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九江市2013届高三第二次七校联考语文试题.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5054237 上传时间:2020-03-1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九江市2013届高三第二次七校联考语文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江西省九江市2013届高三第二次七校联考语文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江西省九江市2013届高三第二次七校联考语文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江西省九江市2013届高三第二次七校联考语文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江西省九江市2013届高三第二次七校联考语文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九江市2013届高三第二次七校联考语文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九江市2013届高三第二次七校联考语文试题.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西省九江市2013届高三第二次七校联考试题永修一中 修水一中 都昌一中彭泽一中 瑞昌一中 德安一中湖口中学九江市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卷面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命题:彭泽一中 审题:湖口中学 沈青林第I卷(选择题,共36分)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一、(共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框架(kung ) 潜在(qin) 洗马(xin) 便(bin)宜行事B潦水(lo) 宫绦(to) 栏槛(jin) 咄咄逼人(du)C瓮牖(wng) 脸颊(ji) 茶峒(dng)

2、 前倨后恭(j)D虾蟆(h) 滂沱(pn) 肄业(y) 数典忘祖(sh)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沉湎 凑合 妨碍 蛛丝马迹B发仞 痉挛 竣工 无精打采C旋律 渲泄 赃款 额手称庆D震撼 蜇伏 聒噪 金榜题名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表哥”杨达才的名表、天价眼镜、金属手镯及各式皮带被网友曝光后,细心的网民还盘点了杨达才的装备价值,估计全身装备17万左右。真是让人叹为观止!B苏湘渝系列枪击案嫌犯周克华在渝被警方击毙,此消息一出,各地百姓弹冠相庆。C也许,乔布斯的传奇人生让我们难以望其项背,但我们还是希望,能够在本土企业家身上看到乔布斯的影子,见证属于我们

3、的“苹果”。D一位参加过高考阅卷的老师说:“阅卷时所看到的许多考生作文至今记忆犹新。有的感情真挚,观点深刻;有的字字珠玑,满口余香;有的却不忍卒读,难以入目。”4.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各地媒体几乎同时出现了这么一个词“堵车”。北京成了“首堵”,连武汉这样的二线城市也常常堵到半个城市瘫痪。我们不禁感慨:中国已进入全民“豪堵”时代。B休闲方式各种各样:古人看戏,今人看电视;乡下人在大树下闲聊,城里人在电脑上聊QQ,真是因时而异,因人而异呀。C课文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选自论诗(青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作者谢冕,原文题目是漫步在诗的郊野关于诗歌欣赏的通信,选入教材时有删改。

4、D如果说民生问题是“命脉”,腐败就是“毒瘤”。一方面,我们党要解决好群众的民生问题,取得广泛的支持拥护,另一方面,必须下大力气铲除毒瘤,永葆自身青春活力。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菲律宾借口查处“非法捕鱼”为名,屡次进犯黄岩岛,并企图将其改名为“帕纳塔格礁”,中国外交部就此阐明了严正立场。B延长退休年龄或实行弹性退休制、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等重大变革,对广大人民群众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够愉快接受的,这需要政府部门做好宣传解释工作。C在刚刚落幕的伦敦奥运会上,中国的金牌总数尽管跟北京奥运会相比有明显差距,中国体育代表团仍然赢得了全国人民的肯定和赞扬。D“嫦娥三号”是“嫦娥”绕月探月工程

5、的第三颗人造绕月探月卫星。目前,“嫦娥三号”已经圆满地完成各项验证性试验,将在2013年前后发射。6.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唐吉诃德梦到为米戈米公娜公主与巨人作战,他在梦中挥剑,戳破床头装满红酒的皮袋,酒流得满地都是。店主人狠命揍他,卡迪纽和神父把店主拉开。(唐吉诃德)B大卫来到摩格货栈打工,租住在密考伯先生家,与这一家人结下了深厚友谊。(大卫科波菲尔)C元春的父亲是贾政,迎春的父亲是贾赦,探春的父亲是贾政,惜春的父亲是贾敬。(红楼梦)D魏军入川,蜀后主刘禅投降,被送到洛阳。司马懿封他为安乐公,赐住宅,月给用度,僮婢百人。刘禅为表感谢,特意登门致谢,司马懿于是设宴款待,

