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训练方法

上传人:cjc****537 文档编号:125135338 上传时间:2020-03-15 格式:DOC 页数:74 大小:2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训练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训练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训练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训练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训练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训练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训练方法(7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训练方法祖辈陈旧教育观念抚养现代孩子?时下,相当一部分父母为了忙工作、事业,同时也为了图省心省力,把孩子放心地交给父母带。我认为,这类年轻父母的现代教育观念不够强,没有从多方面为孩子身心的发展考虑。孩子的成长包括生理和心理两大类,生理健康发育方面祖辈也许可以做得尽善尽美,无可挑剔,而心理健康发展方面,如智力发展、人格培养、情感教育等方面可能就不大重视,未必能做好。这是由于他们受传统思想束缚,停滞不前的落后教育意识已与新世纪的现代教育观念不一致,用以前的老观念老方法教育抚养进入新世纪的孙辈,将会出现什么情况?一、 祖辈们多从安全角度考虑,不利于孩子的心智自由地发展。安全意识让祖

2、辈们处处为孙儿“护驾”,过度的保护限制了孩子的自由发展空间。一种是出于对物品的安全,如为了不弄湿衣服而制止孙儿玩水,为了不搞坏闹钟而把它收藏起来,不打破杯子而不让他自己倒水喝等等;一种是出于对孩子自身的安全,如为了不摔倒而限制他过度的跑跳,为了不割伤手指而不准他用剪刀,为了不交坏朋友而限制他与同伴之间的交往等等。以上这些似乎为孩子“好”的行为恰恰扼杀了孩子最初萌生的最宝贵的好奇心、最旺盛的求知欲,浇灭了孩子探索未知世界的热情和兴趣,而这些正是求得孩子智力发展、素质能力发展的必经之路。我国教育家陶行知遇到这样一位家长,家长说他的孩子把贵重的金表拆坏了,被他打了一顿。陶行知说:“你把一个中国的爱迪

3、生枪毙了。”然而祖辈们大多看不到其中蕴含的智力发展因素,如创造力、想象力以及可贵的心理品质,如好奇心、探索钻研精神等,这些孩子身上闪现的兴趣火花容易被祖辈们轻易扑灭,当然孩子的安全要考虑,但也不能因噎废食,限制过多过宽。如凭这种陈旧的教育观念长期干涉下去,而不懂得积极支持和正确引导,那么,对于倔强的孩子会变得暴怒、浮躁,性格里潜藏了破坏性、反抗性等特征,而对于懦弱的孩子则变得胆小、畏缩、自卑、没有自信,不敢尝试。不管哪种孩子,都会失去积极进取、勇于探索的“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可贵品质,阻碍了孩子心智的发展。二、祖辈们施加过多的爱容易变成溺爱,不利于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祖辈们由于晚年孙儿绕膝,

4、欣喜之情无法不言于溢表,狂爱之心无法不倾于孙儿身上。大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牺牲精神。事事包办、时时呵护,使 “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 “小皇帝”、“小公主”的地位日益稳固。祖辈对孙儿施爱有加,往往心太软,导致教育孩子方面宽而不足,严而有余,甚至当父子之间有冲突时,往往不自觉地、不分原则地偏袒孙辈。这样做的结果将使孩子产生唯我独尊、任性自私、骄横无礼、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品质,同时也失去了锻炼动手能力的机会,对大人产生依赖性,独立性差,生活自理能力低下,成了懦弱、自卑、懒惰的生活低能儿。很多孩子上了小学还系不好鞋带、穿不好衣服、不会自己整理房间等就是明显的例子。三、祖辈们自身活动范围的狭窄,影响

5、了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由于自身年龄原因,老人们多喜静不喜动,不仅身体上如此,性格、行为、观念上也不喜变化,不愿变通,不善更新。不喜欢孩子吵、闹、跳,而希望他安静、听话、服从、少惹事。也很少鼓励孙儿出去找同伴玩,总觉得带在自己身边更放心。据有关调查资料表明,在“您是否鼓励孩子在户外奔、跑、跳跃、尽情玩耍”的问题上,祖辈家长与父辈家长差异极大,经常鼓励的祖辈只有12,而父辈却有55。由此易导致孩子的视野狭小,知识面无法拓宽,缺乏孩子应有的活力,不利于养成孩子开阔的胸怀,活泼、宽容的性格,不善与人交际,与人合作,易产生孤独、敏感、自卑等心理障碍。同时,由于孩子长期处于老年人的生活空间和氛围中,耳濡目

