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市实验中学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tang****xu3 文档编号:125228432 上传时间:2020-03-1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长市实验中学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吉林省长市实验中学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吉林省长市实验中学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吉林省长市实验中学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吉林省长市实验中学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吉林省长市实验中学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长市实验中学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生物试卷1.一般情况下,下列线粒体DNA和叶绿体DNA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线粒体和叶绿体DNA所控制的性状跟随母本遗传B. 线粒体和叶绿体DNA所控制的性状正反交结果不同C. 线粒体和叶绿体DNA在细胞分裂时随机的分配到子细胞中D. 线粒体和叶绿体DNA控制合成的酶都在细胞质基质中核糖体上合成【答案】D【解析】【分析】1、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只适用于真核生物细胞核基因的遗传。2、线粒体DNA的遗传属于母系遗传,即细胞质遗传。【详解】线粒体和叶绿体DNA属于细胞质中的DNA,受精卵中细胞质中的DNA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故线粒体和叶绿体DNA所控制的性状能通过母系遗传给子代,A正确;线粒体和叶

2、绿体DNA所控制的性状遗传属于细胞质遗传,正反交结果不同,总是和母本保持一致,B正确;线粒体和叶绿体属于半自主性的细胞器,它们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可以完成自主复制,然后在分裂末期随细胞质的分配而随机分配,C正确;线粒体和叶绿体是半自主复制的细胞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含有核糖体,部分酶在自身含有的核糖体上合成,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细胞质遗传,重点考查细胞质遗传的特点,能识记并理解相关内容,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2.下列关于生物学科实验叙述,正确的是A. 调查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时,采集的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B. 可用等距取样法,调查长条形绿化带中某种丛生单子叶杂草的种群密度C.

3、 将盖玻片放置于计数室上,吸取静置酵母菌培养液上层液滴在盖玻片边缘D. 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数量时被捕过动物难以再次捕捉,则导致统计值偏高【答案】D【解析】【分析】1、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常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方计数计算种群密度;活动能力大的动物常用标志重捕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捕获并标志个体重捕并计数计算种群密度。2、调查酵母菌的种群密度常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稍待片刻,待酵母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的中央,计数一个小方格内的

4、酵母菌数量,再以此为根据,估算试管中的酵母菌总数。【详解】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应去除表层土后利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统计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A错误;长条形绿化带可用等距取样法取样,但一般调查的是双子叶杂草的种群密度,B错误;将盖玻片盖在计数室上后,从盖玻片边缘滴加酵母菌培养液,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应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酵母菌分布均匀,C错误;标志重捕法估算种群密度的计算公式是: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标记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二次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被捕过的动物难以再次捕捉,则二次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减少,则

5、导致统计值偏高,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着重考查了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要求考生掌握估算种群密度的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明确这两种方法的适用范围,能准确判断出调查选项中各种生物的种群密度适宜采用的调查方法,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3.魏小胖同学体检,其胃液pH值1.2,医生告诉他这是正常的,这是通过质子泵维持的。质子泵催化1分子的ATP水解所释放出的能量,可驱动1个H+从胃壁细胞进入胃腔和1个K+从胃腔进入胃壁细胞,K+又可经通道蛋白顺浓度梯度进入胃腔。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K+进出细胞的方式不同,不一定都需要能量B. 质子泵具有ATP水解酶的功能,能够消耗ATPC. H+从胃壁细胞

6、进入胃腔与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不同D. 质子泵驱动K+进入细胞与突触后膜兴奋时Na+进入细胞跨膜运输方式相同【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膜内外的离子分布:钠离子在细胞外的浓度高于细胞内,钾离子浓度在细胞内高于细胞外,然后结合题意分析,“质子泵催化1分子的ATP水解所释放的能量,可驱动1个H+从胃壁细胞进入胃腔和1个K+从胃腔进入胃壁细胞”,说明质子泵参与离子跨膜运输过程需要消耗ATP分子,故质子泵运输离子的过程是主动运输,质子泵具有ATP水解酶的功能。【详解】K+从胃腔进入胃壁细胞需消耗ATP水解所释放的能量,其方式是主动运输;细胞内K+经通道蛋白顺浓度进入胃腔,其方式是协助扩散,

7、两者不一样,A正确;质子泵能催化ATP的水解,因此具有ATP水解酶的功能,B正确;H+从胃壁细胞进入胃腔,需消耗ATP水解所释放的能量,其方式是主动运输,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C正确;胃壁细胞上质子泵驱动K+进入细胞需要消耗能量,为主动运输,突触后膜兴奋时Na+进入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需要提取题干的信息,结合所学的知识“钠离子在细胞外的浓度高于细胞内,钾离子浓度在细胞内高于细胞外”、“主动运输的特点”,就可以准确的得出答案,这道题的启示就是要将知识点和实例进行有机的结合是将题做正确的前提。4.有关生物体对刺激做出反应的表述,错误的是A.

