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社会期末复习考点及答案.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5144531 上传时间:2020-03-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7.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统文化与社会期末复习考点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传统文化与社会期末复习考点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传统文化与社会期末复习考点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传统文化与社会期末复习考点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传统文化与社会期末复习考点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传统文化与社会期末复习考点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统文化与社会期末复习考点及答案.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期末复习考点及答案1.古代中国人想象中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答:第一,自己所在的地方是天下的中心,也是文明的中心;第二,天下的大地仿佛一个棋盘,或者像一个回字形,由中心向四周不断延伸;第三,地理空间越靠外缘,就越荒芜、越野蛮,文明的等级也越低。2.什么是“九州”和“五服”。答:“九州”就是在尚书禹贡中邹衍提出来的关于把天下分成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九个州的说法。“五服”即甸、侯、宾、要、荒,也是在尚书禹贡中提出来的。具体是说除了“王”所在的洛阳一带“中心”以外,围绕着中心的“王畿”的,是方方正正的五百里甸服、五百里侯服、五百里绥服、五百里要服、以及

2、遥远的荒服,这就是古代中国人想象中的一个类似于“回”字形的大地。3.为什么佛教的天下观没有对中国人产生根本性的影响。答:第一,古代中国的“国家”是中心明确、边界模糊的一个“文化概念”,而不是现代的国家的概念。第二,中国的文明史非常悠久,传统文化辉煌灿烂,只有出现另一种高度发达、可以与华夏文明相对抗的“文明”,才可能对中国的传统产生根本的影响。第三,佛教有三条理论与观念是中国文明不能兼容和接纳的,其中有一条就是“天下之中心在印度”。第四,后来,佛教中国化了,变成了“三教合一”中的一教,甚至屈服于中国主流意识形态与儒家学说。4.西方传教士到中国后,中国人的天下观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答:明代万历年间

3、,利玛窦来到中国,向万历皇帝进献坤舆万国全图,这幅地图告诉中国人 第一,在这幅地图中,人生活的世界不再是平面的(这针对了“天圆地方”的传统观念),而是一个圆形的。第二,世界非常大,而中国只居亚细亚十分之一,亚细亚又只居世界五分之一(这瓦解了“天下”的传统观念),中古并不是一个浩大无边的唯一大国,反而很小。第三,古代中国的“天下”、“中国”、“四夷”的说法是不成立的,中国不一定是世界的中心,四夷则有可能是另一些文明国度,而在他们看来,中国可能是“四夷”。第四,应该接受“东海西海,心同理同”的想法,承认世界各种文明是平等的、共通的,而且真的有一些超越民族、国家、疆域的普遍真理。正是在这个背景下,传

4、统中华帝国作为天下中心,中国优于四夷的的预设就被渐渐打破。到了18世纪中叶以后,中国人渐渐开始被迫接受一个痛苦的事实:中国不再是世界的中心。5.为什么古代中国人特别重视葬礼。答:简单地说,就是为了通过对死者的追悼仪式,维护活着的家庭、家族的秩序。在这个仪式中,它包含和传递的文化信息非常丰富,在古代中国它不仅仅是与死者告别,而是给生者以暗示和教育的一种象征性仪式。从丧礼上的一些礼仪,就包含着构建中国古代社会伦理和政治的起点与基础,这里包含着:关于家、家族、宗族的亲疏与差异的认识;其次这些亲疏与差异里又包含着并衍生出社会的等级和秩序,通过这种对死者的祭祀仪式,也把亲族的秩序制度化了;最后,这里的等

5、级和秩序甚至规定了家族共同体乃至国家的基本机构。6.“三亲”指的是什么。答:第一就是“宗亲”,就是自己同一祖先的亲人,以及他们的配偶,是最亲近的血缘关系。第二是“外亲”,就是指母亲家里的父母、兄弟姐妹,是第二重要的亲族。第三则是“妻亲”,就是妻子的直系亲属,亲缘关系最远。7.中国人关于族亲称谓的用途是什么,这种称谓体现了什么样的原则。答:用途:区分男女有别,长幼有序的秩序,依靠这种观念、制度和仪式维持大家族内部的团结和延续。原则:男女有别,长幼有序。统一姓氏的夫党与不同形姓氏的母党之间,有明显的等级或价值差别,长幼要有秩序的分别。8.家族在古代中国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是什么。答:第一,在古代中国,

