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临夏中学2014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5066579 上传时间:2020-03-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临夏中学2014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甘肃省临夏中学2014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甘肃省临夏中学2014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甘肃省临夏中学2014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甘肃省临夏中学2014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甘肃省临夏中学2014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临夏中学2014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班级: 姓名: 学号: 考场: 装订线6 班级: 姓名: 学号: 装订线6 甘肃省临夏中学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月考试卷年级:高三 科目:语文 座位号本试题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请考生按要求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中国模式”蕴含的价值理念中国在30多年的改革开放发展中走自己的路,形成了一种充分彰显中国特色的“中国模式”,西方社会对之予以了高度的关注。他们的关注是有道理的。因为“中国模式”绝不仅仅是一条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之路,其所蕴含、所体现的和谐发展的理念同时也是实现世界和平发

2、展的价值支撑。清晰明白地向世界阐述“中国模式”的价值理念,不仅可以为中国更进一步发展赢得良好空间,还可以为构建和谐世界做出中国人的贡献。首先,和谐发展是以“不同”为前提的。“中国模式”告诉世界,发展模式是可以多种多样的,发展模式也必须是多种多样的。不同国家、不同社会其“不同”是客观存在的,在审慎把握自身不同的基础上,扬长避短,就成为了不同社会的当然选择。中国有句古话说得好:“和实生物,同则不济。”强求一律,只会导致人类社会僵化衰落,不管哪种模式看起来是多么的先进、多么的现代、多么的科学。30多年来,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实践表明,中国模式不是对西方模式的“克隆”,而是对西方发展范式的

3、突破与超越。在西方范式内发展,中国可能会有小的进展,但难有大作为。只有跳出西方发展的三界外,不在西方发展的五行中。才能真正地发展起来。在这个意义上,“特色”不是一种借口,而是一种本能,一种策略。有的人担心,过多地讲“中国模式”,过多地强调与西方发展的不同,会引发争议,要低调一些,甚至不主张提“中国模式”。其实恰恰相反。有道是“和而不同”,旗帜鲜明地表明的“不同”,其实是为了更好地和谐相处;大大方方地表明“不同”,也才能更好地和谐相处。其次,和谐发展是着眼于“各取所需”的。“中国模式”告诉世界,不同的发展模式之间不是你死我活,而是可以互利的。这种互利不仅仅体现在经济领域的贸易合作,更多地体现在文

4、化政治领域的交流借鉴。比如,中国文化中“仁爱”的精神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改变霸权思维,与民族国家和平相处具有极其现实的意义。西方某些大国出于自己的利益和为了维护有利于自己的现有国际秩序,以所谓“国际公理”、“人类普遍价值”,向其他民族和地区的民众强加自己的价值观、文化观乃至宗教观,其他民族和群体稍有不接受就“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进行大肆讨伐,这当然是不能为其他民族和群体所接受的。再次,和谐发展不希望也不主张“一花独放”。“中国模式”告诉世界:不同发展模式是会长期存在并长期和谐相处的。有人会问,中国社会发展模式的成功会不会取代西方社会的发展模式呢?有的西方学者业已得出肯定的判断。但我们的回答是,在

5、可预计的相当长时期内,中国社会的发展模式与西方社会的发展模式之间不存在谁终结谁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模式”的成功,不是消除了西方社会发展模式,而是提升了两种发展模式之间相互竞争的水平。(摘自深圳特区报 作者:辛鸣).下列选项中关于“中国模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模式”是中国在多年的改革开放发展中走自己的路而形成的一种充分彰显中国特色的发展模式。B“中国模式”不仅是一条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之路,也是实现世界和平发展的价值支撑,引起了西方社会的高度关注。C“中国模式”蕴含着自己的价值理念,清晰明白地向世界阐述这些价值理念,可以为中国更进一步发展赢得良好空间。D“中国模式”突破

6、并超越了西方的发展范式。多年来,中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实践证明了这一点。.下列不属于中国模式所蕴含的价值理念的一项是( )A由于不同国家、不同社会其“不同”是客观存在的,所以世界和谐发展的前提是“不同”。B不同的发展模式之间可以互利,不是你死我活,各国和谐发展要着眼于“各取所需”。C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社会的发展模式与西方社会的发展模式之间不存在谁终结谁的问题。D过多地讲“中国模式”,过分强调与西方发展的不同,会引发争议,这样不利于中国与西方各国的和谐相处。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从某种意义上讲,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特色”不是一种借口,而是一种本能,

7、一种策略。中国要真正地发展起来,就要跳出西方发展的三界外。B不管哪种模式看起来是多么的先进、多么的现代、多么的科学,都不能强求一律,各国只有在审慎把握自身不同的基础上,扬长避短,才不会使人类社会僵化衰落。C西方学者普遍认为中国社会发展模式的成功会取代西方社会的发展模式,但我们认为中国模式不会消除西方社会发展模式,而是提升了两种发展模式之问相互竞争的水平。D中国文化中“仁爱”的精神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改变霸权思维,与民族国家和平相处具有极其现实的意义,今后我们可以在文化政治领域与世界各国做更多的交流借鉴。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郭浩字充道,德

