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广西发展

上传人:huang****ling 文档编号:125163630 上传时间:2020-03-1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6.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广西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广西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广西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广西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广西发展(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广西发展 摘要:广西,美丽的八桂之地。十万大山的壮美,蕴藏了丰富的矿产资源;千百条河流的秀美,形成了无尽的资源 沿海北部湾地区经济高速发展、很有潜力成为小珠三角;亚热带雨林气候,孕育了大量珍贵的动植物资源;尤其盛产水果,被誉为“水果之乡”。奇特的喀斯特地貌,灿烂的文物古迹,浓郁的民族风情,使广西独具魅力!但是广西确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这里存在着许多的原因,等着我们去发现去解决。 关键词:文化素质;经济;政策;旅游 二 广西的概况 (一)区位概况 广西壮族自治区,简称桂,地处祖国南疆,首府南宁。广西位于中国华南地区西部,南濒北部湾、面向东南亚,西南与越南毗邻,从东至西分别与广东、湖南、贵州

2、、云南四省接壤。广西是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大陆海岸线长1595公里,岛屿697座,岛屿海岸线长604.5公里。全区陆地面积23.666万平方公里,辖8地区、5地级市、7县级市、63县、13自治县。在中国与东南亚的经济交往中占有重要地位。区内聚居着壮、汉、瑶、苗、侗等民族,汉语言有粤语、桂柳话、平话等,少数民族的语言有壮语等。广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孕育了大量珍贵的动植物资源,尤其盛产水果,被誉为“水果之乡”。奇特的喀斯特地貌,灿烂的文物古迹,浓郁的民族风情,使广西独具魅力。 广西山多水多风景优美,是一个非常适宜旅游的圣地。三 广西低碳经济 全球低碳经济转型已成为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发

3、展低碳经济必将成为中国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流模式。低碳生活与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的主流,可持续发展更是当今世界人们所追求。广西作为贫穷与落后和我国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在紧跟国内外低碳经济发展步伐的同时,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面临着种种困难与障碍。这需要广西人民齐心协力的努力,客服这种种的困难和越过这种种的障碍。通过对广西能源消费碳排放量数据的分析,带动人们一起进入低碳生活,鼓励人们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工程和事业。低碳经济是以低排放、低污染、低能耗和高效率、高效益、高效能为基础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分析广西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式和路径选择,多层面推进广西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着力宣传低碳生活,将低碳带进广大

4、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带动全广西走低碳生活的道路,经营低碳经济。广西要通过建立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能源产业结构和以低碳能源为内容的能源消费结构,达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建设低碳城市,达到带动作用,进而带动全广西走低碳经济生活道路。发展低碳经济是广西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当前,广西低碳经济的发展面临缺少系统发展规划、能源结构不甚合理、产业结构转型滞后、低碳技术面临瓶颈、“锁定效应”较难消除等问题.为此,应结合广西区情,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低碳产业,建设低碳城市,推广低碳技术,探索出一条具有广西特色的低碳经济发展道路。今天的全球环境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全球贸易。如果你还记得历史课程的话,就知道全球贸易并

5、不是什么新事物。几百年来,不同的国家和组织一直在与彼此展开贸易。到了今天,全球贸易延续着强劲势头。 四 广西教育 广西经济跨越式发展有着良好的政治环境,然而,创新观念的缺失、构思政策的社会科学知识的缺陷、人才紧缺、诸侯经济等因素使广西错过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机遇,因此,实现广西经济跨越式发展,必须加强政治文明建设.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关爱与教育,是广西青少年辍学日益增多的主要因素,这也是广西对教育关注度太过低下所导致的结果。现今,越来越多的广西人到外地打工赚钱,家中留有年迈的父母与年幼的孩子。走进农村看到的都是头发花白的老人和少不更是的小孩,没有父母的教育与关爱,孩子变得叛逆霸道,辍学的孩子不记

6、其数。这使得广西人的素质教育无法的到一个好的提升,没有文化与知识,这些辍学青年只能选择外出打工或在家混日子,有这样的新一代青年,广西如何得以发展。人才资源是经济发展的第一要素,广西想要变得强大起来,就必须培养出一些有用的人才,并且能够留住这些人才,帮忙实现广西的富强梦。广西要把发展教育事业看作势一项长期性投资项目来抓,特别是在高等院校的发展要特别重视,通过产学研等方式来促进广西产业升级。广西对教育的投入过低,教育氛围不强,导致人们也跟着忽视接受的重要,大人们对自己孩子学习的漠不关心,更加导致了青少年对学习的懒散。 农村教育条件和环境较差导致合格教师缺乏。由于农村教学经费不足、教学以及生活条件差

