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及课时备课.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5136297 上传时间:2020-03-15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及课时备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及课时备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及课时备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及课时备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及课时备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及课时备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及课时备课.doc(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第四单元集体备课及课时备课教材分析:“外国名篇名著”的编排是和五年级上册第一组“我爱阅读”、五年级下册第五组“中国古典名著”一脉相承的,目的引导学生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进一步扩展学生读书的视野,使学生得到异域文化精华的滋养。本组选编的4篇文章,有两种呈现方式:一种是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凡卡,它们是安徒生童话和契诃夫短篇小说中的名篇,是单篇的作品;一种是外国文学名著鲁滨孙漂流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的片段,它采用的是名著梗概加精彩片断的编排方式。4篇课文都有鲜明的人物形象,人物不同的命运同样引人关注。同时教给了学生一些阅读的方法,如学会浏览等。这与人教版初中教材“名著导读”的安排是比较切近的。其中语

2、文园地四“日积月累”外国作家的名言警句,也紧扣单元主题,收集了关于意志品质及做事方面的内容;口语交际学会生存提出遇到灾难或危险该怎样去应对的话题;习作中让学生写自己亲身经历或从报纸杂志等媒体了解的关于“自我保护”的事,可见,整个单元都是紧扣单元主题的。结合本组专题,“口语交际习作”的内容紧紧围绕鲁滨孙漂流记,“回顾拓展四”各个栏目从外国文学作品内容及阅读方法交流、外国作家作品中的隽语集萃到外国作家趣味故事,无一不是和主题相互呼应、步步深入的。单元教学目标:本组编排的目的,一是拓宽学生阅读的视野,引导阅读适合他们程度的外国名篇名著;二是通过阅读,了解不同国家多样的文化,关心人物命运;三是进一步培

3、养学生把握主要内容(尤其是概括能力),体会作品中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单元重难点:本组教材的编排方式与众不同,特别是梗概加精彩片段应该如何教学,是教学的难点。“梗概”+“精彩片段”捆绑式出现,教学时该怎样准确定位?单元教学切入点:联系学生年龄特点,激发学生读整本书的兴趣,也就是借助于“梗概”与“精彩片段”作一个高效的“名著导读”。单元教学创新点:从本组的编排特点出发,课堂教学与组织课内外阅读活动相结合,使学生从单篇作品走向长篇作品,在名著梗概和精彩片段引领下,阅读鲁滨孙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文学名著。单元教学练点:阅读故事梗概,浏览片段了解大意的能力。单元教学疑点:如何处理好“梗概”、“精彩片段

4、”和整本书之间的关系?单元备课小记:关于略读课文的教学。略读课文的教学,不同于精读课文。一是内容上,理解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大体理解内容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二是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精读课文的教学。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凡卡两课时,课文内容通俗易懂,在读中理解内容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增强语感。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的情感积累和知识积累,在如何教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上下工夫。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抓住重点句段来理解课文内容,入情入境地读课

5、文,把自己的情感投入到课文的人物和情节中去,了解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从而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中,要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亲历阅读过程,得出结论,并处理好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正确导向的关系。教师要注意引导、点拨,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展开交流、讨论。14 卖火柴的小女孩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并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关注课文中卖火柴的小女孩命运的悲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虚实结合写法的表达方法,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2、激发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德兴趣。 3、培养学生同情心和人道主义精神。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

6、的命运,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法。三、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如何让学生体会当年小女孩的生活情境,感受到小女孩的悲惨与心酸。四、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世界文学宝库里,有许多中国的经典作品,还有许多外国名篇名著。这一单元,我们将走进这些名著。请同学们打开66页第四单元导读,读一读有什么要求。谁愿意读第一自然段?接着读2自然段?在第2自然段中,告诉我们要用什么方法学习本组课文?(生答), 齐读单元导读。2.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用这种方法,一起来学习一篇外国文学名著。在学之前,先向我们的同学了解一下你们的大年夜是怎样过的?(学生

7、畅所欲言)在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笔下,有一个美丽的小女孩,却有家难归,在寒冷的街头卖火柴。小女孩有着怎样的命运,在这个大年夜发生怎样的故事,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那个风雪交加的大年夜。3板书课题。二、初步感知,了解学情同学们已经充分预习了课文,回忆一下,在预习中你都知道了什么?简单交流对作者的了解,作品,哪国人等。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简单地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先叙述大年夜,天下着雪,又黑又冷,小女孩还在街上卖火柴;接着,小女孩为了暖和一下自己,一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从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象;最后讲小女孩被冻死了。) 3.了

8、解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把课文分成3段。四、再读理解 1.预习课文时,小女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可怜)文中哪一个句子最能体现小女孩的命运,谁能来读一下?(可怜的小女孩!) 2.小女孩的命运是悲惨的、可怜的,你从文中那些词句中体会到小女孩是可怜的?请默读课文的1至4自然段,读一读,画一画,并说说理由,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五、 汇报交流 1.课件出示文中第一句: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读了这句话,你想说点什么? 1)师:对一般人来说,大年夜意味着快乐幸福、团圆美满。快乐的气氛更突出了小女孩命运的悲惨。 2)谁再来读这句话?老师也来读一读。指读,齐读。 2.男孩欺

