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九年级语文阶段测试.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5177675 上传时间:2020-03-1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九年级语文阶段测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4九年级语文阶段测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4九年级语文阶段测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4九年级语文阶段测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4九年级语文阶段测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九年级语文阶段测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九年级语文阶段测试.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年级语文阶段测试(201404)(满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一、(2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7分)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它的精炼优雅和丰盈,世所公认。我常常qnxn,在我们的语言地图里,因有这样一笔xunl的遗产,人生就不会显得贫乏,寂寥的心情也不用担心找不到us。正是借着语言这一通道,渺小的人可以进入广大的世界,短暂的生命可以留下ynhn的声音。因此,能否获得语言的恩惠,能否领悟语言的秘密,实在是提高每个人生存质量的大事,不容轻视。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2在方框内填写正确的标点符号,应为 。(1分)3.语段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你

2、的修改意见。(2分) 4.某校组织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8分)(1)一位同学希望通过阅读名著使自己的想象力更加丰富、思想更为深刻。为此,你将向他介绍这本书,你的理由是: 。(2分)(2)一位同学最近要编一期以“励志”为主题的手抄报,需要选取一个名著事例。你给他编发的短信是这样的: 。(2分) (3)请你以主持人的身份为学校“读书心得交流”活动拟一段开场白。(4分) 5用课文原句填空。(8分) , 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江山如此多娇, 。(毛泽东沁园春 雪)居高声自远, 。(虞世南蝉)桃花源记中借“ , ”再现老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

3、人之幼”的理想境界。为了实现报效国家,服务于民的鸿图大志,我们青少年应永不满足于今天的成绩,而是要潜心研究更加辉煌的明天,这就是所谓的“ , 。”(李白行路难)二、(62分)(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67题。(6分)浣溪沙(欧阳修)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 秋千。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樽前。【注】欧阳修早年被贬颍州,晚年又隐居于此,州城西北,有一天然水泊,人称西湖,风景优美,是当时的名胜之地。欧阳修常来此游览。六幺,为唐代琵琶曲名。6.你认为词中空格处,填上“出”好,还是填“荡”好?请说说理由。(3分) 7.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3

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16分)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攻,以敝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愿王熟计议之也。”惠王曰:“善。”乃止。(选自战国策)【注释】鹬(y):一种水鸟。 箝(qin):夹住。 喙(hu):嘴。8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2分)苏 代 为 燕 谓 惠 王 曰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1)赵且伐燕( ) (2)蚌方出曝( )(3)愿

5、王熟计议之也( ) (4)以敝大众( ) 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 11请写出选文包含的一个成语,并说说它给你的启示。(4分) 12为什么苏代能说服惠王中止出兵?(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6题。(18分)有书赶紧读(黄以华)曾有报纸说,阿根廷一家出版社出版了一本“不能等”的文学选集。说其“不能等”,是因为它是用特制墨水印刷,再用塑料袋密封。拆封后2至4个月,墨迹碰到阳光和空气后就开始逐渐消退,最后变成不着一墨的笔记本。出版商以此提醒读者:有书赶紧读!看了这个消息,我从心底敬佩出版商的良苦用心,也由此想到更多。古人说“书非借不能

6、读”,只有借别人的书,有了还书期限的限制,有了外在的压力,才会有动力去读完一本书。如果是自己的书,什么时候都可以读,没有了压力,人便会变得懒散,读书也永远成了一个计划。由此想到出版“不能等”的书,仿佛也是给读者立了一个还书的期限,有点儿与“书非借不能读”的道理相通了。“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以此来劝诫人们读书要趁早,读书不能等,说的也是同样的道理。但是,在我看来,“不能等”的书也许还有更多含义。在现代生活中,一些人变得越来越浮躁,对读书失去兴趣。在他们眼里,读书或许只是升官发财、改变命运的敲门砖,一旦功成名就,敲门砖就该扔掉了。还有的人浮光掠影,只是满足于在网上浅阅读,搜集奇

7、闻逸事,不愿意静不下心来,实实在在读本书。在这种情况下,一本“不能等”的书,对他们来说又是一种善意的规劝:读书拖不得,好东西是不等人的,要是不及时抓住,过了这村,就没有这店了。如果阿根廷这家出版商策划图书时有这种用意,那简直有种与读者心理博弈的味道了。尽管如此,这种良苦用心只可理解,却不值得效仿。毕竟图书是传承文明的工具,大家都去出版“不能等”的图书,这个工具就有可能丢失,如果是这样,损失就太大了。与“不能等”的图书相关,我想到更为多样的一些方式,比如人民日报曾介绍过河南固始县采取定期个人述学、群众评学和组织考学的方法,解决干部不爱学、不真学和不善学的问题形式虽有不同,用意却有相通之处,都在劝

