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八年级语文下第二次月考.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5167755 上传时间:2020-03-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八年级语文下第二次月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2八年级语文下第二次月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2八年级语文下第二次月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2八年级语文下第二次月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2八年级语文下第二次月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2八年级语文下第二次月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八年级语文下第二次月考.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年大塘中学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友情提醒:请认真阅读,仔细审题,冷静思考。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 (35分)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10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6分) 不畏浮云遮望眼,_。 山河破碎风飘絮_。深林人不知,_。 _,草色遥看近却无。_,悠然见南山。 _,蜡炬成灰泪始干。(2)默写杜牧的赤壁。(4分)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问题。(9分) 人生之路坎坎坷坷,犹如(A.盘旋 B.盘踞)曲折的道路,泥泞潮湿的乡村小径,又像黄沙滚滚一望无际,浩hn的沙漠之路。人生如泉,每一掬都是清爽的;人生如歌,每一拍都是优美的

2、; 。总之,人生记下了岁月的蹉跎,(A.镌刻 B.铭刻)了人生的印迹(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浩hn( ) 每一掬( )(2)从括号中各选一个最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_,_(2分)(3)根据句意解释加点的词语。蹉跎:_(2分)(4)仿照划线的句子特点在后面再续写一个句子_(3分) 3名著阅读与积累。(4分)请根据教学大纲推荐的课外阅读名著,在下面横线上写出相应的内容。读 (名著名称),我了解到_ 示例:读名人传,我了解到:德国音乐家贝多芬的一生充满了苦难,但他却把苦难铸成了一支支欢快的乐曲,奉献给了世人。4、综合性学习(12分) 为了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增添人文气息学校将

3、开展“书香满校园”的主题活动。 (1)请你为这一活动拟一条标语。(2分) _。 (2)按下面要求策划一个班级活动方案。(5分) 活动主题:_活动目的(紧扣班级活动主题)_ 活动方式:_(3)学校的文化长廊里有以下几位文化名人的雕像,请你选择其中一位,用简练的话对他作以介绍。(不能只引用名人的原话)(5分) 孔 子 屈 原 李 白 苏 轼 曹雪芹 安徒生 高尔基 人物:_介绍:_ 二、阅读理解(5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5-8题。(16分)冬天过去了坎坷中的记忆最难忘却。那年冬天,弟弟患了急性肾炎。于是,父亲东拼西凑弄了些钱,每日背着弟弟去乡卫生院治疗。数九寒天,风雪交加,空着手走路尚

4、且艰难,更何况父亲要背着十来岁的弟弟翻山越岭走上二十余里路。有几次,一不小心陷进雪坑,父亲是背着弟弟慢慢爬上来的;寒风袭来,怕弟弟冻着,父亲又脱下自己的棉袄,裹在弟弟身上。一连几个月啊。有一天,我跟在父亲后面当帮手。回来时,父亲放下背上的弟弟,坐在路边的石头上歇息,望着积雪逐渐消融而变得花白了的山野,他喃喃地说:“冬天快过去了。”已经懂事的我,此时,仿佛忽然走进了父亲的内心。是的,冰雪遍地的冬天对于贫弱的家庭是严酷的,孩子御寒的冬衣、屋内取暖的柴火、全家人充饥的饭食,哪一样都操碎了父母的心。这个季节,他们就把自己像柴火一样点燃,让我们围着取暖。我多渴望冬天快过去啊。望着疲惫地坐在冰凉的山石上的

5、父亲,正值半百的他已经生出了许多白发。此情此景永久地刻在了我的脑海里。还是一个冬季。有天早上,我磨蹭着没去上学。饭票前天就用完了,家里无米让我背到学校换饭票;借给我饭票的同学家里同样拮据。因此,今天去学校,不仅自己肚皮打发不了,也无法面对帮助过我的同学。父亲得知,喉头蠕动一下,手抚在头上,说:“你先去上学,我不会让你挨饿的。”果然,中午时父亲扛着一袋米赶到学校来了。他脚步沉重地走在冬天的残雪里,老远就听到他的喘息声。我跟在他后面,几次要帮他一把,都被他拒绝了:“不用不用,你人还小,扛不动。”望着父亲被压得弯弯的腰,我鼻子突然一阵发酸。后来知道,这袋米是父亲向好几个亲戚家借来的,他天蒙蒙亮就出门

6、了。到食堂称过米,父亲把换得的饭票交给我:“快去买饭吃吧,饿坏了。”我要父亲一起吃,他无论怎样都不同意,说要赶回去,到家三十里的路呢。走几步,他又回过头来,伸出手将我松开的一粒纽扣扣好,对我说:“熬一熬,冬天快过去了。”我看到,父亲帮我扣纽扣的手在微微发抖,我的鼻子一酸,不知该说什么,朝他点点头。目送着父亲朝校门口走去,我忽然看到,他肩上有一块白渍渍的印迹,那是刚才扛米袋子时留下的灰。我张张嘴想喊住他,帮他拍掉,他已走远了父亲不是个文化人,说不出什么思想深刻的话语。但那句“冬天快过去了”的喃喃自语,胜过我读过的任何诗句,给我以鼓舞,教我对未来充满期望。去年春节期间回故乡,又逢大雪。中午,屋檐在

