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泉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5132430 上传时间:2020-03-15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泉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17年泉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17年泉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2017年泉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2017年泉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泉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泉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doc(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年福建省泉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合乎要求的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2、。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清季与民国的思想界大家辈出,派别林立,人们围绕救国救民方案、民族复兴路径、人生价值取向进行了不尽相同的思考与设计,并分为不同思想流派与社会思潮,相互间进行着激烈的论争、交锋。就基本格局而言,主要存在着自由主义、激进主义与保守主义的思潮,三者之间呈现出既分立又并生、既交锋又交集、既对立又对话的离合关系。中国现代三大思潮及其相互关系所考察的三大思潮是三个鼎立的、互相抗衡的价值系统,由于政治取向、文化取向不同,三者之间展开过激烈的交锋、论争。书中考察重点放在诠释三大思潮的并生系统、共同观念上,着重于思潮之

3、“合”,考察三大思潮的多元并存对整合与凝聚社会共识的启示。书中指出三大思潮有着相近相似的思想倾向,相似的、关注与相近的关怀。它们最大的共同点在于对实现国家富强目标的关怀、对实现民族复兴愿景的向往,都有着民族情怀与爱国情结。民族主义是三大思潮的并生系统,是三大思潮的同源潜流,是三大思潮的共同观念,但三大思潮对民族主义诉求的表达方式却有所不同;民族复兴成为现代三大思潮的共同梦想,成为各思想流派的最大公约数与最基本共识,三大思潮均怀着实现民族复兴之梦,只是对民族复兴的实施方案、民族复兴的实现路径有着不尽一致的设计。三大思潮均为“现代”思潮,均主张实现现代化转型,主张接纳现代性,只是三者对现代化道路的

4、追寻、对现代性诉求的表达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都受到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都有着对传统文化的眷恋,即使主张激进反传统的激进主义与自由主义,其对本土文化的珍爱之情仍依稀可寻;都有着未来走向社会主义的美好愿景,都不同程度地呈现出社会主义的色彩、社会主义的取向,都以不同形式将社会主义纳入其思想框架;均起源、发端于戊戌思潮。同时,近代思想史的进程纷繁复杂、快速多变,思想家、思潮与整个近代思想界的趋势也在激进主义、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之间不断发生分合嬗变,不断进行调适转换。如本来站在时代前列的“激进”者,在出现新生代更为“激进”的思想元素之后便会显得保守、落伍。在对思潮之“离”的考察上,该书尽可能避开学术界已关

5、注较多的对思想文化的论争,而重点放在话语体系、观念形态、文化心态的比较分析上,通过不同思潮思想家的比较,三大思潮代表性人物文化心态的比较,来把握三大思潮的思想个性与类型区别。(摘编自郑大华在思想纷争中寻觅共识评)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近代中国思想界不同派别纷争不断,呈现出自由主义、激进主义与保守主义三种思潮鼎立并存的基本格局。B三大思潮分属三个不同的价值系统,体现了当时不同的思想流派对人生价值取向的不尽相同的思考与设计。C虽然政治、文化取向不同,但三大思潮在思想倾向和关注内容上却有相近相似之处,有着共同的关怀目标。D三大思潮都有民族情怀与爱国情结,拥有民族复兴的共同

6、梦想,因而对如何实现民族复兴共识大于分歧。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三大思潮均发端于近代的戊戌思潮,它们在现代化的主张上有相同的地方,从这一点看,都属于“现代”思潮。B三大思潮对传统的态度是有所区别的,激进主义反传统,保守主义珍爱传统,而自由主义对传统抱有眷恋态度。C社会主义是三大思潮的愿景之一,三大思潮都不同程度地、以不同形式将社会主义体现在其各自的思想体系中。D近代思想史的进程复杂快速,主要体现在近代思想界的发展复杂多变,近代思想界在三大思潮间不断调适转换。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三大思潮既“离”又“合”,但中国现代三大思潮及其相互关系一书考