6、家族的祠堂祭祀、乡约、族规、家法和家谱,是社会生活里非常重要的基础,古代中国之所以能够在法律并不是很细致的情况下,会有一个相对比较稳定的秩序,就是因为有这些东西在支撑它,组成一个一个的社会单元。第二,从历史上我们还可以看出,当国家和政府的力量强大的时候,宗族、亲族相对抗和抵消国家控制力量的一个隔离层,防止着国家力量对于个人生活的直接控制。而国家力量一旦削弱,它就会作为民间社会,补充国家队秩序的控制。所以它是国家与个人之间的“社会”,维持着国家与个人之间的平衡与稳定。第三,中国宗教与仪式的重大变化出现在近代,由于市场一体化、交通的便利和人口的流动,由于国家渐渐直接干预着个人生活,这种中国式的宗教

7、形式在近代逐渐瓦解。9.怎样看待古代中国国与家的关系。答:在古代中国,家是国的基础,家族的秩序和原则,放大了就是国家的秩序和原则,古代中国很多伦理观念和社会秩序,是从家庭、家族、宗族关系中引申出来的,认同的合理性基础建立在人们对于身边的家庭、家族和宗族的感情上,这种感情承认的秩序渐渐放大,就成为普遍的社会伦理和国家制度、法律。10为什么说儒家特别重视礼仪和服饰的象征意义。答:儒家学说是关于秩序的学说,在儒者看来,仪式不仅是仪式,而是一种暗示,衣服不仅是衣服,而是一种象征,这种仪式和象征在社会是对秩序的确认,是个人对嗜欲的制约。所以在儒家看来,服饰象征人的身份、修养甚至状态,而象征又反过来制约着

8、人的身份、修养和状态,通过这种象征系统,儒者相信可以整顿秩序。而礼仪的秩序,象征着一种社会秩序,象征包含着关于家庭、家族、宗族以及共同体的秩序知识。11.怎样理解儒学是一门关于秩序的学说。答:第一,儒学中,从家族仪礼之“礼”,到社会道德伦理之“礼”,发展到国家制度性的“礼法”,说明儒学是一门关于秩序的学说。第二,儒学中,从仪式之“仪”与“分”到社会等级之间的“正名”,再到国家各阶级的身份清理,说明儒学是一门关于秩序的学说。第三,儒学中,从仪式中对神灵之“敬”,到社会上对他人的“仁”,到国家内部的和睦与稳定,说明儒学是一门关于秩序的学说。12.佛教的三学、四谛、八正道、十二因缘的内涵是什么。答:

9、三学是指戒、定、慧。戒,是用外在的纪律、规范对人的行为、语言、思想采取强制性的约束;定,是用自己心灵的力量对自己的欲望感情进行自觉的约束;慧,是以理性对人生因果关系和宇宙本质面目进行分析、反思,从而达到一种洞察宇宙与人生的智慧,因而在理智上得到解脱。四谛是指苦谛、集谛、灭谛、道谛。苦谛是佛教持一种对人生的悲观态度,认为世俗生活就是苦难,人在时间中流转生存,必须忍受这种痛苦;集谛,指造成人世间苦难的原因,即由“无名”引出的“惑”或“业”;灭谛,指苦难的消灭;道谛,指超越苦难,达到“涅槃”的种种理论与方法。八正道是指正见,正思,正语,正业,正命,正勤,正念,正定。正见,即远离邪恶的正确见解;正思,

10、即远离世俗的思想意志;正语,即纯正的佛教语言和说话方式;正业,即按照佛教规定的正当行为;正命,即符合佛教要求的生活方式;正勤,即正确而努力的修行;正念,即专心一意观想佛教真谛;正定,即正确的禅定。十二因缘:无明,行,识,名,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13.佛教传入中国后对中国人的观念产生了什么影响。答:第一,是中国人接受了身虽朽,神不灭的观念;第二,是中国人接受了地狱与六道的思想;第三,是中国人接受了善恶与报应的观念;第四,拓展了中国人的时间与空间观念。14.禅宗神秀、惠能两首偈语的象征意义是什么。答;神秀的偈语是“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象征意义:代表了佛

