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五校2015届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5054272 上传时间:2020-03-1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952.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五校2015届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江西省五校2015届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江西省五校2015届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江西省五校2015届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江西省五校2015届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五校2015届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五校2015届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校(江西师大附中、临川一中、鹰潭一中、宜春中学、新余四中)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卷面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命题人:张茂生 审题人:丁玲【试卷综析】本试卷是高三历史试卷,历史部分的考查以主干知识为载体。试题重点考查:宗法制、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古代中国的科技、儒家思想、明朝内阁制、新三民主义、抗日战争、中美关系缓和、科学为广大群众所共有、开创外交新局面、罗马法、工业革命的影响、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及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巴黎公社、启蒙运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罗斯福新政、马歇尔计划、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中国革命形势、王安石变法等主干知识;注意考查学生阅读分析材料,调动并运用所

2、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是份注重考查基础的好试卷。第卷(选择题 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据南昌县志记载:清朝月池熊氏“三代皇”(熊氏三兄弟)兴盛时期,月池人考上进士、榜眼、探花、举人和秀才的可谓不胜枚举。熊氏有一条不成文的家规:“七姐妹,七星座,东方起,西边落,伴着月亮作嫦娥”,这是熊氏家庭对媳妇、女儿的要求。并设立了家庭教育机构“心远堂”和“心远奖学金”,用来奖励族中读书应试有成的子弟。据此,清代熊氏家族兴盛主要利益( )A公正公平的科举制度B家族宗法观念的维系C重视对家族女姓教育的结果D奖励制度

3、促进教育发展【知识点】A1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宗法制【答案解析】B 解析:从材料中“七姐妹,七星座,东方起,西边落,伴着月亮作嫦娥,这是熊氏家庭对媳妇、女儿的要求。并设立了家庭教育机构心远堂和心远奖学金,用来奖励族中读书应试有成的子弟”可分析出熊氏家族意识深厚,体现了宗法意识。故选: B【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古代宗法制的相关内容正确把握。2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

4、。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A中原地区开始进入铁器时代 B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C战国时期随葬品以铁器为主 D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知识点】H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答案解析】 D 解析:据题干材料信息,铁农具出土于秦魏等国故地,A、C错误;B单纯从题干材料信息不能得出这个结论。从题干河南辉县魏墓出土的农具成套来看,成套的农具有利于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D项正确。故选: D【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历程的准确把握。3数学史专家钱宝琮深入研究九章算术后,认为九章算术的编纂者对待数学

5、的态度是:“掌握数学知识的人应该满足于能够解答生活实践中提出的应用问题,数学的理论虽属可知,但很难全部搞清楚,学者应该有适可而止的态度。”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钱宝琮认为科研应该适可而止B中国古代科学缺乏理论性深究C九章算术的实用性相对有限D数学知识很难适用于生活实践【知识点】Q1古今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辉煌灿烂的文学古代中国的科技【答案解析】B 解析:材料分析九章算术的作者认为数学家应该解决数学中的实践中的知识,对于理论性的问题,虽然可以知道,但是要搞清楚非常困难,不应该在这方面费太多的精力,这反映了古代科学缺乏理论性的研究。故选: B【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

6、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的特点的准确把握。 4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末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工之典,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实乃内释外儒之学,已非儒学之正宗。”材料表明( )A提出“经世致用”的主张 B提出了对程朱理学的批判C意识到心学遭遇困境D主张对儒学体系进行改革【知识点】O2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答案解析】C 解析:“六艺”一指儒学经典“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又指“礼、乐、射、御、书、数”小学教学主要内容。顾炎武材料中抨击的是理学,理学发展成为心学后,强调自我内心的反省达到天理的高度,以

7、维护封建统治,但是根据材料“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可见顾炎武认为心学已经不能解决国家实际问题,心学面临危机。故选: C【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5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以谋反罪诛杀胡惟庸,同时,裁撤中书省和丞相。随后设置殿阁大学士为侍从顾问。但明中后期又出现了严嵩、张居正把持朝政的现象。这表明( )A宰相制度一直都存在 B皇权曾一度削弱C内阁权力失控 D君主集权强化【知识点】A2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明朝内阁制【答案解析】D 解析:材料中的所说的首辅权利来源于皇帝,皇帝信任首辅大臣专权只能说明是皇权的集权不断加强。故选: D【思

8、路点拨】解答本题对于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状况的正确理解与分析。6洋泾浜英语是中国沿海商业社会的混合语言,混杂了英语、葡萄牙语和印度语的词汇,说的时候多少按汉语的语法而不根据英语的法则。如“Just now have settee counter ,alla finishee ;you go, you please”(现在我们结清了我们的账目,一切结束了,你要走就可以走了)洋泾浜英语的出现可以说明( )A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中国已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中国与西方保持一定的外贸关系D中国依然以天朝上国地位自居【知识点】H2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及古代的经济政策