6、染老年人的语言和行为,这对于模仿力极强的孩子来说,极有可能加速孩子的成人化,变得“老气横秋”,缺少孩童时期应有的灵活,敏捷,活泼等特点。四、祖辈们重“身”不重“心”,容易造成孩子的心灵“饥饿”。祖辈们深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大都不懂得“心”的健康的重要性。以为孩子吃饱喝足了,不生病不出事,就算是健康的孩子。殊不知,孩子的心理同样需要丰富的精神食粮来填充。而祖辈们只让孩子在旁边陪着自己看电视,让他自己在一边看图书,让孩子的玩耍“自生自灭”,其实如能有大人参与孩子的世界,将提高孩子的玩耍质量,将丰富孩子的精神生活,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譬如,亲子共读、亲子游戏,与孩子谈天说地、交流思想,与孩子一起摆积木

7、、拼图、涂鸦等,做各种比赛游戏等等,都能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而这些本该年轻父母们做的事,交给老人们去做,显得力不从心,也不见得能做好。他们甚至看不到玩耍中的智力因素,无法理解智力与游戏的关系及其思想情感交流的重要性。这样易造成孩子内心世界的孤独、无助,易形成孤僻、冷漠的性格特点。此外,祖辈抚养的孩子由于很少与父母在一起,在情感上容易与父母产生隔阂,等到年龄大些的时候回到父母身边,往往对父母的感情是“可敬而不可亲”,易造成两代人交流困难,父母不易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而这种小时候的心灵“饥饿”,情感缺失,容易产生孤独、不信任、焦虑等人格缺陷。因此,我认为,应该用现代的教育理念来

8、培育现代的孩子,才能不耽误下一代的身心健康成长。如果祖辈能有现代的教育观念当然好,然而,老人受历史条件和传统观念的限制,这种具备现代教育观念的祖辈凤毛麟角。我们没有理由苛求他们过多,责任还在于年轻父母,养育孩子毕竟是父母的权利和责任。针对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具体训练方法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易分心,是很多孩子具有的特点。年龄越小,控制注意力的时间越短,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一次集中注意力时间至多也只有15分钟。这是由于孩子的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够完善处在发育当中,注意力不集中这种情况将随着年龄的增长渐好转。而小学要求学生上课要坐40分钟,然而我们并不能被动地等待孩子的自我发育的完善,否则将影响学习效率及学习成

9、绩。因此,对于注意力不易集中的孩子,可进行一定的具体训练,以提高注意力,适应课堂生活。我现举具体操作方法给大家作参考,尤其第一条,是我孩子最喜欢玩的游戏:一、玩扑克游戏。可锻炼注意力高度集中和快速反应能力。取三张不同的牌(去掉花牌),随意排列于桌上,如从左到右依次是梅花2,黑桃3,方块5、选取一张要记住的牌,如梅花2,让她盯住这张牌,然后把三张牌倒扣在桌上,由家长随意更换三张牌的位置,然后,让她报出梅花2在哪儿。如她说猜对了,就胜,两人轮换做游戏。随着能力的提高,家长可以增加难度,如增加牌的数量,变换牌的位置的次数和提高变换牌位置的速度。这种方法能高度培养注意力的集中,由于是游戏,符合孩子的心

10、理特点,非常受孩子欢迎,玩起来孩子的积极性很高。每天坚持玩一阵,注意力会有所提高。这是我发明的办法。我孩子当时玩起来兴致颇高。他上小学时注意力非常集中。得益于小时候我采用多种灵活多样的方式培养他的注意力。二、买一些智力训练的书,每天坚持做练习。一些锻炼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的图文,如走迷宫,在一大堆图中找某样东西,找异同(同中找异,异中找同),比大小、长短,在规定的时间内把一页图中的物品记住,然后合上书让她报出来。等等。时间不可过长,但往后可延长练习时间,一定要每天坚持练。做对给红五星奖励或打分。三、玩“开火车”游戏。这种游戏要三人以上,一家三口就可以完成,当然如果有爷爷奶奶或其他参加,那就更

11、好了。为了叙述的方便,现以三人为例,方法是:三人围坐一圈,每人报上一个站名,通过几句对话语言来开动“火车”。如,父当作北京站,母当作上海站,孩子当作广州站。父拍手喊:“北京的火车就要开。”大家一齐拍手喊:“往哪开?”父拍手喊:“广州开”,于是,当广州站的儿子要马上接口:“广州的火车就要开。”大家又齐拍手喊:“往哪开?”儿子拍手喊:“上海开”。这样火车开到谁那儿,谁就得马上接得上口。“火车”开得越快越好,中间不要有间歇。这是我少年时代同学联欢会上玩的游戏。这种游戏由于要做到口、耳、心并用,因此能让注意力高度集中,同时也锻炼了思维快速反应能力,而且这种游戏气氛活跃,能调动人的积极性,孩子玩起来,乐

