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WiFi密码软件触及了法律底线

上传人:huang****ling 文档编号:125163646 上传时间:2020-03-1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7.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享WiFi密码软件触及了法律底线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分享WiFi密码软件触及了法律底线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分享WiFi密码软件触及了法律底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享WiFi密码软件触及了法律底线(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分享WiFi密码软件触及了法律底线 摘要:分享WiFi密码软件的出现使用户能够分享自己和他人的WiFi密码,同时也能通过软件免输密码连接他人WiFi免费上网。这类软件的使用不仅是对WiFi所有权人的专有使用权的破坏,也给WiFi所有权人网络和计算机安全带来了巨大隐患。 关键词:WiFi密码 侵权 蹭网 引言 2013年9月,某手机公司的产品发布会上,该手机公司在其手机系统上加入了一项名为“WiFi密码分享”的功能,可以让使用该手机系统的用户分享连接成功的WiFi密码,方便其他用户直接登录同一个WiFi网络,一时间引起了互联网上对该功能近乎一边倒的批评,最后该手机公司被迫去掉了该功能,删除了服务

2、器上存储的所有WiFi密码。1现在随便拿起一台手机系统为Android的智能手机,就可以找到多款免费获取WiFi密码的软件,此类软件可以让用户分享已知的WiFi密码,同时使用用户自主提交的WiFi让其他用户不经WiFi所有权人同意就可以免费上网。此类软件在成为某些用户蹭网的工具的同时,分享WiFi密码软件还极易变身黑客入侵他人网络和计算机的工具,对WiFi所有权人的财产和信息安全产生巨大威胁。 一、 分享WiFi密码软件是新型蹭网利器 在现实生活中,有一种设备叫做“蹭网卡”,指的是一种能够搜索到其他用户WiFi信号并予以破解的网络设备。这种设备虽然广泛存在,却因为其具有较为明显的违法性被禁止。

3、对于“蹭网卡”和“蹭网者”,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的巴晶焱法官曾分析认为:“根据我国法律相关规定,用户在与运营商签订电信服务合同并支付网络资源使用费后,对运营商提供的网络服务享有专有使用权,未经用户同意,他人无权使用。而“蹭网者”正是在未取得用户同意的情况下,使用专用设备自动搜索到用户无线网络信号后占有该网络资源,造成用户多支出费用、网速减慢或财产受损等,已经涉嫌民事侵权,用户有权要求“蹭网者”停止侵权、排除妨碍、分担上网费用、赔偿损失等。”2 而伴随着分享WiFi密码软件的推出,这种虚拟“蹭网卡”披着科技创新的外衣粉墨登场,它不再采用暴力的破解的方式获得密码,转而通过鼓励用户自主提交WiFi密

4、码(提交密码者不一定是WiFi所有权人),让其他用户在未经WiFi所有权人使用允许下的“蹭网”。所以,分享WiFi密码软件的用户虽然没有购置专门设备用于破解WiFi密码,但其使用分享WiFi密码软件的目的就在于免费使用他人的网络,当然构成侵权。 笔者将这种虚拟“蹭网卡”定义为一种新的侵权方式,侵权行为由“蹭网者”、软件开发者、WiFi密码上传者三方共同进行。“蹭网者”依旧是直接的侵权人,分享WiFi密码软件为存储和自动匹配WIFI密码为“蹭网者”提供便利,无数WiFi密码上传者则是WiFi密码的直接提供者。要想实现蹭网或黑客行为,三者的行为缺一不可,共同侵犯WiFi所有权人的权益。3 值得注意

5、的是,分享WiFi密码软件也极易被黑客利用,黑客入侵他人计算机和网络系统常采用绕过身份验证和猜身份验证密码两种方式,而由于分享WiFi密码软件拥有的庞大的WiFi密码数据库,一旦黑客很容易获取正确的密码并完成了入侵,那么分享WiFi密码软件就变成了黑客工具。 二、分析WiFi密码功能和软件的违法性 作为共同侵权行为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下面着重分析下分享WiFi密码软件的违法性,同时对其开发者的行为进行界定: 1、 分享WiFi密码是如何实现的 根据现有的信息和笔者的实际使用来说明某手机公司的手机系统和分享WiFi密码软件是如何实现分享WiFi的。 首先,实现这个功能设计四方当事人:WiFi密码上