9、【答案解析】C 解析:洋泾浜英语诞生于18世纪初的香港和澳门,使用者主要是英美人和他们在中国的雇员或佣人,以及与他们接触的中国商人,说明中国与西方保持一定的外贸关系。A、B、D项无法从材料中体现。故选: C【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7孙中山晚年曾说:“欧洲当时是为个人争自由,到了今天万不可再用到个人身上去,要用到国家身上去。个人不可太自由,国家要得到完全自由。如果拿自由平等去提倡民气,便是离事实太远,和人民没有切肤之痛。他们便没有感觉;没有感觉,一定不来附和。”对此话的理解是( )A反对西方个人自由B认识到欧洲民主的局限C挽救国家民族救亡D个人自由与国家的不相容【

10、知识点】R3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新三民主义【答案解析】C 解析:材料所述是孙中山晚年的看法,即认识到中国当时需要的不是“为个人争自由”,而是“要用到国家身上去”、“国家要得到完全自由”,结合当时20世纪20年代的背景,应该反映的是其反帝的主张,所以是挽救国家和民族危亡的目的。 故选: C【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8冈村宁次曾感慨:“日军有被城市吸引的恶癖作战目标,计有运动的敌军及不动的土地(城市及河山要线),而在中国战线上以城市为目标者最多。在鼓舞士气上这是最合适的部队虽奉命负有离开城市而经旷野压迫敌军的任务,但

11、终为城市所吸引。”这侧面反映出( )A日军战败的根源是城市中心战略的失误B中国战场的抗战使日军陷入艰难困境C中共的游击战术迫使日军处于防御之中D国共两党联合抗战使日军顾此失彼【知识点】C4近代中国的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 【答案解析】B 解析:抗战中日军失败的根源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联合的结果,A项不正确;B项可以从材料中“城市为目标者”“负有离开城市而经旷野压迫敌军的任务,但终为城市所吸引”分析出,B项正确;C项“中共的战术”和D项的“国共两党联合抗战”在材料中没有明确体现。故选: B【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

12、的原因准确把握。9下图为新中国一段时期内对外经济援助的有关数据。造成60年代援外支出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提出三个世界的划分理论B“文革”严重干扰了经济建设C国民经济调整取得重大成果D与美苏交恶需打开外交新空间【知识点】F2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开创外交新局面中美关系缓和【答案解析】D 解析:依据材料图表中造成60年代援外支出明显呈上升趋势,联系所学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随着中苏关系的交恶,中国同时面临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威胁,中美关系急需缓和,急于打开新的外交局面。故选: D【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图表信息的准确分析,并对中美关系缓和正确理解。101960年中科院召开学部大会

13、,选出学部委员35人,既有周培源、苏步青这样的著名科学家,也有天津人民公社姜德玉、湖北工业劳模马学礼这样的工农大众。大会共宣布学部论文和报告69项,其中劳动模范有13项。这一现象( )A反映了新中国科技突飞猛进的发展 B体现了“科技为广大群众所共有”的观念C表明了工农大众科学素养的普遍提高 D证明了工农大众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知识点】Q3古今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科技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科学为广大群众所共有【答案解析】B 解析: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大会共宣布学部论文和报告69项,其中“劳动模范”有13项,而“劳动模范”属于广大群众,所以这一现象只能体现 “科学为广

14、大群众所共有”的观念,当然并不能证明了工农大众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故选: B【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11邓小平复出后,既开展密集的外交出访活动,积极加强与邻国的友好来往,建立合作关系(如下表),并特别注重拓展与日本、美国的联系。邓小平的外交目标( )时间对象1978年初缅甸、尼泊尔1978年9月北韩1978年10月日本1978年11月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1979年1月美国A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为改革开放创造外部环境C抗衡苏联对安全压力D摆脱泛意识形态的束缚【知识点】F2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开创外交新局面【答案解析】D 解析:中国之所以特别注重拓展与日本、美国的联系,是因为这有利于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利于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同时也有利于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因此主张摆脱泛意识形态的束缚。 故选: D【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表格材料的关键信息的准确分析,并对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准确解读。121984年以后,城市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学者敏锐地看到“公社体制改革后,农工分了手,农业经营承包到户”;企业家感慨“现在不同了,我得考虑如何增强企业活力”这表明人民公社体制逐步废除非公有制经济开始起主导作用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扩大市场经济逐步显现活力ABCD【知识点】K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