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初一语文期中测试.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5173979 上传时间:2020-03-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初一语文期中测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3年初一语文期中测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3年初一语文期中测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3年初一语文期中测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3年初一语文期中测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年初一语文期中测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初一语文期中测试.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一、基础知识1、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绽开( zhn ) 瘫痪(tn hun)犄( j)角 恍(hun)然大悟B. 攥(zun)着 尴尬(n ) 菡萏(hn dn) 随声附和(h)C. 贮(zh) 藏 须臾(y ) 攲(q)斜 脸颊(xi)D. 嫩(nn)叶 曲肱(n) 抖擞(su) 感慨(ki) 2.选出字形有误的一项( )(2分)A.酝酿 搓捻 并蒂 小心翼翼 一字不漏 不求甚解B.匿笑 绰号 肥硕 水波粼粼 翻来覆去 浑为一谈C.停滞 寒战 攥着 花团锦簇 持之以恒 疲倦不堪D.并蒂 徘徊 黑痣 鸦雀无声 萍水相逢 敏而好学3、选出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2、( )(2分)A.精彩的演奏戛然而止,起先大厅里鸦雀无声,随即响起雷鸣般的掌声。B. 我们要刻苦学习文化知识,不能粗枝大叶,不求甚解。C. 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D. 台上的主持人说:“下面我宣布本次比赛的结果,请大家洗耳恭听。”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各大学实行阳光招生(指公开公平公正地招生)B、为了满足人们饮食健康的要求,卖家纷纷推出了绿色食品。(指绿色蔬菜)C、球迷们强烈抗议比赛不公,要强吹黑哨的裁判立即下课。(指被免职或主动辞职)D、沉溺网络,迷恋韩日漫画,已成为部分中学生健康成长的“心里杀手”(指对心里健康造成危害

3、的因素)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A、为了避免今后不再发生类似错误,我们应当吸取教训,努力改进工作方法。B、我出生在贫苦的农民家庭,从小就养成了爱劳动。C、面对黄河这条承载了整个民族光荣与苦难的河流,每个中国人都不会无动于衷。D、具有健康的体魄,是关系一个人能否为社会多做贡献的保障。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A我的老师通过几件具体事情,表现了小学时的蔡云芝老师对“我”和同学的挚爱,抒发了对温柔美丽,慈爱伟大的蔡老师的感激和思念之情。B、论语是儒家学派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与 孟子 、荀子、中庸、合称“四书”。C、王几何一文,通过外貌描写、动作

4、描写、语言描写等手法,描写了一个热爱教学教学有方的平凡中学教师形象。D、我的早年生活的丘吉尔用调侃的语调,写出了自己早期的幸运,基调乐观。7、判断下列语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填空)(3分)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色的花热烈。 ( )每次上体育课,看见她裤子那长长的伤疤,我就觉得对不住她。 ( )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后障壁了。( )8、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描写方法。(3分)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的神色。 ( )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 )二、古文阅读(共8分)(二)父善游吕

5、氏春秋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以此任物,亦必悖矣。9、解释加点的词。(2分)(1) 方:_ (2)虽:_10、翻译句子(2分)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_11、这个故事有什么深刻含义?(2分)_三、默写(8分)12论语中强调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_ , _ 。13子夏曰:“ _ ; _ ,仁在其中矣。”14 _ ,志在千里。 _ ,壮心不已。15山光悦鸟性 _ ; _ ,但余钟磬音。四、现代文阅读(共30分)(一) 捡来的手机 (15分)周广华散步的时候,我在地上发现一部手机。没等我反应过来,儿子已经蹦

6、过去一把捡起来。是款崭新的黑色手机,很漂亮。四处看看,还真不好说是谁丢的,决定等失主自己打电话过来联系。我觉得稀罕:“我还以为咱家只有丢手机的命呢。”看着捡来的手机,儿子问:“要是没有人打电话联系呢?”我似乎猜到他的心思,给了他三条提议:第一、通过存在手机里的电话号码寻找失主。第二、次日把手机交给老师,由学校处理。第三、如果确实没人来找,这部手机就归他所有。儿子歪着脑袋想想:“第一条可以考虑。第二条无聊透顶。我们班同学有次和他妈妈在外面捡到手机,也不理别人打电话过来,硬是等第二天带到学校交给老师。联系到失主后,还要人家写感谢信。开校会时校长拼命表扬,还说这是学校的荣誉。绕来绕去就是为了让别人都

