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高州市南塘中学2012届高三高考模拟测试语文试题一.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5044621 上传时间:2020-03-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高州市南塘中学2012届高三高考模拟测试语文试题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广东省高州市南塘中学2012届高三高考模拟测试语文试题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广东省高州市南塘中学2012届高三高考模拟测试语文试题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广东省高州市南塘中学2012届高三高考模拟测试语文试题一.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广东省高州市南塘中学2012届高三高考模拟测试语文试题一.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高州市南塘中学2012届高三高考模拟测试语文试题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高州市南塘中学2012届高三高考模拟测试语文试题一.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省郑州市中学2012届高三高考模拟测试语文试题一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I卷(每小题3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每对加点字读音都不同的一项( )A褊小/蝙蝠 石栈/颤抖 粗犷/心旷神怡 挑大梁/挑拨离间B猿猱/杂糅 戏谑/纸屑 畸形/掎角之势 高压锅/压缩空气C自刭/痉挛 嫡传/贬谪 倔强/倔头倔脑 流窜犯/上蹿下跳D复辟/辟邪 狡黠/诘问 鸡肋/悬崖勒马 绢 花/卷帙浩繁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幻象 脚趾头 知书达礼 心无旁骛 不求慎解B拷贝 蒸汽机 按部就班 作壁上观 卑躬屈膝C扫瞄 荧火虫 如雷贯耳 孩提时代 轻而一举D搏取 享清福 举旗不

2、定 事得其反 背景离乡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不能在一个五颜六色的希望肥皂泡中蹉跎岁月,浪费自己的青春。B格里高尔有能力承担并也确实承担了全家的开支,家里人也好,格里高尔也好,大家都司空见惯了。C最让贾宝玉刻骨铭心的是,他所珍爱的女孩最后都是流云散,逃不脱悲剧命运。D这种“伴奏”(背景)与主题间简繁的强烈对比也是画家惨淡经营的匠心所在。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2009年5月30日11时许,重庆市綦江县境内的重庆松藻矿务局同华煤矿发生一起特大瓦斯爆炸事故,充分暴露出一些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上存在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等,教训十分深刻。B法国特勤人员发现,上周在大西洋坠毁

3、的法国航空公司班机上,有两名乘客与恐怖主义有关是极具可能性的。C备受诟病的“免检牌”被摘除后,“国家免检”食品企业失去的不仅仅是“光环”,而且要支付高昂的日常抽检费用。D2009年6月9号起,我国“长城6号”国家反恐怖演习将在内蒙古、山西、河北等环京地区举行,将围绕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的安保反恐任务,演练3个主要科目。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古人比较重视步行,无论是走路的速度,还是步形、体态都有较为明确的划定和区别。步行须遵制合礼是古代礼法的一个重要内容。古代以右、前为尊。道路之上,男居右行,女居左行;与父辈外出,小辈随后相从,不得逾前;与兄弟朋友外出,须并行

4、,有如雁阵,不得超速领先。否则为越位,越位即越礼,要受到非议。在古人看来,走路的速度、方式须在不同的场合有所区别。尔雅说:“堂上谓之行,堂下谓之步,门外谓之趋,中庭谓之走,大路谓之奔。”东汉人解释,两脚进曰“行”,徐行曰“步”,疾行曰“趋”,疾趋曰“走”,“奔”即后人所说的奔跑,如果不遵此行走,无疑既不合礼,又不合理。汉代还明文规定在帝王面前要“疾趋”。对朝廷有特殊贡献的人或皇上特别亲近的人,可以免去此礼,当然那是独沐皇恩、荣耀无比的事了。在官场之中,则有“趋礼”之说。对趋礼的要求也非常严格。如若行走迟缓则要遭到斥责,甚至有降职免官的危险。县令拜谒知府若行步迟缓,知府的守门人便可斥责县令。在丰

