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5小学语文教学论文人文性基础性综合性开放性.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5171617 上传时间:2020-03-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2.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b5小学语文教学论文人文性基础性综合性开放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b5小学语文教学论文人文性基础性综合性开放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b5小学语文教学论文人文性基础性综合性开放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b5小学语文教学论文人文性基础性综合性开放性.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b5小学语文教学论文人文性基础性综合性开放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b5小学语文教学论文人文性基础性综合性开放性.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文为自本人珍藏 版权所有 仅供参考小学语文教学论文:人文性 基础性 综合性 开放性 一、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 1.以国家教育方针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为依据,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遵循母语教育的规律,致力于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教材。 2.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努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初步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其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其德、智、体、美的和谐发

2、展。 3.注重体现教材的“民族性”特征,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弘扬民族精神,讴歌民族英雄和仁人志士,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感。 4.努力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宣传现代文明和现代科技成果,培养学生关注自然、关注人类,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5.教材内容的安排立足于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教学目标集中明确,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给教师留有余地,给学生留有空间。 6.注意从我国丰富的传统语文教学经验中汲取精华,从长期以来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成功经验中吸取营养,并且注意研究、学习国内外其他版本的母语教材,博采众长,兼收并蓄。 7.坚持选文的高品位和

3、典范性。其标准是:(1)所选课文力求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富有童心童趣;(2)题材、体裁、风格力求丰富多样,整本书或整套书的内容应体现合理的文化构成;(3)广开“材”路,多编少搬。 8.坚持“集思广益,开门编书”。一方面在编写组内部倡导精诚合作、精益求精、超越自我、乐于奉献的精神,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另一方面,发动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和有志于语文教材建设的各界人士参与编写工作,争取知名专家的指导,走编写人员、课程和教学专家、第一线教师“三结合”的教材编写的路子,使教材建设能够真正凝聚起集体的智慧。 二、教材的框架体例和基本内容 三年级上、下册属中年级段,其架构主要有四部分:培养

4、良好的学习习惯、课文、习作和单元练习。整套教材的结构力求脉络分明、便教利学。 1.学习习惯。 该套教科书每册开头都安排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内容,以图片方式呈现,将小学阶段应该养成的“听说读写”的习惯有序而又生动直观地展示给学生。承接前几册教材安排的“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爱惜学习用品”、“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等习惯要求,三年级教材分别安排了以下内容: *“主动预习和复习”,“认真完成作业” *“认真写钢笔字”,“认真写毛笔字” 以后各册还将陆续安排读报、写日记、收集信息整理资料以及多种渠道学语文等方面的内容。这样做意在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课文。

5、 根据课程标准精神,教材在选文上坚持三种价值取向: 一是文化性。即所选的每一篇材料力求具有较丰富的文化内涵,耐人寻味,给人以启迪;整本或整套教材的文化构成也尽可能均衡合理。有利于学生丰富文化积累,建构他们自己的文化;以三年级上册的课文为例:有写人的如孙中山破陋习卧薪尝胆军神,有记事的如第八次金子掌声,有状物的如石榴石头书,有描景的如西湖北大荒的秋天拉萨的天空东方之珠等等。全册书内容丰富,题材多样,文化视野比较开阔。思想、道德,修身、做人,审美、科学,传统、现代,本国、外国,情感、理性等等,诸多方面均有涉猎。 二是时代性。即所选课文力求具有现代意识,反映时代的进步和时代的精神;关注当代文化生活,

6、反映先进文化;反映具有时代特点的新观念,让学生接受新思想,逐步形成符合时代精神的价值观念。如三年级下册中选人的几篇课文,微笑着承受一切放飞蜻蜓槐乡五月海底世界美丽的南沙群岛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水上飞机狼和鹿争论的故事剪枝的学问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等,这些文章洋溢着浓郁的时代气息,饱含着现代人应有的价值观。 三是审美性。即追求选文的美育价值。从文章内容到语言表述,从课文插图到装帧设计,都力求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符合儿童的审美需求,使学生在读课文、看图画的过程中获得审美体验,受到美的熏陶。作品富有儿童情趣,图文并茂,相信会为儿童喜闻乐见。 课文大多是新面孔,少有传统篇目。少用或不用传统课文,并不是因为这

7、些文章不好,而是因为编者们相信,“在中华文化的典藏中,在世界文明的宝库中,一定还有更好的资源。发掘标志文化精品、语言精萃的高品位课文奉献给儿童,这是语文教材编写者的天职。” 3.习作。 按照课程标准要求,中年级段开始安排“习作”教材。为切实帮助教师搞好作文教学,提高学生习作水平,该教材在“习作”部分的编排上作了如下尝试: 第一,突出位置,明确目标。 明确“习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课程标准) 还“习作”应有的位置,精心编写专。门的“习作课文”,使“习作”教材独立成章、自成体系。 明确习作教学的年段目

8、标,34年级应在低年级段写话的基础上进行作文起步训练,以片段教学为主,不拘文体,不必成文,让学生自由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同时提出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的要求。 第二,降低门槛,培养兴趣。 习作内容尽量贴近学生生活,习作要求力求适度明确,少写命题作文,不给过多的条条框框,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重视培养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引导学生写放胆作文,消除写作的畏难情绪。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把话说明白,把句子写通顺,把字写工整。例如,三年级上册的习作教材: 习作1 从今天起,我们就要学习写作文了,写作文并不难,只要你把做过的、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让人看明白就行了。有好多同学上学期的写话,