6、并以歌舞助兴。(三国演义)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最近,中国好声音的出现既赢得了诸多关注和好评,也引发了对于选手身份、经历等方面的争议。好评和争议交错,热播和分歧共存,这其实是中国近年来选秀文化发展变化状况的折射,也是中国电视文化新的变化的投影。 中国好声音之所以一出现就引发轰动效应,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力求超越粉丝和明星的关系,不靠选手搞噱头,不靠评委博出位,也不靠庞大阵势的粉丝投票,而是着力于音乐的专业性,力图回到尽可能纯粹的音乐的本质,力图让“好声音”成为唯才是举最重要的砝码。让刘欢、那英这些当代流行歌坛最有声望的音乐人来指点新人,依据好声音来收徒,而选手也可以

7、选择导师,进入音乐专业领域深造从而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既不同于让年轻人成为粉丝热捧的超级明星,也不同于让普通人在舞台上一展即毕的走过场。这其实是从普通人中选择真正的“好声音”,让他们得以成为好的歌唱家、艺术家,让选秀不再是一下子就实现梦想,也不是仅仅展现梦想,而是让梦想通过一个专业的路径和较为严谨的程序得以延伸,最终成为一个职业生涯的选择。将梦想的实现转换为实实在在的修业和长期的学习努力,节目正是在这一点上赢得了公众。今天的“80后”“90后”处在竞争激烈,生活和事业发展的压力较大,而自身的适应和抗压能力相对较弱的矛盾之中。一举成名的冲动、展示自我的激情如何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具体路

8、径,正是青年一代的焦虑所在。选秀节目尚未从这一方面加以具体的指点,青年的职业生涯的内在需求和成长渴望在中国好声音中却得到了展现。这很像是一个音乐的职场节目,对于激励青少年更好地学习,更艰苦地磨炼,给他们提供更加积极向上的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所标举的脚踏实地实现梦想的路径是非常值得肯定的正面和积极的价值观。这里不是梦想止步之处,也不是梦想瞬间实现的地方,而是一个走向梦想实现的起点,一个修业和锻炼的开始。幸福感来自奋斗和梦想的力量,而这一切都在公平和公开的程序中进行,这是节目具有魅力的地方。 但这个节目引起的质疑也值得反思。尤其是几位选手的经历描述引发了一些争议,这其实说明,这些年来公众对于诚

9、信的要求有了更严格的标准,也要求电视节目应该有更严格的自律,使得出现在屏幕上的选手更为真实。人们越来越不能容忍曾经相当盛行的“托儿”或者胡乱编造情节的状况,因为大家越来越明白,诚信的缺失造成的损害和冲击是社会无法承受的。只有诚信,社会才能向更高处进发。年轻一代所需要的是更真实的人生的反映,而不是戏剧化的表演。这其实也给这个优秀的节目一个更为苛刻的要求。只有更加真实,让每一个选手的过去都经得住追问,节目才可能获得更多的观众。因为只有真实的人的努力和梦想才有价值,这是对“纯粹”的另一意义指向,也凸显了今天社会的必然要求。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2年8月7日,有删改)7.下列关于中国好声音的表述,正

10、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好声音的出现赢得了诸多关注和好评,也引发了一些争议。这其实是中国近年来选秀文化发展变化状况的折射,也是中国影视文化新的变化的投影。 B中国好声音一出现就引发轰动效应,是因为它邀请了刘欢、那英这些当代流行歌坛最有声望的音乐人参与到节目中来。 C中国好声音让年轻人成为好的歌唱家、艺术家的梦想能够转换为实实在在的修业和长期的学习努力,因而赢得了公众。D中国好声音着力于音乐的专业性,力图回到尽可能纯粹的音乐的本质,力图让“好声音”成为唯才是举的砝码。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好声音一出现就与众不同,它不靠选手搞嚎头,不靠评委博出位,不靠庞大阵势的粉丝

