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语文冲刺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5023539 上传时间:2020-03-15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高考语文冲刺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15年高考语文冲刺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015年高考语文冲刺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2015年高考语文冲刺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2015年高考语文冲刺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年高考语文冲刺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年高考语文冲刺卷.doc(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5年高考语文冲刺试卷10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字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 烘焙蓓蕾 赡养/潸然 角力/角色B. 犒赏/缟素 憧憬儆戒 服帖/请帖 C. 绥靖/气馁 矗立抽搐 稽首/无稽之谈D. 拷贝/镣铐 妃嫔濒临 偏裨 /无裨于事A bi shn/shn juA. 烘焙蓓蕾 赡养/潸然 角力/角色B. ko/ go jng ti/tiB. 犒赏/缟素 憧憬儆戒 服帖/请帖 C. .sui/nei, ch, qi/ji C. 绥靖/气馁 矗立抽搐 稽首/无稽之谈D ko/ko pn/bn p/bD. 拷贝/镣铐 妃嫔濒临 偏裨 /无裨于事

2、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前段时间,某著名节目主持人在私下饭局的视频被放到网络,随即引发轩然大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视频里所呈现的形象与其供职单位与舞台形象产生了巨大鸿沟。相似情况的还有近两年被打掉的许多苍蝇、老虎。有学者认为,由于生活没有安全感,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每况愈下,诚实、本色、率真之类的德行最后都沦为鸡汤抹茶,我们已经生活在常态的欺骗状态中,一个轰轰烈烈的全民表演时代到来了。A.轩然大波 B.鸿沟 C.每况愈下 D.轰轰烈烈B. (“鸿沟”比喻事物间明显的界线。这里是指人物形象的反差,不符合语境。“轩然大波”,轩然:高高涌起的样子。高高涌起的波涛。比喻大的纠纷或乱子,

3、指不好的影响。“每况愈下”, 越往下越明显。表示情况越来越坏。“轰轰烈烈”,形容事业的兴旺。也形容声势浩大,气魄宏伟。)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国际刑警组织中国国家中心局近日集中公布了100名涉嫌犯罪的外逃国家工作人员、重要腐败案件涉案人等人员的红色通缉令。B民生证券研究院执行院长管清友称,新订单继续下行,说明总需求不强,进而导致企业生产意愿弱,就业和生产指数均失速下行。C.作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新兴市场国家正处于巩固或者提高他们经济复苏的进程中。任何仍旧存在的宏观金融脆弱性可以通过宏观审慎政策的调整来快速解决。D.日本时事通信社4月23日发表麻生对中国记者的态度引发风波

4、批麻生声音此起彼伏,一直挂在日本Yahoo新闻网站,国际新闻点击第一,日本网友评论已超5千,甚至日本国内开始有呼吁“麻生道歉”,“麻生下台”的声音。C。(A项成分残缺,在“公布了”之后加上“针对”一词,与后面的通缉对象照应;B项语序不当,“就业”与“生产”对调;D项中途易辙,在“一直挂在”前面加上主语“该文”,或在“发表”后面加上“的”字。)4.把下列句子组成一个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一直以来,科学家们都怀疑是某种病毒让健康的软壳蛤患上白血病的而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梅茨格(Michael Metzger)的团队证实了软壳蛤所患的白血病是具有传染性的其中一些就会不幸中招,患上白血病在北

5、美洲东海岸,软壳蛤会因一种白血病成片死去,简直像瘟疫一样如果将患有该白血病的软壳蛤的血细胞注入健康的软壳蛤中从没想过白血病可能会传染A B C DD (首先介绍软壳蛤因一种白血病成片死去的现象,然后是科学家怀疑是某种病毒所致,再介绍哥大教授团队证实白血病的传染性)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59小题。 说钓 (清)吴敏树余村居无事,喜钓游。钓之道未善也,亦知其趣焉。当初夏、中秋之月,蚤食后出门,而望见村中塘水,晴碧泛然,疾理钓丝,持篮而往。至乎塘岸,择水草空处投食其中,饵钓而下之,蹲而视其浮子,思其动而掣之,则得大鱼焉。无何,浮子寂然则徐牵引之

