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自编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5166534 上传时间:2020-03-1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自编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2-2013自编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2-2013自编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2-2013自编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2-2013自编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2013自编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自编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第一章让我们走近地理第一节 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一、解开地理之迷:我国:最早出现“地理”一词的是公元前5世纪易,系辞 西方:公元前2世纪古希腊学者埃拉托色尼写出第一本地理专著地理学二、地理与日常生活:熟悉生活环境、确认方向、识别天气、了解风土人情、提高生活适应能力三、地理与生产建设:1、地理与农业生产 2、地理兴建工业企业 3、地理与交通、商业网点、区域规划、解决全球性的问题等四、地理与风土人情:西伯利亚居民、荷兰的风车,巴西狂欢节、美国圣诞节、西班牙斗牛、法国巴黎铁塔,阿拉伯人的服装等。第二节 我们怎样学习地理 一、学会看地图:1、地图制作过程:鸟瞰图形-平面图-地图(P

2、6) (学习基础) 2、最早的地图:距今4700多年苏美尔人 3、地图的种类:(P7) 二、地图三要素:1、方向:(1)通常方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2)有指向标地图:箭头指向北方 (3)有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 (4)室外看地图:面朝北背朝南 (5)确定地平面方向:指南针;北极星;太阳;年轮;树叶疏密;山两侧的潮湿程度 2、比例尺:(1)定义: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 (2)表示方法: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 (3)大小比较:分子为1分母大,比例尺小 (4)用比例尺量算:注意线段式比例尺的应用 (5)相同图幅的两幅地图大比例尺范围小内容详细小比例尺范围大内容简单(6)学校平面

3、图宜用约1/1000的比例尺3、图例与注记:图例: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各种符号。注记:用来说明地理事物名称的文字或用说明地理事物数量的数字,称之为地图的“语言”。 常用图例:(P10中的图1.17) 铁路 国界 山峰4、看地图的顺序:图名方向图例比例尺图的内容5、在野外旅行中学习地理(重要途径):准备好地图、指南针、笔记本、照相机等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第一节 认识地球一、地球的形状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卫星照片;月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挡了照射的阳光

4、。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含义: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缩小的模型。、地球仪上的点:北极点是地轴与地球仪最北端的交点,南极点是地轴与地球仪最南端的交点。、地轴是从地球内部穿过地心的假想的轴意义: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3、纬线和经线(P16中的图2-7)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地轴:假想的地球自转轴。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4、比较纬线、纬度和经线、经度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形状圆(与赤道平行)半圆(连接南北

5、极点)长度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缩短经线长度都相等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度数090向北增大是北纬,向南增大是南纬0180向东增大是东经,向西增大是西经字母表示北纬N,南纬S东经E,西经W重要的经纬线0赤道,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最长的纬线低纬度:030中纬度:3060高纬度:6090南北回归线:23.5N、23.5S南北极圈:66.5N、66.5S东经度与西经度划分:0和180东半球与西半球划分:20W、160E西半球:160E18020W东半球:20W 0160E4、经纬网定位(重点内容)ABC030600151530309060ABC例: A(0,60W)A(0,30W)B(30

6、S , 75W)B(30N,60E)C(30S,0)C(30S,60E)甲: 50N 、 20E 北 半球、 东 半球 中 (高、中、低)纬度 五带中属 北温 带乙: 20S 、 170W 南 半球、 西 半球 低 (高、中、低)纬度 五带中属 热 带第二节 世界的海陆分布一、海洋与陆地1、地球上的海陆分布:地表71%是海洋,29%是陆地。地表海陆分布是不均匀的,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无论是南半球还是北半球,海洋的面积都大于陆地的面积)。2、陆地和海洋的类型:(阴影为陆地)A是 大陆 ,最大的大陆是 亚欧大陆 B是 半岛 ,最大的半岛是 阿拉伯半岛 C是 岛屿 ,最大的岛屿是 格陵兰岛 D是

