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_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_教(学)案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25118161 上传时间:2020-03-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_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_教(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二_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_教(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二_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_教(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二_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_教(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二_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_教(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二_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_教(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_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_教(学)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专题三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教案】【知识与技能】知识:实践的概念实践的特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具体性真理的条件性真理和谬误认识的作用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求真务实,与时俱进技能: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过程与方法】读书法、经典例题分析法和知识点构建网络【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现实问题的分析和思考,引导学生在社会焦点问题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并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常见设问】1 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2从认识与实践关系的角度,说明。3请运

2、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回答。4结合材料,说明。是如何体现人类认识过程的。5请阅读材料,从哲学角度分析。的认识是怎样不断发展的6从认识论角度,说明。7运用实践与认识关系的知识,分析。8 运用生活与哲学中认识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知识点 (一) 有关实践的知识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做、行动)它包括两层基本含义:其一:实践是人所特有的物质性活动。其二: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将观念变为现实)实践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是人们把自己的思想、愿望、计划变成现实的活动。材料分析2、实践的特点客观物质性材料分析主观能动性材料分析社会历史性材料分析社会性:

3、实践活动不是孤立的个人行为,而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社会行为。历史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实践活动也在发展。3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材料分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材料分析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材料分析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材料分析我们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真理、科学理论能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推动实践的发展。 材料分析我们要树立正确的认识,发挥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材料分析【核心原理】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30年荡气回肠的岁月

4、里,深圳承载着一个国家的集体梦想。正是有她的先行一步,中国改革开放有了摸着石头过河的一块块“石头”。国人的梦想一步步变为现实。【有关实践的知识】主观题专项训练【例题一】2011西城期末 深圳故事n 三十年的辉煌请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回答,深圳特区的改革为什么能在梦想和现实之间架起桥梁?(3分)【参考答案】深圳特区的改革属于变革社会关系的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把人们头脑中的梦想变为现实的存在(主客观交汇点),检验认识正确与否。(3分)【例题二】【2012高考北京卷40题】地图反映了人们认识世界的程度,地图的变化记录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欧洲中世纪时,地图主要由神职人员绘制,当时欧洲的世界地图千

5、篇一律:基督教圣地耶路撒冷居于中心,多瑙河、地中海和顿河呈“T”字型,把世界分割为欧、亚、非三部分。中国古代地图大部分由官方或士大夫绘制,主要用于日常行政事务管理和作为诗史的辅助工具,在中国古代绘制的世界地图中,中国占据绝部分图幅,政区表现较为准确,中国疆域之外则绘制简略,严重失真人。由于人类活动范围的局限,早期地图绘制者认为地球平的。15、16世纪哥伦布等航海家证实地球是圆的。随着遥感技术的广泛应用,现在的世界地图日益精准,更好地满足了生产生活的需要。结合材料,说明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12分)【参考答案】世界地图的绘制历史表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巨轮地图的精确绘制是在实

6、践过程中逐步完成的。(3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推动了世界地图的绘制日益精准。(3分)实践是检验认识听真理性唯一标准,绘制的世界地图是否与地理实际相符合是在实践中得到检验的。(3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绘制世界地图是为了满足人们实践需要。(3分)【例题三】【08北京】38.(33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回答下列问题。三十年来,实践上的每一次创造,理论上的每一次突破,事业上的每一次进步,无不闪耀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光辉。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0分)【参考答案】真理是人们对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检验真理就是检验主观认识是否同客观事物

7、及其规律相符合。(3分)主观认识本身无法证明自身是否正确,认识对象不能“自言其明”,二者都不能成为检验真理的标准。(3分)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是联结主客观的桥梁,人们可以用实践的客观结果来检验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实际。(3分)如果不坚持实践标准,就会陷入主观主义错误。(1分)(二)有关真理的知识(1)含义: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2)真理的客观性(3)真理面前人人平等(4)真理的具体性: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材料分析 (5)真理的条件性: 。真理是有条件的,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材料分析(6)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8、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材料分析【有关真理的知识】主观题专项训练【例题一】材料一:2012年人类将迎来“世界末日”的传言不时出现,好莱坞灾难片2012编排的一些所谓“科学根据”甚至让有的人对传言信以为真。 材料二:著名天文学家伯内尔说:电影2012中出现的各大行星连成一线的现象不会在2012年出现,下一次多个行星排成一线的时间将会在2040年。就算出现这种天文现象,也不是什么世界末日。因为其他行星对地球的引力加在一起,与太阳和月亮的引力相比仍然微乎其微,对地球影响极小。结合材料,从真理含义的角度,说明不能相信没有事实根据

9、的传言。(3分)【参考答案】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或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2分)“2012年世界末日”的传言是主观编造的,没有事实根据,不能相信。(1分)【例题二】2012西城期末“70亿”的地球是个有些沉重的话题。曾几何时,在生产力相对落后的时代,从家庭到国家,都渴望着人口的增加,认为人就意味着生存力、发展力。今天世界70亿人口压力的大背景下,却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劳动力不足、人口老龄化,社会福利体系负担重、经济增长乏力;而多数发展中国家,人口基数庞大、人口增长过快,给资源环境带来巨大压力,不堪重负。从“生存力、发展力”到“地球

10、的压力”,人们对人口增长的认识发生了变化。在生产力落后的时代,人类对人口增长的认识错了吗?请运用真理的知识加以分析。(7分)【参考答案】真理是标志着主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真理是具体有条件的,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过程而言,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4分) 在生产力相对落后、资源环境压力小的时代,人口的增长是经济增长的表现,又能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增长。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把人口增长视为生存力、发展力的认识是正确的。(3分) (答对人口增长的认识是在实践中不断深化的,或在实践中不断追求和发展真理加1分)(三)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发展原理】1、认识的

11、反复性: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材料分析2、认识的无限性:【认识的对象,主体人类,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材料分析3、认识的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材料分析4 真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材料分析【认识发展原理】主观题专项训练【例题】2011西城二模40 核能被认为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 2011年3月,日本的大地震使其位于福岛核电站的机组发生爆炸并导致重大核泄漏事件,引发了人类对核能的审视和反思。某报以审慎推进核能开发利用为题撰写了这样的评论:“197

12、9年美国发生的三里岛核泄漏事故,首次敲响了核安全的警钟;1986年的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更促使人们从技术和管理两方面加强核安全建设。可以预见的是,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之后,安全利用核能将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请阅读材料,从哲学角度分析人类关于核能的认识是怎样不断发展的。(8分) 【参考答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类在利用核能的实践中遇到新的核安全问题,推动着人们对安全利用核能这一认识的发展;(4分)人类认识的发展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前进性和上升性(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人类对于安全利用核能的认识不断的发展。(4分) (如从矛盾的解决推动着认识的发展分析,酌情加1分,总分不超

13、过本题得分)【补充习题】1995 年,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强调经济增长要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下,此后的12 年间,我国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取得了重大进展。电子机械、石油化工、汽车制造和建筑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由12% 上升到20%,作为国民经济四大支柱产业的地位确立起来,对这一时期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2007 年,党的十七大根据经济发展新阶段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要求,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举措。从提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到提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虽然只改变了两个字,但它的内涵却大大扩充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

14、经济发展规律认识上的深化。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对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过程。(8分)【参考答案】实践决定认识,是推动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推动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和研究经济规律。(2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理念的提出,对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2分)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中国共产党对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与中国发展国民经济的实践,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分)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中国共产党对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过程,是一个在实践中认识、检验和发展真理的过程。(2分). .下载可编辑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