11、投票,而是着力于音乐的专业性。B. 选手们的经历更加真实,他们的过去都经得住追问,只有这样,中国好声音这个优秀的节目才能赢得更多的观众。C中国好声音像是一个音乐的职场节目,它所标举的脚踏实地实现梦想的路径是非常值得肯定的正面和积极的价值观。D这些年来公众对于诚信的要求有了更严格的标准,因此中国好声音中几位选手的经历描述因不够真实就引发了一些争议。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选秀节目对“80后”“90后”青年一代的焦虑未加具体的指点,中国好声音展现了青年的职业生涯的内在需求和成长渴望。B中国好声音从普通人中选择真正的“好声音”,让他们的梦想通过一个专业的路径和较为严谨的程

12、序得以延伸,最终成为歌唱家。C大家越来越明白,诚信的缺失造成的损害和冲击是社会无法承受的。因此,人们越来越不能容忍时下相当盛行的“托儿”或者胡乱编造情节的状况。D中国好声音里的选手们一旦凭借舞台上优异的综合表现成为刘欢、那英的学生,就为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林类年且百岁,底春被裘,拾遗穗于故畦,并歌并进。孔子适卫,望之于野。顾谓弟子曰:“彼叟可与言者,试往讯之!”子贡请行。逆之垅端,面之而叹曰:“先生曾不悔乎,而行歌拾穗?”林类行不留,歌不辍。子贡叩之,不已,乃仰而应曰:“吾何悔邪?”子贡曰:“先生少不勤行,长不竞时,

13、老无妻子,死期将至,亦有何乐而拾穗行歌乎?”林类笑曰:“吾之所以为乐,人皆有之,而反以为忧。少不勤行,长不竞时,故能寿若此。老无妻子,死期将至,故能乐若此。”子贡曰:“寿者人之情,死者人之恶。子以死为乐,何也?”林类曰:“死之与生,一往一反。故死于是者,安知不生于彼?故吾知其不相若矣,吾又安知营营而求生非惑乎?亦又安知吾今之死不愈昔之生乎?”子贡闻之,不喻其意,还以告夫子。夫子曰:“吾知其可与言,果然;然彼得之而不尽者也。”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曰:“愿有所息。”仲尼曰:“生无所息。”子贡曰:“然则赐息无所乎?”仲尼曰:“有焉耳。望其圹,睾如也,宰如也,坟如也,鬲如也,则知所息矣。”子贡曰:“大哉

14、死乎!君子息焉,小人伏焉。”仲尼曰:“赐!汝知之矣。人胥知生之乐,未知生之苦;知老之惫,未知老之佚;知死之恶,未知死之息也。晏子曰:善哉,古之有死也!仁者息焉,不仁者伏焉。死也者,德之徼也。古者谓死人为归人。夫言死人为归人,则生人为行人矣。行而不知归,失家者也。一人失家,一世非之;天下失家,莫知非也。有人去乡土、离六亲、废家业、游于四方而不归者,何人哉?世必谓之为狂荡之人矣。又有人钟贤世,矜巧能,修名誉,夸张于世而不知已者,亦何人哉?世必以为智谋之士。此二者,胥失者也。而世与一不与一,唯圣人知所与,知所去。”(选自列子天瑞)【注】 林类:古代隐士,事迹不详。圹:坟墓。徼:求取。列子:战国时期郑国人,学说属于道家之流。列子为道教经典著作之一。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孔子适卫 适:到;往B逆之垅端 逆:阻挡C子贡闻之,不喻其意 喻:明白;了解D矜巧能,修名誉 矜:夸耀;自得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生无所息 某所,而母立于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