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铁生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七上语文.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5174423 上传时间:2020-03-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6.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七上语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七上语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七上语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七上语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七上语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七上语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史铁生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七上语文.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目标】1、体会作者将浓烈的感情寄托在叙事中的写法。2、掌握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感受人物 形象。3、领悟深沉无私的母爱,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怀。一、导入:简介生平,营造阅读期待 师:今天,老师要向同学们推荐一位作家,一位中国现在很令人敬佩的作家。他1951年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中,1969年去延安地区插队落户。1972年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街道工厂工作。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以后陆续发表了我们的角落、在一个冬天的晚上、山顶上的传说等小说。他的名字叫做史铁生老师请位同学来读一读史铁生的资料: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分别获得1983年和

2、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写的我与地坛被公认为中国近50年最优秀的散文之一。2002年,他获得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是现在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 师:在史铁生的人生轨迹中,有一年发生了一件事,可以说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是哪一年,哪件事? 生:1972史铁生因病双腿瘫痪了。 师:是的,1972年史铁生不幸双腿瘫痪!这一年他多大? 生:(思考后答)21岁。 师:是啊,21岁,21岁啊!21岁正是一个小伙子生龙活虎的年龄啊!可是他却不幸瘫痪了!他沮丧、彷徨,甚至绝望。他在文章中这样写道(幻灯片):“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的残废了双腿。”“两条腿瘫痪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

3、出路,突然似乎什么都找不到了。”然而,他还是走出了困境,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那么,是谁给了他力量,是谁给了他活下去的勇气?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他的感情世界,走进他的散文秋天的怀念(幻灯片) 二、整体感知,提炼文章主旨 师:请大家齐读课题。 师:同学了读了这个题目,能对他提几个问题吗? 预设:秋天的怀念,怀念的是谁? 预设:怀念的是什么人,什么事?为什么说是秋天的怀念? 预设:怀念的心情与秋天有什么关系呢? 预设:“秋天的怀念”,把题目写成“怀念的秋天”行吗? 师:同学们的质疑精神很值得称赞。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读文章,看看你能读懂哪些问题,在读的过程中注意课文中的生字词。

4、 (学生自由读文章,读中思考) 师:(看学生读完)读了文章,你读懂了什么? 预设:文章怀念的是母亲,写的是母亲关心自己的事。 预设:秋天里母亲无微不至地关心我 ,我却忽略了母亲的爱,而母亲又在秋天里不幸患病去世了,所以题目叫“秋天的怀念”。 (师:说得很好,秋天里有作者刻骨铭心的记忆,有对母亲深深的怀念。同学们继续说,从文中,还读到了什么? )预设:我读到了母爱,看到了母爱的力量是巨大的,它使史铁生重新振作起来,并且创造了人生的奇迹。 (师:是啊,老师也从文中读到了母爱,读到了母爱的力量。 )三、感悟品读,交流内心感受 师:文章抒写了感人至深的母爱,文中有许多句子或段落,读了令人十分感动。下面

5、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找一找令你感动的句子或段落,勾画出来,说说感动你的原因。(点击课件,出示问题,播放音乐秋日的私语) (学生速读勾画圈点。) (有学生举手,渐多) 师:相信每一位读者都被文中这深沉的母爱打动着。好,老师请大家来说说文中哪些句段深深地打动了你。 预设1:我看第五段令人感动。“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母亲病倒了,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母亲竟然病到这种程度,更没想到这是永远的诀别!母亲到生命的最后关头却向我隐瞒病情,她是不让儿子伤心绝望,这是多么伟大的母爱啊! 师:儿子知道母亲生了重病

6、的时候,已是母亲与儿子诀别的时候,真是令儿子心痛啊。请你把这句话有感情地读一下。 (生感情朗读,“我没想到”“也绝没有想到”“永远的诀别”读得十分哀伤动情。掌声) 师:读得真动情啊,继续交流。 预设2:我看文章第6段写得十分感人。 师:请读一读。 生:(感情朗读)“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的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师:读得怎样? 生:读得有感情,不过语速略微快了点,应该读得缓慢而深情。 师:那请你来读一读。 生:(深情朗读。“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为成年的女儿”模拟病人的语气,读得吃力而低缓

7、。学生鼓掌) 师:母亲在临终前放心不下的是两个孩子,带着无尽的牵挂离开了人世。这是多么令人痛心啊,请继续交流。 预设3:令我感动的是文章的第一小节。我瘫痪后发脾气摔东西时,母亲的反应令人感动。 师:读一个这个句子。 生: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 看着我。” 师:你怎么理解母亲的这些举动? 生: “我”发脾气时母亲悄悄地躲出去,是想让“我”发泄一下心中的痛苦,母亲“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是怕“我”做出傻事,想不开自杀什么的。“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可见母亲在“我”发脾气时她心中更痛苦,哭也要躲着儿

8、子。 师:说得很好。大家请注意写母亲的几个短语“悄悄地躲”“偷偷地听”“悄悄地进来”,这些细节描写表现了什么? 生: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关心,担心。 生:还表现了母亲的苦心。 师:还是把母亲的复杂心情读出来吧。 生:(读句子) 师:“悄悄地躲”“悄悄地进来”从你的读中还觉得母亲的脚步急了些,重了些,请再读。 (生再读,读得缓而轻了。) 师:请同学们齐谈这个句子,感受一下母亲此刻的心情。 (生齐读,读得缓而深沉。) 师:还要再交流吗? 预设4:我觉得第一段的最后几句写得很感人。“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