6、传者、分享WiFi密码软件及其开发者、WiFi所有权人和“蹭网者”,其中分享者和使用者可以是一人。 其次,WiFi密码上传者来到WiFi所有权人的商铺或者住所,获取WiFi密码后,通过手机中带有的功能或者软件,将WiFi密码上传到软件开发者的服务器中。 最后,“蹭网者”者来到这个WiFi覆盖区域,手机只要启动该功能或者安装有同款软件,就能通过从分享WiFi密码软件的服务器获取这个WiFi的密码,直接连接,不需要取得WiFi所有人的同意。 2、 分享WiFi密码软件开发者已触犯法律 出售“蹭网卡”内置解密软件用来破解他人的无线密码,实际上是违反软件产品管理暂行办法第十八条规定,“禁止生产盗版软件

7、和解密软件以及主要功能是解除技术保护措施的软件。”的行为,而生产者和销售者明知其违法性还进行销售的,扰乱市场秩序,已经触犯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法律。4 分享WiFi密码软件设计的初衷就是来鼓励用户提交WiFi密码,而开发者或运营商来收集WiFi密码并储存,通过功能和软件实现自动匹配WiFi密码,使用户不经WiFi所有权人同意就可以非法接入其网络并免费使用。可以看出来,开发分享WiFi密码软件具有较大的隐蔽性,表面上是用户的自主行为,与软件和功能的开发者无关,只是用户的违法使用而已。但实际上,无论是将分享WiFi密码作为系统功能,还是独立开发软件,都是为了盈利而进行的,采用的是违法手段,软件

8、开发者或者厂商作为互联网内容的提供商可以构成侵权主体。 该功能和软件设计中存在侵权可能性,从一定程度上已经沦为了协助恶意用户侵犯所有权人权益的工具。 首先,收集WiFi密码的不合法。软件开发者和手机系统厂商没有权利收集WiFi密码,WiFi密码对于大部分WiFi所有权人而言是一种隐私性质的存在,并不是所有WiFi所有权人都希望自己的WiFi为不特定多数人知悉,没有任何法律赋予任何个人、企业收集他人隐私并加以利用的权利。 其次,在软件使用过程中存在法律问题。软件开发者和手机系统厂商在其功能中诱导用户上传、破解、未经授权使用WiFi密码,并且在宣传和使用中,会明示用户可以破解、免密码连接他人WiF

9、i。分享WiFi密码软件无法判断上传WiFi密码者是否是WIFI的所有权人,同时又将接入WiFi的选择权交给该功能和软件的用户,这个功能和软件实际是对用户可能产生的侵权行为采取默认和鼓励态度,明显是为“蹭网者”免费使用他人网络提供了直接帮助。 第三,软件使用存在重大信息安全隐患。WiFi是多用户使用环境,其中可能连接有保存个人重要资料、商业秘密的计算机,而分享WiFi密码功能会产生不易被安全系统甄别的非法接入,大大降低了黑客入侵的难度,极易造成网络资费被恶意使用、所有权人隐私信息的泄露。 由此可见,虽然分享WiFi密码和软件可以给用户带来一定方便,但是实际生活中其更多的被用户利用为蹭网工具和犯

10、罪工具,这样分享WiFi密码软件设计就具有重大缺陷,而其宣传的用途又是明示用户可以使用其从事违法行为,就可以推导出开发者对其用途的定义就是为了破解WiFi密码和蹭网,将这种功能和软件开发也应当依据软件产品管理暂行办法第十八条之规定列于禁止研发和使用行列。 三、 使用分享WiFi功能和软件的用户易侵权 根据前文所述,使用分享WiFi功能和软件的用户可以分为“蹭网者”和上传WiFi密码者,“蹭网者”当然构成侵权,而上传WiFi密码者行为是否构成侵权则需要进一步讨论。根据上传的WiFi密码的WiFi的性质不同,可以将上传者分为两类,一类是家庭访客未经主人许可上传主人家的WiFi密码;一类是消费者未经

