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初中物理教学策略.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5152146 上传时间:2020-03-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8.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文)初中物理教学策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论文)初中物理教学策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论文)初中物理教学策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论文)初中物理教学策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论文)初中物理教学策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文)初中物理教学策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初中物理教学策略.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物理教学策略 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做好知识的落实广东省鹤山市 鹤华中学 冯仕斌新课程的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它的课程目标分为三个: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对物理的学习有兴趣,通过一定的过程和方法,掌握了相应的知识和技能, 这的确是一个不低的要求,这也是实施新课标教学的焦点和难点问题。对于初中学生刚入门的科目物理,若能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上下功夫,相信他们是能够学好的。一、 如何激发兴趣和维持兴趣? 大家都清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一个学生对某学科发生浓厚的稳定的兴趣时,学习这门课程就有了内在的持久的动力,这种内在的作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对于初中学生

2、来讲,由于其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非常好奇,很容易产生兴趣,也很容易失去兴趣,对有兴趣的东西会比较用心去学,因此,要让学生能学好物理,首先应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上下功夫。我们知道,平时我们听故事、看小说、看电视剧,当出现悬念、发生新变化,或出现新情况的时候,就“嘎然而止”、就“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了,用我们广东的话去讲,这种做法就是“吊住条瘾”,那么我们就会想一直追下去,这就引起我们的兴趣了。所以在讲课时,学会留下“悬念”。课前引入“悬念”,讲课过程中设置“悬念”,讲课结束时留下“悬念”。下面是本人的一些做法:例如:在讲八年级第十一章第3节“动能和势能”时,我首先放了一个视频:一个羽毛球运

3、动员扣球时,高速的羽毛球(最高速度达到400km/h)竟然将一个西瓜打爆了;再展示了新民晚报的一个新闻:一辆从沈阳开往上海的195次列车经过上海分局管辖的沪宁线103区段时,突然从列车左翼车窗飞出一只馒头,不偏不倚正好打在一个铁路职工的鼻梁上,当场将其击昏。首先给学生引入悬念,为什么轻飘飘的一个物体,竟然有这么大的威力?所有的学生都立即产生了兴趣,马上翻书查找,有些学生立即相互讨论,我就借此引入课题。在继续学习过程中,通过展示一些高速公路、城市道路的图片,又设置悬念:为什么要对机动车的速度进行限制?在同样的道路上,为什么不同的车型限速不相同?这次有部分的学生根据刚学的动能知识马上就作出了解答。

4、然后又通过展示图片:“感动中国”的最美妈妈吴菊萍在楼下接住了一个从10楼坠落的2岁女童,女孩稚嫩的生命得救了,但吴菊萍的手臂成粉碎性骨折。悬念就是为什么“最美妈妈”手臂受伤如此严重?学生又通过学习重力势能知识作出了解答。在讲课结束前,我又抛给了学生一个问题:骑单车下坡,即使不踩,单车也会越下越快。要求学生放学后体现一下,想一想它的动能、重力势能是如何变化的?为什么它会越来越快?一节课就这样结束。教学中恰当地留下悬念,自然能提起学生兴趣。但是,教学中提出的“悬念”问题,最好是学生身边的发生的事情,学生略知一二、或一知半解、或不知道的事例会更加好些,因为学生若知道了,他们就“无瘾”没有兴趣,若学生

5、一知半解他们就很想知道了,这就能引起学生通过学习去解决了,或通过动手做实验来解决。因为我们身边存在大量的物理知识,许多知识学生都想知道的,学生都想弄明白的。例如,在八年级第八章第3节的摩擦力的教学时,我就问了学生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踩的单车,都是通过链条带动后轮转动,而不带动前轮转动?我让学生分组讨论了两分钟,学生非常投入,非常激烈,结果出现了非常多的“答案”,包括:若链条放在前面,单车如何转弯啊?链条放在后面,手扶车把更加轻巧,手不需要用这么多力;等等。最后我再加以引导,提示学生注意:单车的座位靠后,踩单车的人对车的压力主要压在后轮上,因此后轮对地的压力大于前轮。学生结合所学的摩擦力知识,即