5、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在不背道逾礼的情况下,古人也十分讲究步行美,以此体现人的性格情趣和风度教养。先秦君子步行鸣佩玉,既喻示着君子言行举止要符合德行的要求,而佩玉之声伴随着步行的节奏,又显示出一种庄重和谐的美。对待步行,儒道两家态度素不相同。儒家容美于善,道家容美于真。因此,庄子曾尖刻地批评了学行于邯郸的寿陵余子和亦步亦趋效仿孔子走路的颜回,借此嘲讽了儒士们拘守礼义、失去故我的荒唐。但同时,寿陵余子和颜回的行为又侧面反映了一种时尚。寿陵余子认为首都邯郸人的步法独特优美,有节有度,有仪有威,是有许多可学之处的。颜回步、趋、驰、奔处处要学孔子,除了他遵守纪律外,起码在他的眼里,这些是非学到手不可的特

6、技,是他人无法企及的极美的东西。汉末至魏晋时代,随着儒学的日益衰落和人们思想的逐渐解放,人们对美的崇尚与追求更为显著,因此节度迟缓不迫、举止舒泰优雅的步行,作为衡量一个人的修养、气质和风度的重要标准,常为品评者称誉。乐府民歌陌上桑载秦罗敷在拒绝使君求婚时,就夸说自己的丈夫:“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古人还把与步行有关的词语用来表情达意。如常见的徘徊、彷惶、踟躇、容与等,就被演化为举步不定、犹豫不决的意思。“徒跣”一词,原义是脱掉鞋子赤脚走路,后演化为表示发怒、着急、匆忙和痛苦的情感。徒跣又如倒屣,碰到身份特殊的人或情状特殊的事,需急遽迎接或前往以示重视时常用此词。刘邦赦免了萧何,萧何“徒跣入

7、谢”,即是表示急速前往致谢的意思。步行这个简单的行为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丰富多彩,我们从中可以看到某些历史文化现象,这对我们是不无裨益的。5不能说明第二段中提到的“古人也十分讲究步行美,以此体现人的性格情趣和风度教养”的一项是( )A先秦君子步行鸣佩玉。B.颜回步、趋、驰、奔处处要学孔子。C汉末至魏晋时代,儒学日益衰落,人们思想逐渐解放。D庄子曾尖刻地批评了学行于邯郸的寿陵余子和亦步亦趋效仿孔子走路的颜回。6根据原文,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县令拜谒知府若行步迟缓,知府的守门人便可以斥责县令。B古人比较重视步行,不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都十分讲究步行美。C寿陵余子和颜回的行为虽为庄子所批评

8、,但又从侧面反映了一种时尚。D古人礼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步行须遵制合礼。7通读全文,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容美于真”是道家对美的认识和追求,作者对这种认识和追求是不赞成的,是持批判态度的。B作者对古人“步行须遵制合礼”很赞成,认为现在有些人就是“知书不达礼”,应向古人学习。C汉末之后人们对步行美的崇尚象征着儒学的衰亡。D作者写作本文主要是为了介绍一些历史文化现象。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题。尚志斋说宋虞集亦尝观于射乎?正鹄者,射者之所志也。于是良尔弓,直尔矢,养尔气,蓄尔力,正尔身,守尔法,而临之。挽必圆,视必审,发必决,求中乎正鹄而已矣。正鹄之不立,则无专

9、一之趣向,则虽有善器、强力,茫茫然将安所施哉?况乎弛焉以嬉,嫚焉以发,初无定的,亦不期于必中者,其君子绝之,不与为偶,以其无志也。善为学者,苟知此说,其亦可以少警矣乎?夫学者之欲至于圣贤,犹射者之求中夫正鹄也。不以圣贤为准的而学者,是不立正鹄而射者也。志无定向,则泛滥茫洋无所底止。其不为妄人者几希!此立志之最先者也。既有定向,则求所以至之之道焉,尤非有志者不能也。是故从师、取友,读书、穷理,皆求至之事也。于是平居无事之时,此志未尝慢也;应事接物之际,此志未尝乱也;安逸顺适,志不为丧;患难忧戚,志不为慑;必求达吾之欲至而后已。此立志始终不可谕者也。是故志苟立矣,虽至于圣人可也。昔人有言曰:“有志