7、,待遇低,很多教师不愿意到农村中小学任教,导致农村中小学教师学历水平和专业化程度总体偏低。更加导致了农村教育水平的低下。2002年,农村和县镇小学教师专科以上学历者分别占25.07%和40.03%,初中本科以上学历者分别占11.36%和7.58%。到2003年底,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为96.56,初中教师合格率为90.51,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只有重视农村教育了,农村农民才能得到好的教育,农民的素质才能得以提高。 未来社会的竞争从根本上看是人才的竞争,这就要求人才培养机构培养大量社会需要的人才,而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在未来社会发展中,从事职业培训、高等教育和学位教育以及特殊职业领域的特殊教

8、育(如卫生与健康教育、音乐与美术教育等)将成为社会人才培养的主渠道。通常,从事教育工作的从业者需要具备心理学、教育学方面的训练,以及学科知识的训练和特殊教育技能方面的训练,具备大学以上的学历。教育对象的学历越高,对教育者本身素质的要求也就越高。 据南国早报报道,2014年,广西财政将继续把钱花在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上,六大民生支出在2013年的基础上翻番。其中,教育、科技、农业等支出增幅均高于法定增长要求。各种优民政策相继搬出,对农村建设和改革的投入日益加大。农村教育也在日益完善。 2014年,广西财政将继续把钱花在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上。其中,投入608.75亿发展普通教育;41.95亿元发展科技文

9、化;347.49亿元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较上年增长19.1%;城乡居民医保补助提高至年人均320元;“三农”投入预算支出达344.59亿元,同比增长18.6%;住房保障预算支出达120.54亿元。对“三农”的投入更是让更多的农民回到农村发展,减少了成年人外出打工的比例。相信广西对教育的重视会日益提高,广西人民的素质也跟着日益提高,广西也将日益的壮大起来,摆脱贫困与落后。 五 广西旅游 广西旅游景点有很多,但是却因交通的不便而导致了旅游业无法像其他省得旅游业一样发展广大,近年广西加大了对交通道路建设的投入,加进了旅游业的发展,也加进了人们的收入。去年年底,南宁铁路局开通了衡柳铁路、柳州至南宁客运专

10、线、广西沿海铁路南宁至北海等多条线路,为广西旅游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2014年2月10日,自治区人民政府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广西实施细则,该实施细则的颁布出台是我区旅游业发展的一件大事。有关专家认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就是完善我区旅游休闲设施建设布局,改善旅游休闲环境,切实保障国民旅游休闲时间,让休闲旅游真正走入百姓生活。交通顺畅就是旅游业的顺畅,人们才能更加便捷的出门。 为了方便旅客出行,更好地服务广西旅游产业发展,南宁局以广西旅游城市为中心,科学组织动车组列车开行。目前,这个局在桂林至北京西、桂林至长沙、桂林至南宁、桂林至北海、桂林至防城港、南宁至柳州间

11、开行了多对动车组列车,不仅加速了广西区内多个城市的同城化进程,而且加强了广西与区外城市间的联系,为广西旅游产业升级发展增添了强劲动力。旅游景点缺乏更加大力的宣传,对旅游业也没有很大的重视。一个旅游景点可以带动一个地区的发展,但是很多的人却忽视了对景区的开发和管理。广西旅游业发展日益加快,人们生活水平也在日益提高。 广西旅游业快马加鞭。自治区假日旅游信息统计中心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月5日,春节假期漓江接待游客人数同比增长135.5%,北海银滩增加近50%,巴马百魔洞和百鸟岩的增幅超过25%,桂平市各景区在黄金周接待游客40.83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31.24%全区主要景点景区人气旺盛,旅

12、游消费前景看好。2月5日,记者碰到从北京来桂林旅游的杨先生。他说:春节原计划不出远门,在家呆了几天觉得有点无聊,正好发现到桂林的高铁还有余票,一家三口“说走就走”,就到桂林来了。自治区不少景区则顺势而为,开展各种“高铁旅游”促销活动,如兴安乐满地推出“乘坐高铁/动车到兴安或桂林下车者,凭车票可享受半价入园优惠”的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据统计,该景区春节前三天游客人数已经突破1万人次。广西旅游业的快马加鞭,同样调动的广西经济的活力,也同样调动了广西人民生活激情。 六 总结 随着广西对教育、旅游、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广西将会越来越进步越来越富强。在不久的将来广西将会摆脱贫困和落后的称号,富强与进步将会与广西如影随形。 展望未来,广西旅游业前景广阔。只要我们抓住机遇,审时度势,扬长避短,采取更加开放的政策,提供优惠的投资条件,建设更多的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富有吸引力的旅游项目,创造良好的旅游环境,加强广西的旅游市场营销,在不远的将来,广西必将以国际一流的旅游省份屹立于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