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十中二OO二学年第一学期期终考试初二年级语文试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5151090 上传时间:2020-03-1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杭十中二OO二学年第一学期期终考试初二年级语文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杭十中二OO二学年第一学期期终考试初二年级语文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杭十中二OO二学年第一学期期终考试初二年级语文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杭十中二OO二学年第一学期期终考试初二年级语文试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杭十中二OO二学年第一学期期终考试初二年级语文试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杭十中二OO二学年第一学期期终考试初二年级语文试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杭十中二OO二学年第一学期期终考试初二年级语文试卷.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杭十中二OO二学年第一学期期终考试初二年级语文试卷(1)一、基础知识:(30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A脂肪(zh)指挥(zh)诣见(y)聚酯(zh)B枢纽(sh)殴打(u)老妪(y)伛偻(y)C豆秸(j)佶屈(j)反诘(ji)拮据(ji)D咯血(k)恪守(k)严格(g)胳膊(g)2下列句子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3分)A这些产品粗制烂造,销路很差,堆在仓库里几年都卖不出去,这实在是一种极大的浪费。B在暄闹的街头,他徘徊着,茫然不知所措。C这时我的不能遵照父亲遗嘱立身,就是母亲也很明白晓得的了。D既使是最坚硬的金属,一接触它们的表面就会溶解,甚至化为气体。3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

2、使用不当的一项是(3分)A学习成绩的提高得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想一口吃个胖子,那是不切实际的。B时隔七十年,在金色的秋天,我们迎来了期待已久的西博会。这期间,整个杭州城风光绮丽,洋溢着节日的气氛。C老师对学生不应有偏见,要一视同仁。D电影中有几处看来是闲笔,实际上都是匠心独运之处。4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话,顺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3分) 充分体现出水乡先民的勤劳、智慧和美德。到了11世纪,这里已是中国最富庶的地区之一。我国江南水乡地区早在七千年前就有人类居住繁衍,创造了河姆渡、良渚文化。这是中国的优秀文化遗产。这是全世界共享的财富。长期以来,以“水”为中心的特有的生活环境和发展方式,造就了水乡独特

3、的生活画卷。A B C D5下列句子标点使用没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A这要看学习的是什么人?学什么?用什么方法?要按照实际情况分析。B生态平衡是活的,相对稳定的,动态的平衡。C苏东坡曾写下这样的诗句:“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自古以来,竹子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又何尝在于观赏呢?D激光的亮度非常高。亮到什么程度呢,你恐怕想象不到。6下列各句中修辞方法运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明明有水流,却听不见水声。仰起头来朝西望,半空挂着一条两尺来宽的白带子,似在随风摆动。B树上黄鹂清脆而婉转的歌声,就像夏夜的雨声一样,一阵阵地飘荡过来。C他们个个身强力壮,如狼似虎地奔跑在足球场上。D小河上的薄冰融化已尽,

4、小草从暖湿地泥土中苏醒,柳枝在和煦的春风中颤抖着,造化神功又一次使人们惊异了。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无论有多大的风雪,他都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B我们的同志工作很忙,常常要接待许多群众来访和来信。C火车在沙漠上行驶,哪怕是一次也从来没有发生过事故。D在20世纪末,我国相继收回香港、澳门的主权,结束在我国神圣领土上最后的殖民主义的痕迹。8从上下文连贯的要求看,下面句子的横线上应填入的一项是(3分) 周末,我最喜欢逛热闹的“花鸟市场”,这里简直是动、植物的世界:有色彩斑斓的金鱼,有欢快歌唱的小鸟,_。A有鲜花在散发着阵阵清香 B有散发着阵阵清香的鲜花C有散发着鲜花的阵阵清香 D有鲜花散

5、发着阵阵清香9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曹操煮酒论英雄选自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演义小说,罗贯中是清代作家。B“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一句在全词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并且揭示了全词的中心。杭十中二OO二学年第一学期期终考试初二年级语文试卷(2)C童区寄传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字河东,唐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D故乡选自呐喊,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述的方法,写“我”回故乡的所见、所闻、所感。10按要求填空(3分)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_。敕勒川,阴山下。_,笼盖四野。问渠那得清如许,_。二、阅读(40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4题。(14分

6、)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1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见渔人,乃大惊:_ 便要还家:_咸来问讯:_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_12指出文中加点词语的古义和今义(6分)妻子 古义:_ 今义:_绝境 古义:_ 今义:_无论 古义:_ 今义:_1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14用一句话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内容(2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19题。(1

7、2分) 我的父亲丰子恺,平日作画,喜欢从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取材。记得抗战前在故乡时,他曾画过一个人牵着几只羊,每只羊的颈上都系着一根绳子。画好了挂在墙上,正好被帮我家挑水的青年农民看到了。他笑着说:“牵羊的时候,不论几只,只要用一根绳子系住带头的那一只,其余的都跟上来了。”父亲听了恍然大悟,同时想起了杜处士的故事。他重画了一张之后就把那故事讲给我们听。他说从前有个杜处士,珍藏着一幅“斗牛图”,是唐朝名画家戴嵩的作品。有一天他把画拿出来挂在门上晒,一个过路的牧童看到了,说“画错了!画错了!”杜处士听了心里想,一个乡下小儿竟敢批评起名画家来了,这还了得,便很不以为然地问错在哪里。那牧童说,两牛相斗,

