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促通技术概述ppt课件.ppt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125025078 上传时间:2020-03-15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4.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神经促通技术概述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神经促通技术概述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神经促通技术概述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神经促通技术概述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神经促通技术概述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神经促通技术概述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神经促通技术概述ppt课件.ppt(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定义 根据神经生理与神经发育的规律 应用促进或抑制方法改善脑病损者功能障碍的 系列康复技术 又称神经生理疗法 神经发育 疗法 促进技术 促通技术 易化技术 适用范围 适用于偏瘫 脑瘫及神经精神 发育迟缓者等神经性瘫痪 2 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可塑性 即大脑在损伤后可 以自行调整以代偿损伤的功能 易化技术将其 称为 人体的潜能 康复治疗就是要调动这种 潜能 运动 输出 可以由感觉 输入 来调整 3 4 常用技术 Brunnstrom法 Bobath法 Rood法及神经肌肉本体促进法 简称PNF 等 5 20世纪40年代 由英国 Bobath夫妇创立 Bobath夫人是物理治疗 师 Bobath先

2、生是神经学专 家 被认为是上一世纪应用 最广的方法之一 6 通过利用关键点的控制 key point control 反射抑制模式 reflex inhibiting pattern RIP 和良肢位的摆放来抑制痉挛 通过利用 反射 体位平衡诱发其平衡反应 再让患者进 行主动的 小范围的 不引起联合反应和异常 运动模式的主动运动 进行各种运动控制训练 逐步过渡到日常生活动作的训练 7 让患者学习运动的感觉 学习基本 姿势与基本运动模式 每一种技能活 动均是以姿势控制 翻正反应 平衡 反应及其它保护性反应 抓握与放松 等基本模式为基础而产生的 8 1 关键点的控制 人体关键点可影响身体的 其他部

3、位或肢体的肌张力 它包括胸骨柄中下 段 头颈部 躯干等 治疗师可通过在关键点 的手法操作抑制异常的姿势反射和肢体的肌张 力 9 对于躯干肌肉痉挛的患者 可通过 对胸骨柄 即中心关键点 central key point 的控制来缓解肌张力 10 躯干抗痉挛模式 患者健侧卧位 治疗师一手扶其肩部 另 手扶住髋部 双手做相反方向的牵拉动作 可缓解躯干肌的 痉挛 图4 1 6 此外还有肩 上肢 手等的抗痉挛模式 11 3 平衡反应及保护性反应 训练患者坐 位 立位 跪立位平衡引导患者的头颈 和肢体运动 诱发平衡反应 4 感觉刺激方法 牵拉肌肉 轻轻拍 打肌腹或用手 毛刷 冰块等刺激皮肤 感觉 促使肌

4、肉收缩 5 矫正异常步态 矫正画圈步态的 训练方法为 坐立位时的下肢内收 内 旋训练 迈步时的骨盆放松训练等 12 6 运动控制的训练 1 控住训练 将肢体的末端被动地移到空 间的关节活动范围的某一点上 让患者练习 将肢体控制在该位置上不动 2 定位放置训练 在肢体能控制后 训练 患者主动将肢体定位在关节活动范围的各点 上 然后由此向上和向下活动 再返回原处 13 Signe Brunnstrom 是经过多年的临床观察 认识到中 枢神经损伤以后 大脑皮层失去了对正常运动的控 制能力 从而出现了人体发育初期才具有的运动模 式 中枢神经损伤之后的恢复过程是运动模式的变 化 即通过联合反应 共同运动

5、之后才会出现分离 运动 14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的恢复阶段 Brunnstrom将脑卒中等中枢神经损伤以后的偏瘫 恢复分成6个阶段 第1阶段 弛缓期 第2阶 段 联合反应期 第3阶段 共同运动初期 第4 阶段 共同运动期 第5阶段 分离运动 初期 第6阶段 协调性运动期 15 周围性瘫痪 中枢性瘫痪 质变 量变 弛缓 0 I 痉挛 II 1 2 III 联带运动 3 4 IV V 部分分离运动 5 VI 分离运动 正常 16 是通过中枢兴奋扩散 其方法为利用异常粗大运动 模式诱发收缩 使患者自最初的粗大联合反应阶段 进入由共同运动支配的半随意运动阶段 然后使患 者打破共同运动达到精确的功能性的

