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上期期考高二年级.docx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5167011 上传时间:2020-03-1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56.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上期期考高二年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4年上期期考高二年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4年上期期考高二年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14年上期期考高二年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14年上期期考高二年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年上期期考高二年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上期期考高二年级.docx(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年上期期考高二年级语文试卷(全年级) 命题人:刘应湘 本试卷共7道大题,21道小题(2道选做题任选1小题)。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1、对下列语段中划线处据音写字或据形写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记者昨日(2014年5月4日)从湖南大学获 x ,该校近日出台规定,不准本校博士毕业生直接留校任教,以消除学术“近亲繁殖”,保持大学的独立精神。记者了解到,从2011年1月份开始,湖南大学就不再提 倡 本校毕业生大批量留校。按照规定,湖南大学每年从本校毕业的博士生中 ln 选8至10名 佼 佼者,与学校签订助理教授聘用合同。但助教须在海外研究

2、2年以上并通过考核后,方能回校正式上岗。A.获悉 chng 遴选 jioB.获息 chng 遴选 jioC.获悉 chng 磷选 jioD.获息 chng 磷选 jio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表意明确的一句是 ( )(3分)A. 日本政界的一些人篡改日本侵华的历史,真正的目的就是想重新打造侵略战争的罪行以及日本所谓的“光辉”形象,同时也是为了培养右翼势力的接班人。B. 这些跨越了70余年的老教材之所以还能散发魅力,就是因为它的编写有一条清晰的线索贯串始终,教材中渗透着公平、正义、自由、爱与被爱等最基本的社会价值观,处处体现生命间的微妙关系。C.他每天骑着自行车,从城东到城西,从城南到城北,把

3、120多家医院、照相馆、出版社等单位的废定影液一点一滴地收集起来。D. 承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难道谁能否认这不应该是当代中国青年肩负的崇高使命?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百花齐放,名家辈出;诗坛之盛,确乎空前。散文也是如此。 ,足见当时文坛也是百花齐放,各有风度的。但更有意思的是,与古文运动并行不悖,传统的骈体四六这时同样大放异彩,更为美丽韩愈、柳宗元固然是后代景仰不已的“宗师”这与兴起于盛唐、大盛于中唐的古文运动,当然是联系在一起的然而当时更为知名和流行的,却是元稹、白居易“骈体”大家李商隐即称自己的骈文

4、集为樊南四六与他们通俗性的诗歌一样,白居易、元稹的散文也曾万口传诵A.B.C.D.4、下列四句中对待“贫”的态度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A.富在深山有远亲,贫居闹市无人问。B.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C.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D.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二、文言文阅读(共22分。其中,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简肃薛公墓志铭欧阳修公讳奎,字宿艺,姓薛氏,绛州正平人也。三世皆不显,而以公贵。初,太宗皇帝伐并州,太师以策干行在,不见用。公生十余岁,已能属文辞,太师顾曰:“是必大吾门,吾复何为?”乃不

5、复事生业,务施贷以赒乡闾。后五十年,公始佐今天子参政事,为世名臣,如其言。初举进士,为州第一,让其里人王严而居其次,于是乡里皆称之。淳化三年,再举乃中,授隰州军事推官。始至,取州狱已成书,活冤者四人。用荐者拜大理寺丞、知莆田县,悉除故时王氏无名租,莆田人至今以为德。及居蜀,尤有善政。民有得伪蜀时中书印者,夜以锦囊挂之西门,门者以白,蜀人随之者万计,且观公所为。公顾主吏藏之,略不取视,民乃止。老媪告其子不孝者,子诉贫不能养。公取俸钱与之,曰:“用此为生以养。”母子遂相慈孝。人皆以公为仁恩。蜀人喜乱而易摇。公既镇以无事,又能顺其风俗,从容宴乐。及其临事,破奸发伏,逆见随决,如逢蒙之射而方朔之占,无

6、一不中。拜参知政事。公入谢,上曰:“先帝尝言卿可用,吾今用卿矣。”公益感激自励而素刚毅守节不苟合既与政尤挺立无所牵随欲绳天下无细大一入于规矩往往不可其意则归卧于家叹息忧愧辄不食。家人笑其何必若此,公曰:“吾惭不及古人,而惧后世讥我也。”明道二年,明肃太后欲以天子衮冕见太庙,臣下依违不决,公独争之,曰:“太后必若王服见祖宗,若何而拜乎?”太后不能夺,为改他服。太后崩,上见群臣,泣曰:“太后疾不能言,而犹数引其衣,若有所属,何也?”公遽曰:“其在衮冕也。然服之岂可见先帝乎?”上大悟,卒以后服葬。以疾告归其政。天子曰:“吾不可以数烦公。”乃诏优公不朝,而使视事如故。居岁中,数以告,乃得还第。景祐元年

7、八月庚申,公薨于家,年六十有八,赠兵部尚书。太常议曰:“谥法:一德不懈曰简,执心决断曰肃。今其状应法。”乃谥曰“简肃”。(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有删改)【注】 太师,薛奎父亲的赠号。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世皆不显,而以公贵显:显达。B务施贷以赒乡闾 务:致力于。C破奸发伏,逆见随决 破:揭穿。D太后不能夺,为改他服 夺:强取。6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薛公“执心决断”的一组是()让其里人王严而居其次悉除故时王氏无名租及其临事,破奸发伏,逆见随决而素刚毅,守节不苟合则归卧于家,叹息忧愧,辄不食臣下依违不决,公独争之A B C D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

