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济与心理学角度看单独二孩政策

上传人:huang****ling 文档编号:125163180 上传时间:2020-03-1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经济与心理学角度看单独二孩政策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从经济与心理学角度看单独二孩政策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从经济与心理学角度看单独二孩政策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经济与心理学角度看单独二孩政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经济与心理学角度看单独二孩政策(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经济与心理学角度看单独二孩政策 摘要:计划生育实行了近三十年,为我们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面对当前中国的发展形势,最新提出的“单独二孩”政策似乎寓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完结。笔者试着从经济和心理两个角度分析“单独二孩”政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就社会上的反对声音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单独二孩 经济困境 失独 1、引言 单独二孩,也叫单独二胎,是近年来十分热门的一个话题。自今年八月份,有媒体报道了单独二胎政策有望在今年重启之后,这个话题再次被炒热。8 月5 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车伟接受5中国新闻周刊6采访时说,“和社会需求相比,这个政策出台实际上已经晚了,在这

2、个问题上不能再犹豫”1。自“单独二胎”政策成为城中热议话题后,市场反应也强烈的令人咋舌,香港多个“BB概念股”出现了超过10% 的盘中涨幅。有许多专家甚至大胆预测“单独二胎”可能是全面放开“二胎”乃至是“计划生育”的先兆2。 最终,该政策决定于2013年重启,并计划于2013年底或2014年初试行。同时,关于2015年之后全面放开“二胎”的政策也正在拟议中。2013年11月15日,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外发布,其中提到“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这标志着延宕多年的“单独二孩”政策将正式实施。 到底为什么

3、许多专家认为单独二胎政策开放已晚?这项政策到底会带来哪些效益,最终又会引起什么样的变化?都是我们想要研究的。本文仅从经济和心理学两方面进行浅析,对这项新的生育政策进行解读。 2、概念 2.1 单独二孩 那么,什么是单独二胎政策呢?“单独二孩”是指夫妻双方一人为独生子女,第一胎非多胞胎,即可生二胎。但是,当第一胎为双胞胎时,是不能生二胎的。“此次单独两孩政策,之所以称两孩而非二胎,是强调生育的数量而非胎次。”国家卫生计生委基层指导司司长杨文庄说。 2.2 双独二胎 计划生育实行了近三十年后,一个新的名词逐渐在大家面前,就是双独家庭,即 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以下均简称为“双独”)。随着时间的推

4、移,双独家庭在逐年增多。主要原因应该是,我国实行计划生意政策以来出生的第一代独生子女已经到了婚育年龄,有相当一部分己经为人父母。但是双独家庭将要面临微妙的“421”模式,即“一个孩子,两个父母,四个祖父母”的家庭模式。于是在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我国各省份开始推行“双独二胎”。 中国人口计生委新闻发言人于学军于2007年7月10日做客中国政府网时表示,我国绝大部分省区市独生子女结婚可以生二胎3。 3、我国生育政策的发展 3.1 我国现有生育政策 我国目前的生育政策是,国家鼓励公民晚婚晚育、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即计划生育政策);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可以要求安排生育第二个子女。具体办法由省

5、、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根据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和人口状况规定。少数民族实行计划生育的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规定。 2001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简称计生法),第十八条规定,“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可以要求安排生育第二个子女。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规定。” 以广西省为例,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第十四条,夫妻双方均是一千万人口以下的少数民族的,由本人提出申请,经夫妻双方所在单位或者乡(镇)人民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审查,报县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批准

6、,可以安排生育第二个子女。第十六条,夫妻中女方属于农业人口,除适用本条例第十五条规定外,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由本人提出申请,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查,报县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批准,可以安排生育第二个子女4。条件一般是第一胎必须是女孩等。像这样的农村户口可以生二胎的规定,在很多省份都有。 3.2 生育政策的变化发展 建国之初,我国的人口曾经有过飞速增长时期,面对这种增长过快的态势,最高领导人多次指出人口要有计划增长。1956年的全国农业发展纲要(1960 年正式颁布)首次写入了计划生育内容,计划生育工作开始在一些地方进行试点。 然后,当时占主导地位的“左”倾思想使计划生育工作受到冲击,特别是错误地批

7、判了马寅初提出的“节制生育”观点,计划生育并没有真正开展起来。直到1971年,在周总理的主持下,国务院批准了关于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报告,才把控制人口增长的指标首次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5。 2004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现行)第三十三条出现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第四十九条:“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 此后更有对双独二胎的规定,以及最近的单独二孩政策的最终出台。令人不得不好奇下一步的人口政策,全面开放二胎指日可待。 4、从经济角度看单独二孩政策 有经济学者吴迪认为,“单独二胎”政策的开放折射出的是中国的经济困境。仔细品味,有一定的道

8、理。 近年来,民工荒、用工荒等名词频繁出现,时时刻刻提醒着我们中国已经或者即将失去我们的“人口红利”。何为“人口红利”?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 2013年1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在相当长时期里第一次出现了绝对下降,比上年减少345万人,这意味着人口红利趋于消失,导致未来中国经济要过一个“减速关”。 当然,“人口红利”并不意味着经济必然增长,但经济增长一旦步入快车道,则“人口红利”势必会成为经济增长的有力助推剂。劳动力资源丰富