7、察着重于“合”,作者对此不大认同。B对三大思潮之“离”的考察,中国现代三大思潮及其相互关系一书另辟蹊径,关注点与已有的研究有所不同。C中国现代三大思潮及其相互关系一书对三大思潮的辨析,可以为正确处理当今各种社会思潮的关系提供借鉴。D作为一篇书评,本文先从自己对清末与民国思想界的认识谈起,然后介绍书的学术观点和写作重点,学术性较强。(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谭云山和东方最早的“孔子学院”1937年在印度泰戈尔国际大学建成的中国学院,堪称是东方最早的“孔子学院”,它培养了大批中印友好往来的使者和学者,极大促进了中印友好事业的发展,而这一切功绩都和一个人分不开,他就

8、是谭云山。谭云山和高僧玄奘一样,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不同之处在于玄奘是“西天取经”,谭云山是“东土送经”。谭云山是湖南茶陵县人。1924年,他到南洋教书、办报。1927年7月,他在新加坡见到慕名已久的印度“诗圣”泰戈尔,泰戈尔很喜欢这位热情有理想的年轻中国人,就真挚地邀请他去印度国际大学工作。1928年9月,谭云山来到国际大学,他先在国际大学学习梵文并研究佛学和印度文化,还开设了中文课程。同时,他不断给国内报刊写文章,介绍印度政局和印度文化。1932年和1935年,谭云山先后完成印度周游记和印度丛谈,为中国学者进一步了解印度提供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1931年,谭云山离开印度。离开前

9、,他和印度朋友商量了一个计划,想多招收几个中国学者到印度,在国际大学办个中国学院,目的在于讲授中文和传播中国文化。在国际大学开展中印文化交流是泰戈尔1924年到中国访问时提出的,当时没有办成,现在这个重任落到了谭云山的肩上。谭云山回国后到上海任教,除了不断在报刊上发表文章介绍印度的情况,还不停地为中印文化交流奔波。1933年,在谭云山的多方努力和倡议下,在国民政府和各界名流的支持下,“中印学会”成立。泰戈尔听到这一消息,喜出望外,写信称赞“唯此伟大学会,所以保持两国文化之永远交流”,并提议“宜速即于此间建一中国学院”。1934年春,谭云山再次赴印,与泰戈尔商谈建立中国学院事宜。10月,谭云山回

10、国,之后用一年多时间,募集到了足够建筑中国学院的款项,购买了10万卷中文图书,募捐到图书约5万卷。1936年,谭云山回到印度,国际大学立即选择了一块最好的位置开工兴建中国学院。1937年4月14日,正值孟加拉新年,中国学院建成并正式揭幕。泰戈尔亲自主持揭幕式,还发表了激动人心的长篇讲话。甘地和尼赫鲁都写信对中国学院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蒋介石也特地发电报给泰戈尔表示祝贺。印度国际大学中国学院的建立在中印文化交流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座中国学院可以说是印度国土上的一块中国文化试验田,也可以视为中国在印度的“孔子学院”。学院大楼柜子里的图书都是中文的,人们之间的交流也以汉语为主,直到现在一切都没有

11、改变。(摘编自孟昭毅谭云山和东方最最早的“孔子学院”)【相关链接】谭云山是个“土包子”出身而最终被人誉为“现代玄奘”的人物,但谭云山却又不是“现代玄奘”,因为他没有像玄奘那样骑着白马归国,而是在印度“归西”。(谭中谭云山立志超越的一生)4下列对印度国家大学中国学院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可视为在东方最早创办的“孔子学院”,其建立在中印文化交流史上意义重大。B由泰戈尔于1924年提出初步建设计划,后由谭云山主持完成募捐和建设工作。C建成揭幕仪式举办时间特殊,规格较高,中印政要特地来信或来电表示祝贺。D致力于中国文化传播,至今仍保留着阅读中文图书、交流以汉语为主的传统。5下列

