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表格式

上传人:cbx****17 文档编号:125139172 上传时间:2020-03-1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表格式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表格式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表格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表格式(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单元是围绕“自然科技”来编排的,由四篇课文组成。以古诗开始,意在以凝练的语言表现自然景观的神奇秀美,激发学生在品词析句中汲取语言精华和感受大自然魅力的兴趣,同时通过介绍自然知识的短文和诗歌等,使学生不仅感受祖国山河的秀美,又可以汲取自然科学知识的琼浆,唤醒学生热爱自然与科学的意识。本单元还安排了语文园地六,包括“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写话”、“展示台”、“日积月累”、“我爱阅读”。课题内容简说古诗二首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通过描写六月西湖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美,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对友人林子方的眷恋之情。杜甫的绝句,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展现了杜甫草堂周围

2、多姿多彩、清新开阔的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愉悦的心情。雷雨本文用精炼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本文以诗歌的形式为我们介绍了四种天然的“指南针”:太阳,北极星、大树的枝叶、沟渠里的积雪,展示了大自然的奥秘和情趣。太空生活趣事多本文用浅显生动的语言,介绍了一些有趣的太空生活知识,激发了学生了解科技、探索宇宙的兴趣。1.会认45个生字,会写34个生字;提高自主识字的能力,培养认真书写的习惯。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诗歌,积累古诗中的名句。3.初步学会默读,能边读边想象。在反复诵读中理解内容,品味美感。4.通过本组

3、课文的学习,感悟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激发探究自然知识、了解科技、探究大自然奥秘和神秘宇宙的兴趣。5.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有留心周围事物、发现科学知识的意识。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1.会认45个生字;会写34个生字;掌握“含、迎、永、碰、容、易”等字的笔顺。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略大自然的神奇和科技的先进,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和关注科学的兴趣。15.古诗二首.2课时16.雷雨.2课时17.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2课时18.太空生活趣事多.2课时语文园地六. 3课时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品味、交流中把握单元重点,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养成自主识字、

4、主动积累词汇的习惯,激发学习兴趣。X|k |B| 1 . c|O |m15 古诗二首课题古诗二首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古诗二首安排了两首古诗,一首宋代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首唐代杜甫的绝句。在教学中,通过朗读品味诗中语言的优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用引读法教学,即教师在教学中加入一些说明、描述、想象性的语言,用以体会诗句的丰富内涵,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感受诗歌表达的意境,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学前准备1.搜集相关图片及作者资料。(师生)2.制作生字卡和多媒体课件。(教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4个字;能正确读写“毕竟”、“黄鹂

5、”等词语。2.读懂诗句,理解诗意,体会感情,感受意境。3.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启发学生依据诗句展开想象,以画配诗,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的画面,领会诗的意境,感受诗人想要表达的感情。学习重点学习诗人对画面生动描述的能力,体会诗人想表达的思想感情。学前准备1.搜集有关杨万里的资料。(师生)2.制作生字卡和多媒体课件。(教师)3.自学生字词,熟读古诗。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用时:5分钟)1.导入新课。(1)教师导入:同学们,有人说,离别是诗,离别是歌,离别是泪水。那么古人是怎么描写离别之情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送别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2)导入新课,板书课题晓出净慈寺送

6、林子方。(3)介绍作者杨万里。2.引导学生交流:读诗题,你读懂了什么?3.小结:净慈寺,是西湖边上的一座寺庙。林子方,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一个朋友。这一天,林子方正要到外地做官,杨万里在西湖边上送别他。1.学生齐读课题。2.学生读了课题后,提出自己的问题。送别的时间、地点?谁送谁?1.杨万里是( )朝诗人,代表作有( )二、初读古诗,识记生字词。(用时:10分钟)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识记“晓”、“慈”、“毕”、“竟”、“映”。2.老师检察自学情况。(1)指认生字,交流识字方法。(2)开火车认读生字。(3)用生字组词。3.指导书写“湖、莲、穷、荷”4个生字。4.指导学生小组