10、者,事竟成。”又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此之谓也。志苟不立,虽细微之事,犹无可成之理,况为学之大乎!昔者夫子以生知天纵之资,其始学也,犹必曰志,况吾党小子之至愚极困者乎?其不可不以尚志为至要至急也,审矣。今大司寇之上士浚仪黄君之善教子也,和而有制,严而不离。尝遣济也受业于予,济也请题其斋居以自励,因为书“尚志”二字以赠之。他日暂还其乡,又来求说。援笔书所欲言,不觉其烦也。济也,尚思立志乎哉!【注释】 正鹄:靶心。准的:标准。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挽必圆,视必审审:清楚B此立志始终不可谕者也谕:超过C患难忧戚,志不为慑慑:屈服,改变D况吾党小子之至愚极困者乎?党:

11、同类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因为书“尚志”二字以赠之 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B则求所以至之之道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C此立志之最先者也 公子畏死邪?何泣也?D援笔书所欲言 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10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首先阐述了射箭过程中“正鹊”的必要性,用来比喻做学问时目标与条件的关系问题,是再恰当、直截、鲜明不过的了。B第四段说到圣贤是天纵之才,他们或者初始涉猎一下学问就可以了,至于像黄君之子黄济一类的后学则当立志求学。C一个人如果志向明确并持之以恒的话,就能够达到圣贤们的境界;如果不确立志向,将难成大事。D文章写得精简有力,引譬

12、喻类,节奏层次分明,文笔也很有韵律,且遒劲畅达。 第II卷(120分)四(23分)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每小题5分)(1)况乎弛焉以嬉,嫚焉以发,初无定的,亦不期于必中者,其君子绝之,不与为偶,以其无志也。(2)“用志不分,乃凝于神。”此之谓也。志苟不立,虽细微之事,犹无可成之理,况为学之大乎!12阅读下面两首古代诗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每小题4分)题金陵渡 唐张祜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宋朱敦儒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注:朱敦儒:北宋

13、末年大变乱发生,他经江西逃往两广,在岭南流落一个时期。(1)两首诗词中都写了在金陵城附近所见的景色,但观察的视角和描写的手法却各不相同,请结合作品具体说明。(2)前首唐诗以“愁”为诗眼,后首宋词以“悲”为诗眼,请简要分析两首诗词不同的思想感情。13补写一列句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1)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 , 。(司马迁屈原列传节选) ,老病有孤舟。(杜甫登岳阳楼)(2)李白蜀道难中写剑阁地理特点的是:, , 。 , :天下可运于掌。五、(22分)阅读下央的文字,完成1417题。仰望:一种精神姿势 王开岭在先者关于“生命、时空、信念”的声音中,有一帖话,于我堪称最璀璨、

14、最完美的表述,此即康德的墓志铭:“有两样东西,对它们的盯凝愈深沉,它们在我心里唤起的敬畏与赞叹就愈强烈,这就是:头顶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仰望星空”许多年来,这个朴素的举止,它所蕴含的生命美学和宗教意韵,一直感动和濡染着我。在我眼里,这不仅是个深情的动作,更是一种信仰仪式。它教会了我迷恋和感恩,教会了我如何守护童年的品行,如何小心翼翼地以虔敬之心看世界,向细微之物学习谦卑与忠诚谦卑,人只有恢复到谦卑,生命才能获得神性的支持,心灵才能生出竹节的高度与尊严。如果说“仰望”有着精神同义词的话,我想,那应是“憧憬、虔敬、守朴、遵诺、履约、皈依、忠诚”之类。“仰望”让人端直和挺拔!它既是自然意义的翘首,又是社会属性的膜拜;它可形容一个人的生命动作,亦可象征一代人的文化品性和精神姿势。多年来,我养成了一个观察习惯:看一个人对“星空”的态度有无“仰”之虔敬,有无和“仰”相匹配的气质某种意义上,看一个人如何消费星空,便可粗略判断他是如何消费生命的。于一个时代的整体人群而言,亦如此。在古希腊,在古埃及,在古华夏,当追溯文明之源时,你会发现:最早的文化灵感和生命智识莫不受孕于对天象的注视,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