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技工班语文期中试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5124897 上传时间:2020-03-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技工班语文期中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二技工班语文期中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二技工班语文期中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二技工班语文期中试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二技工班语文期中试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技工班语文期中试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技工班语文期中试卷.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技工班语文期中试卷(卷面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班级_姓名_得分_一、填空(共10个空格,每空格1分,共10分。)1、我来到这个世界为的是看太阳,和 的原野。我来到这个世界为的是看太阳,和 的群山。我来到这个世界为的是看大海,和 的峡谷。我与世界面对面签订了和约。 。2、我战胜了 的忘川,我创造了自己的理想。我每时每刻都充满了启示,我时时刻刻都在 。3、凝视着一片化石,傻瓜也得到教训:离开了运动, 。活着就要斗争, , 。 二、基础知识(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下列各项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有错的一项是( )A 蔚蓝(wi) 娇妍(yn) 立仆(p) 锲而不舍(qi)

2、 B 鬓发(bn) 涉足(sh) 浸渍(z ) 金石可镂(lu)C 朦胧(mng) 炽热(zh ) ) 恫吓(dngh) 长歌当哭(dng) D 媲美(p) 狼藉 (j ) 熄灭(x) 锱铢必较(zzh)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娇妍 蔚蓝 名副其实 荒草萋萋B碟血 尸骸 长治久安 横怔暴敛C契约 杀戮 栩栩如生 殒身不恤D揭帖 遗孽 神乎其神 锲而不舍3、下列对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以暴制暴(暴力) 名副其实(相符) 锱铢必较(古代很小的长度单位)B长治久安(太平) 横征暴敛(搜刮) 不拘一格(规格,方式)C不拘小节(拘泥 ) 不欺暗室(昧心) 沉沦之渐(浸,沾染)

3、D死不瞑目(闭眼) 神乎其神(那样) 肆口乱说(由着自己的性子)4、依次填在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大凡以往的中国人以及若干人,在法律之应用上,是先假定一个人,除非证明其;西洋近代之法律是先假定一人,除非证明其。有罪有罪无罪无罪有罪无罪无罪有罪无罪有罪有罪无罪无罪无罪有罪有罪5、横线处应填入的最恰切的关联词语是( ) 我目睹中国女子办事,是始于去年的, 是少数, 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助, 殒身不恤的事实, 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 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 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A即使 然而 虽 却 尽管 也B虽然 但是 即使 就 虽 而

4、C虽然 但 虽 则 虽 而D即使 但 虽 却 即使 也 6、横线处所填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这是我知道的,凡我所编辑的期刊,大概是因为往往有始无终之故罢,销行一向就甚为 ,然而在这样的生活 中, 预定了莽原全年的就有她。A寥落 艰难 毅然 B稀少 艰苦 居然C冷落 困难 欣然 D稀少 艰难 毅然7、对下面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A对比 设问 顶真 对偶 B对偶 反问 间隔反复 对比C对比 反问 顶真 对比 D对偶 反问 连

5、续反复 对比8、对下列作品、作者、文体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A金黄的稻束 郑敏 诗歌B贵在一个“新”字 王梓坤 随笔C记念刘和珍君 孙犁 记叙文D东方和西方的科学 乔治萨顿 议论文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奶奶在城里呆了许多年,很少出门,从不逛街。有一次乡下的亲戚下来了,她竟然毛遂自荐,要带他们上街去玩。B为了保护自然环境,这项工程的设计人员决定改弦更张,重新设计,选择更为恰当的施工方案。C李老汉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别人给他的帮助与恩惠,哪怕仅仅只是一句安慰的话,他也睚眦必报。D植物也有“喜怒哀乐”,养植物跟养宠物一样,对它经常给予关爱,让它“心绪”良好,它就会投桃报李

6、,令你心旷神怡。10、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前面那个穿白上衣、红帽子的女生很像一位电影明星。三个医院的专家对这位特殊的病人进行了会诊,拿出了治疗方案。经过几天的初稿写作、修改加工和实地考察,他写出了一份有理有据的调查报告。11、下列关于课文内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细致含蓄,耐人寻味,在简洁朴实的诗句中寄寓着关于人生道路选择的深刻思考和哲理。B李炜光的工商文明的基因告诉我们“官本位”文化是比“商本位”文化相对进步的一种文明。C贵在一个“新”字采用谈话的方式,具体而微地阐述了创新者必须具备的素质:批判与怀