8、正确的一项是()A薛公年少聪慧,十余岁即能属文,父亲对他寄予厚望,认定他能光大门第;后来果如其言,薛公参与政事,辅佐皇上,成为宋朝一代名臣。B薛公为官之后,善解民疾,在莆田时因废除无名租而深为百姓感激;转任蜀地后更有善政,人们都认为他是个善施恩义的人。C薛公临事持重明决,敢于坚持己见。太后想穿天子礼服拜太庙,薛公直谏,阻止了太后;太后驾崩后薛公仍劝谏皇上,未让太后穿天子礼服安葬。D薛公因病告老还乡,皇上善解人意,下诏准许他不用上朝,也不用处理政务;薛公去世后,太常根据薛公的功德,为他议定谥号为“简肃”。8.下列对划下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公益感激自励/而素刚毅/守节不苟合/既与政/尤挺立

9、无所牵随/欲绳天下/无细大/一入于规矩/往往不可其意/则归卧于家/叹息忧愧/辄不食。B.公益感激自励/而素刚毅守节/不苟合/既与政尤挺立/无所牵随/欲绳天下/无细大/一入于规矩往往不可其意/则归卧于家/叹息忧愧/辄不食。C.公益感激自励/而素刚毅/守节不苟合/既与政尤挺立/无所牵随欲绳天下/无细大一入于规矩/往往不可其意/则归卧于家/叹息忧愧/辄不食。D.公益感激自励/而素刚毅守节/不苟合/既与政/尤挺立无所牵随/欲绳天下/无细大/一入于规矩/往往不可其意/则归卧于家/叹息忧愧/辄不食。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始至,取州狱已成书,活冤者四人。译文:_(2)公顾主吏藏之,略不取

10、视,民乃止。译文:_(3)太后疾不能言,而犹数引其衣,若有所属,何也?译文:_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共13分)10、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临江王节士歌南朝陆厥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秋思不可裁,复带秋风来。秋风来已寒,白露惊罗纨。节士慷慨发冲冠,弯弓挂若木注,长剑竦云端。注若木:传说中昆仑山上的神木。(1)诗的前三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答: _(2)此诗笔力雄肆,在南朝时不可多见,梁代钟嵘说陆厥“具识丈夫之情状”。对此,请结合本诗的后三句作简要分析。(4分)答: _11、古诗文默写(5分,每空1分)(1) ,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11、。 (贾谊过秦论)(2)画图省识春风面, 。 (杜甫咏怀古迹 其三)(3) ,栗深林兮惊层巅。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4)山原旷其盈视, 。 (王勃滕王阁序) (5)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李清照声声慢)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0分。填空题4分;选择题6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14题。在一些反映古代历史的戏剧和电影中,人们经常可以看到古代人民行跪拜礼。特别是在一些宫廷戏中,大臣见皇上或奴才见主子时更是要行跪拜礼,而且显得十分威严。说到跪拜礼的产生发展,还要从古代人们的物质条件和生活习惯谈起。在原始社会,人们过着极其简单的生活,休息时都是坐在地上或睡在地上。由于地

12、很硬且又潮湿,人们便在坐或睡时铺垫一些树叶、兽皮之类的东西。旧石器时代编织技术出现后,人们以芦苇、竹篾等为材料编出了“席”。自此,人们在进食、议事时,便在地上铺一块席子,故称“席地而坐”。如果请客人坐正席,则多垫一重席子,表示恭敬。当时,朝廷的最高统治者也是“席地而坐”,不过,所坐的东西比普通老百姓的要好一些,如周代每次举行朝觐时,王者所坐的席位,设有绣着黑白斧形的屏风,屏风前面南向铺设着莞草编成的席子,上面再加上五彩蒲席和桃枝竹席,左右摆设玉儿,给王者凭依。据史书记载,汉文帝刘恒与太中大夫贾谊议政,谈话十分投机,文帝不觉“前席”,坐得离贾谊近一些,认真听取他的意见。东汉末年,管宁和华歆由于志

13、趣不同而割席分交,更是脍炙人口的传说故事。由于那时人们都是“席地而坐”,因而坐时要两膝着地,然后将臀部坐于后脚跟之上,脚掌向后向外,类似于现在的跪。在接待宾客中,每当“坐”着向客人致谢时,为了表示尊敬,往往伸直上半身,也就是“引身而起”,使坐变成了跪,然后俯身向下,就这样,逐渐形成了日常生活中的跪拜礼。汉朝后期,北方少数民族的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胡床”传入中原。传说曹操就曾坐在“胡床”上指挥作战。在“胡床”启迪下,人们发明了椅子、凳子,因而人们不再“席地而坐”,原来生活中的“跪坐”也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坐、跪、拜分了家,但跪拜礼依然存在,只是变成了等级差别的标志,主要运用于官场之中。如臣子拜皇帝,小官拜大官,奴才拜主子等。周代对跪拜礼的动作和对象则作了严格的规范,共分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动,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肃拜。”稽首是跪下后,两手着地,拜头至地,停留一段时间,是九拜中的最重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