魅力引出第六自然段,静静地朗读。4.引出课文“阅读链接”,自由读后说感受。5.如果请你为课文第六自然段配一首曲子,你想选择哪一类的音乐?(抒情的钢琴曲或小提琴曲)配乐朗读。6.小结:白天的小艇像活泼的精灵,自

13、由穿梭于水城之中,威尼斯是充满活力的;但晚上,当小艇载走最生一批威尼斯人,静静地停泊于码头上。整座威尼斯城就沉沉地入睡了小艇与威尼斯,与威尼斯的人们,与威尼斯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四、作业1.背诵课文46自然段。2.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板书设计:26. 威尼斯的小艇总述:小艇是威尼斯的主要的交通工具外形:像独木舟,像新月,像水蛇 小艇对威尼斯具有重要意义船夫:驾驶技术高超 作用: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相关课后反思:27 与象共舞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认读课文8个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的意思。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泰国人与大象和谐相处的境界。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泰国、大象表演

14、节目、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文字、图像资料,做成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初识泰象1.谈话:泰国有“大象之邦”称誉,腿粗如柱,身似城墙的庞然大象,在泰国人民的心目中是吉祥的像征。有泰国人向游人炫耀说,泰国的大象,善解人意,勤劳能干,聪明灵性,既是廉价的劳动力,又是乖巧的旅游宠物。2.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出示后,请学生读一读,读通顺说说:读了这一段,你对泰国的大象有什么印象?3.出示课题:“与象共舞”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泰象1.自由读课文,把文中的生字新词读准确。2.读了课文,说说你喜欢泰国的大象吗?为什么?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比如:泰国的大象勤劳、善良,有时调皮,有时乖巧,有时活泼。泰国大象已经成为泰国的一分子。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大象。三、抓住重点,深入了解泰象1.泰国人的生活已经和大象融为一体。何以见得呢?自由读课文,划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2.自由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可以概括成这样几个方面:(1)象是泰国的国宝。(2)象与人之间没有距离。(3)象是一种聪明而有灵气的动物,爱与人开玩笑。(4)看大象跳舞是一种享受。3.随机指导。(1)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象是泰国的国宝。课文是怎么具体写的?你了解到泰国的大象还为当地人做哪些事?驮着武士冲锋陷阵;为泰国人做工服役;充当旅游大使;表演杂技,带去欢乐你还知道大象能干哪些事?在泰国,没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