12、此不疲。四、玩乒乓球干扰注意游戏。本来一个人要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就不容易,如果旁边再有人进行干扰,你会觉得更难以集中注意。比如你在做作业时,旁边正上演吸引人的电视节目,你就会分散注意力,然而正因为有干扰,有难度,才能在人为设置的更困难更复杂的情境中,训练注意力的高度集中。有一次,我和五岁的孩子在玩乒乓球,我让他用把球放在球拍上,绕桌子行走一圈,要求乒乓球不能掉下来。我在旁边进行捣乱,但不能碰到他的身体。一会儿拍手跺脚,一会大喊大叫,还一边说“掉了!掉了!”他忍不住就笑了,但为了不输给我,又不得不保持镇定和注意力集中,继续完成游戏,一圈走下来,我俩笑得前仰后合,流泪不止。此外还有类似的这种游戏,

13、对提高注意力非常有效。当然,培养儿童专注力的方法有很多,其具体实施方法也不尽相同。家长可根据孩子专注力发展的特点,采取适当的方法,有计划、有目的地训练和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只要你采取科学的方法和态度,努力去做,一定会取得成功的。发表于2003年第9期家教博览发表于2004年上卷家教博览合订本不输在家庭教育上我是怎样引导孩子走上独立阅读之路的童年时期的阅读对儿童一生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在塑造健康完美人格、扩大知识视野方面有着课堂上无法替代的作用。然而,一向听惯妈妈讲故事的7岁的儿子是不肯自己阅读的。反正有妈妈讲,自己何必这么辛苦地一个字个一字地读呢?这是儿子的想法。有了一定的识字量但并不是很多、阅

14、读水平受限的情况下,如何尽早引导他从听大人讲到自己独立读的过渡,是有讲究的。我开始把故事讲半截,每当讲到精彩之处,就拍拍他的小脑袋说:“你看,9点了,该睡觉了,就讲到这里吧。”他无可奈何。等到第二天又要我讲时,我说:“妈妈今天没时间,你自己看吧,剩下没多少了,不懂的自己看拼音。”,为了看到结尾,他不得不自己看。开始是选择简短而通俗带拼音的,以后就提供无拼音的内容充实篇幅较长的优秀少儿读物,让他自己去猜字、理会。就这样,我慢慢放手了。人人都说要想让孩子爱看书,家里必须有许多书,可是有的孩子却同样因为有了太多的书而不去看,不珍惜。哪象我们小时候闹图书饥荒,得到一本书如获至宝,爱不释手。可谓身在福中

15、不知福。再者,在识字量不多的情况下,要想扩大识字量、词汇量,也只有通过阅读才能提高。因此,一开始选择什么样的书就显得很关键了。若选择的难度大了,从此见书就会皱眉,阅读变成一件苦差事,若选择的肤浅了,又不利于快速提高阅读水平。所以在选书的问题上,我着实花费了一番功夫。我抓住每个孩子都爱看幽默、逗人发笑的故事开始,我选了十二个懒惰鬼的故事、十二个胆小鬼的故事及冰波的蛤蟆小姐减肥的书给他看,让他感受到看书原来是一种乐趣和享受。我又针对儿童爱幻想的特点,又推荐了叶永烈的小灵通漫游未来和李志伟的爆米花马戏团等极富想象力的书。让他与书中人物一起驰骋想象,畅游幻想世界。有了好的开头,接着我推荐了中外民间故事

16、、神话故事、探险故事等。接着就是安徒生、格林等的著名童话。在这之后,我开始向名著迈进,我先让他看西游记电视剧,再推荐书就容易多了。少年版三国演义放了一年都没看,基于他爱看民间故事这一特点,我特意买了含有“草船借箭”“三顾茅庐”等小故事的民间故事书。等他看完后,我开始了引导:“诸葛亮神不神啊?他还会三气周瑜,大摆空城计呢,可厉害了!”他马上来了兴致,要我找这些故事来。就这样,被冷落的三国演义重获殊荣。还有英国作家笛福的鲁兵逊漂流记,我说:“如果我们把家搬到荒岛上住,周围什么也没有,我们能活下去吗?”“怎么吃饭啊,早饿死了。”“可是有这么一个人,他很顽强,在岛上独自一人生活了28年,你相信吗?”随后我再选择一段最精彩的故事情节讲给他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