8、顺军陇干人。徽宗时,尝率百骑抵灵州城下,夏人以千骑追之,浩手斩二骑,以首还。从种师道进筑葺平砦,敌据塞水源,以渴我师,浩率精骑数百夺之。敌攻石尖山,浩冒阵而前,流矢中左胁,怒不拔,奋力大呼,得贼乃已;诸军从之,敌遁去,由是知名。累迁中州刺史。钦宗即位,以种师道荐,召对,奏言:“金人暴露,日久思归。乞给轻兵间道驰滑台,时其半度,可击也。”会和战异议,不能用。帝问西事,浩曰:“臣在任已闻警,虑夏人必乘间盗边,愿选将设备。”已而果攻泾原路,取西安州、怀德军。绍圣开拓之地,复尽失之。建炎元年,知原州。二年,金人取长安,泾州守臣夏大节弃城遁,郡人亦降。浩适夜半至郡,所将才二百人,得金人,使之还,曰:“为

9、语汝将曰,我郭浩也,欲战即来决战。”金人遂引去。绍兴元年,金人破饶风岭,盗梁、洋,入凤州,攻和尚原。浩与吴璘往援,斩获万计。迁邠州观察使,徙知兴元府。饥民相聚米仓山为乱,浩讨平之。徙知利州。金人以步骑十余万破和尚原,进窥川口,抵杀金平,浩与吴玠大破之。玠按本路提点刑狱宋万年阴与敌境通,利所鞫不同,由是与浩意不协,朝廷乃徙浩知金州兼永兴军路经略使。金州残弊特甚,户口无几,浩招辑流亡,开营田,以其规置颁示诸路。他军以匮急仰给朝廷,浩独积赢钱十万缗以助户部,朝廷嘉之,凡有奏请,得以直达。九年,改金、洋、房州节制。十四年,召见,拜检校少保。十五年,卒,年五十九。(节选自宋史郭浩传)4.对下列句子中队加

10、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敌攻石尖山,浩冒阵而前 冒:贸然B.奋力大呼,得贼乃己 己:停止C.乞给轻兵间道驰滑台 乞:请求D. 时其半度,可击也。 时:等候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郭浩奋勇抗击金人的一组是( 3分)浩手斩二骑,以首还 流失中左胁,怒不拔所将才二百人,得金人浩与吴璘往援,斩获万计相聚米仓山为乱,浩讨平之浩与吴玠大破之A. B. C. D.6下了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郭浩有胆有勇,屡立战功。徽宗时,他抗击夏人曾以少敌多:跟随种师道征战,他率领数百精骑夺回被敌军占据的水源,几次升官后担任中州刺史。B 郭浩卓有见识,可惜建议未被采纳。钦宗

11、即位后曾照他询问抗金之策以及西部战事,他坚决主战,提出应对之策,而朝廷举措失当,国土蒙受损失。C 郭浩、吴玠共同破敌,后感情产生隔阂。绍兴年间,金兵屡屡犯宋,两人连手大败金兵;吴举劾宋万年暗中通敌,郭不同意这一做法,被调往金州。D 郭浩治政有方,金州状况好转。他初到任时,金州极度破败,百姓流亡,经治理后积有余钱资助户部,受到朝廷嘉勉,并给予奏请可以直达的优遇。7.把第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诸军从之,敌遁去,由是知名。()浩招辑流亡,开营田,以其规置颁示诸路。(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89题。【双调】水仙子无名氏青山隐隐水茫茫,时节

12、登高却异乡。孤城孤客孤舟上,铁石人也断肠,泪涟涟断送了秋光。黄花梦,一夜香,过了重阳。8.诗中的 “孤客”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全曲概要分析。(5分)9.赏析结尾句“黄花梦,一夜香,过了重阳”的妙处。(6分)(三) 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欧阳修醉翁亭记)民生各有所乐兮, 。 ,岂余心之可惩?(屈原离骚) ,彩彻区明。 ,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25分)季老足迹:知识分子的精神高地12日下午5时半,一场罕见的大雨笼罩整个北京大学,但北大百周年纪念讲堂前的广场上,仍然聚集着北大的师生,还有很多人从校园外特地赶来,悼念季羡林老先生,久久不愿离去。“我没有亲眼见过季老,没有和他打过交道,但他是北大人永远的精神灯塔。”一位几天前从北大毕业的中文系学子,今天重回校园,在雨中向季羡林老先生鞠躬致敬。 “深切怀念季羡林老先生”今天上午10时,季羡林老先生的灵堂尚未敞开大门,不少北大师生就已自发聚集在百周年纪念讲堂黑色的大幅挽联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