12、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谭云山富有理想,勇于担当,他为中印文化交流所作的贡献泽被后人,深受赞誉。B出于对泰戈尔的仰慕,谭云山接受他的邀请,从国内辞职来到国际大学教授中文。C谭云山的印度周游记和印度丛谈,让中国学者第一次看到现代真实的印度。D谭云山倡议成立的“中印学会”促进了中印文化交流,得到了泰戈尔的高度评价。E谭云山一生辗转于国内、南洋和印度,最后却客死他乡,结局悲惨,令人痛心不已。6为什么说谭云山是“现代玄奘”,又不是“现代玄奘”?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捶背聂鹏新兵训练营地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中队

13、长文魁就在这个被官兵们誉为“兔子都不拉屎”的地方带兵。每天临睡前,他都会到各班转转看看。这天晚上,文魁正好转到了二班。他看到一个娃娃脸兵,光着的胸脯上胸肌竟然很发达,他问:“有些什么特长?”那兵答:“在体校里搞过训练,相互按过胳膊腿,捶过背,算不算特长?”文魁连说:“算算算。”文魁来自武术之乡,参军后一直是总队训练标兵,因训练过猛,有了腰伤的顽疾。对捶背推拿有特殊的需求。当晚睡前一试身手,“这兵捶背有一手。”文魁苦觅良久的“捶背”人选就这么算是定了。从此,娃娃兵辉就成了文魁的专职“捶背”。除了正常的训练,辉还得给队长“捶背”,所以就搞得很累很疲惫。一些兵就私下给辉出点子。辉得计,下回再给文魁捶

14、时,捏呀捶的,下手就比较重。不料辉忙得一头大汗,文魁盯着正在热播的激情燃烧的岁月中的石光荣,眼睛都没眨一下。辉说:“我看他一点儿都不怕痛,还有没有新招?”哥儿几个面面相觑,均顾左右而言他。文魁受捶时,要求还挺多,一会儿要求这样使劲,一会儿要求那般用力。搞得辉一场背捶下来,相当于又是一次强化训练。有时累瘫在床上,辉恨得牙痒。一次不经意间,辉在做单杠模拟考核时,竟然一次性做了40多个不觉得累,远远超出其他新兵。新兵训练快结束时,一日晚间,几名也同样来自武术之乡、又是特警中队的班长,非要跟传说中很厉害的文魁过过招。班长们欺他腰伤,说一对一,文魁说,“你们几个一齐上”。说时迟,那时快,还没轮上那几个兵

15、拢身,一个一个就像背包枕头一样地被文魁扔在几米开外,躺在地上叫苦不迭。辉恰好看到这一幕,除了对队长由衷的佩服,还有很大的疑惑:他,这么威猛,哪里像是个有腰伤的病人?新训结束分兵时,辉俨然名列文魁麾下。辉叫苦不迭,却发现文魁一脸坏笑。文魁捶背的要求更加频繁了,甚至中午,甚至周末,兴之所致,文魁都要把辉叫过来,捶捶按按,拍拍打打。半年下来,辉的军事技能在中队无人能比,一年下来,辉在支队军事训练方面有了名气。第二年春,支队组建参加总队比武的集训队,文魁毫不犹豫地推荐了辉。指导员还有些顾虑,“他走了,你捶背的事怎么办?”文魁斩钉截铁,“扯淡,你以为他就只能捶个背?”辉就被抽调走了,在一个偏僻山凹下的中队接受魔鬼训练,苦不堪言。10月份参加总队比武,辉得第三名,荣立三等功。回到中队时,全中队官兵列队欢迎,文魁握着他的手,说了一句不着头脑的话:“看来捶背的功力还不够。”是夜,辉照例给文魁捶背。越明年,支队组建比武队时,辉找到文魁,想通融一下,不要让自己去了。末了还说,“我就留在你身边,还可以天天给你捶背,是不是?”没料想文魁火了,“扯淡,你以为就只是个捶背?”辉再次进了山凹里的魔鬼训练营。10月份再回来。辉就不是原来的辉了,在总队比武中得了全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