6、半随意控制阶 段 以恢复运动控制能力 17 在脑损伤后恢复过程中的任何时期均使用可利 用的运动模式来诱发运动的反应 以便让患者 能观察到瘫痪肢体仍然可以运动 刺激患者康 复和主动参与治疗的欲望 18 治疗顺序 Brunnstrom方法强调在早期利用姿势反射 联合反应 共同运动引导患者的运动反应 之后再从中分离出正常运动的成分 最终脱离 异常运动模式向功能性运动模式过渡 其治疗治疗 原则原则要求任何治疗性的活动都必须依据患者的 恢复阶段而异 19 治疗方针 经常重视运动感觉 早期患者在床上肢体摆放位置 利用共同运动模式 促进分离运动 最后达到随意地完成各种运动 20 Rood技术又叫多种感觉刺激

7、治疗法或皮肤感 觉输入促通技术 由美国人Mar garet Rood提出 Rood技术按照个体的发育顺序 利用不同的 感觉刺激促进或抑制运动性反应 诱发较高级 的运动模式的出现 21 先天存在的各种反射 不断的应用和发展 反复的感觉刺激 不断地修正 达到大脑皮层意识水平上的最高级控制 人体的运动 22 Rood的易化技术 1 经皮易化技术 轻刷 快速擦刷 冰冻 2 本体感受性易化技术 关节重压缩 伸张 牵拉 固有肌伸张 牵拉 伸张性压迫 叩打 振动刺 激 Rood的抑制技术 1 中性温度疗法 2 缓慢摇摆 缓慢节律的 轻摆 3 缓慢旋转 4 缓慢轻擦 5 腱压迫 6 轻微的关节挤压 23 即神

8、经肌肉本体促进技术 由美国的神经生理学家 Herman kabat 40年代创立 它是一种是利用牵张 关节压缩和牵引 施加阻力 等本体刺激和应用螺旋 对角线状运动模式 spiral and diagonal pattern 来促进运动功能恢复的一种 治疗方法 此技术适用于多种神经疾患 亦适用于骨关节病 软组织损伤等疾患 24 后续效应 刺激的效应在刺激停止后仍然继续存在 随着刺激强度和时间的增加 刺激的后续效应 也随之增加 在维持肌肉静力收缩后 其后续效应是肌肉力 量得以增加 扩散 对刺激传播与强度反应的增加 反应可为兴奋性或抑制性 25 时间总和 发生在短时间内连续的弱 阈下 刺激的组合 总

9、和 所引起的兴奋 空间总和 同时作用于身体的不同部位的弱 阈下 刺激 的组合 总和 所引起的兴奋 连续诱导 主动肌强烈的兴奋之后 可引起拮抗肌的兴奋 交互支配 交互抑制 主动肌与拮抗肌之间的相互作用 26 91种螺旋 对角线型式的运动模式 头颈3种 上躯干2种 下躯干6种 上肢14种 下肢12种 强调时间顺序的ROM变化模式2种 按照发育规律在治疗垫上进行的38种 步行训练7种 轮椅和转移5种 生活自理2种 15种手法治疗技术 3大类本体 皮肤和视听刺激 27 螺旋或对角线运动是正常动作发育的最后阶 段 这是因为所有的对角线模式中总有旋转的 成分 而旋转是肢体发挥正常功能所不可缺少 的 例如

10、洗脸 梳头 吃饭 行走 对角线运动都越过中线 也利于身体双侧运 动的发展 28 姿势和运动的发展顺序 双侧对称双侧对称 双侧不对称双侧不对称 双侧交互双侧交互 单侧型式单侧型式 对角线型运动对角线型运动 运动的最高型式 运动的最高型式 29 属于易化技术的一种治疗方法 螺旋对角交叉式的运动模式 同时借助于视觉 听觉 前庭感觉 本体感 觉 平衡反应 屈 伸肌相互交替收缩 以维持一动作或姿 势的稳定 反复刺激 反复自我学习的过程 极具开发潜能 较难掌握的一种技术 30 soreha education Keys to success 成功的关键 Optimal resistance 最佳阻力 Im