6、仍自寂然已而手倦足疲倚竿于岸游目而视之其寂然者如故。盖逾时始得一动,动而掣之则无有。余曰:“是小鱼之窃食者也,鱼将至矣。”又逾时动者稍异,掣之得鲫,长可四五寸许。余曰:“鱼至矣,大者可得矣!”起立而伺之,注意以取之,间乃一得,率如前之鱼,无有大者。日方午,腹饥思食甚,余忍而不归以钓。见村人田者,皆毕食以出,乃收竿持鱼归。归而妻子劳问有鱼乎?余示以蓝而一相笑也。乃饭后仍出,更诣别塘求钓处,逮暮乃归,其得鱼与午前比。或一日得鱼稍大者,某所必数数往焉,卒未尝多得,且或无一得者。余疑钓之不善,问之常钓家,率如是。嘻!此可以观矣。吾尝试求科第官禄于时矣,与吾之此钓有以异乎哉?其始之就试有司也,是望而往,

7、蹲而视焉者也;者也其数试而不遇也,是久未得鱼者也;其幸而获于学官乡举也,是得鱼之小者也;若其进于礼部,吏于天官(注),是得鱼之大,吾方数数钓而又未能有之者也。然而大之上有大焉,得之后有得焉,劳神侥幸之门,忍苦风尘之路,终身无满意时,老死而不知休止,求如此之日暮归来博妻孥之一笑,岂可得耶?夫钓,适事也,隐者之所游也,其趣或类于求得。终焉少系于人之心者,不足可欲故也。吾将唯鱼之求,而无他钓焉,其可哉!(注)天官:吏部列六部之首,后世因以“天官”为吏部的通称。吏部掌全国官吏之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选自明清性灵小品)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注意以取之,间乃一得 间隙B

8、 盖逾时始得一动 更加C 或一日得鱼稍大者,某所必数数往焉 多次D 若其进于礼部,吏于天官 官吏6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见村人田者,皆毕食以出,皆毕食以出,乃收竿持鱼归求如此之日暮归来博妻孥之一笑A乃 以 于 B而 则 于 C乃 则 之 D而 以 之 7对以下这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浮子寂/然则徐牵引之/仍自寂/然已而手倦足疲/倚竿于岸游目/而视之其寂/然者如故B、浮子寂然/则徐牵引之/仍自寂然/已而手倦足疲/倚竿于岸/游目而视之/其寂然者如故C、浮子寂/然则徐牵引之/仍自寂/然已而手倦足疲/倚竿于岸/游目而视之/其寂然者如故D、浮子寂然/则徐牵引之/仍自寂然/已

9、而手倦足疲/倚竿于岸游目/而视之其寂/然者如故8下列对原文有前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段叙述了钓鱼时可能发生的情况与可能获得的心情,多用细节描写,特别是对浮子的沉浮以及钓不得鱼时的那种急于求成的心情的刻画,更是细致入微。从“求鱼”中表现出钓者一种患得患失的心境。B 第二段是作者发出的慨叹,结尾的“吾将唯鱼之求,而无他钓焉,其可哉”,也写出了作者的无奈。表明作者喜于归隐,乐于垂钓的情怀,是作者一生不求功名的总结。C 作者用“鱼”比喻官职,人人求官心切,都希望通过科举后步步高升。用具体的钓鱼来阐发抽象的求官心理,然后再通过议论点出文章的主旨所在,使人更能明白作者的观点,也更容