8、 剧烈运动NaHCO3发挥作用血浆pH值稳定 B. 单侧光照植物体生长素重新分布向光弯曲C. 病毒感染人体T细胞分泌特异性抗体清除病毒D. 外界温度降低哺乳动物体温调节中枢兴奋体温稳定【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病毒感染后能引起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并通过浆细胞分泌抗体,清除病毒。外界温度降低后,机体通过神经和体液调节,能维持体温稳定。剧烈运动时无氧呼吸增强,无氧呼吸的产物乳酸与血浆中NaHCO3结合形成乳酸钠和碳酸,乳酸钠通过肾脏排出体外,碳酸易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可通过呼吸系统被排出体外。单侧光能导致生长素横向运输,造成分布不均匀。【详解】剧烈运动时无氧呼吸增强,无氧呼吸的产物

9、乳酸与血浆中NaHCO3结合形成乳酸钠和碳酸,乳酸钠通过肾脏排出体外,碳酸易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可通过呼吸系统被排出体外,从而维持血浆PH基本稳定,A正确;单侧光照会使尖端的生长素发生横向运输,即向光侧生长素向背光侧运输导致背光侧生长素含量高,促进生长作用强,植物表现为向光生长,B正确;病毒感染后,由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的浆细胞分泌抗体,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细胞集团和沉淀,进一步被吞噬细胞吞噬,T细胞不能产生抗体,C错误;外界温度降低,哺乳动物皮肤感受器兴奋,兴奋通过传入神经传到体温调节中枢,通过神经中枢分析综合,再通过传出神经将兴奋传到皮肤、血管、内分泌腺等,最终使机体体温维持相对平衡,D正确。

10、故选C。5.如图为某欧洲皇室家族遗传病的系谱图,已知3的妻子,和5的丈夫不携带该病的致病基因,且该病在群体中的发病率为1/1000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这种遗传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 若5和6近亲婚配,子代患病概率为1/24C. 1与正常女性婚配子代患病概率为1/202D. 1、2、1、2定是杂合子【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系谱图:图中-1号-2表现正常,生了一个患病的-2,并且是女儿患病,父亲表现正常,因此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详解】由分析可知,由-1、-2、II-2判断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正确;由于-1号-2均为Aa,因此表现型正常的-3和-5的基因型均为1/3A

11、A、2/3Aa;又由于“-4和-6不携带该病的致病基因”,因此-5和-6的基因型均为2/3AA、1/3Aa,若-5和-6近亲婚配,子代患病概率=1/31/31/4=1/36,B错误;该病在群体中的发病率为1/10000,则aa的基因型频率为1/10000,a的基因频率为a=1/100,A的基因频率A=99/100,根据遗传平衡定律,AA=9999/10000,Aa=21/10099/100=198/10000,正常人群中AA:Aa=99:2;即正常人群中杂合子Aa所占比例为2/101,-1(Aa)与正常女性婚配子代患病概率为2/1011/4=1/202,C正确;由于II-2为患者,-1、-2、

12、-1、-2均不患病,故它们定是杂合子 Aa,D正确。故选B。【点睛】6.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肿瘤细胞侵入并堵塞淋巴管会导致组织水肿B. 饥饿时肝脏组织处的毛细血管静脉端血糖浓度较低C.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D.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答案】B【解析】【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

13、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详解】肿瘤细胞侵入并堵塞淋巴管会导致组织液进入淋巴受阻,进而导致组织水肿,A正确;饥饿时肝糖原可以分解形成葡萄糖进入血液,故肝脏组织处的毛细血管静脉端血糖浓度较高,B错误;由分析可知,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C正确;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D正确。故选B。7.朱正所在的校生物科技小组进行了如下研究。在适宜的条件下,研究CO2和光照强度对菠菜叶肉光合速率的影响。回答下列问题:(1)t2t3时段内,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吸收CO2速率相对值为_。(2)t1t2时段内,光反应速

14、率和暗反应速率的变化情况是_,两者的因果关系是_。(3)在突然停止光照后约20s内(t6t7时段内),CO2的吸收速率并没有立即下降的原因是_。【答案】 (1). 13 (2). 均增大 (3). 光反应增强导致暗反应增强 (4). 持续光照后,突然停止光照叶肉细胞内仍有少量ATP和H,使暗反应仍可持续一段时间【解析】【分析】1、光合作用过程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是水光解产生H和氧气,同时合成ATP,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含有与光反应有关的色素和酶;暗反应包括二氧化碳固定和三碳化合物还原两个过程,三碳化合物还原需要消耗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叶

15、绿体基质中含有与暗反应有关的多种酶。2、由题图可知,t1t2段,增加光照强度,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增大,由于光照强度增大,光反应增强,产生的还原氢、ATP多,暗反应过程中三碳化合物还原速度加快,细胞吸收二氧化碳固定形成三碳化合物的速度加快;t2t3时间内,二氧化碳吸收量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t3增加二氧化碳浓度,二氧化碳吸收速率加大,说明该阶段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是二氧化碳浓度;t4点增大光照强度,二氧化碳的吸收速率不再增大,说明80%的全日照已经达到光的饱和点;t6点突然黑暗,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并没有立即下降,而是短时间内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是由于光反应产生的还原氢、ATP在黑暗之前有积累,使得暗反应仍然可以持续一段时间。【详解】(1)由题图可知,纵轴表示二氧化碳的吸收速率,因此是净光合作用强度,菠菜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吸收CO2速率表示实际光合作用强度,实际光合作用强度=净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由题图可知,细胞呼吸作用强度是4,t2t3时间内净光合作用强度是9,因此菠菜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吸收CO2速率为实际光合速率,相对值为9+4=13。(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