7、合作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圈画生字,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2.同桌互读,纠正读音。3.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出怎样才能写好这些字。4.学生读诗,注意停顿。小组交流自学心得。X k B 1 . c o m2.给下面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晓(xio yo)慈(z c)竟(jn jn)映(yn yn)3.我会拼写词语。x h( )lin y( )w qin( )h hu( )4.根据朗读节奏,给下面的诗句画停顿符号。接 天 莲 叶 无 穷 碧,映日 荷 花 别 样 红。三、探究研读,深入赏析(用时:20分钟)1.引导学生读古诗,有不懂的字词先提出来。(交流重点字词)

8、(课件出示标注)(1)毕竟:到底。(2)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本诗指除六月外的其他时候。(3)接天:与天相接。(4)映日:映照着太阳。本诗中映照的是朝阳。(从题目的“晓”字中可以看出)(5)别样:特别。2.指名学生说一说每行诗的意思,交流对诗意的理解。3.教师示范读古诗,让学生思考下面问题:(1)这首诗写的是什么?读完整首诗,在你的脑海里呈现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学生回答后,出示西湖荷花荷叶的美景图片)(2)此诗除了赞美西湖的“无边的荷叶,一片碧绿”外,还赞美了西湖的什么呢?(3)题目是送别,可诗人在全诗只写了景色,这是为什么呢?(4)作者写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点学生回答)4.教师指

9、导讲解描绘诗句的意境,赏析“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两句。5.赏读全文,指导背诵。1.学生再读古诗,交流学习,结合课件给出的标注,理解诗句的意思。2.学生阐述每行诗的意思。3.学生思考后尝试回答:(1)这首诗是诗人杨万里在六月一天的早晨在西湖旁的净慈寺送友人林子方时看到满湖荷花荷叶的美景。(2)还赞美了西湖的“映日荷花别样红”。(3)诗人想让友人也记住这满湖荷花,记住他今天的送别之情。(4)描绘了西湖六月的美景,显示了大自然蓬勃的生命力,表达了诗人的欣喜之情,同时将对友人的祝福和勉励融入其中。4.学生自由朗读全诗,感悟意境。5.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

10、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诗先叙述美景,再写诗人的感受,从而达到先实后虚的效果。( )(2)“接天莲叶无穷碧”既写出了荷叶之无边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 )6.填空。(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送别的时间是_,送别的地点是_,题目的意思是_。(2)整首诗描写了_。其中写景的诗句是_。该句抒发了诗人_。四、总结,拓展。(用时:5分钟)1.引导学生背诵古诗。2.教师了解学生的背诵情况。3.比一比,看谁背得又对又快。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并尝试背诵古诗。2.学生比赛背诵古诗。7.默写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反思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描写了西湖盛夏的美丽风光,通过对西湖景色的极度

11、赞美,婉转表达了对友人的眷恋之情。在教学中,我鼓励孩子们在理解的基础上富有情感地多次朗读,努力将自己带入诗的意境之中,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同时通过情境画面导入,多媒体课件展示层层叠叠的荷叶连绵到天边,在阳光的照耀下荷花显得格外娇艳的影像图片,引导学生从景入手,从字词的理解以及诗的画面中,体会诗人描写“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妙之处。在课堂上,学生们各抒己见,表述了自己对诗的理解,收获了不错的效果。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古诗绝句,会认“鹂”等7个生字,会写“吴”等4个生字。2.了解古诗所描绘的景象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3.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

12、诵古诗。学习重点背诵古诗,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象。学前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2.搜集杜甫的资料及作品。(学生)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1.指名背诵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2.教师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全诗通过对六月西湖风光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美,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对友人的眷恋。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另一首古诗绝句。(板书:绝句)3.组织学生交流杜甫及作品。1.背诵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2.学生交流介绍杜甫的生平及作品。8.写出两首自己知道的杜甫的诗词。_二、自主合作,学习古诗(用时:15分钟)1.教师轻快地范读古诗,学生谈谈听后的感受。2.介绍写作背景。3.教师提出要求,学生自读古诗。(1)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学习本诗中的生字。(2)你从诗中读出了哪些景物和哪些颜色。4.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一读。新 课 标 第 一 网5.各小组提出不懂的或难理解的问题集体讨论释疑。教师相机指导难懂的词句,并引导学生体会画面的意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