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春八年级物理复习提纲.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5175441 上传时间:2020-03-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春八年级物理复习提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3春八年级物理复习提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3春八年级物理复习提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3春八年级物理复习提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3春八年级物理复习提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春八年级物理复习提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春八年级物理复习提纲.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春八年级物理复习提纲第七章 力第1节 力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用符号F表示。力产生的条件: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托起一个鸡蛋的力大约是0.5N。2、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使物体改变运动状态(速度大小的改变或运动方向的改变)运动状态不变的情况:静止不动或做匀速直线运动;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3、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力的三要素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4、在物理学中通常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

2、作用点,在同一图中,力越大,线段越长。有时还在力的示意图旁边用数值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画力示意图的步骤:确定受力物体(方框)确定力的方向、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线段 线段末端标箭头 标注力的符号、数字和单位。5、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作用力。也就是说,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游泳、划船、撑船、撑杆跳、踏板、跳板跳水都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即说明物体间里的作用是相互的。1、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原来的形状

3、的特性叫做弹性。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物体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叫做塑性。物体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使用时不能超过它们的弹性限度,否则会损坏它们。2、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测力计。常用的测力计有弹簧测力计、握力计等。 测力计原理:弹簧受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结构:弹簧、挂构、指针、刻度牌、外壳。3、使用弹簧测力计: (1)认清分度值和量程;(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 (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测量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弹簧的伸长方向),测量力时不能超过

4、弹簧测力计的量程。(5)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第3节 重力万有引力: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牛顿)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1、重力的大小叫重量,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G=mg.(g=9.8N/kg 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在粗略计算时g=10N/kg)2、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指向地心)。应用: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面是否水平3、重力的作用点(重心):地球吸引物体的每一个部分,但是,对于整个物体,重力的作用好像作用在一个点,这个点叫重心。(形状规则、质地均匀的物体的

5、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重心可在物体上,也可不在物体上)假如失去重力将会出现的现象:(写出两种生活中可能发生的) 抛出去的物体不会下落; 水不会由高处向低处流第八章 运动和力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1、维持运动需要力吗?亚里士多德:如果要使一个物体持续运动,就必须对它施加力的作用。如果这个力被撤销,物体就会停止运动。伽利略: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运动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摩擦阻力。伽利略斜面实验: 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同一高度滑下的目的是:保证小车开始沿着平面运动的速度相同。实验得出得结论: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地越远。伽利略的推论是: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以

6、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伽科略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方法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推理。(也称作理想化实验)。伽利略观点: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运动之所以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阻力作用,如果不受阻力,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2、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理解: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 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 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但是 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

7、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C、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3、我们把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特性。惯性不是力,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物体惯性大小只与质量大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运动速度均无关。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4、惯性是一把“双刃剑”。在生活中,惯性可以利用,但也要防止其危害。第2节 二力平衡1、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那么这两个力相互平衡。2、

8、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相同点: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 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不同点: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相互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是相同性质的力。第3节 摩擦力1、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是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摩擦力既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动力)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2、决定摩擦力(滑动摩擦)大小的因素:实验: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测量原理:二力平衡条件测量方法: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

9、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木块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结论: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该研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由前两结论可概括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实验还可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大小、运动速度大小等无关。3、摩擦的分类:(1)、静摩擦: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物体间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没有发生相对的运动。(2)、滑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3)、滚动摩擦:轮状或球状物体滚动时产生的摩擦,通常情况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4、增大摩擦力方法:使接触面粗糙

10、些和增大压力。减小有害摩擦方法:(1)使接触面光滑;(2)减小压力;(3)用滚动代替滑动;(4)使接触面分开(加润滑油、形成气垫)。第九章 压强第1节 压强1、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一般压力不等于重力。把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2、压力的作用效果:(实验采用控制变量法)跟压力、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甲、乙、丙图见教材P30页)甲乙:受力面积相同,压力越大,压力效果越显著。乙丙:压力相同,受力面积越小,压力效果越显著。3、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压强,压强的大小等于物体单位面积上

11、受到的压力。公式:其中:p压强帕斯卡(Pa);F压力牛顿(N)S受力面积米2(m2)。3、增大压强的方法:增大压力、减小受力面积、同时增大压力和减小受力面积。减小压强的方法:减小压力、增大受力面积、同时减小压力和增大受力面积。公式推导:放在水平面上的形状规则、密度均匀的固体对水平面的压强:第2节 液体的压强1、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原因:液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液体压强的特点:(1)液体对容器底和容器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2)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3)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4)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2、

12、液体压强计算:p=gh ,(是液体密度,单位是kg/m3;g=9.8N/kg;h是深度,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竖直距离,单位是m。)理解:液面是指液体的自由表面,不一定是容器的上表面;深度是液面下某处到液面的竖直距离,不一定是装在细长容器内的液体的长度;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的压强只与深度和液体的密度有关,跟液体受的总重力、体积及容器的形状等无关。公式中的压强是液体由于自身重力产生的压强,它不包括液体受到的外加压强,例如计算液面下深h处的压强,用P=gh算出的值不包括大气压强。注意公式P=gh的适用范围,此公式是结合液体的具体情况,利用P=F/S推导出来的。只适用于计算液体内部压强。3、

13、上端开口,下部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原理:连通器里只装一种液体且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应用:茶壶、锅炉水位计、乳牛自动喂水器、下水管道、船闸等。第3节 大气压强1、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大气压是由于气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而产生的。历史上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著名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2、大气压的测量:托里拆利实验(最先测出)实验中玻璃管上方是真空,管外水银面的上方是大气,是大气压支持管内这段水银柱不落下,大气压的数值等于这段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做托里拆利实验时,如果管子倾斜一点、由粗换成细的、换成长的或短的、直的换成弯曲的、把管子提一点或深入

14、一点不会影响测量结果;管子中混入少量空气,会影响测量结果,会使测量值偏小。)托里拆利通过实验测得的水银柱高度为760 mm,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gh计算出此高度的压强为1.013105 Pa,通常把这样大小的气压叫做标准大气压。在粗略计算时,1标准大气压的大小为1105Pa3、气压计:测量大气压的仪器。主要有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两种,氧气瓶和灭火器上的气压计就是一种无液气压计。4、大气压的变化:大气压与时间地点、天气、季节变化有关。大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在海拔3000 m以内,大约每升高10 m,大气压减小100 Pa。气压越小,液体的沸点越低,高原上气压低,水的沸点低于100,所以烧饭

15、要用高压锅。5、大气压的应用: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水泵。第4节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1、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2、飞机的升力:机翼的上下表面存在的压强差,产生了向上的升力。第十章 浮力第1节 浮力1、浮力的产生:浮力是由液体(或气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压力差产生的。2、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3、浮力的大小可由以下方法求(测)得:称重法(两次称量法):F浮=G物F示;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液gV排;二力平衡法(悬浮、漂浮时):F浮=G物;受力分析法:物体在三个力或多个力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可利用竖直向上的力之和竖直向下的力之和列方程求解。浮力产生的原因:F浮= F向上F向下;4、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以及液体的密度有关,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第2节 阿基米德原理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2、公式表示:F浮 = G排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