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康社会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_1

上传人:huang****ling 文档编号:125163683 上传时间:2020-03-1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6.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小康社会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_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谈小康社会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_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谈小康社会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_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小康社会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_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康社会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_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小康社会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摘要:目前人类面临日益严重的各种生态问题,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问题成为备受人类关注的热门话题。本文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实质出发,总结出目前小康社会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利用自然辩证法的相关原理论证了走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道路。 关键词:环境保护 可持续发展 小康社会 Abstract Nowadays,people face all sorts of ecological problems which is increasingly serious.The protection o

2、f environmental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ave became the hot topic during people. In this paper, we star from the essence of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n summed up the problem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during the current process

3、of construction of well-off society.At last,we puts forward som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to solve the problems and demonstrate the necessary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y the relevant principles of dialectics of nature on the road of building a well-off society in our

4、 country . Keywords: The protection of environmen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ell-off society. 1996年7月16日,江泽民同志在第四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经济发展,必须与人口、资源、环境统筹考虑,不仅要安排好当前的发展,还要为子孙后代着想,为未来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决不能走浪费资源和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更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控制人口增长,保护生态环境,是全党全国人民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环境意识和环境质量如何,是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 一、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

5、实质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是承认大自然的内在价值,把人与自然视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尊重并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美丽和稳定。无论以全球范围,还是以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人类文明都发展到了保护生态环境阶段。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经济能够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前提,也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的保证。从发展方式上看,它是多要素系统协调发展,不是片面的单打一式的发展1。可持续发展观与传统发展观相比而言,乃是一种高层次的发展,树立了一种崭新的社会文明观即生态文明观2。要实现保护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二、目前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对环境及可持续发展产生的影响 由于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6、经济基础及科学技术相对落后,自然资源利用率不高,我国能源利用率仅30% ,我国的环境保护任务十分繁重。目前我国是世界上土地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消费国,燃煤的烟尘排放量和二氧化碳排放量都远高于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标准。我国目前有三分之二的河流已被污染。每年受灾人口多达2000万人, 每年“三废” 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数千亿元。我国在建国后的前30多年里,工业生产主要向少数大城市聚集。改革开放后的20多年中,“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政策又造成大量乡村工业的出现。城市化进程缓慢和城市结构的严重不合理, 使我国消除工业文明消极影响的难度远远大于工业化国家。我国要同时完

7、成大城市工业治理和分布极广的乡村环境治理的任务难度相对较大。本世纪初开始迈向全面小康的二十年是全国人民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 目前,中国将面临着六大严峻的环境问题:一是沙灾严重,强沙尘暴天气由20世纪50年代5次增加到20世纪90 年代23 次;二是水土流失严重,全国每年新增水土流失面积1万平方公里;三是旱灾严重,年均受旱灾由20世纪50年代800万公顷增加到20世纪90年代的 2530万公顷;四是水灾严重;五是野生动植物破坏严重;六是森林资源承受的压力加重2。 三、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 3.1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

8、求 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包括四个方面, 其中,第四方面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此,必须着手搞好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因此必须把可持续发展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 , 树立全民环保意识, 搞好生态保护和建设,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不竭的资源基础。 3.2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决定了我国小康社会要走进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

9、发展的道路 目前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这一阶段中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这就决定了我国必须把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当前发展生产力的首要任务是实现工业化。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 我国不能走西方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因为环境一旦被污染被破坏,我们将会花费更大的代价去弥补。发达国家依靠掠夺殖民地、石油大发现等方式和手段带来的国际市场廉价能源,完成了工业化的高能源指向性阶段。但我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大国工业化既不能像西方殖民者那样对他国进行暴力的掠夺来获取资源,又错过了获得廉价能源的历史机遇,因此这些客观条件不允许我

10、国重复西方的老路。目前我国发展生产力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具体体现就是要充分实现经济、社会与自然界之间的和谐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发展生产力的任务需要全国人民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奋斗才能完成。社会主义初期工业化的发展将带动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而这种发展必须而且只能是各个领域的协调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因此,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然选择。 3.3历史的和现实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只能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道路3 从历史上看,大多数发达国家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开始于工业文明的出现,在我国人类活动

11、对可持续发展条件的破坏则早在农业文明推进过程中就已经大规模地开始。建国初期,我国人口大量的繁衍造成了几千年来对土地的过度开垦;由于众多的人口对环境的过度索取,造成了黄土高原植被的破坏, 长江中下游地区河流、湖泊水系不断被围垦, 长江中上游人口超高密度聚集和林木资源不断的消失以及西北地区沙化侵袭普遍存在。就现实而言, 我国人口已超过13亿, 每年新增人口约1500万, 至今仍有3000万人尚未脱贫。在这个特殊的阶段,我国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即在发展经济建设发展的同时采取有效措施来保护生态环境,合理有效地治理污染, 扼制生态环境逐步恶化的趋势。这也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奠

12、定基础。 四、小康社会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应采取何种措施4.1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健全环境友好的决策和制度体系。 无论采取何种措施来保护环境实行可持续发展策略,都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改善环境质量的角度出发,积极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并制定有关法律法规和发展战略、规划,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4.2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为建设我国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必须发展循环经济,即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

13、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以此来加快转变不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加大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全社会提倡绿色生产方式和文明消费,形成有利于低投入、高产出、少排污、可循环的政策环境和发展机制4。全面建设节约型社会建设以节水、节地、节能、节材、节约其他资源和保护环境为主要内容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按照“减量化、再使用、资源化”的原则,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环境为核心,努力实现产业生态化;积极推行清洁化的生产方式,以生态化来改造工业园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经济。大力发展废物回收再利用产业和环保产业,以此来提高资源生产率和循环

14、利用率。在工程建设投资方面,要严格把控环境准入的条件,提高环保准入门槛,限制和禁止高耗能、高耗材、高耗水、高污染的建设项目实施;对技术落后、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生产工艺、技术、设备、企业强制实习淘汰制度;通过积极利用经济手段、运用市场机制,来鼓励各行各业节约资源、降低污染排放;继续推广各类循环经济试点示范。 4.3加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合作 为努力建设好我国小康社会的目标,我国立足于解决好国内外环境与发展问题,继续改善13亿人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活环境,同时,继续推进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国际合作。一方面积极参加国际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环境公约和有关贸易与环境的谈判,为解决人类面临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做出一定的贡献。同时,我国需积极地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促进国内外环境保护的跨越式发展5。 保护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与基础;只有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才能真正意义上得到有效的保护。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保护生态环境,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经济能够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前提,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前提与保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路, 惟有保护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