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法治练习题及答案.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5144538 上传时间:2020-03-1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统文化与法治练习题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传统文化与法治练习题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传统文化与法治练习题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传统文化与法治练习题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传统文化与法治练习题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统文化与法治练习题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统文化与法治练习题及答案.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传统文化与法治中国”练习题及答案一、判断题 (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1、人文与天文相对,天文是指天道自然,人文是指社会人伦。 (正确)2、德治还是指一种法律价值、法律精神,一种社会理想,指通过这种治国的方式、原则和制度的实现而形成的一种社会状态。 (错误)3、狭义的文化就是人类所创造的精神成果。 (正确)4、法律信仰最本质、最内在的特征,其实是通过法律实现对人类终极价值的关怀。(正确) 5、对一个现代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和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缺一便不可为。 (正确)6、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华民族经过长期酝酿发展形成的,主导国民思想并指导行为方式的 精神

2、支柱,可以说是一种哲学体系。 (正确)7、东汉时代,把“文化”与“武威”对举, “文化”的基本涵义便是“文治教化” 。 (错误 )8、对法律产生信仰是一个法治社会的终极标志。 (正确)9、有法制一定要有法治,有法治也一定要有法制。 (错误)10、传统文化所推崇的礼治主义,实质上就是一种披上了温情面纱的“人治” (正确)二、单选题 (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 1、一个社会普遍的、大众的( )是社会法治化程度的基本指标。 A、法律信仰 2、 ( )法治却强调一个国家处于依法治理的一种状态。 D、法治 3、 “文化”一词,在我国最早见于( ) A、 周易 4、 ( )中国

3、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系统的封建法律。 A、 法经 5、 ( )是养成法治思维最核心的要求。 A、严格依法办事 6、 ( )是儒家学说倡导的一种的治国理论,占据二千余年封建统治。 C、人治 7、 ( )是迄今为止人类能够认识到的最佳治国理政方式。 D、法治 8、 ( )成为立法、执法、守法的基础。 A、道德 9、法治的精神方面,是指整个社会对( )的普遍认同和支持。 A、法律至上地位 10、通过儒家“仁学”思想的总结和发挥,中国传统文化向( )转化。 D、人本位 11、 ( )是以国家为根本立足点和基本价值取向的法理念。国家本位 12、 ( )成为立法、执法、守法的基础。道德 13、最先将“文化”

4、合为一词而用的是( )刘向 14、1985 年美国出版了人民年鉴手册 ,列出世界十大思想家, ( )被列为十大思想家之 首。 C、孔子 15、 ( )就提出了“民贵君轻” 的思想。 A、孟子 16、 ( )是儒家文化的首要特征。 A、等级伦理 17、 ( )是公认的道家创始人。 D、老子 18、 ( ) 是春秋末年由孔子创立的学术派别, 在先秦诸子百家中对后世影响最为广泛和深远。 D、儒家 19、 ( )致力于通过约束群体的外部行为,建设群体的行为文明,开掘群体的内心文明。 C、依法治国 20、法律法规再健全、再完备,最终还是要靠( )来执行。 A、人 21、儒家认为( )对于国家的安定和个人

5、的幸福尤为重要。 D、人人和谐 三、多选题 (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0 分) 1、在宗法意识统治的熟人社会里,人们交往只需凭关系,不需要什么事先约定的规则。血 缘关系的远近就是行为依据, ( )就是行为准则。 A、别 C、义 D、亲 2、儒家推崇的是( ) A、治国 B、平天下 C、齐家 D、修身 3、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点是( ) A、等级观念 B、国家本位 C、宗法意识 D、礼治主义 4、儒家的特征是( ) 。 A、尊奉六经 B、提倡“中庸之道” C、崇尚礼乐仁义 D、主张“德治”和“仁教” , 重视伦理道德等 5、 “三教九流”中的九流包括( ) 。 A、儒家 B、

6、阴阳家 C、道家 D、法家 6、历朝历代为了实现社会秩序稳定化,各有各的治国方针,但总体包括( ) 。 A、神治 B、人治 C、德治 D、法治. 7、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 )共同发挥作用。 B、法律 D、道德 8、孔子建立了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在政治上主张礼治和德治,编订和整理了( ) 等教材。 A、 诗 B、 礼 、 乐 、 春秋 C、 易 D、 书 9、佛教的基本教义有( ) 。 A、四谛 C、五蕴 D、缘起 10、法治定义就是法的统治,强调法律作为一种社会治理工具在社会生活中的至上地位,并 且关切( )民主、人权、自由等价值目标。 A、民主 C、自由 D、人权 11、公权力行为一般

7、为( )A、司法行为 B、行政行为 12、 ( )是依法治国的特征。应当性、公开性、平等性 13、而法治所讲的法除静态的法的规则及其体系之外,还包括( ) A、行政执法 B、司法 C、动态的立法 D、守法 14、广义的文化指的是人类所创造的( )的所有成果。 A、物质 D、精神 15、从词源上说,在西方, “文化”一词源于拉丁文,原意是( ) A、教育 B、培养 C、耕作 D、发展、尊重 16、 ( )是一种标本兼治的强国至道,强调和规范人与群体的权利、义务和意识行为。 B、德治 C、法治 17、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包括( ) 。 B、人文主义 C、人文精神 18、一个成熟的法治社会,必须具