8、人向学,劝人读书。只是外因毕竟需要通过内因起作用,要想真正读点书,学点知识,关键还在于人自身。思想问题解决了,时间便像海绵里的水,挤也挤不尽。不读书的民族没有希望,更希望越来越多的人都抓紧时间读书。 (选文有删改)13.选文中心论点是什么?(4分) 14.文章开头从阿根廷出版社出版“不能等”的文学选集的故事写起,有什么好处?(4分) 15.第段画线句子运用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16.文末提到“不读书的民族没有希望”,这句话道出了读书的重要性。请你结合选文内容和生活实际谈谈应该怎样做?(6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1题。(22分)炒米胡同里面看夕阳(迟子建)当我把一篇文

9、章的最后一行字写完时,长舒了一口气。掷笔抬头的一瞬,方觉得满室生辉。透过明亮的玻璃窗,见无限的黄昏把远处的瓦灰色楼房和近处的几排高大的杨树,装点得那么辉煌和潇洒,往日在青白的日头下所见的那黯淡,那单调,竟残雪般地散尽了。 坐在桌前,就这么把全身心浸在酽酽的黄昏里,转目镜中,见满头披垂的乌发,竟也染上了黄昏的一片幽情,无数根发丝犹如满月朗照下的一片草地,柔和而安详。 就在这时,我猛然发现了自己的发间有一根白丝,像一线雪从山崖上飞旋而下,动人心魄地飘垂着。 哦,白发!我不由在心底深深地叹息了一声。我有了第二根白发了,在我23岁的这个春天的傍晚。 第一次见着白发是在初中,14岁,被同学拔下来后,我就

10、像扔冰棍纸一样随便地把它扔掉了,因为青春好长好长呢。 这次见着白发,是在9年之后的黄昏的天光中,我的心底里叹息复叹息,不知青春是否已驶到尽头,泪水忍不住地往外涌了。 我把白发拈在手中,想到户外去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消磨一下静寂得让人忧愁的时光。走出瓦灰色的楼房,踏过一片方形的石板地,便到了炒米胡同了。这条胡同很长,胡同两侧是土灰色或深褐色的四合院。没有炒米的香味,倒有洋槐的气息沁人心脾。 我把步子放得轻轻的、慢慢的。夕阳在要沉沦的一刻,爆发着如火的金光,整个胡同都盛满了黄昏,恍若一个金碧辉煌的宫殿的长廊。一群鸽子不知听到了什么哨声,忽地从一处暗淡中飞起,或灰或白,一律都徐徐地向着天空飞去。我手上

11、的那根白发,竟被辉映得这么光华灿烂。 我的步子放得更轻,更慢。因为我看到了在炒米胡同两侧的每一家的院门口,几乎都坐着一位老人。他们一样的表情,一样的姿势,在悄然领略、享用着迷人的夕阳。 他们的头发全都斑白了,满面的皱纹里横溢的金光,使他们的脸显得更为祥和。他们的脸上,唯有嘴角在微微抽动,大概是在咀嚼黄昏吧。 他们那表情,真是人世间少有的平和,实在是柔和得不能再柔和,安详得不能再安详了。 我的泪水在他们的面前竟然悄然收敛了。手中拈着的白发,也不知不觉地飘到地上,就像一片零落了的秋叶,随风而逝了。 炒米胡同很长很长,黄昏在这里却很短很短。夕阳从地平线上消失后,那浓浓的光就变成了淡淡的,最后淡得融进天色,瓦灰色的楼房依旧瓦灰,洋槐的叶子恢复了浅绿。我也渐渐地融入了这一片宁静的黄昏中。 胡同两侧的老人,吃过了夕阳这个大大的金饽饽里的几丝香甜,那满头的白发似乎都能变成年青人琴上的几根柔和的弦了。 我第一次意识到,炒米胡同有太强太旺的生命在天地间存息。 而我那根雪样的白丝,跟老人们满面的黄昏比起来,不知要淡多少呢。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2013年第1期,有删改) 17选文中,“我”的心情有一个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