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一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5023685 上传时间:2020-03-1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届高一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8届高一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8届高一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8届高一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8届高一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届高一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届高一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届高一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 文 试 卷考试范围:高考范围 考试时间:150分钟第卷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贵自然,追求人与自然的“物我同化”境界,也表现在禅门僧人的日常生活中。在居住上禅僧们都喜欢生活在“幽涧泉清,高峰月白”的山林中。禅宗四祖道信,于唐初在今湖北黄梅县的西山,建立了道场(现称四祖寺)。这里瀑布飞溅,群山环绕,清寂幽邃。禅宗五祖弘忍在黄梅县的冯茂,创建了东山寺(现称五祖寺)。该寺依山而建。山上有白莲峰,峰顶有白莲池。禅宗六祖慧能在广东庾岭分脉上建宝林寺。该寺也是依山而建,面临北江支流曹溪,也是个山清水秀的风景胜地。 禅僧们依山傍水建寺居住,主要出于信仰和追求。

2、在大自然的怀抱中生活,可以陶冶情操,修心养性,体悟禅门“物我合一”的境界。从禅僧的诗歌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他们的这一追求。禅门诗人寒山有诗曰:“粤自居寒山,曾经几万载。任运遁林泉,栖迟观自在。寒岩人不到,白云常叆叇(i di 云雾飘浮缭绕的样子) 。细草作卧褥,青天为被盖。快活枕石头,天地任变改。”若冲禅师有诗云:“碧落静无云,秋空明有月。长江莹如练,清风来不歇。林下道人幽,相看情共悦。”禅僧对山林生活的陶醉,由此可见一斑。在叠叠云山、幽幽深谷、碧涧清流、鸟语花香环境中生活,心旷神怡,悠然自得。尽管禅僧在山林过着“山田脱粟饭,野菜淡黄韭”的淡泊生活,但因能从大自然的山情野趣中获得精神的超脱和自由

3、,特别是在与大自然的接触和对大自然观察中,可以体悟禅理、禅义,所以,他们的精神生活是充实的。禅宗归于自然山林的思想及实践,对唐代建筑不无影响。在佛寺的建造上,促使了建寺的山林化。唐代在山林中建造佛寺,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前所未有。寺院坐落在远离人烟的山林闲寂之地,为僧侣禅们感悟“我心即山林大地”“万物与我为一”的禅宗境界,提供了有利条件。 从审美的角度看,佛寺山林化,为我国建筑艺术增添了新的艺术表现力。建筑物的美,不仅表现在自身的形体构造上,还同周围的环境相映成趣。高山云海、奇峰怪石、悬瀑飞泉、古松老树,已经成为建筑艺术美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西方建筑家认为,环境是构成建筑艺术感染力的最主要因素

4、。建筑活动是环境再创造活动。建筑物必须依托于一定的自然环境。建筑物同环境融为一体,才能唤起联想,触发情感。西方当代建筑家总结的这一建筑原则,早在我国唐代就被认识并完美地体现在了佛寺建筑上。唐代佛寺建筑,不仅是我国建筑艺术的骄傲,也为人类建筑艺术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实践和宝贵的经验。禅宗审美思想推动了我国佛寺建筑的发展,同时,也深刻地影响了我国建筑艺术的另一枝奇葩园林建筑。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又称山水园林,在世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它独树一帜的的造园理论和技法,至今受到国内外建筑家、园艺家和广大旅游爱好者的高度赞赏。(选自张育英禅的美学思想对建筑艺术的影响)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5、A、僧侣们喜欢生活在山林中,主要是出于信仰和追求的需要。他们依山傍水而居,禅宗四祖、五祖、六祖概莫能外。B、对于僧侣来说,美好的大自然可以陶冶性情,修心养性,有助于他们体悟禅理、禅义,获得充实的精神生活。C、山林生活固然淡泊清苦,但以寒山、若冲为代表的僧侣却能以苦为乐,把苦修作为参禅悟道的重要方式。D、 文中所引禅门诗人寒山的诗,是寒山体悟到“物我合一”境界的生动写照,他陶醉于山林生活,精神自由、超脱。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唐代在山林中建造佛寺,数量多,规模大,前所未有,这受到了禅宗归于山林思想的影响,是唐代建筑山林化的生动写照。B寺院坐落在远离人烟的山林闲寂之地

