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孰为好学教案设计

上传人:云*** 文档编号:125129567 上传时间:2020-03-15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01.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弟子孰为好学教案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弟子孰为好学教案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弟子孰为好学教案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弟子孰为好学教案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弟子孰为好学教案设计(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3 弟子孰为好学弟子孰为好学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 了解孔门弟子的情况 并进一步了解孔子的思想 2 梳理重要文言知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 1 体会虚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2 感受孔子的人格魅力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宰予昼寝 子曰 朽木不可雕也 粪土之墙不可杇也 于予与何诛 子曰 始吾于 人也 听其言而信其行 今吾于人也 听其言而观其行 于予与改是 译文 宰予白天睡觉 孔子说 腐朽的木头无法雕刻 粪土垒的墙壁无法粉刷 对于宰 予这个人 责备还有什么用呢 孔子说 起初我对于人 是听了他说的话便相信了他的行 为 现在我对于人 听了他讲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 在宰予这里我改变了观察人的方法

2、 评析 孔子的学生宰予白天睡觉 孔子对他大加非难 这件事并不似表面所说的那么简单 结合前后篇章有关内容可以看出 宰予对孔子学说存有异端思想 所以受到孔子斥责 此外 孔子在这里还提出判断一个人的正确方法 即听其言而观其行 哀公问 弟子孰为好学 孔子对曰 有颜回者好学 不迁怒 不贰过 不幸短命死 矣 今也则亡 没有 未闻好学者也 译文 鲁哀公问孔子 你的学生中谁是最好学的呢 孔子回答说 有一个叫颜回的 学生好学 他从不迁怒于别人 也从不重犯同样的过错 不幸短命死了 现在没有那样的人了 没有听说谁是好学的 评析 这里 孔子极为称赞他的得意门生颜回 认为他好学上进 自颜回死后 已经没有 如此好学的人了

3、 在孔子对颜回的评价中 他特别谈到不迁怒 不贰过这两点 也从中可以看 出孔子教育学生 重在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 这其中包含有深刻的哲理 伯牛有疾 子问之 自牖执其手 曰 亡之 助词 无义 命矣夫 斯人也而有斯疾 也 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译文 伯牛病了 孔子前去探望他 从窗户外面握着他的手说 丧失了这个人 这是命 里注定的吧 这样的人竟会得这样的病啊 这样的人竟会得这样的病啊 2 3 冉求曰 非不说 音 同悦 子之道 力不足也 子曰 力不足者 中道而废 今女画 划定界限 停止前进 译文 冉求说 我不是不喜欢老师您所讲的道 而是我的能力不够呀 孔子说 能 力不够是到半路才停下来 现在你是自己给自己划了

4、界限不想前进 评析 从本章里孔子与冉求师生二人的对话来看 冉求对于学习孔子所讲授的理论产生了 畏难情绪 认为自己的能力不够 在学习过程中感到非常吃力 但孔子认为 冉求并非能力的 问题 而是他思想上的畏难情绪做怪 所以对他提出批评 子曰 语之而不惰者 其回也与 译文 孔子说 听我说话而能毫不懈怠的 只有颜回一个人吧 子谓颜渊曰 惜乎 吾见其进也 未见其止也 译文 孔子对颜渊说 可惜呀 我只见他不断前进 从来没有看见他停止过 评析 孔子的学生颜渊是一个十分勤奋刻苦的人 他在生活方面几乎没有什么要求 而是 一心用在学问和道德修养方面 但他却不幸死了 对于他的死 孔子自然十分悲痛 他经常以 颜渊为榜样

5、要求其他学生 伤其早逝 犹生命不息 奋进不止之人 子曰 后生可畏 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四十 五十而无闻焉 斯亦不足畏也已 译文 孔子说 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 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 如果到了四五 十岁时还默默无闻 那他就没有什么可以敬畏的了 评析 这就是说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长江后浪推前浪 一代更比一代强 社会在发 展 人类在前进 后代一定会超过前人 这种今胜于昔的观念是正确的 说明孔子的思想并不 完全是顽固守旧的 德行 指能实行孝悌 忠恕等道德 颜渊 闵子骞 冉伯牛 仲弓 言语 指善于辞令 能办理外交 宰我 子贡 政事 指能从事政治事务 冉有 季路 文学 指通晓诗书礼 乐等古代文献 子游

6、 子夏 译文 德行好的有 颜渊 闵子骞 冉伯牛 仲弓 善于辞令的有 宰我 子贡 擅长政 事的有 冉有 季路 通晓文献知识的有 子游 子夏 子曰 回也非助我者也 于吾言无所不说 同 悦 译文 孔子说 颜回不是对我有帮助的人 他对我说的话没有不心悦诚服的 评析 颜回是孔子得意门生之一 在孔子面前始终是服服贴贴 毕恭毕敬的 对于孔子的 学说深信不疑 全面接受 所以 孔子多次赞扬颜回 这里 孔子说颜回 非助我者 并不 是责备颜回 而是在得意地赞许他 子贡问 师与商也孰贤 注意句式 孰与 子曰 师也过 商也不及 曰 3 3 然则师愈 胜过 强些 与 子曰 过犹不及 译文 子贡问孔子 子张和子夏二人谁更好

7、一些呢 孔子回答说 子张过份 子夏 不足 子贡说 那么是子张好一些吗 孔子说 过分和不足是一样的 评析 过犹不及 即中庸思想的具体说明 中庸 说 过犹不及为中 道之不行也 我知之矣 知者过之 愚者不及也 道之不明也 我知之矣 贤者过之 不肖者不及也 执 其两端 用其中于民 其斯以为舜乎 这是说 舜于两端取其中 既非过 也非不及 以中 道教化百姓 所以为大圣 这就是对本章孔子 过犹不及 的具体解释 既然子张做得过分 子夏做得不足 那么两人都不好 所以孔子对此二人的评价就是 过犹不及 季子然问 仲由 冉求可谓大臣与 子曰 吾以子为异之问 曾由与求之问 所谓 大臣者 以道事君 不可则止 今由与求也

8、可谓具臣矣 曰 然则从之者与 子曰 弑父与君 亦不从也 译文 季子然问 仲由和冉求可以算是大臣吗 孔子说 我以为你是问别人 原来是 问由和求呀 所谓大臣是能够用周公之道的要求来事奉君主 如果这样不行 他宁肯辞职不干 现在由和求这两个人 只可以说是具备做臣子的条件了 季子然说 那么他们会一切都跟 着季氏干吗 孔子说 杀父亲 杀君主的事 他们也不会跟着干的 评析 孔子这里指出 以道事君 的原则 他告诫冉求和子路应当用周公之道去规劝季氏 不要犯上作乱 如果季氏不听 就辞职不干 由此可见 孔子对待君臣关系以道和礼为准绳的 这里 他既要求臣 也要求君 双方都应遵循道和礼 如果季氏干杀父杀君的事 冉求和子路 就要加以反对 子之武城 闻弦歌之声 夫子莞尔而笑 曰 割鸡焉用牛刀 子游对曰 昔者偃也 闻诸夫子曰 君子学道则爱人 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子曰 二三子 偃之言是也 前言 戏之耳 译文 孔子到武城 听见弹琴唱歌的声音 孔子微笑着说 杀鸡何必用宰牛的刀呢 子游回答说 以前我听先生说过 君子学习了礼乐就能爱人 小人学习了礼乐就容易指 使 孔子说 学生们 言偃的话是对的 我刚才说的话 只是开个玩笑而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