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2509975 上传时间:2017-10-1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38.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附件 3浙 江 省 现 代 教 育 技 术 实 验 学 校规划课题申报评审书课 题 名 称 教师博客网站的建设与应用研究 课 题 负 责 人 钱 光 辉 申 请 单 位 浙江省金华市第四中学 完 成 时 间 2011 年 10 月 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 制编号填 表 说 明一、请根据“ 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规划课题管理办法” 的有关 规定,如实准确填写各项内容。二、封面右上方代码框申请人不需要填写,其他栏目由申请人用中文填写。申请人签章处,不能用打印字和印刷体代替。三、请按表中“ 一、基本情况表”栏注的要求,准确、清晰地填写数据表内容。若有其他不明问题,请与本市电化教育馆联系咨询。四、本表

2、须经申请单位主要领导审核,签署明确意见,加盖公章后上报。五、本表一式五份报送本市电化教育馆,其中一份原件,四份复印件。请用 A4 复印纸,于左侧装订成册。同时报送电子文档。一、基本情况表课题名称 教师博客网站的建设与应用研究研究类型 应用研究课题负责人 钱光辉 性别 男 职务(职称) 教科室主任、中学高级工作单位 金华市第四中学 电子信箱 通讯地址 金华市第四中学 邮政编码 321001联系电话 (区号)0579(单位) 82367854 (家庭) 82350667 (手机) 13084653628姓 名 出生年月 职务与职称 学科专长 工作单位 电子信箱周家庆 1967 博士、研究导师计算机

3、 浙师大研究所 童桂恒 1963 书记、特级教师数学 金华四中 张震雷 1967 副校长、中高 语文 金华四中 陈志军 1963 副校长、中高 数学 金华四中 黄洁萍 1963 教研组长、中高语文 金华四中 陈素红 1974 中学一级 社会 金华四中 何俊英 1977 中学二级 语文 金华四中 jh_贾佳佳 1983 中学二级 语文 金华四中傅俊杰 1983 中学二级 语文 金华四中 主要参加者童真慧 1983 中学二级 语文 金华四中 成果形式或名称 预计完成时间2010 年中考语文指导方略 2010 年 3 月中学生课外必读古诗词导读与训练 2011 年 6 月最终研究成果 ( 限 报 3

4、项,其中必含研究报告 )教师博客网站的建设与应用研究结题报告 2011 年 10 月注: 1、课题名称 准确、简明反映研究内容,最多不超过 40 个汉字。2、研究类型(A.理 论 研 究 B.应 用 研 究 C.综 合 研 究 D.其 他 研 究 )请选项填写,限填 1 项。 3、工作单位 按单位公章全称填写。4、主要参加者 必须真实参加本课题研究工作,不含 课题负责 人及财务管理、后勤服务等人员。1二、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近三年来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成 果 名 称 著作者 成果形式 发表刊物或出版单位 发表出版时间新课程背景下青年教师成长的培养 吴根土 论文市课改论文一等奖市科研论文一等奖

5、2008 年 11 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张震雷 论文 龙源期刊市课改论文一等奖 2008 年 11 月开博,教师成长的好途径! 钱光辉 论文 语文周报市课改论文三等奖 2008 年 11 月且行且思博文集 张震雷 专著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09 年 9 月三、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近三年来承担的研究课题课 题 名 称 课题类别 批准时间 批 准 单 位 完成情况星级教师校本认证制的实践研究省规划课题 2007 年 浙江省教科院市一等奖并送省参评新课程背景下语文与其他学科整合的探索与研究市规划课题 2008 年 金华市教科所 选送市里参评 2四、课题设计论证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

6、值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限 3000 字内)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1国外研究现状1997 年 12 月,博客最早在美国诞生,2000 年开始迅速发展,且发展势头强劲。根据TeChnorati 最新博客统计分析报告(2006 年 9 月)数据显示:截至 2006 年 9 月底,Technorati 追踪了 5700 万博客。其中 55%的博客在最近 3 个月内更新过。在 2006 年第 3 季度,平均每月接近产生 300 万个博客,每天有 10 万个产生,每天的日志数接近 13

7、0 万。博客成为媒体传播最及时的工具,许多国外媒体,在报道突发事件发生时,常常把博客网站作为重要的信息发布与沟通的渠道,例如,美国 9.11 事件的相关图片和视频信息最早就是由博客向外传开的,可见,博客已经融入了人们的生活,成为很多人生活的一部分。随着主流媒体对博客的运用,国外的一些教育部门也将逐渐将博客作为沟通、管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工具。2000 年,国际教育技术协会(ISTE:InternationalSocietyforTechnologyinEducation)联合教育领域各种有影响的团体,制定了面向 21 世纪的美国教师教育技术标准 NETS(NationalEducatio

8、nalTechnologyStandards)和相应的绩效指标。但总的来说,国外在利用教育博客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还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2国内研究现状及趋势博客进入中国虽然时间不长,但其所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已经引起教育领域的重视。从 2003年开始,由毛向辉、庄秀丽、黎加厚等人开始尝试,教育博客热潮在各地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迅速兴起。由于教育信息化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在实践层面,博客技术的逐渐成熟及它所表现出来的优势,加上一批优秀教育博客的涌现都促成了教育博客的快速发展。随着中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对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和培训工作已经走到前台。借鉴国外教育发展经验,教育部于 2005 年颁布