9、和成本优势已经使我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现在我们即将面临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当“人口红利”期结束的时候,我国经济还能增长多久呢? 与中国一衣带水的日本,要比中国早14年到达这个转折点。但与我们不同的是,那个时候的日本已然富甲天下,坐拥3万亿美元的海外资产,并且养老制度十分完备。 反观养老重压之下的中国该何去何从?由于计划生育,中国至少提前了25 年遭遇刘易斯拐点,正所谓“未富先老”2。 在这里,还涉及到一个新的概念,就是“刘易斯拐点”。刘易斯拐点,即劳动力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是指在工业化过程中,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逐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减少,最终枯竭。是由诺贝尔经

10、济学奖得主刘易斯在人口流动模型中提出。刘易斯拐点对所有的新兴国家都是严峻考验。在此之后,穿越刘易斯拐点的国家将再无法依赖廉价劳动力、低附加值的制造业和出口为导向的国策来实现快速增长了。相当一部分国家就这样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不能自拔,纵观全球,也只有日本、亚洲四小龙能够成功逃离这份宿命2。 目前,中国经济的核心竞争力仍然薄弱。一旦没有了人口红利,我们的发展道路依旧在迷茫。无论是高精尖行业,诸如手机电脑,还是零售企业,在经济市场上,我们都不占有主动地位。 加之,中国目前的老龄化趋势所带来的沉重经济负担很难被现有的经济模式,福利模式和金融市场所消化。因此,中央有必要努力推迟刘易斯拐点的到来。那么措施

11、是什么呢?恐怕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逐步开放的二胎政策。 然而,单独二孩政策真的能缓解中国目前的困境么?此前已经实行了的“双独二胎”政策或许能够给我们一些启示。山东大学的刘红霞以济南市历城区和高新区为例,针对城市“双独”家庭这一特殊群体的生育意愿做了较为系统地初步调查。调查表明:“双独”家庭的二孩意愿较为明显,性别偏好逐渐淡化的同时,喜爱女孩的现象初见端倪3。 当然,也有新闻报道的调查显示,在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由于生活经济成本的增加,外加计划生育政策的深入人心,许多人对“二孩”政策并不动心。 5、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单独二孩”政策 此前的“双独二孩”政策主要解决的是一个十分严峻的“失独”问题。即在

12、“四二一”或“四二二”模式下,一旦父母失去独生子,将使三个家庭面临灭顶之灾。在这两年的四川地震中,诸如此类的悲剧并不罕见。即便是地震自然灾害罕见的区域,许多家长在其子女生长过程中都不免担心过这个问题。这样的心态下,如何能够给孩子一个健康成长的心理环境? 另外,尤其是在“四二一”模式下的家庭,两方老人在只有一个孙子/孙女的情况下,都会争相把心血倾注于这个孩子身上。小皇帝、小公主的称呼早就不绝如缕。新时代的我早就已经感受不到当初父母辈那种在院子里一挥手,就有十多个小朋友响应的场面。双独二孩,甚至单独二孩是否能够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不得而知。但是起码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双独单独家庭父母的心理压力。这对

13、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也是有利的。 6、乱象 其实在“单独二孩“政策出台之前,就有学者对计划生育政策提出质疑。张显明与周伟就认为把公民无法自我选择的出生作为一项权利的依据,违背了宪法平等保护所要求的合理区分,构成对夫妻双方不都是独生子女的家庭成员的歧视6。他们着重讨论由独生子女组成的家庭可以生育第二个子女的合理性问题。并对牺牲补偿、合理奖励、家庭抚养做出了逐条批驳。 今年的3月2日,全国人大代表、志高集团控股董事局主席李兴浩在搜狐微博上“晒”出自己的三个建议,其一是建议调整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允许公民有条件转赠二胎指标7。这样的言论更是让人大跌眼镜。如果二胎指标可以转增,日后是否又可以转卖?那么二胎

14、指标究竟富了谁?又有利了谁?如果这条建议真的实行,恐怕张导演做梦都能笑醒。 “单独二孩”政策提出以后,反对的声音也不是没有。理由不外乎是可能会导致我们的人口再次激增,社会动荡,计划生育功亏一篑等等。但是笔者认为,比起这些杞人忧天的顾虑,似乎中国的经济困境以及众人的心理保障要更为重要。 当然,国家必然会做好试点工作,严谨考察,逐步开放。至于效果如何,就只能敬请期待了。 References: 1. 申欣旺, “单独二胎”待时而动? 中国新闻周刊, 2013(29): 第38-39页. 2. 吴迪, “单独二胎”背后的中国经济困境. IT经理世界, 2013(16): 第28页. 3. 刘红霞, 城市“双独”家庭的生育意愿研究, 2009, 山东大学. 第 58页. 4. 农欣, 生二胎需符合什么条件. 农村新技术, 2011(13): 第47-48页. 5. 唐国荣, 浅谈我国计划生育立法的完善, 2010, 苏州大学. 第 38页. 6. 张显明与周伟, 独生子女家庭二胎政策与生育权平等保护. 法制与社会, 2008(02): 第45-46页. 7. 桂强理, 二胎指标转让,买卖也该有底线. 法人, 2012(04): 第12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