7、阳光下滴答落水。父亲望着屋外,对绕膝的满堂孙辈吆喝着:“出太阳啦,出去玩吧。冬天过去了。”父亲的话使我一下子生出万千感慨。今天的生活已经彻底告别了“冬天”,与年少时相比,即使用四季如春来形容也不过分,但父亲教给我们的“熬过冬天”的体验使我终身难忘。有了这样的体验,其实就是拥有了一种力量啊。感谢你,父亲。 5全文详细写了哪两件事?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4分) 6联系上下文,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4分)7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动笔是有效的读书法。(4分) (1)从选文段中找出一处概括父亲朴素的语言对我影响至深的句子。(2分)(2)从第段中,找出表现“我”要向父亲要钱时矛盾心理的一个词

8、语。(2分)8根据你对短文的理解,请写出自己阅读本文后的感悟。(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 921题。(24分)藏羚羊跪拜这是听来的一个西藏故事。发生故事的年代距今有好些年了。可是,我每次乘车穿过藏北无人区时总会不由自主地要想起这个故事的主人公那只将母爱浓缩于深深一跪的藏羚羊。那时候,枪杀、乱逮野生动物是不受法律惩罚的。就是在今天,可可西里的枪声仍然带着罪恶的余音低回在自然保护区巡视卫士们的脚步难以到达的角落。当年举目可见的藏羚羊、野马、野驴、雪鸡、黄羊等,眼下已经成为凤毛麟角了。当时, 经常跑藏北的人总能看见一个肩披长发、留着浓密大胡子、脚穿长统藏靴的老猎人在青藏公路附近活动。那支磨

9、蹭得油光闪亮的杈子枪斜挂在他的身上,身后的两头藏牦牛驮着沉甸甸的各种猎物。他无名无姓,云游四方,朝别藏北雪,夜宿江河源,饿时大火煮黄羊肉,渴时一碗冰雪水。猎获的那些皮张自然会卖来一笔钱,他除了自己消费一部分外,更多的用来救济路遇的朝圣者。那些磕长头去拉萨朝圣的藏家人心甘情愿地走一条布满艰难和险情的漫漫长路。每次老猎人在救济他们时总是含泪祝愿:上苍保佑、平安无事。杀生和慈善在老猎人身上共存。促使他放下手中的杈子枪是在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以后应该说那天是他很有福气的日子。大清早,他从帐篷里出来,伸伸懒腰,正准备要喝一铜碗酥油茶时,突然瞅见两步之遥对面的草坡上站立着一只肥肥壮壮的藏羚羊。他眼睛一亮,送上

10、门来的美事!沉睡了一夜的他浑身立即涌上来一股清爽的劲头,丝毫没有犹豫,就转身回到帐篷拿来了杈子枪。他举枪瞄了起来,奇怪的是,那只肥壮的藏羚羊并没有逃走,只是用乞求的眼神望着他,然后冲着他前行两步,两条前腿“扑通”一声跪下来。与此同时只见两行长泪就从它眼里流了出来。老猎人的心头一软,扣扳机的手不由得松了一下。藏区流行着一句老幼皆知的俗话:“天上飞的鸟,地上跑的鼠,都是通人性的。”此时藏羚羊给他下跪自然是求他饶命了。他是个猎手,不被藏羚羊打动是情理之中的事。他双眼一闭,扳机在手指下一动,枪声响起,那只藏羚羊便栽倒在地。它倒地后仍是跪卧的姿势,眼里的两行泪迹也清晰地留着。那天,老猎人没有像往日那样当

11、即将猎获的藏羚羊开宰、扒皮。他的眼前老是浮现着给他跪拜的那只藏羚羊。他有些蹊跷,藏羚羊为什么要下跪?这是他几十年狩猎生涯中惟一见到的一次情景。夜里躺在地铺上他久久也难以入眠,双手一直颤抖着次日,老猎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对那只藏羚羊开膛扒皮,他的手仍在颤抖。腹腔在刀刃下打开了,他吃惊得叫出了声,手中的屠刀“咣当”一声掉在地上原来在藏羚羊的子宫里,静静卧着一只小藏羚羊,它已经成形,自然是死了。这时候,老猎人才明白为什么那只藏羚羊的身体肥肥壮壮,也才明白它为什么要弯下笨重的身子为自己下跪。天下所有慈母的跪拜,包括动物在内,都是神圣的。老猎人的开膛破腹半途而停。当天,他没有出猎,在山坡上挖了个坑,将那

12、只藏羚羊连同它那没有出世的孩子掩埋了。同时埋掉的还有他的杈子枪从此,这个老猎人9整体感知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3分)10第段中的画线句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根据原文,谈谈你对此句的理解。(4分)11第段中写到藏羚羊“前腿扑通一声跪了下来”,眼里“两行长泪”也“流了出来”,其原因是什么呢?(4分)12第段中写老猎人在掩埋藏羚羊的同时,为什么也埋掉了他的杈子枪?(4分)13读了本文,你认为我们人类应该怎样正确处理人与动物的关系?(4分)14请展开合理的想象,为故事写一个合理的结尾。(50字左右)(5分) (三) 文言文阅读 (15分)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

13、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走送之 ( ) 俟其欣悦( )援疑质理 ( ) 卒获有所闻( )16.翻译句子。(4分)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17第一段着重叙述了自己的求学经历,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写创造条件读书的?(3分) 18宋濂无书读,天寒抄录;求师难,恭敬询问;生活苦,以学为乐。这种求学精神对你有什么启示?请结合实际谈谈认识。(4分三、作文(55分),卷面5分。 生活当中,有许多事情当你亲临其境之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