6、时想到:在粗糙程度一定的情况下,产生的摩擦力就大,这个摩擦力作为动力就更加合适、合理,则前轮受到的摩擦力(即阻力)小,就对人踩车有利。然后,我再提出问题:你认为轿车是采用前轮驱动还是后轮驱动呢?载货汽车又是采用前驱还是后驱呢?学生很快就明白。通过这个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学生非常容易记住了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是: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所以,我认为,只要学生感兴趣,他对知识的理解就会入心入肺。学生有了兴趣,学习自然就能投入,但如何去维持学生的兴趣?这个更需要技巧和功力。学生的学习,是为了掌握知识,而体现他有没有掌握好知识,就是作业会不会做,测验会不会做,成绩好不好。所以在教学中还要做好知识的

7、落实工作,学生对知识掌握到位,对基础知识、常考知识、重点知识掌握了,他的作业就会做,测验、考试就不会低分。而且,自己在编写练习时是根据自己的学生的实际去编,当然侧重于常考知识点,但有些知识点是教学的延续。平时每周一练,除了练习当前章节的知识外,还会对前面章节的一两个知识点进行适当的回顾,让学生知新不忘旧,或识新明旧(即通过新知识的学习,反过来明白和理解旧知识)。学生的感觉好,成绩不差,自然兴趣就能维持下去。二、谈谈如何对知识做好落实工作 1、 我在教学中发现,现在的学生的学习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先入为主”,并且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我们对每一部分的知识的开始学习,每一个知识点的第一次展示,每

8、一个定义、概念的第一次得出和介绍,每一个问题的第一次表述,不同的计算题的第一次示范和规范表达,对待学生的第一次作业的态度等等,一定要准确、清晰、到位,不要出现含糊,这对学生的知识的落实是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若你第一次交待不够清晰,或不到位,有部分的学生就是记住了你的第一次,你后来修正的他就记不了、记不好。我自己回想我以往的教学,总是发觉有些问题、有些地方老师总是讲来讲去,强调来强调去,学生总是出错,总是不到位,都是跟自己的教学中的“知识点”的第一次交待有关。后来我在教学中,做好第一次,做到:到位、准确、清晰,结果学生学起来就符合自己的要求了。例如做题中的一些细节问题:填空题中有单位就不能再写单

9、位,第一次的作业、第一次的测试,就作出错误的明确表示,绝不手软,结果现在学生都比较少犯这种错误;还有计算题中用到的变形公式问题,自己第一次做示范时就准确清晰地要求,必须先写出原始公式,再变形得变形式子,才可以使用,在批改作业时再作出清晰的更正,现在学生都比较自然是这样做了;又例如,我以前在讲压强的计算时,先得出“N/m2”,然后再写“pa”,虽然并没有出错,但以后有些学生在计算压强时都是将压强的单位写为“牛/米2”,不是写“pa”,令自己非常不爽。2、教学中体现自主学习。我觉得,勤快和懒惰都是培养出来的,若你常代替学生走路,越俎代庖,则培养的是快乐的懒汉和庸人,你若引导学生走路,学生就变得勤快

10、。我们去年到山东聊城的杜朗口中学进行学习,他们校道上的牌子写着:我参与,我快乐,我自信,我成长。在参与中快乐,在快乐中幸福,在幸福中成长,变苦学为乐学,变乐学为会学,变会学为愿学。所以这对我的教学中采用的讲授和自主学习相结合做法提供了动力和参照。我根据我们的学生的实际,在教学中采用启发、阅读、引导、讨论、总结、训练的模式。由于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对于好奇、感兴趣的事物愿意去探究,但他们的认知水平还需要不断培养,抽象思维能力仍比较弱,因此,教师应采取适当的方法加以引导、启发、激励、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同时还应考虑到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水平不高的特点,在引导时要恰当地提出问题,问题的难度不至于超出学

11、生的理解能力水平。而阅读能力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从指导学生读书,做到会读书,读懂书。例如:在第七章第3节重力教学中,我首先展示了一些图片:苹果的下落、刚洗后晾起的湿校服、瀑布、绷极、降落伞等,然后提出问题:物体为什么失去依托时总是竖直掉下来?给学生五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文和用自己的文具来做实验验证(不能用钩码来做实验,因为它掉下会碰坏地板),当时就有一些同学做出的实验结果是:物体越重,物体的下落就越快;有些同学提出问题:抛出的橡皮为什么不是直线下落的?出现的情况和问题是五花八门,但是人人都有参与,效果出来了,学生就知道了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当然学生提出的问题都