10、易理解文章的笔法。D 文中“劳神侥幸之门,忍苦风尘之路,终身无满意时,老死而不知休止。”表明作者看透了世态,明白了得失,也明晓了得到与失去都不会给人带来满意。终身都要劳神与忍受艰辛,到死都不会停止。9断句和翻译(10分)(1)翻译下面的句子(7分)夫钓,适事也,隐者之所游也,其趣或类于求得。(4分)吾将唯鱼之求,而无他钓焉,其可哉!(3分)(2)本文作者其意在钓名钓利,结合文本,说说钓名和钓鱼有什么共同之处?(3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1)_ _,_ _;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孟子告子上)(2)故木受绳则直,_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11、,_ 。(荀子劝学)(3) _, ,人道寄奴曾住。(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4)恰同学少年, , ,挥斥方遒。(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创造慷慨的“富一代”杨 照 从现实角度看,今天的欧盟分成两种国家陷入财政危机的国家和维持财政健全的国家。换成由历史传统的角度看,欧盟国家可以另外分成两种天主教国家和基督新教国家。将这两种角度放在一起比对,就呈现了巧妙的迭合:发生财政困难的国家,希腊、意大利、西班牙等,都是天主教国家;相对收支纪律良好的如德国、荷兰,则都是新教国家;而传统上中央属天主教、南方却有大量新教徒的法国,财政状况也就刚好居于

12、两者中间。这样的迭合,不是偶然。新教改革就是针对天主教会只讲究仪式,鼓吹人只要上教堂顺从教会,多对教会捐献就可以获得救赎而来的。新教主张人可以自己阅读圣经,自己获得虔信,靠自己的真实、深刻信仰,而非教会的保证来获得上帝的认同。因而新教传统中,格外强调发自内心的纪律,内在的信仰比外在的限制规范重要得多。新教中最极端的加尔文教派,宣扬“预选”的信念。人是否能获得恩宠救赎,早就预定好了,人不可能予以影响,不能以任何仪式或“赎罪券”和上帝进行交易。他们相信:获得“预选”的人,会在世间生活上显现他们和一般“罪人”不同的地方,上帝的祝福会让他们在世间成功,却又远离各种欲望的诱惑,不会因为成功而带来堕落。成

13、功且节制,是“选民”最明确的表征。一个世纪前,德国社会学家韦伯(Max Weber)整理了这样的信念产生的效果。为了证明自己是“选民”,获得心中安慰,加尔文教派信徒有强烈动机努力工作获取财富,但成功取得财富之后,他们却绝对不会挥霍享受,而是继续过着勤俭的生活,若是露出奢侈浮夸的行为,岂不就表示他们不是“选民”了吗?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有力地论证了:这样一种信仰带来的焦虑及其连带的行为,促成了资本主义在荷兰、德国、美国等地的兴起。拼命赚钱却不敢花钱享乐,只能将赚来的钱不断投入事业中去赚更多的钱,才得以累积愈来愈庞大的资本啊!今天当然很少有纯粹的加尔文教徒了,但是信仰创造的传统却可以

14、持续发挥影响。所以新教国家对于高度消费、赤字欠债,保留了高度的戒慎,乃至反感态度。除此之外,新教国家的富人们,看待财富的眼光,到现在也都还是受到这种传统左右。财富只是自己在世间价值的证明,不是拿来让自己或家人尽情享受的。将财富留给儿女,让他们不劳而获,进而诱惑他们接近欲望罪恶,怎么会是对的选择呢?富人在世时,不断创造更多的财富,财富本身,而非财富带来的欲望满足,才是重点。等到富人年老即将离世时,他们也就很容易下定决心,将钱财捐出来,让社会共享,给自己更好的名声,在上帝面前获得更有利的地位。这样的社会,没有“富二代”的现象,更少有“富二代”炫耀财富的问题。一方面减少了炫富带来的不公平情绪,另一方面创造了许多文化与慈善的公益事业。不靠政府,靠想上天堂,在意上帝审判的富人自身,就能发挥财富分配的公平机制,更能让许多没有市场商业机会的文化事业,蓬勃发展。中国没有基督新教的背景,但我们可以看到别人的传统带来的好处,自主模仿学习。炫富的“富二代”对谁都没好处,慷慨的“富一代”却能给社会带来许多美与善的空间。哪种行为值得鼓励,应该很清楚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