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三上第二次月考试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5137252 上传时间:2020-03-15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届高三上第二次月考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5届高三上第二次月考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5届高三上第二次月考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15届高三上第二次月考试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15届高三上第二次月考试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届高三上第二次月考试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届高三上第二次月考试卷.doc(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仙游一中20142015学年上学期高三第二次月考语 文 试 题(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一、名句名篇背诵默写题(10分,每空1分)1 ,此时无声胜有声。 2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列坐其次。 3 ,依依墟里烟。 4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靡有朝矣。 5亦余心之所善兮, 。6彼童子之师,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7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8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 9 ,秋水共长天一色。 10 ,而后人哀之二、课内文言文(20分)1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 卒起不意 B举酒属客 举匏樽以相属 C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

2、项王 谢家来贵门 D顾计不知所出耳 大行不顾细谨2下列加点词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聪明 B距关,毋内诸侯 内:通“纳”,接纳 C图穷而匕首见 见:通“现”,看见 D蒲苇纫如丝 纫:通“韧”,柔软而结实3下列加点词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道芷阳间行A夜缒而出 B先破秦入关者王之 C使使以闻大王 D渔樵于江渚之上4下列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B臣死且不避 且君尝为晋军赐矣 C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不如因善遇之一 D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5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

3、一项是( )例句: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A.乐琴书以消忧 B.雄州雾列,俊采星驰C.目吴会于云间 D.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6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A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B沛公安在? C是寡人之过也。 D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7.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不敢与忤视 忤:逆。 B.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被:表被动关系。C.诚能得樊将军首 诚:果真。 D.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微:假如没有。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守拙归园田 拙:不善于在官场逢迎取巧。B.山不厌高,水不厌

4、深 厌:满足。C.可怜体无比 可怜:值得同情。 D.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依依:杨柳随风摇曳披拂的样子。9下列句子“相”的用法表示“动作偏指一方”的一项是A.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B.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C.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D.贱妾守空房,相见常日稀。10对下列各句中的“以”字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但以刘日薄西山 谨拜表以闻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以八千岁为春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耕植不足以自给 诸侯以惠爱为德 倚南窗以寄傲A./ B. /C./ D. /三、课外文言文(14分)原 才 【清】曾国藩风俗之厚薄奚自乎?自乎一二人之心所

5、向而已。民之生,庸弱者戢戢皆是也。有一、二贤且智者,则众人君之而受命焉;尤智者,所君尤众焉。此一、二人者之心向义,则众人与之赴义;一、二人者之心向利,则众人与之赴利。众人所趋,势之所归,虽有大力,莫之敢逆。故曰:“挠万物者莫疾乎风。”风俗之于人之心,始乎微,而终乎不可御者也。先王之治天下,使贤者皆当路在势,其风民也皆以义,故道一而俗同。世教既衰,所谓一、二人者不尽在位,彼其心之所向,势不能不腾为口说而播为声气。而众人者,势不能不听命,而蒸为习尚。于是乎徒党蔚起,而一时之人才出焉。有以仁义倡者,其徒党亦死仁义而不顾;有以功利倡者,其徒党亦死功利而不返。水流湿,火就燥,无感不雠,所从来久矣。今之君

6、子之在势者,辄曰:“天下无才。”彼自尸于高明之地,不克以己之所向,转移习俗,而陶铸一世之人;而翻(同“反”)谢曰:“无才。”谓之不诬,可乎?否也!十室之邑,有好义之士,其智足以移十人者,必能拔十人中之尤者而材之;其智足以移百人者,必能拔百人中之尤者而材之。然则转移习俗而陶铸一世之人,非特处高明之地者然也,凡一命以上,皆与有责焉者也。有国家者得吾说而存之则将慎择与共天位之人士大夫得吾说而存之则将惴惴乎谨其心之所向恐一不当而坏风俗而贼人才循是为之数十年之后万有一收其效者乎非所逆睹已。【注释】:原,论说文体之一,其中“原”,解释为“推究”之义。戢(j)戢:聚集众多的样子。腾:传播。蒸:兴起、渐成。雠