12、必须作出及时的答复或“下回分解式”的答复(俗称是:吊住学生的胃口),让学生有一个继续想知道的欲望,这就可以达到提高兴趣的作用。然后再利用给出的器材通过探究实验知道质量大的物体重力就大,并得出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式。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加深了印象,知识的落实就比较好了。但是,我不是每节课都侧重自主学习,有部分的理论性比较 强的课还是侧重于讲授,总之,目的都是尽量让每个学生能明白所学。3、对待进生的及时帮扶。大家都知道,待进生的成绩关系到整个班、整个级的平均分高低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若他们每人提高10分,整体的平均分就会提高1分或2分,若他们跟得上,平均分就会比较高了。所以抓好待进生的跟队也是我们的一

13、项非常艰巨、非常重要的教学的工作。我们的操作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待进生“动起来”。上课时,让其积极参与小组的讨论和实验探究,训练时经常投影他的学习成果,进行点评和指正,迫使他们跟着动,让他们知道他们也可以获得成功,课后作业区别对待,让他们量力而行,作业发下后及时跟进他是否有做好更正工作,通过自己的工作的落实,令到他们的学习也落实,知识的掌握也尽可能落实。虽然他们的学习仍滞后于其他的同学,不能学得很好,但也能跟得上,这样就达到我们的目的了。4、每周一测。因为我觉得,测验相对来讲是最能准确反映学生对知识的落实程度的一个操作,能检验出我的教学效果,所以对测验卷的编辑是比较精心的,这也是我的一次闭卷作业。

14、通过测验,根据反馈,再进行有的放矢的补救,而且在下次的测验中再加强这方面的练习。三、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有亲切感现在的学生生活的体现不够丰富,原因是现代化的工具代劳太多,因此教学中多些结合实际,多联系学生身边的事例,引起学生的兴趣。如:学习蒸发知识时,引入晒衣服、买菜放入冰箱、植树时用麻包袋包住树干等例子;学习流体与流速关系时引入用水管淋花,通过压扁管口,可以让水射得更远,消防水龙头的出水口为什么造得细些?一级方程式赛车为什么都有尾翼?学习浮力时引入:一个不会游泳的人掉落水中,不会立即下沉,总是处于浮浮沉沉的状态(会游泳的同学都有这种体现),说明人体的密度与水的密度接近,可知,

15、若要救人,只要有一个浮球、一个救生圈帮忙,人的头部就可以露出水面,就有得救,或若我们手脚向下拔水,人就可根据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人就可以上浮;学习惯性时,从坐车的感觉(车启动、刹车、车转弯、站着、坐着)去理解;学习压强时,坐日字凳(竖坐、横坐),坐学生椅的感觉,等等。实际上,我实际的操作多数都是让学生自己去举例,我觉得,让学生举例,可以让学生动起来,无论哪种类型的学生,都会想得出相关的例子,既可以提起兴趣,也可以加深理解。还有在实际教学中,多想一些小实验,或利用身边的一些器材来设计一些实验。如演示大气压存在的实验,我将玻璃瓶吞鸡蛋的鸡蛋换作一块橡皮膜,操作后见到橡皮腊下陷,而且效果持久、明

16、显,避免了用鸡蛋时一闪而过或不能吸进的情况(鸡蛋比较难选到刚合适的);学习声音的特性时,我就示范制作了一枝自己小时候玩过的变音竹笛,然后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都制作一枝,学生就对音调、音色、响度的认识就非常深刻了,学生通过玩,知道了改变空气柱的长度,可以改变音调,从而知道影响音调的因素。也知道通过大力吹和小力吹改变的是响度;不同的同学制作的变音竹笛发出的声音的特点不相同,从而知道什么叫音色,并知道如何区分音色。学习弹力时,许多学生对坚硬的物体受压会发生形变理解不倒,我就使用了一个扁的玻璃瓶,内装满红墨水,用一个带有细玻璃管的塞子塞紧,通过按压,会看见红墨水在玻璃管中上升,从而认识到坚硬的玻璃瓶也可以被压扁,通过这个实验,让学生明白哪怕坚硬的物体,受压也会产生形变,只不过形变比较微小,我们比较难看得见而已(当然利用光的反射的实验也做了,但我认为玻璃瓶的实验会让学生更加亲切些);在学习液体压强时,我利用给排水的PVC管设计了一个验证液体压强存在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