9、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我”狠命地捶打双腿,喊着活着没劲,可以想像母亲面对这种情况是多么伤心,痛苦,她含泪劝说儿子要好好儿活,可见她已经是痛心到极点了! 师:好,把这种感情带进去读一读。 生:(读句子,母亲的话读得有些拘谨,不好意思。) 师:评价一下,谈得怎样? 生: “我”喊着的话没有放开来喊,母亲忍住哭声说的话,可以带点哭腔和祈求的语气来读。 师:好,请你来试试。 生:(读句子,“我活着有什么劲!”读得发泄一般,表现出绝望之情;“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略带哭腔,读得缓而动情,近乎哀求。全班学生热烈鼓掌) 师:同学们请一起来读这个句子。 (学生动情朗读,师生都被这深沉的母爱

10、感动着。课堂气氛变得沉重了.) 师:母亲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母亲的话如果这样说“儿呀,你要好好儿活。”意思有什么不同吗? 生:“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表面上是劝慰“我”,要“我”不要失去生活的勇气。但母亲说的是“娘儿俩”,母亲已经知道了自己的病,但为了让儿子好好活着,她也要先自己好好活着,可见母亲的良苦用心。 师:是啊,对于母亲这些话外话的意思,“我”因为自己的原因,根本就没有想到啊。“好好儿活”既是劝慰儿子,又是要求自己;“好好儿活”究竟要告诉儿子什么呢? 生1:要接受现实,不要自暴自弃。 生2:现实已经这样了,未来还长着呢,儿子,你一定要好好活。

11、 生3:正值年轻,你的路还长呢,更要坚强起来啊。 生4:他要告诉儿子面对人生的打击要学会忍受。 生5:他要儿子坚强地活下去,不要发脾气,要找到一条好好活下去的路。让他笑看人生,不要被病痛压倒。 师:母亲的话没有你们说的那么精彩,那么丰富,但你们所说的都包含在了这句简单不过,再朴素不过的话里 生:“好好儿活”! 师:所以,这“好好”两个字的韵味,复杂的情感却蕴含在这里 母亲告诉儿子怎么去面对残缺的生命的理儿,真是意味深长啊。同学们再好好读一读。(学生自由品读。) 四、精读领悟,挖掘文章内涵 师:文章中多处写到母亲要“我”去看北海的菊花,请同学们把这些句子找出来。看看母亲这样做的用意是什么? (学

12、生读中勾画句子) 生1:第一段中“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总是”说这句话,是想把“我”带出去散散心,让“我”看到花儿,心情能好些。 生2:第二段中。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母亲这次是央求“我”去看菊花,她是看到“我”情绪很低落,希望“我”看菊花振作精神吧。 师:有这个道理,文中写母亲是 “挡在窗前”说这句话的,母亲为什么要 “挡在窗前”呢? 生2:因为母亲看到 “我”正在看窗外树叶 “唰唰啦啦”地飘落,她 “挡在窗前”不让 “我”看落叶。 师:母亲“挡在窗前”不让 “我”看落叶,却央求“我”去

13、看“北海的菊花”,有什么用意呢? 生2: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让人看了悲伤吧,叶子落了,象征生命结束了,“我”看了会心情更差,对生活更绝望,所以母亲挡着不让“我”看落叶;母亲央求”我“去看菊花,可能因为花是生机勃勃的,看了会让人振作精神。 生3:菊花在深秋开放,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母亲要“我”去看菊花,是希望 “我”像菊花那样,顽强地面对生活。(掌声) 师:说得好,你理解真深刻。同学们,还有写菊花的句子了吗? 生4:第七段中“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师:母亲生前多次要“我”去看菊花,我都没去,为什么母

14、亲去世后我要妹妹推我去看了菊花? 生4:因为母亲去世后“我”已经懂得了母亲要“我”去看菊花的用意,懂得了母亲的良苦用心。 生5:母亲多次要“我”去看菊花,其实是要“我”好好儿活呀。 师:说得对。现在“我”看到秋风中盛开的菊花,懂得了要怎样“好好儿活”了吗?我们一起来读读描写菊花的句子。(课件出示: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师:“我”从秋风中开得烂漫的菊花想到了该怎么“好好儿活”?同学们可以小组合作,好好讨论讨论,可以自己思考,作者究竟懂得了该怎样好好儿活?(生讨论热烈,之后交流) 生1:菊花开得淡雅、高洁,就是说人活得平凡普通都行,但要活

15、得高尚,纯洁一些。 师:好,读书读出自己的见解,这就是创造。好,那就带着你的感受读这句话“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读略) 生2:我认为人应该像菊花那样活得淡雅、高洁、热烈、深沉,总之应该是多姿多彩的! 生3:菊花在深秋开放得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我想人无论处于什么环境中,无论经受什么风雨打击,都要活得泼泼洒洒,积极乐观,笑对人生。(掌声) 生4:活出自己的个性,活出最好的自己。 师:带着你们各自的体会再读这句话“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读略) 五、拓展阅读,升华学生情感 师:秋天里有盛开的菊花,有母亲的音容笑貌;秋天里有刻骨铭心的回忆,秋天里有绵延不尽的思念,所以文章的题目叫“秋天的怀念”啊!几十年来,作者一直在用他那饱含深情的文笔诉说着心中对母亲的怀念。老师从作者的其他作品中摘录来几段文字,我们一起来看。(幻灯片) 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似乎得了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 合欢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