8、牛最用力的是两只角,尾巴总是紧紧地夹在两股中间的;画上的两只牛,尾巴都翘了起来,这不是画错了吗?父亲在结束故事时感慨地说:“看来要画好画,不能光凭想象,必须仔细观察事物,还应该多向各种各样的人请教。”父亲说到做到。有一次为了画一幅背纤图,他事先特地到河边去进行实地观察,发现来往货船走在最前面的纤夫大多是倒走的,经过了解,才知道倒走能够掌握航船的动向,可以随时通知其他的纤夫改变纤法。他便按观察所得画了这幅背纤图。15在文中找出能表现这篇文章中心意思的句子。(1分)16文中记了三件事,根据记叙要素的知识,你认为第一件事的结果是什么?正确的答案是( )(2分)A父亲听了恍然大悟,同时想起了杜处士的故

9、事。B父亲画的画被青年农民看到。C父亲想起了杜处士的故事,把那故事讲给我们听。D父亲接受了青年农民的意见,重画了一张。17第二件事和第三件事之间有一个过渡句,找出来。(1分)_18用简要的语言概括第二件事和第三件事的内容。(4分)第二件事:_第三件事:_19丰子恺先生对子女说“应该多向各种各样的人请教”,这句话强调了什么?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4分)杭十中二OO二学年第一学期期终考试初二年级语文试卷(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025题。(14分) 1934年,美国发生了一次举世闻名的“黑沙暴”,旋风裹着沙土,一连刮了三天三夜,越过了美国三分之二的大陆,把足以装满一百万辆列车的表土刮入大海

10、。苏联、巴西等国都相继出现过“黑沙暴”,使大片沃土毁于一旦。我国新疆地区在1979年春天也出现过一次“黑沙暴”,仅且末、若两地,一天之中,每平方公里降落的尘土就达二万五千多吨,其破坏之严重可见一斑。1984年4月25日,陕西西安市上空烟尘飞扬,黄色的风沙铺天盖地而来,遮天蔽日,整座西安城(lng zho)在灰黄阴沉的天幕下,这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黄沙暴”。它途经甘肃、宁夏、陕北,一路上挟裹黄土高原的沙土而来,所到之处,田地沙化。这些“沙暴”,实际上是裹着沙土的旋风。这些骇人听闻的风暴何以这样肆虐?究其原因是人类自己的破坏,使地球失去了保护衣,是自然界对人类的一种报复。美国的那次黑沙暴发生在

1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那时世界小麦价格猛涨,许多农场主竞相把大片大片的草甸和草原开垦成麦田,由此破坏了那里的生态平衡,孕育了那场灾难。20根据第节中的汉语拼音写出汉字。(1分) lng zho _21本文的说明顺序是_顺序。(1分)22第一、二两节用下列数字说明法。“一连刮了三天三夜”说明_,“越过了美国三分之二的大陆”说明_,“把足以装满了一百多辆列车的表土刮入大海”说明_,“每平方公里降落的尘土就达二万五千多吨”说明_。(4分)23第节中,“使地球失去了保护衣”这里的“保护衣”指的是_,“一种报复”的“一种”起_作用。(2分)24从第节分析引起沙暴的原因来看,我们应该做好什么工作?(2分)25

12、品析语言:(4分)“这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黄沙暴”“我国”“历史上”“最大”三个词起了怎样的作用?“许多农场主竟相把大片大片的草甸和草原开垦成麦田”。“大片大片”能否去掉一个?三、作文(30分) 在你的生活中,你也许遇到了许许多多:幸福、青春、理想、机遇、成功、失败、友谊有的触动了你的心灵,有的催你猛醒,有的让你留恋,使你懂得了珍惜。 以“珍惜”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杭十中二OO二学年第一学期期终考试初二年级语文加试卷(20分) 窗外有枣林,雏雀习飞其下。一日,猫蔽身林间,突出噬雀母。其雏四五,噪而逐猫,每进益怒。猫奋攫之,不胜,反奔入室。雀母死,其雏绕室啁啾,飞入室者三,越数日,犹望室而噪也。 哀哉!猫一搏而夺四五雏之母,人虽不及救之,未有不恻焉动于中者。而猫且眈眈然,唯恐不尽其类焉。乌 ,何其性之忍耶! 物与物相残,人且恶之;乃有凭权位,张以牙,残民以自肥者,何也?1下列加点的“之”各指代什么。(3分)猫奋攫之( ) 人虽不及救之( )物与物相残,人且恶之( )2下列与“噪而逐猫”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黑质而白章 B彼必释赵而自救C面山而居 D再而衰,三而竭3对“物与物相残,人且恶之”的“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