7、大洋 E是 海峡 F是 海湾 3、七大洲的分布面积从大到小顺序: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从大到小排列简记: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半球位置东半球: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 北半球: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西半球:北美洲、南美洲 南半球: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 北美洲、欧洲 ;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 南极洲 ;赤道穿过的大洲 亚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 ;赤道穿过的大陆是: 南美洲大陆、非洲大陆 。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 南极洲 ;跨经度最多的大洋是 北冰洋 。4、大洲与大洲之间的分界线:(课本24页图2-2,3,4,5)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乌拉尔

8、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 欧洲和非洲的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5、四大洋:太平洋:最大、海水最深、岛屿最多,跨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 大西洋:第二、呈“S”形状、跨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 印度洋:大部分在南半球; 北冰洋:海冰覆盖,海水浅,位于北半球,跨经度3606, 绘制海陆轮廓(课本26页图2-8)第二节 . 世界的地形海平面甲乙AB一、 陆地地形海拔与相对高度:两者的概念与计算1、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如右图)A是相对高度 B是海拔把陆地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的线就是等高线,同一条

9、等高线上的各点的海拔相同,相邻的两条等高线间的高程差相等。等高线的疏密状况表示坡度的陡与缓:坡度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度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2,五种地形的比较地形类 型大致海拔地表形态共同点地表形态不同点世界之最平原200米以下地面起伏小海拔较低亚马孙平原高原500米以上海拔较高边缘较陡峻青藏高原(高)巴西高原(大)山地500米以上地面崎岖不平海拔高坡陡谷深科迪勒拉山系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系丘陵500米以下海拔低相对高度小于200米盆地海拔不定四周高中间低刚果盆地世界两大山系:(1)环太平洋沿岸山脉带:东岸科迪勒拉山系(落基山和安第斯山) 西岸为日本群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组成的岛弧 (2)横

10、穿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大陆北部的山脉带: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和阿特拉斯山二、 海底地形大陆架:坡度缓,水深在200米以内大洋中脊:新海洋诞生的地方大陆坡:大陆架向外倾斜的陡坡海沟:最深的地方(马里亚纳海沟)三、 学看地形图1、 地形图的绘制过程:鸟瞰图平面图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2、 五种地形部位的等高线表示图 (山顶) (山谷)(图中虚线) (山脊)(图中虚线)(盆地) 图中A(鞍部)读左图回答:(1)写出数字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 山顶 鞍部 陡崖 山脊 (2)甲、乙、丙、丁最合适修建坝址的是 丙 3、 颜色与地形:黄色陆地,蓝色水域,绿色平原,大面积黄色或棕色高原,长条形黄色或棕

11、色山脉,众多小块黄色丘陵4、 山脊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山谷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5、 坡陡处等高线密集,坡缓处等高线稀疏6、 如何利用等高线爬山第三节 海陆变迁一、 地表形态变化:处于不停息的运动变化之中海洋陆地: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海洋生物化石;地中海不断缩小陆地海洋:台湾海峡森林林遗迹;东非大裂谷将形成海洋1、德国的 魏格纳 提出大陆漂移学说。 2、板块构造学说:地表不是一个整体,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分别是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位于海洋)。板块是处在不断运动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板块

12、的相对运动板块相对移动方向边界的类型地貌案例板块拉裂生长边界裂谷或海洋东非大裂谷的形成、红海面积扩大、大西洋面积扩大板块碰撞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消亡边界褶皱山脉喜马拉雅山系阿尔卑斯山系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消亡边界海沟、岛屿、海岸山脉太平洋西部岛弧链、安第斯山脉、台湾山脉主要山脉的成因:喜马拉雅山脉是 亚欧板块和 印度洋 板块相撞而成;安第斯山脉是 美洲 板块和 南极洲板块相撞而成;落基山脉是是 美洲 板块和 太平洋板块相撞而成。 3、火山地震 世界火山地震的分布:环太平洋沿岸山脉带;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脉带。分布成因:在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第三章 世界的居民第一节 世界的人口1、世界人口总数在1999年10月12日达到60亿。世界人口增长特点:188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现在人口增长极为缓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