9、负女孩句: 师:男孩欺负她,拿他开心,小女孩真是太可怜了! 3.第2自然段“这一整天,谁也没有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有给过她一个钱。”从三个“一”你体会到什么? 你想对过路人、小女孩说点什么呢? 师:她生活在一个人情冷漠的社会里,那里的人没有一点同情心。 4.交流第4段后,师:大年夜,小女孩有家不能回,爸爸不疼爱他,唯一疼爱她的奶奶又死了,她多么需要有人的疼爱啊! 5.小女孩在大年夜里走在大街上卖火柴,课文中多处写了这个字,课件出示“冷”,请你从课文中找一找含有“冷”的词语或句子。课件: 天冷极了 又冷又黑的晚上 她又饿又冷 她觉得更冷了家里和街上一样冷 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师:天气寒冷,雪地冰

10、冷,寒风尖冷,但更冷的是这冷漠的世界,是这冷酷的人心。6.她真是个师手势大黑板“可怜的小女孩!”,生齐说这句话。让我们用同情的语气来读这句话,再分别用悲伤的语气,无奈的语气读这句话。 7.指导跳读:让我们再把这些有关冷的句子和文中1至4自然段中的部分句子连起来,进行跳读课文,通过朗读体会小女孩的命运以及作者的感情。配乐评价:同学们读得情深意切,老师被你们感动了 8.如果你是小女孩,你现在最需要什么?(温暖、食物、疼爱)可是,她又冷又饿,有家又不敢回,除了旧围裙里的火柴,一无所有。第二课时一、深入品读,感受女孩的悲惨命运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中描写小女孩擦燃火柴的部分,把你最受感动的地方画下来,

11、并写一写自己的感觉。 2以汇报的方式,感受女孩的命运的悲惨。 (在擦燃火柴美好的幻象中,感受到女孩现实生活的残酷:小女孩特别寒冷,渴望温暖,就幻想到了大火炉;特别饥饿,渴望食物,就幻想到了烤鹅;现实中孤独,渴望亲人的疼爱,就幻想到去世的奶奶。)现实与幻想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幻想的越美好,越是衬托出了现实的悲凉,让人越发感觉到女孩命运的悲惨。 3选择让你感动的段落,有感情地读给小组同学听。二、围绕中心,提出疑问 1在别人幸福地欢度新年的时候,女孩却悄无声息地冻死在街头。让我们读读课文的最后两部分,提出问题。 2出示: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

12、中去。学生可能质疑:多么美丽的东西指什么东西?为什么会看到?怎样看到的?两个“幸福”是什么含义,小女孩真的得到幸福了吗?三、感情朗读,体会“幸福” 1她曾经看到过哪些美丽的东西,使她感到幸福,请同学快速浏览课文的第二部分,画出来。 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大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 3观看表现美丽幻想的动画片,找生朗读,感受女孩虚幻的幸福。 4选择你认为女孩看到会感觉最幸福的部分,练习朗读,把它的美丽与美好读出来。四、感情朗读,体会现实 1火柴再温暖,再明亮,带来的幻觉再幸福,总是要消失的。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出示句子: 哎,这是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

13、不见了。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这时候,火柴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这时候,火柴又灭了。只见圣诞树上的烛光越升越高,最后成了在天空中闪烁的星星。 有一颗星星落下来了,在天空中划出了一道细长的红光。 2交流:现实的残酷,女孩命运的悲惨。 3比较句子: (1)啊,哪怕是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 (2)她又擦了一根。 (3)她又擦着了一根火柴。 (4)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 这里的“敢是什么意思?改成陈述句,为什么?指读,齐读 她

14、终于抽出了一根。“终于”是什么意思?你能联系前后文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吗?后来她又为什么一次一次地擦燃火柴? 体会:女孩由开始的不敢到敢,从抽出一根到后来的抽出一把,表现出了她对美好生活的迫切渴望。而这种美好,只有在虚假的幻想才能得到满足。所以,“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在死亡中,在另一个世界中,女孩终于摆脱了现实的残酷。 4配乐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两段。 理解重点句: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多么美丽的东西指什么东西?两个“幸福”是什么含义?五、总结写法与读法 1在同学们深情

15、的朗读中,我们与作者和小女孩的心灵产生了共鸣,回顾一下,我们是如何走进这个童话世界的。(有感情朗读、质疑思考、讨论交流、联想入境,都是品味读书的好方法。) 2这篇童话为什么让我们如此感动?(对比的写法,使女孩美好的幻想与残酷的现实产生了强烈的对照,让我们对女孩悲惨的命运有了深切的同情;详细的刻画,女孩的外貌、衣着和动作,深刻地写出了女孩的可怜;合理的想象,种种的“美好”,实际是那样平常与普通,对女孩来说却可望而不可及;悲剧的结局。)六、拓展延伸 1读完这个感人的童话,我们一定有许多话想对那个可怜的小女孩说。请同学们先来读一首9岁儿童刘倩倩的诗歌你别问,这是为什么。再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2课外阅读安徒生的其他童话作品。 安徒生是世界著名的丹麦童话作家,一生为孩子们撰写了168篇童话,他的作品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