9、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对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是中国第一次以国家名义颁布的正式的信息时代教师能力要求。目前为止,纳入到国家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培训的有两套教材,这两套教材中,都有对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要求。也就是说,全国 1 千多万中小学教师,都要了解和掌握教育博客的使用方法,教育博客将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这同时也标志着,教育博客在中国己经逐渐进入普及和应用阶段。(二)选题意义如何让教育博客真正成为教师的工作“伴侣” ,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快速成长?这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和良性影响是本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本课题将通过多种例证,展现教育博客的理论和实践功能

10、,它可以让教师借助计算机和网络的优势,为自己的成长搭建一个网络交流平台,并以此吸引同行与专家的加入,为成长注入强大动力。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很多教师并不缺少经验,但这种经验更多的人让他停留在自己个人的思想意识层面,并没有让它从“幕后”走向“前台” ,在自己的日常教学过程中我们的老师缺少一种动笔的习惯,不少老师没有写教后记的过程,没有对自己的日常工作进行经常性反思,与同事没有彼此互相交流,更谈不上将自己个人的感性经验上升为理性认识了。而教育博客可以实现对上述情况的最理想的弥补,因为教育博客是开放的、活跃的、互动的,它不同于封闭性很强的传统教育,在教育博客中,教师可以通过他人的回复而得到某种教

11、学启发,也可以在其他人的博客上找到更加有效、简便、科学的教学方法,还可以与很多经验丰富的教师和专家进行有效的交流。它是一个学习、思考、交流的平台,美国的波斯纳提出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 ,我们教师可以利用这个开放的网络平台开展自己自主研究活动,促进自身的专业化发展。所以,教育博客延长了教师的工作手臂,提供了更为切实可行的操作平台,实现了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新发展,为每一个普通的教师提供了一个崭新的世界,给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前景。教师在交流过程中,可以相互评价各自总结出来的经验,相互取长补短,增进彼此的教学经验。教育博客己成为教师适应现代化教育教学的有利条件。(三)研究价值1个体

12、成长价值。进一步发挥教育博客对教师个体成长的重要功能。通过倡导教育博客写作,唤醒教师个体的教育智慧与成长意识。教育博客对于教师专业的发展最大的优点就是能积淀教师的教育思想,唤醒教师隐性的教育智慧,改变教师的专业发展方式即由被动的、外在的需要变为自主的、内在的自身需要。2团队发展价值。进一步发挥教育博客对教师团队成长的重要功能。在本课题实施过程中,学校要探索出一套促进教育博客对教师专业发展产生更大影响的策略与方法,把教育博客于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融为一体,以教育博客为平台,改变管理方式、研究方式,创新学校的研究文化。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一)研究目标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

13、是获得实践性成果。1学校发展目标。通过研究,使学校实现“三个突破”:在团队研究能力上有所突破,在研究制度变革上有所突破,学校文化创新上有所突破,通过教育博客的管理丰富现代学校管理的内涵,使教育博客成为打造教育品牌的助推器。2教师发展目标。通过研究,使教师做到“四个学会” ,一是学会个体性反思,二是学会跨时空交流,三是学会反思性实践,四是学会自主性提升(总结),从而形成“自我反思交流融合变革实践总结提升”的自主发展范式,通过教育博客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形成一支专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3研究成果目标。通过研究,形成“两个一”的研究成果:一是一整套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教育博客管理与指导的实

14、践策略,二是一系列关于教育博客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功能的理性认识。(二)研究内容1教育博客支持下的校本研修活动:校本研修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本课题拟通过教育博客为教师的研究活动搭建一个自主平台,拓展传统校本研修的渠道。2基于教育博客的叙事研究:通过叙事研究,让教师记录发生在身边鲜活的课程故事,从而促进教师对教育教学的反思活动。3教育博客支持下的家校沟通:以教育博客为纽带,搭建学校与社会的沟通桥梁,让家长及时了解学校教育,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和谐发展。4博客支持下的学生学习叙事、生命叙事研究,让学生书写自己的成长故事。(三)主要观点1教育博客功能的有效开发,有利于促进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

15、。我们的假设是:2教育博客功能的有效开发,有利于促进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我们的假设是:3教育博客功能的有效开发,有助于学校轻负高质教学的引领。教育博客符合建构主义的特征。教师利用博客及时主动地进行“写和录” ,日积月累,从而丰富知识和发展思维,使得讨论和学习的目标明确,促进自我的反思,改变传统教学中“师强生弱”的状态,形成从单向到多向度、多角度沟通。我们的设想是:学科教师学生专家学者(四)创新之处1教育博客的校本化开发。博客作为学校校本教研的有效工具与独特载体,将有别于传统的教研方式,它不拘泥于教研活动的整体、划一,教研活动可以随时与自主,且更具个性化。活动的创新还表现在情感的人本化、使用的开放性、技术的零障碍、经费的零成本上。学校将在研究的过程中建立独特的研究制度,以教育博客建设为学校制度建设、文化建设的载体与突破,这样的思路可能具有一定的创新之处。2教师队伍的草根化成长。教育博客平台的建立使教育研究活动将植根于每一位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之中,教育研究将不再显得高不可攀,不再游离于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