8、备( )两方面的因素。 B、制度 C、精神1、2014 年10.20-10.23,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子全面推进依法治国2、(盂德斯鸠)要防止滥用权力, 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 。3、(宋明理学在道德修养上奉行“格物”、“致知”、“修身”、 “齐家”、“治国平天下”4、易传对刚健有为、自強不息的思想作了概括的经典性的表述.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5、(刚健有为)作为中国文化早期基本精神之一,是中国人积极的人生态度的最集中的理论概括和价值提炼。6、(私德)是指在不直接涉及对社 会整体的义务和责任私人生活和私人交往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7、(善治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其

9、本质特征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事务的合作管理,是政府与市场、社会的一 种新颖关系。8、(梁启超认为:我们中国人最大的缺点,是没有法治精神。9、(易传)对刚健有为、自强不息 的思想怍了概括的经典表述。 10、简政放权)是激发市场活力、 调动社会创造力的利器。11、(马克思韦伯)权力意味着在一定社会关系里哪怕遇到反对也能贯彻自己意志的任何机会,不管这种机会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12、半封闭的大陆型地域、农业经济格局、宗法与专制的社会组织结构,相互影响和制约,形成了一个稳定的生存系统,与这个系统相适应,孕育了(伦理)类型的中国传统文化。13、从事定职业的人在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

10、准则是职业道徳。14、道徳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的社会功能是指(调节功能)“德行,内外之称,在心为德, 施之为行”这句关于道徳的辞令出自“周礼”。15、道德的稳定性较强,与经济基础急遽变化相比较,具有相对独立性、历史继承性和滞后性。16、对“诚实守信”这一道德要求不正确的说法是(诚实守信是完全按照文本要求对照执行)。17、“道德在中国具有两项功能:一是组织社会,安排伦理名分:一是涵养理性,设为礼乐揖让。是梁漱溟提出来的。18、“独阳明之学,简径捷易,高明往往喜之“是(严复)对王阳明学说的评价。19、“定分止争”典故出自(管子。七臣 七主)20、法家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法家中系统提出“法、术

11、、 势”概念的是韩非21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 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 5000 次,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根椐刑法第275条规定:情节严重,可构成诽谤罪”。 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公民的权利是受法律保护的任何违法行为都要受刑法处罚法律是由国家制定的,具有强制性A、B、C、D、D22、公法和私法的划分源自于古罗马。(1)依权力的不同性质可将权力分为社会权力、国家权力和超国家权力。(2)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4)基本人权:生存权(生命权、健康权、人的尊严权、财产权、劳动权等)

12、、平等权、社会保障权、环境权、自决权、发展权、知情权、接受公正审判权、安全权、基本自由权(政论自由、经济自由、文化自由、人格自由、人身自由等)、接受教育权、和平权。(5)提高党员班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班干部工作实绩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班干部重要内容。(6)哪里没有强制,哪里就没有法律。意大利法学家韦基奥(7)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伯尔曼(8)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9)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卢梭(10)传统文化

13、的特点:伦理性、开放性、一体性(11)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一是以人为本的主体精神;二是舍生取义的担当精神;三是刚健有为的自强精神;四是中庸调和的和谐精神(12)新儒家可分为三代:第一代是1921年至1949年,代表哲学家为熊十力、梁漱溟、马一浮、张君劢、冯友兰、钱穆;第二代是1950年至1979年,代表哲学家为方东美、唐君毅、牟宗三、徐复观;第三代是1980年至今,代表哲学家有成中英、刘述先、杜维明、余英时等。(13)道德规范的层次:底限层次守法守纪、诚信公正、敬业尽责、节俭说法;中限层次的:坚持原则、参与管理、严格自律、保守秘密;上限层次:合作协调、开放创新、关注风险。(14)依法治国是发展

1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是国家民主法治进步的重要标志,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条件,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15)德治是中国古代的治国理论,是儒家学说倡导的一种道德规范。(16)德治是人治的理想模式。(17)善治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其本质特征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事务的合作管理,是政府与市场、社会的一种新颖关系。23、贺雪峰教授认为:如今邻里关系己不再停留在互帮互助、唇齿相依的密切地步。24、胡适先生在中国中古思想史长 编中指山:()是道家的前身,道家是的新名,汉以前的道家可叫做(),秦以后 的()应叫做道家.研究先秦汉之间的恩想史的人,不可不认清这一件重要事实:、杂家25、

15、近代史上的津门论道,所谓的 “痞子腔”与“诚字经”是指职业道德要求中需要(诚实守信26、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长期性基础)27、邻里团结是家庭美徳的规范之一,邻里关系是一种地缘关系。28、家庭美德包括: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29、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30、社会公德: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31、道德规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保守性、层次上的差异性、相对性、趋同性。31、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这里的“良知”是指人心固有是非善恶标准。32、理学家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融会儒、释、道三家思想,建立了一个“三教合一”的理学思想体系。33、历史上著名的“白马非马”论辩, 指的是(公孙龙)的观点。34、良法+良治+良民=善治35、“毎曰四问”和“公德私德之辩“是近代史上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来的。36、南宋朱熹是理学集大成时期的代表人物,他创造性地发挥了程以来的(天理思想,并将之视为最高范畴。37、品徳、德行、操守栺的是(伦理 意义)意义上的徳.38、全面推进依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