11、商家许可分享商家的WiFi密码。 1、 家庭访客分享主人家的WiFi密码 对于家庭中的WiFi,所有权人将WiFi密码告知访客,可以视为所有权人允许访客和自己共同使用WiFi而不需支付对价,但并不意味着主人抛弃了WiFi的所有权,仅是对访客本人进行的一种临时性许可,一旦访客离开,这种共用关系即告消灭,自始访客都没有取得主人允许其将WiFi密码告知他人的许可,因此访客未经主人同意分享主人家WiFi密码的行为首先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其次侵犯了WiFi所有权人的所有权,破坏了WiFi所有人的自由意志。 由于WiFi的全方位信号广播特点,虽然覆盖范围有限,但是日常生活中,一个家庭使用WiFi,在其周围

12、的住户都能接收到WiFi信号,而WiFi作为私人财产,主人设置密码即代表其并不希望其WiFi信号覆盖范围内的其他住户使用,如果被访客分享,就破坏了网络所有权人对网络服务享有的专有使用权。 2、 消费者分享商家的WiFi密码 区别于访客取得主人家庭WiFi密码,消费者取得商家的WiFi密码不是基于感情,而是基于消费合同。“在本店就餐满100元送50代金券”、“在本店就餐免费WiFi上网”等广告宣传可以视为是商家的附赠式有奖销售。所谓附赠式有奖销售,是指经营者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时,附带性地向所有购买者提供物品、金钱或者其他经济利益的行为。正所谓羊毛出在羊身上,从经济学角度讲,商家提供的满赠品、免费

13、WiFi上网和餐巾纸茶水的成本都将会被消费者承担,消费者在此消费的同时已经默认购买了WiFi使用权,与在他人家做客取得的WiFi临时共用权不同。 消费者在商家消费的时候就默认购买了商家WiFi使用权,类似于在网吧购买的上网时长,消费者自始至终只是享有WiFi网络的使用权,而无权将WiFi密码分享给未在该商家消费的其他人。WiFi密码一旦提供给不特定多数人,就可能发生基于非消费合同的WiFi的使用,这是违背商家设立WiFi招揽顾客的本意,造成商家的经济损失。但对于来到该商家店铺消费的其他消费者,使用分享WiFi密码软件获取WiFi密码并不会损害商家利益,相当于商家通过消费者的消费默示追认了消费者

14、已经取得消费时间内WiFi的使用权。 因此,根据对两类上传WiFi密码者的分析,可以看出他们都是一种未经所有权人许可的擅自分享,这种分享不是单纯的泄露一串密码字符,而是让所有权人对网络资源的专享使用权处于易遭到侵害的危险下,也是一种干涉所有权人自由意志的行为,并且为“蹭网者”提供了正确的WiFi密码,产生侵权和犯罪的可能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分享WiFi密码软件的存在就是为了帮助用户侵犯WiFi所有权人权利,实现免费上网,甚至还有可能沦为黑客入侵他人网络和计算机系统的工具。对于分享WiFi密码软件的,相关互联网监管部门不应当坐视不管,可以依据先行法律对其予以下架处理,责令软件厂商销毁存储于服务器的非法WiFi密码数据,保障互联网用户对网络使用的专享性权利。如果因为该软件造成了WiFi所有权人较大的经济损失,可以向共同侵权的三方当事人主张停止侵权、排除妨碍、分担上网费用、赔偿损失等。 笔者认为,这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滥用高科技技术的典型案例,是一种隐蔽的共同侵权行为,具有沉默被侵权人数量庞大、被侵权人经济损失小、取证难、维权成本高等特征,也体现出某些移动互联网企业无视法律肆意而为的一面,对于移动互联网的健康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希望所有移动互联网企业在积极使用法律武装自己的合同时,也要对自己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是否合法进行审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