7、chu:应答、响应、应验。自尸于高明之地:尸,主事、居位。高明,地位显贵。地,地位。一命:官阶之最低者。周制:任官自一命至九命,九命为最高。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则众人君之而受命焉 君:拥戴B其风民也皆以义 风:教化C而坏风俗而贼人才 贼:杀害D谓之不诬,可乎?诬:欺骗1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能表现作者“陶铸人才以移风易俗”观点的一组是:有一二贤且智者,则众人君之而受命焉风俗之于人之心,始乎微,而终乎不可御者也而众人者,势不能不听命,而蒸为习尚有以仁义倡者,其徒党亦死仁义而不顾士大夫得吾说而存之,则将惴惴乎谨其心之所向凡一命以上,皆与有责焉者也。A B C

8、D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社会风尚的淳厚和浮薄,不过是产生于一两个人的思想倾向。B.对于选拔人才,作者强调君王应担负主要责任,臣子则应谨慎地“循是为之”。C.众人的追求会形成大势所趋的局面,即使有巨大的力量,也没有谁敢违背它。D.作者反驳了在势君子“天下无才”谬说,认为所有官吏都有选拔人才的职责。14.分辨下列对文末加粗加浪线一段加以“句读”的情况,选择最正确的一项:A.有国家者/得吾说而存之/则将慎择与共天位之人士/大夫得吾说而存之/则将惴惴乎谨其心之所向/恐一不当/而坏风俗/而贼人才/循是为之/数十年之后/万有一收其效者乎/非所逆睹已。B.有国家者/

9、得吾说而存之/则将慎择与共天位之人/士大夫得吾说而存之/则将惴惴乎/谨其心之所/向恐一不当/而坏风俗/而贼人才/循是为之/数十年之后/万有一收其效者乎/非所逆睹已。C.有国家者/得吾说而存之/则将慎择与共天位之人/士大夫得吾说而存之/则将惴惴乎谨其心之所向/恐一不当/而坏风俗/而贼人才/循是为之/数十年之后/万有一收其效者乎/非所逆睹已。D.有国家者/得吾说而存之/则将慎择与共天位之人/士大夫得吾说而存之/则将惴惴乎/谨其心之所向/恐一不当/而坏风俗/而贼人才/循是为之/数十年之后/万有一收其效者/乎非所逆睹已。15.翻译(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有以仁义倡者,其徒党亦死仁义而不顾;

10、(3分) 其智足以移百人者,必能拔百人中之尤者而材之。(3分) 四、古代诗歌阅读(6分)16、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新 晴 山 月 (宋)文同 高松漏疏月,落影如画地。 徘徊爱其下,及久不能寐。 怯风池荷卷,病雨山果坠。 谁伴余苦吟,满林啼络纬。 【注释】络纬:昆虫名,即纺织娘,善鸣。 (1)颈联“病雨山果坠”一句中的“诗眼”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3分) 答: (2)本诗描绘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3分) 答: 五、文学名著(18分)17下列关于名著的情节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 )(4分)A宝玉喝了酒,在王夫人炕上休息。宝玉正和彩霞闹着,赵姨娘听见,素日原恨宝玉,今见他和彩霞玩耍,心上越发按不下这口气,故作失手,将一盏油灯,向宝玉脸上一推,宝玉左边脸上烫起了一溜燎泡。(红楼梦)B赵云本是袁绍部将,见袁绍无忠君救民之心,于是弃袁绍而投了公孙瓒,但在公孙瓒手下也没有发挥他的才能,后来见到刘备,二人相见恨晚,赵云便马上离开公孙瓒而投靠刘备。(三国演义)C一直憎恶爱斯梅拉达的隐修女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