11、教一直奉行的一种传统观念,就是说世界分裂成两个:一个是混浊的世俗世界;另外还有一个清净的超越世界,佛教告诉人们,你要回归到内心中去,但是你的心就像一个镜子,灰尘不断会落下来,要不断地擦拭。反映了“渐悟”的修行方式。惠能的偈语是“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静,何处有尘埃。”象征意义:一切都是虚幻的,既没有智慧树一样的身体,也没有什么透彻如明镜的心灵。外面的世界和心中的世界都一样,都是“空”,都是幻相,这样就把佛教大乘般若学的“空”这个概念推向了极端。反映了“顿悟”的修行方式。这两首偈语质疑了宗教组织存在的必要,预示着作为宗教的佛教的自我瓦解的开始。15.惠能为代表的禅宗南派的教义是什么。答

12、:第一,性本自净。佛是自性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佛是众生;自性悟,众生即佛。第二,无念、无相和无往。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往为本。第三,不立文字。用智慧观照,不假文字。第四,顿悟。16.为什么观音传入中国后会出现性别、道场、形象的认为变化。答:因为在中国的信仰者这里,灵验是第一位的,并不分佛教、道教、天主教甚至其他民间宗教。还有一种解释是,在中国,所有的宗教都在皇权的笼罩下,不像西方宗教那样,力量大到可以和世俗皇权对抗所以在中国,宗教之间的界限并不是很清楚,宗教间的排他性也不是很强烈。17.老子的道和庄子的道有什么区别。答:老子论“道”,既把“道”用于社会治理上,又把“道”用于保养个人生命上

13、;而庄子论“道”,更偏重于人对社会的态度和人对自然的关系,更注重个人的精神自由。在思想上探索的是一种宇宙与人共有的终极意义道。18.道家和道教有什么区别。答:道家是一种学说,道教却是一种宗教,如果说思想学说关心的、讨论的是宇宙、社会和人的智慧,它的理解和解释是可以检验和反驳的,那么宗教关心的是人的灵魂与生命,它是一种信仰。19.内丹和外丹指的是什么。答:外丹,就是通常所说的炼丹术,它主要是依靠外在的特殊药物来保持生命的方法,所以叫做外丹。内丹,其本质就是我们熟悉的“气功”、“养生术”,道教中的人把吐纳呼吸修炼精气的方法和吃丹药的内在方法相对比,所以才称它叫“内丹”。20.什么是“三清”。答:三

14、清即玉清、太清、上清。这本是对应想象的天上三种境界,但是道教想象这三种境界都有主宰的神。玉清是元始天尊,他象征着“道”,他是一切事物的本源,又是一切事物的主宰,还是众神之神,又象征着“无”;太清是灵宝天尊,仅次于元始天尊;上清则是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是老子本人的神话。21.道教的神仙体系是什么时候形成的。答:南朝时的齐梁,由陶弘景创立。22.道教沟通人、鬼、神的仪式、法术主要有哪些。答:仪式主要有“斋”和“醮”。人要与神沟通,就要先干净自己的身心,身体要沐浴,心灵要纯净,这就叫“斋”。“醮”则主要是指祭神仪式。法术主要有祝咒、符箓(画符)和法器(如剑、镜、印)。23.中国民众宗教信仰的基本观

15、念是什么。答:诸善奉行,诸恶莫作,因果报应,有求必应。24.中国民众宗教观念的传播途径有哪些。答:第一,固定的寺庙法会及临时性的民间故事。第二,通俗性的善书、善歌及参透了佛教伦理思想的民间艺术形式。第三,常备经文中的教义及其中的伦理思想。25.中国文化的独特之处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答:第一,家族伦理本位。作为古代中国社会的基础,家庭、家族或宗族的亲族关系,在古代中国文化中拥有非同寻常的意义。第二,天人合一,顺天应物。“天”与“人”之间的关系,在古代中国人尤其是汉族人的理解,相当特殊。而“阴阳五行”的观念,对于古代中国的汉族人思维上的影响非常之大。第三,中国人使用的汉字,对于中国古代的思想方式有重大的影响。第四,中国文化包罗万象,注重融会贯通。中国古代的儒家、佛教和道家、道教最后都融会贯通,成为不可分割的中国传统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