6、,有利于僧侣禅感悟“我心即山林大地”“万物与我为一”的禅宗境界。C建筑物的美,在唐代因为佛寺的山林化而增添了新的内涵,一些原本属于周围自然环境的因素被纳入建筑美的范畴。D禅宗审美思想即推动了我国佛寺建筑的发展,又深刻地影响了我国的古典园林建筑,这两类建筑都对全世界的人类建筑艺术有贡献。3、下列推断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西方当代建筑家在建筑与环境的关系方面的认知,或许是受到我国唐代佛寺建筑实践、经验的启发和影响。B、 “物我同化”“物我合一”“我心即山林大地”“万物与我为一”措辞不同,内涵相近,均是禅宗关于人与自然的高深境界的精炼表达。C、四祖寺、东山寺、宝林寺和寒山寺均是唐代建

7、寺山林化的真实案例,它们的形体构造体现了建筑物的美,是我国建筑艺术的骄傲。D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造园理论和技法和我国唐代佛寺建筑山林化的认识、实践应该有相似之处。二、古诗文阅读(36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47题。张玉,字世美,祥符人。仕元为枢密知院。元亡,从走漠北。洪武十八年来归。从大军出塞,至捕鱼儿海,以功授济南卫副千户,迁安庆卫指挥佥事。又从征远顺、散毛诸洞。北逐元人之扰边者,至鸦寒山还,调燕山左护卫。从燕王出塞,至黑松林。又从征野人诸部。以骁果善谋画为王所亲任。建文元年,成祖起兵。玉帅众夺北平九门,抚谕城内外,三日而定。师将南,玉献计,遣朱能东攻蓟州,杀马宣,降遵化。分兵下永平

8、、密云,皆致其精甲以益师。擢都指挥佥事。是时朝廷遣大兵讨燕,都督徐凯军河间;潘忠、杨松军鄚州;长兴侯耿炳文以三十万众军真定。玉进说曰:“潘、杨勇而无谋,可袭而俘也。”成祖命玉将亲兵为前锋,抵楼桑。值 中秋 南 军 方 宴 会 夜 半 疾 驰 破 雄 县 忠 松 来 援 邀 击 于 月 漾 桥 生 擒 之 遂 克 鄚 州。自以轻骑觇炳文军。还言:“军无纪律,其上有败气,宜急击。”成祖遂引兵西,至无极,顾诸将谋所向。诸将以南军盛,请屯新乐。玉曰:“彼虽众,皆新集。我军乘胜径趋真定,破之必矣。”成祖喜曰:“吾倚玉足济大事!”明日抵真定,大破炳文军,获副将李坚、甯忠,都督顾成等,斩首三万。复败安陆侯吴

9、杰军,燕兵由是大振。江阴侯吴高以辽东兵围永平。曹国公李景隆引数十万众将攻北平。成祖与玉谋,先援永平。至则高遁走,玉追斩甚众。遂从间道袭大宁,拔其众而还,次会州。初立五军,以玉将中军。时李景隆已围北平,成祖旋师,大战于郑村坝,景隆败。成祖乘胜抵城下。城中兵鼓噪出,内外夹攻,南军大溃。明年从攻广昌、蔚州、大同。谍报景隆收溃卒,号百万,且复至。玉曰:“兵贵神速,请先据白沟河,以逸待劳。”驻河上三日,景隆至。以精骑驰击,复大败之。(节选自明史张玉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骁果善谋画为王所亲任 善:喜欢 B皆致其精甲以益师 益:充实 C吾倚玉足济大事 济:成就 D

10、成祖旋师 旋师:率军返回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值中秋/南军方宴/会夜半/疾驰破雄县/忠松来援邀击/于月漾桥生擒之/遂克鄚州。B值中秋/南军方宴会/夜半疾驰破雄县/忠松来/援邀击于月漾桥/生擒之遂克鄚州。C值/中秋南军方宴会/夜半疾驰破雄县/忠/松来援邀击/于月漾桥生擒之/遂克鄚州。D值中秋/南军方宴会/夜半/疾驰破雄县/忠松来援/邀击于月漾桥/生擒之/遂克鄚州。6、 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张玉归顺洪武后,就经历许多军事活动。曾随大军出塞至捕鱼儿海,又随军远征远顺、散毛诸洞、元人等扰边的敌军,还随燕王出塞,到过黑松林。B、