7、知道。第三条”他没继续说,我也不问。知道他心里的那个结:说起来全家前前后后丢了5部手机,都没能找回来。最可气的就是儿子的那款苹果绿的手机,那是他的儿童节礼物,喜欢得不行。用了还没半个月,落在出租车里,发现时那车都没走远,打过去居然关机。倒是他对把手机交给学校的那番评论,出乎我预料。我很惊讶,也很欣慰。果然,儿子有些想不通:“为啥别人捡到我们的手机都不还,我们捡到了却要还给别人?”我想都没想就说:“我也想不通。我只是相信:人不能贪小便宜,贪小便宜的人肯定会吃大亏。也赚不到钱。我丢手机那次,打过去听到关机,气得我可劲诅咒那个拿我手机的人。被人诅咒可不是件好事,除非你问心无愧。做过亏心事,就算别人不

8、知道,还有苍天在看着呢。”儿子不再言语。总算等到失主的电话,告诉他我们所在的位置。很快就看见一个小伙子急匆匆地从远处奔过来。估计是附近院校的学生。看他急成那个样子,真替他庆幸他遇到的是我们。儿子把手机递给他时,可能是没想到手机如此轻易地失而复得,他竟愣在那里不知所措。好不容易缓过神,只知道冲着我们不停地说:“谢谢您啦,叔叔!谢谢阿姨!谢谢这位小弟弟。”挥挥手和他道别。直到我们走远,他还呆呆地站在那里。儿子心情很好,拉着我们有说有笑,还不时模仿那丢手机的小伙子语无伦次的样子。http:/www. xkb1.c om快到家时,儿子忽然不好意思地说:“其实,刚捡到手机那会儿,我还在想:要是没人打电话

9、过来联系就好了。”我牵紧他的手:“不管怎样,你真的很棒。你比好些成年人都做得好。最起码,你不仅善良,而且不虚伪。”正是因为怀有世俗的心态,所以能够懂得高贵。 16本文安排故事的结构主要有两条线索:一是围绕手机展开故事情节;二是围绕儿子的情绪展开故事情节。请你依据文章思路填空:(4分)故事情节:( )手机讨论如何处置手机( )手机回顾还手机情景儿子的情绪:惊喜 ( ) 心情很好 ( )17儿子不愿把手机交给学校,我为什么会感到“惊讶”?对他的那番评论,我为什么又感到“欣慰”? (4分)18文章第段对小伙子的描写主要运用了哪几种手法?这样的描写有什么作用?(选一种说)(4分)19“我”表扬儿子“善

10、良”“不虚伪”, 请你写出儿子的“善良”和“不虚伪”分别表现在什么地方?(3分)http:/www. xkb1.c om我 长 大 了(15分)(1)小的时候总想长大,于是盼着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2)终于考进了心目中理想的中学。带着一份喜悦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进中学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成为中学生并不代表你成为大人。” (3)于是,我继续等着“长大”的到来。 (4)在脸上发现了第一颗青春痘,带着一份期盼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有青春痘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青春痘并不证明你长大。” (5)渐渐地,“长大在繁忙的学业中也被淡忘。 (6)后来,搬了

11、家。家与车站有一段很长的路,于是邻家的孩子总是用自己的自行车捎我一段。 (7)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一不小心,邻家孩子的自行车撞倒了人,我被重重地摔在地上。没有等我反应过来,邻家的孩子已扶起自行车逃之夭夭。我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的事还是走了为好,但是,当我要起步时,却发现被撞的是位瘦小的老太太。 (8)许多人围了过来。我有些惭愧,于是,我低着头帮老太太拾起散落在地上的菜。突然在人群中我竟发现了父亲那深邃的目光。我开始害怕,今天闯这样的祸,回去会怎样呢? (9)我把老太太送回家,才发现她的儿女并不孝。老太太丝毫没有责备我的意思,她只是说她很寂寞。于是,我说,我会常常

12、去看她。 (10)我并不想敷衍她,我决定这么做。 (11)然而,我不知道如何面对父母。 (12)我小心翼翼地回到家,准备先做“乖宝宝”,然后再坦白交代,想来会少些责骂。晚饭桌上,气氛并不像想象的恶劣,而且桌上也多了几样我爱吃的小菜。吃饭时,我小心地边吃边看着父亲。父亲很和蔼,不时夹菜给我。我等待着父亲的训斥,而父亲却只是询问了老婆婆的情况,嘱咐我一定要多陪陪老婆婆。 (13)依然记得那天父母在睡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的话:“孩子,你懂得了什么叫责任。”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我也终于明白,长大并不像考上中学那么容易,也不像长青春痘那么简单。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 (14)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一定是长大了的。20.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小的时候想长大。 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 21.本文详写了哪一件事?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是什么?(3分) 22.面对被撞倒的老太太,“我”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从中反映出“我”具有哪些好品质?(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