11、prove motor control optimize awareness of movement strengthening 提高运动控制 改善运动和力量的感知 Irradiation Intensification 扩散 强化 Overflow of reactions and nerv impulses 反射和神经冲动的溢出 Manual contact 手接触 Information about the pattern via receptors 感知关于运动的信息 Body positioning mechanism 体位 身体力学 Control of motion sequen

12、ce 控制运动节段 Verbal stimulus 言语刺激 Commends for preparing action and correction 准备 运动和校正 Visual feedback 视觉反馈Self control for patient 病人自我控制 Patterns 运动模式 Synergistic motion sequence 协同协调 31 1 手法接触 manual contacts 2 牵张 stretch 3 牵引和挤压 traction and approximation 4 最大阻力 maximal resistance 5 扩散和强化 irradiat

13、ion and reinforcement 6 时序 normal timing 7 视觉刺激 optical stimulation 8 口令与交流 verbal commands and communication 9 运动模式 pattern of movement 32 治疗师手与患者皮肤的接触 刺激患者皮肤 肌肉 肌腱 本体感受器 诱导患者向所需 方向运动 可同时施加基本 及特殊的PNF的 治疗手法 33 当肌纤维被被动地伸长时会自动产生牵张刺激 该 刺激反过来可促进被拉长的肌肉及相关的协同肌群 产生收缩 牵张反射可从肌肉被拉长或正在收缩的位置引出 潜伏期的脊髓反射 产生较小的 不具

14、有功能性的 力量 功能性的牵张反应 产生有力的功能性力量 与口令的实施密不可分 可提高本体感觉的兴奋性 34 牵引 增大关节间的间隙 作用 激活关节感受器 关节周围的肌群被拉长 可引起肌肉的牵张反 射 增加血液循环 从而到达缓解疼痛的目的 分类 持续牵引 变化性牵引 35 挤压 减小关节间的间隙 作用 激活关节感受器 促进关节的稳定 促进负重和抗重力肌群的收缩 促进身体的直立反应 分类 快速关节挤压 以引发反射性的反应 慢速关节挤压 根据患者的对诱发动作的反应 及耐受力 缓慢地加以施加 36 治疗师所给予患者的阻力 能使患者自身产生运动且 使关节能顺利地通过整个运动范围 当肌肉的收缩抵抗阻力时

15、 肌肉对皮层刺激的反应增 加 Gellhorn 1947 肌肉抗阻所产生张力的增加 是最有效的本体感觉刺 激方法之一 Gellhorn 1949 阻力施加的大小直接与促进本体感觉的程度有关 Loofbourrow and Gellhorn 1949 这种促进可相互扩散 近端到远端 兴奋或抑制等 肌肉在最大阻力之后 可获得完全的松弛 37 扩散 刺激反应的传播 强化 刺激身体的各个部位均可引出有目的性 的 协调的运动 对一肢体用抗阻法进行一定形式的活动时 常 可强化其他肢体或颈 躯干肌的收缩 固定肌 强肌 运动的对象 弱肌 操作点 调节运动的部位 38 运动发生的先后关系 正常运动具有精确的活动

16、顺序与协调性 人的神经生长与运动发育顺序 强调的时序 增强某组肌群在某个关节活动范围收缩的能力 促进身体的某个部位的运动 由身体较强的部位 易化肌力较弱的部位 39 在进行头 颈 躯干上部动作模式时 视 觉可引导正确的运动方向 令患者的眼球 追随运动的方向 可以使动作更容易完成 也有助于动作的发动与协调 为治疗提供了另一条沟通的渠道 40 口令的对象是给患者 不是身体的某一部位 治疗师在适当的时候发出口令 可刺激患者 的主动运动 提高动作完成的质量 合理应用口令的语音与语速 预备口令 必须清楚 明白 动作中的口令 短 准确 时间正确 纠正的口令 及时 准确 达到目的 41 1 节律性启动 rhythmic initiation 2 节律性稳定 rhythmic stabilization 3 重复收缩 repeated contraction 4 慢逆转 slow reversal 5 保持 放松 hold relax 6 收缩 放松 contract relax 42 谢谢 4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