9、就已经是作文了。请看:(学生习作略) 这就是作文!读了这两篇作文有什么感觉?你一定会说:“这样的作文我也会写,说不定写得比这还好呢!” 今天我们就来试一试。写什么呢?起床啦,洗脸啦,刷牙啦,打电脑啦,招待客人啦,和小朋友一起玩啦什么都可以写。不过,要先打草稿,然后念一念,改一改,直到自己满意了,再誊写到作文簿上。 第三,例文引路,模仿起步。 儿童作文,需要经历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虽然学生口头语言已有了相当的发展,但若要他们用准确的书面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毕竟还有些困难。为此,该教科书中年级段“习作”大都安排了“例文”。“例文”多来自小学生,用的是孩子的语气,写的是孩子的生活,抒发的是孩子的感情

10、,且篇幅短小,格调清新,使学生读了倍感亲切。“例文”均由小学生按规范格式誊写在作文纸上。这样,旨在从形式到内容,为学生的习作提供良好的示范。对“例文”,教材还有简明的点评或提示,每次习作要求均与“例文”有关联,便于学生从“例文”中获得启示,并通过模仿学习作文。这种编排,有助于学生在理解与表达、学习与运用之间架设起一座桥梁,从而降低起步作文的难度。 第四,以说促写,读写结合。 在低中年级,“以说促写”、“以说引写”、“说写结合”是被实践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法。该教材对此作了有机地吸收和借鉴。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积累越多,写作的基础才越雄厚。“读写结合”不仅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更是语

11、言教学的基本规律之一。该教科书在读写结合上,采取了“长短结合”、“大小结合”的编写策略:所谓“长短结合”是说一方面致力于长期积累,不急于求成,以“厚积薄发”。另一方面也因“课”制宜,搞一些模仿性的迁移训练。“长线”贯穿始终,“短线”相机渗透;所谓“大小结合”是指课本既有专项的习作训练(大作文),也有随课文安排的“小练笔”(小作文)。大作文自成系列,小练笔机动灵活,从而构成整套教材的作文体系。 4.单元练习。 教材每个单元安排了一个综合练习。意在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复习巩固所学课文知识,懂得运用语言文字的一般规律,全方位地提高语文能力。 综合练习的编排自成体系,又与本单元所学课文有一定联系。 每

12、次单元练习大体包括“学用字词句”、“写字”、“读读背背”、“口语交际”、“说说写写”或“想想做做”等板块。“学用字词句”主要是一些字词句方面的练习,小学阶段的语文基础知识穿插其中,不再是过去的组词、填空一类的机械练习,注重综合性和实践性,有利于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写字”是关于汉字书写的归类练习。“读读背背”主要安排两项内容,一是熟记成语,将成语按照一定的内在联系编写成语歌,让学生记诵;二是积累典范的语言材料,如格言警句、古今诗文、谚语对联、知识小品等。“读读背背”的安排意在丰富学生的积累,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口语交际”则强调交际活动的情境性和互动性,重视交际的文明态度和修养。教材选取了大量

13、贴近生活的话题用于口语交际的练习。“说说写写”或“想想做做”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而设。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沟通,书本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三、教材的主要特色 1.崇尚“人文”。 教材饱含民族文化,洋溢着中华文化的气息。或展现灿烂文明,或回首历史事件;或讴歌志士仁人,或颂扬民族精神;或宣传传统美德,或渗透伦理亲情。教材多角度地向学生展示了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为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感情提供了优良凭借。 教材的文化构成比较合理。中国的、外国的,民族的、世界的,传统的、现代的,科学的、人文的,学校生活及社会生活的等等,视野广

14、阔,文化的覆盖面比较大。并且注意尊重多样文化,有一定的包容性。有利于学生丰富文化积累,全面提高文化素养。 教材富含人文情怀,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为养成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教材继续精心编排“习惯篇”;为保护学生的视力,教材的字号较大;为使学生喜欢语文,热爱读书,教材选编了大量为儿童喜爱的作品;教材的绘画与装帧设计追求审美品位,教材的结构体例与呈现方式也大多为儿童喜闻乐见。 2.强调“基础”。 采用“减法思维”,突出基础目标。教材删繁就简,轻装上阵,头绪比较简单,表现方式也比较质朴;教材突显基础目标,着重安排那些对学生发展特别是终身发展有用的内容,强调把书读好,把字

15、写好,把话说白,把文章写顺,重视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汲取“传统经验”,强化基本手段。教材遵循母语教育规律,注意从传统语文教育经验中汲取营养。在教学中倡导多读、多写、多背,强调积累和感悟,注重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识字教学提出“识写分流,多识少写”;写字教学提出“描仿人体”;阅读教学提出“以读为主,以讲助读”;习作教学提出“读写结合,模仿起步”。鼓励学生“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把自己培养成“读书人”。 3.注重“综合”。 教材内容的安排讲求整合。把字、词、句、篇的内容结合起来,把听说读写的要求整合起来,把语文与其他领域的学习联系起来,把课内课外有意识地沟通起来。使教材便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便于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 教材的练习设计(课后练习与单元练习)注重综合。不仅具有复习巩固的功能,更有拓展的功能和促进学生思考、探究和创新的功能。许多练习不局限于一字一词,也不探究微言大义,更没有用似是而非的东西去为难学生,但却富有启发性、挑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