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难句理解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5099419 上传时间:2020-03-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说》难句理解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马说》难句理解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马说》难句理解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马说》难句理解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马说》难句理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说》难句理解(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说难句理解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一种解释是:“鸣之”和“不能通其意”的主语是“食马者”,动词“鸣”是使动用法,代词“之”作宾语,指代千里马。按照这种解释,这句话应该译为:“饲养的人使千里马嘶叫,却不能够领会它嘶叫的意图。”(见中国青年出版社古文选读)另一种解释跟前面的解释相同之处是:“鸣之”“不能通其意”的主语同是“食马者”,代词“之”作宾语,指代千里马。不相同之处是:把“鸣之”理解为食马者吆喝千里马,把“通其意”的“通”看成使动用法。按照这种解释,这句话应该译为:“饲养的人吆喝千里马,却不能使它领会吆喝的意思。”(见华南师院韶关分院中学古文教学参考资料)还可以作出一种解释是:“鸣之”的主语是

2、千里马,“不能通其意”的主语是食马者,代词“之”作宾语,指代千里马得不到应有的待遇这一事实。“鸣之”是“为之而鸣”的意思。按照这种解释,这句话应该译为:“千里马为自己得不到应有的待遇而嘶叫,可是饲养的人并不懂得它嘶叫的意思。”应该说最后一种解释较为符合作者原意。首先应该肯定,“鸣之而不能通其意”的“鸣”,是有其特殊意义的。韩愈在这里用“鸣”,不仅包含着他在送孟东野序里“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那句名言的意思,更重要的是,他活用了战国策楚策中汗明见春申君时所说的伯乐善于识别千里马的典故。下面是这个典故的原文:“夫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太行。蹄申膝折,尾湛胕溃,漉汁洒地,白汗交流,中阪迁延,负辕不能上

3、。伯乐遭之,下车攀而哭之,解紵衣以幂之。骥于是俯而喷,仰而鸣,声达于天,若出金石声音,何也?彼见伯乐之知己也。”这里的“骥”,即所谓千里马。这段话的大意是:有一匹千里马已经上了年纪了,拉着一辆盐车上太行山。它伸着蹄子弯着膝盖,尾巴湿漉漉的,皮肤溃烂,渗透着鲜血洒在地上,盐汗流遍全身。爬到半山坡时,步子迟缓不前,驮着车辕爬不上去。这时伯乐恰巧碰上了这辆盐车,他连忙跳下车来,抚摸着千里马,并对它哭泣,还脱下自己的麻布袍子覆盖在它身上。于是这匹千里马低下脖子打了个响鼻,随即昂首嘶叫起来。叫声震撼着长空,简直象金石声一样动听。这匹千里马为什么叫得这样欢呢?因为它看到伯乐对它十分了解,而又情怀深切啊!马

4、说中那匹千里马为什么要鸣呢?显然是因为它不幸碰上了那么一位“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的“食马者”,而未能遇见伯乐那样的知己,以致不能被识别为千里马的缘故。因此在“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这一句里,韩愈暗中用了战国策楚策上的典故,只不过是反其意而用之罢了。如果在解释这一句时,把“鸣之”的“之”跟“策之”、“食之”的“之”混同起来,一律看成是指代千里马,或者竟把这个“之”字看成衬音助词,那么,千里马之“鸣”就会变为毫无意义的嘶叫,“通其意”的“意”也就落了空,这显然是不符合作者原意的。至于把动词“鸣”理解为“食马者”对千里马的吆喝,这实际上是把千里马看得连常马也不如,就更有点说不过去了。有些坚持第

5、一、二种解释的同志专门从语法标志上考虑问题。他们认为:这三个句子紧靠在一起,既是并列分句,又是排比分句,它们都省略了主语,句式完全相同,因此三个分句的主语应该相同,三个“之”字也应该是指代同一对象。这些同志过分地强调了表面的语法标志,而完全忽视了内在的意义关系。何况即使就语法结构来说,这三个分句也并不完全相同。首先,在第三分句里,就明明多了一个连词“而”;此外,我们如果把第一、二分句的语序颠倒一下,改为“不以其道策之”,“不能尽其材食之”,句子仍然通顺,原来的意思基本上没有变;如果把第三分句改为“不能通其意而鸣之”,就变得文理不通,甚至不知所云了。陈又钧古文疑难词句试释,载湘潭师专学报年第期、奴隶人一般参考书上解释为“马伕”或“地位卑下的马伕、仆役”。这样解释是对的,但言之不详,初教初学的人不能透彻理解。甚至还有不少的人认为“奴隶人”就是“做奴隶的人”或者“象奴隶一样的人”。其实,“奴隶人”是“奴”和“隶人”两个词。奴,指受压迫、受剥削、供人役使的丧失自由的人,如农奴、家奴,都是这个意思。隶人,指职位低微的吏役。如左传昭公四年“舆人纳之,隶人藏之”中的“隶人”就是这个意思。弄清了“奴隶人”是“奴”和“隶人”两个词,朗读的时候,就应注意“奴”和“隶人”之间的停顿,读如“奴、隶人”。张宏健“奴隶人”的意思和读法,载语文学习年第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