7、疑的精神,重视积累,注重方法,勇于实践。D戴望舒的寻梦者感情真挚深沉,唱出了诗人和他那一代知识分子寻求理想、历经磨难、上下求索的心路历程。12、完全符合原文的一句是( ) A真的猛士,敢于正面惨淡的人生,敢于直视淋漓的鲜血。B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得以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C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罢,我确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D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那里还能有什么言语13、文中引用陶潜挽歌的目的是( ) A批评庸人,表在对庸人的不满。B给烈士亲属以安慰。C有青山埋忠魂之意,寄托了作者牢记死者遗愿,死者当与青山同在的深挚感情。D表达了作者反对徒手

8、请愿,对无谓牺牲的遗憾。14、下列有关拜访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拜访是一项重要的社交活动,在私人交往、公务往来、商业活动等各个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B拜访过程通常包括接近客户、晤谈交流、告别客户、再次预约四个阶段。C拜见客户时,要给对方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要能迅速融洽双方关系,因此要尽量对客户多多赞美。D晤谈时要避免说一些令客户不快或尴尬的话,如询问女士的年龄、询问主人的收入等,同时应当多多的介绍自己和产品,滔滔不绝的表达方式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15、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访谈之前要做好访谈计划,其中应该包括熟悉采访对象,合理计划采访的内容,设计访谈切入、访谈问题、提问形式、访谈结语

9、等。B写作访谈录。访谈录通常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对访问对象、访谈内容、访谈时间、访谈背景等的介绍;第二部分是访者与谈者的对话,这是访谈录的主体。C当面接待一般包括迎客、交谈和送客三个环节。D调查报告的语言要华美、明白晓畅,用比喻、夸张、含蓄等修辞方式。三、阅读理解(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一)梦会开出花来的,梦会开出娇妍的花来的:去求无价的珍宝吧。 在青色的大海里,在青色的大海的底里,深藏着金色的贝一枚。 你去攀九年的冰山吧,你去航九年的瀚海吧,然后你逢到那金色的贝。 它有天上的云雨声,它有海上的风涛声,它会使你的心沉醉。 把它在海水里养九年,把它在天水里养九年,然后,它在一

10、个暗夜里开绽了。当你鬓发斑斑了的时候, 当你眼睛朦胧了的时候, 金色的贝吐出桃色的珠。 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怀里, 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枕边,于是一个梦静静地升上来了。你的梦开出花来了,你的梦开出娇妍的花来了, 在你已衰老了的时候。1、诗中“青色的大海”象征的是什么( )A象征着梦的深邃冰冷,暗示金色的贝不能轻而易举获得。B象征着梦的澄澈高远,暗示金色的贝不能轻而易举获得,为下文作铺垫。C象征着梦的深邃冰冷,直接表明金色的贝难以获得,为下文作铺垫。D象征着梦的澄澈高远,直接表明金色的贝不能轻而易举获得。2、诗中“冰山、瀚海”象征着什么( )A象征着寻贝的艰难,隐喻人生道路的前途难卜、坎坷难行。B象征着

11、养贝的艰难,隐喻人生道路的前途难卜、坎坷难行。C象征着寻贝的艰难,隐喻人生历程中的种种艰苦与磨难。D象征着养贝的艰难,隐喻人生历程中的种种艰苦与磨难。3、“云雨声、风涛声”象征的是( )A象征着贝的威力和价值,描绘了一个令人神往的奇幻世界。B象征着贝的丰美和价值,描绘了一个令人陶醉的美好世界。C象征着贝的丰美和威力,描绘了一个令人眩目的神话世界。D象征着贝的力量和地位,描绘了一个令人沉醉的幸福世界。4、象征梦的贝却只“在一个暗夜里开绽了”,其表达的含义是( )A这句话暗示梦想只有在夜晚才能生成。B这句话暗指梦的生成具有不经意性和不可预知性。C这句话说明梦想必须经过“暗夜”的磨练才能开绽。D这句

12、话说明虽然梦的生成不可预知,但只要你能在“暗夜”等待,终能等到它的“开绽”。5、梦最终开出了“娇妍的花”,而“你已经衰老了”,这句话的含义是( )A这句话强调了梦想的可望而不可及。B这句话说明只有等到年老之后才能获得梦想。C用“娇妍”与“衰老”对比,说明在崇高的梦想前,人的卑微与渺小。D这句话强调了美好梦想实现的艰难。(二)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条小路上, 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6、关于本诗的作者、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