11、张玉有勇有谋。成祖起兵时,他率领众人夺取了北平九门之后,抚慰晓谕城内城外,很快使北平城安定下来。C、 张玉有惊人的判断力。例如耿炳文的军队有三十万之众,他亲自侦视发现其无纪律,有败象,建议成祖赶快出击,最终果然大破炳文军。D、 张玉深受成祖信任。在诸多战事中,成祖都倚重他,听从他的建议。初立五军,让张玉率领中军。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成祖遂引兵西,至无极,顾诸将谋所向。(5分)(2)遂从间道袭大宁,拔其众而还,次会州。(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点绛唇丙寅秋社前一日溪光亭大雨作张元幹山暗秋云,暝鸦接翅啼榕树。故人何处?一夜溪亭

12、雨。梦入新凉,只道消残暑。还知否?燕将雏去,又是流年度。8结合全词,简要赏析“故人何处?一夜溪亭雨”的妙处。(5分)9该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苏轼在赤壁赋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人生短暂、人之渺小的句子是“_,_。”(2)屈原在离骚中用“_,_”两句表明只要自己的本心确实是美好的,就不必在乎别人是不是了解自己。(3)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_,_ ”两句进行批评。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25分)屠呦呦:用一株小草改变世界1930年12月30日,屠呦呦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

13、。开堂坐诊的父亲摘引诗经中的一句话“呦呦鹿鸣,食野之苹”为她取名。“苹”指的是蒿类植物,人们惊叹于从取名开始,屠呦呦的命运注定要与这棵神奇的小草连在一起。受父亲影响,屠呦呦从小就喜欢翻看医书,对中草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树立了治病救人的理想。带着这个理想,1951年,屠呦呦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医学院药学系。大学四年,屠呦呦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被分配到中医研究院工作。1967年5月23日,我国紧急启动“疟疾防治药物研究工作协作”项目,代号为“523”,屠呦呦被任命为“523”项目中医研究院科研组长。项目背后是残酷的现实:由于恶性疟原虫对以氯喹为代表的老一代抗疟药产生抗药性,如何发明新药成为世界性的棘手

14、问题。要在设施简陋和信息渠道不畅通的条件下,短时间内对几千种中草药进行筛选,其难度无异于大海捞针。由于实验室没有配套的通风设备,加上经常和各种化学溶剂打交道,屠呦呦很快就患上了结核、肝病等多种慢性疾病。但这些看似难以逾越的阻碍反而激发了她的斗志,通过翻阅历代本草医籍,四处走访老中医,甚至连群众来信都不放过,屠呦呦终于在2000多种中草药中整理出一张含有640多种草药、包括青蒿在内的抗疟单验访集。可在最初的动物实验中,青蒿的效果并不出彩,屠呦呦的寻找也一度陷入僵局。在查阅了大量文献后,屠呦呦在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发现了对青蒿治疗方法的描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屠呦呦意识到

15、可能是煮沸和高温提取破坏了青蒿中的活性成分,她改用沸点较低的乙醚进行实验,尝试在不同摄氏度的条件下制取青蒿提取物。在失败了一百九十次之后,1971年10月4日,屠呦呦终于如愿以偿地从第一百九十一号样品中获得了抗疟效果达到百分之百的提取物。1972年,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在青蒿中提取到了一种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他们将这种无色的结晶体物质命名为青蒿素。为进一步完善这种新型特效药物,屠呦呦还率队历时六年,排除干扰,克服困难,成功开发出了一种抗疟疗效比青蒿素高十倍,但复发率却极低、用药剂量更小、使用起来更方便的抗疟新药物,即双氢青蒿素。1990年3月,双氢青蒿素一举通过了技术鉴定,成为人类抗击疟疾的“有效武器”。当年大协作的“523”项目以“胜利完成”而告终,“523”项目的科研成果鉴定会最终认定青蒿素的研制成功“是我国科技工作者集体的荣誉,6家发明单位各有各的发明创造”,在这个长达数页的结论中,只字未提发现者的名字。然而贡献的归属却在后来的几十年中争议不断,屠呦呦则被很多人认为“不够淡泊名利”“个性执拗”。2004 年,泰国玛希敦奖将 5 万美元和一枚奖章颁发给了青蒿素研发团体,大多数青蒿素研究参与者赞成将这笔奖金捐给盛产青蒿的四川酉阳地区的中学。这时,屠呦呦提出,必须先明确她个人应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